- 相关推荐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通用15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应用极广的记叙文,记叙文根据写作内容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 1
春节,是一个新年的开始。而元宵节,又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浙江平湖的农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没有元霄灯笼、烟火等助兴,也是家庭娱乐设备几乎没有的一个时期,村民居住都 是清一色的平房,但村民自有一种元宵节的庆祝娱乐的办法,特别是一些还在念书的小朋友,在元宵节这天,确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娱乐项目——当地俗称“着瘌子”,人们在一个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度过那一年一度的元宵节。
家里母亲在元宵前一天,早早地准备了一些野菜,然后抽空洗干净。
元宵节这一天,将洗干净的野菜,放入铁锅内煮一下,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切碎后的野菜,再与姜末、葱末、盐混合,搅拌均匀,用上年年底剩下来的米粉,做一些野菜汤圆。
我吃过汤圆后,就按照事先的约定,出门去同小伙伴们碰头,准备元宵节夜晚的娱乐项目——“着瘌子”。
现在想来,这个项目的大致意思是:就是一种朴素的祈祷,一种用火把烧死田间的虫子,祈求新年有个好的收成,田稻收成好来,可以讨个娘子的意思。
正月十五这一天,我们都早早地藏好了点火用的火柴,准备好了穿稻草用的竹子。
晚饭后,小伙伴们就到生产队的晒谷场上集合,会合后,就悄悄地去寻找稻草,你拿几捆,我也拿几捆,然后,大伙儿就跑到房前或屋后庄稼地里,用竹头一头上绑上稻草,另一头手里面拿着竹子,点燃了稻草,一边奔跑,一边举着手中“火炬”——就是点着的稻草,一面还不停地旋转着稻草,让火把燃烧得猛烈些。
以诗为证:
满眼多是红红的火星 耳边猎过呼呼的风声
若逢晴朗圆圆的月伴 人间又添快乐的.欢声
小朋友举着火把在奔跑的同时,口中还不停地高喊着:“瘌子瘌子,不瘌哩”;或者:“着瘌子、着瘌子,田稻好来讨娘子”的歌谣,着实让人非常兴奋,大人们也不甘心寂寞,从家门口出来,看小朋友们“着瘌子”。
这里一个火把,那里也有一个火把,逢上天气好的日子,月儿又圆,确实是一个场面非常壮丽活动。
在这一天,一般人家是不会计较拔几个稻柴的,主要是要注意安全,防止产生意外的火情。
一个生产队火把点起来了,隔壁的生产队的小朋友,也点起了火把,真的是非常的热闹——参与的人,也是非常地兴奋做着这一年一次的特别游戏,玩得非常地投入,非常地开心!
由于正月十五还是一个初春的日子,有些年份晚上的天气还很冷,但是,小孩子们一年一度的“着癞子”游戏,还是乐于参与。
虽然在高低不平的的田间奔跑,有时还会来个嘴啃泥,但每年只疯一次,全浜的小朋友都乐此不疲,以致此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今天想来,依旧是那样的清晰,难忘!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 2
在那个久远的年代,小镇上的元宵节总是带着一种特别的仪式感。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而在这样的节日里,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着瘌子”——那些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花灯。它们不仅是节日的装饰,更是我们童年记忆中的一部分。
记得那是一个清冷的元宵节前夕,我和小伙伴们在巷子里奔走相告,期待着节日的到来。我们家的“着瘌子”是由父亲亲手制作的。他是一个手艺人,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展现出他那双巧手。竹篾、彩纸、蜡烛,在他的手中逐渐化为生动的鱼、兔、莲花等各种形象。我最喜欢那只巨大的金鱼灯,它的眼睛仿佛能动,尾巴轻轻摆动,就像是真的一样。
节日的早晨,我们会将“着瘌子”挂在门前的'梧桐树上,随风轻轻摇曳。当夜幕降临,点燃蜡烛的那一刻,整个巷子都被温暖的光芒所包围。孩子们手持小灯,在巷子里跑来跑去,欢声笑语充满了空气。大人们则围坐在一起,品茶谈天,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喜悦。
那一年,镇上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着瘌子”游行。我和小伙伴们兴奋地加入了队伍,每个人都举着自己心爱的花灯。游行队伍穿过街道,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目光。我们仿佛成了小小的明星,那种被关注的感觉让我们欣喜若狂。我记得那天,我们的金鱼灯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成为了整条街最亮眼的存在。
元宵节过后,“着瘌子”的使命似乎也就完成了。但对我来说,它们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那些花灯下的温馨时光,那是一段关于家的、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即使岁月流转,人事变迁,那份记忆却始终温暖如初。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灯笼取代了传统的“着瘌子”,那些手工制作的花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我的心里,那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花灯,以及它们所代表的传统与情感,依然珍贵无比。它们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
每当提起“着瘌子”,我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将这份传统重新带回人们的视野,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那份来自古老节日的温暖与美好。因为,这些记忆不仅属于我一个人,它们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属于这个小镇,属于这个世界。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 3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村中的空气中便弥漫着一股欢乐与祥和的气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在这灯火辉煌的夜晚,除了赏花灯、猜灯谜,还有一项令人难忘的传统游戏——“着瘌子”。
“着瘌子”是一种集体游戏,规则简单却极富趣味。首先,村里的孩子们会聚集在一块开阔地上,场地中央摆放着一盏盏造型各异的花灯,光芒四射,色彩斑斓。随后,一位年长的长者会拿出一个特制的大球,这便是“瘌子”。
游戏开始时,孩子们围成一圈,长者将“瘌子”抛向空中,孩子们便随着球的起伏跳跃、欢笑嬉戏。谁若能在空中接住“瘌子”,便会成为下一轮的投掷者。而每当有人接住球时,围观的村民们便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场面既温馨又振奋人心。
我依稀记得,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孩子,挤在人群中,眼睛紧紧盯着那飞舞的“瘌子”,内心充满了期待和激动。每当球飞向我这边,我便情不自禁地伸出双手,希望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接住它,成为游戏中的一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子里的年轻人逐渐外出工作,这项传统游戏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在我的记忆中,“着瘌子”的乐趣依旧历历在目,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节日生活,也成为了我们童年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如今,虽然元宵节依然热闹,但那份纯真的快乐似乎已难以寻觅。我时常怀念起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夜晚,以及那个在空中飞舞的“瘌子”,它们是我童年最宝贵的记忆,也是我心中永远的元宵节。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 4
那一年的元宵节,我遇到了一种奇异的习俗——“着瘌子”。在这个古老而热闹的节日里,我第一次见证了这个小镇特有的传统,它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在我心中缓缓铺展开来。
记得那是一个灯火辉煌的夜晚,我随着人流涌向了村头的空地,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村民,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空地的中央,搭建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彩灯闪烁,锣鼓喧天。我挤进人群,好奇地打量着四周,想要一探究竟。
突然,一阵异样的喧嚣吸引了我的注意。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群身着奇装异服的人正从一条小巷中走出,他们的头上戴着各种造型奇特的灯笼,这些灯笼被称为“瘌子”。它们以竹条为骨架,外面包覆着五颜六色的纸张,形态各异,有的像飞翔的鸟儿,有的似嬉戏的鱼虾,还有的仿佛是神话中的怪兽。这些“瘌子”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耀眼,它们随着佩戴者的'舞动而摇曳生姿,如同一座座流动的灯塔。
我被这奇异的景象深深吸引,忍不住跟随着这群“着瘌子”的人群,踏上了探索的旅程。我发现,每当有人经过,村民们便会用手指轻轻弹击灯笼,发出“嘭嘭”的声响。据说这样做可以带来好运,驱除邪气。孩子们则尤为兴奋,他们追逐着“瘌子”,尽情地玩耍,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达到了高潮。舞台上的表演者开始了精彩的舞蹈和戏剧表演,而“着瘌子”的人们则加入了演出,他们在台上台下穿梭,与观众互动,将整个气氛推向了狂热。我被这种原始而热烈的艺术形式深深打动,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元宵节的夜晚渐渐深沉,但人们的欢声笑语依旧不绝于耳。我站在人群中,看着那些“着瘌子”的身影在灯光下渐行渐远,心中涌起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这些灯笼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它们承载着村民们的希望与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当夜幕最终降临,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空地。那些“着瘌子”的形象,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在我的记忆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我知道,这一夜的经历将会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记忆之一,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感情。
如今,每当元宵节来临,我总会想起那个灯火辉煌的夜晚,想起那些“着瘌子”的人们,他们的笑容和他们的故事。这份记忆,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笼,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温暖了我每一个寒冷的夜晚。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 5
那年的元宵节,我永远也忘不了。它不仅仅是个节日,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是我第一次体验制作“着瘌子”的过程,一种流传于家乡的传统习俗,也是我童年记忆中最为温馨而独特的一部分。
在家乡话里,“着瘌子”指的是那些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小糖人。每逢元宵佳节,村里的老街上便会摆出一排排小摊位,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欢声笑语的人们,尤其是孩童们,他们眼中闪烁着对于这些甜蜜小物的渴望。而那一年,我不再是旁观的小孩子,而是成为了一名小小制糖师。
我的师傅是位年迈的老人,姓李,村里人都亲切地叫他李爷爷。他的手艺在村中无人能敌,每一只“着瘌子”都仿佛有着生命,栩栩如生。在他的摊位前,我总是看得目不转睛。终于有一年,我鼓起勇气请求李爷爷能否让我试试。他看了看我,眼里满是慈祥,点了点头。
在李爷爷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熬制糖浆,那需要耐心和精准的火候控制。我记得那天厨房里弥漫着甜甜的焦香,锅里的糖浆颜色由浅入深,直到变成金黄色的液体琥珀。接着是调色、塑形,每一次动作都要迅速而准确,否则糖浆一旦冷却就会变得硬邦邦,失去塑造的可能。
我的第一只“着瘌子”是一只小狗。尽管它的耳朵不太对称,尾巴也略显笨拙,但它却是我倾注了全部心血的作品。当我看到它在众人面前展示时,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溢于言表。孩子们围绕着摊位,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一只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着瘌子”。
元宵节的夜晚,街上灯火通明,人们手持彩灯,笑语盈盈。我和李爷爷并肩作战,忙得不亦乐乎。每当看到孩子们因为我做的“着瘌子”而露出纯真的笑容,我的心便沉醉在这浓厚的节日氛围中。那些五颜六色的小糖人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生动可爱,它们不只是甜食,更是传递着幸福与欢乐的使者。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传统习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然而,“着瘌子”却始终占据着我心中的一席之地。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孩子,但每当元宵节来临,我总会想起那段美好的时光。那份甜蜜,那份热情,还有那位教会我手艺的李爷爷,都成了我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现在,我也会在每年的元宵节制作“着瘌子”,虽然技艺可能不及李爷爷那般精湛,但那份心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从未改变。我希望这份记忆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这门古老艺术的魅力。
这就是我的“着瘌子”记忆,一个关于元宵节、关于传统、关于成长的故事。在这个充满欢笑与甜蜜的节日里,我找到了自己的根,也找到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些彩色的小糖人将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角落。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 6
在我心中,元宵节总是和“着瘌子”紧密相连。那是一种家乡特有的习俗,一种在灯光下跳动的影子,一种温暖人心的记忆。每当元宵佳节来临,家乡的夜空就会被无数灯笼点亮,而孩子们手中那些点着蜡烛的小灯笼——“着瘌子”,则成了这个节日最动人的风景。
记得小时候,元宵节的到来总是让我兴奋不已。那天,母亲会早早地准备好纸和竹签,动手制作“着瘌子”。她的动作熟练而优雅,仿佛每一次剪裁、每一次折叠都蕴含着深深的祝福。我站在一旁,眼睛里闪烁着对节日的期待,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佩。当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在她的手下逐渐成形,我知道,元宵节的夜晚将会是一年中最美丽的时刻。
夜幕降临,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手中各自提着一个“着瘌子”。父亲点燃了灯笼里的小蜡烛,温暖的光芒瞬间驱散了周围的黑暗。我紧紧握着我的“着瘌子”,那是一个小小的红色星球,它的光芒虽不耀眼,却足以照亮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随后,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加入到村庄中的游行队伍。到处都是提着“着瘌子”的人们,老老少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随着鼓点前进,脚步轻快而有节奏。孩子们在前面嬉戏打闹,大人们则交谈着家常,分享着过去一年的收获与喜悦。整个村庄都被这种温馨和谐的气氛所包围,仿佛每个人的心都连在了一起。
我记得那天晚上,月亮特别圆,星星也特别亮。我们把“着瘌子”挂在院子的树枝上,它们随风轻轻摇曳,像是在跳着欢快的舞蹈。我抬头望着那些灯笼,感觉自己也被带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来自天空的低语,告诉我新的一年将会充满希望和美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传统的习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着瘌子”的记忆却始终留在我的心中。它不仅仅是一个灯笼,更是家的'象征,是团聚的象征,是对未来的憧憬。每当提起元宵节,我总会想起那个灯火辉煌的夜晚,想起那个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中的“着瘌子”。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但每逢元宵节,我仍会亲手制作“着瘌子”,以此来纪念那些美好的时光。我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灯光下跳舞,一起在星光下许愿。我希望这份传统能够代代相传,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着瘌子”的魅力,感受到那份源自心底的温暖和光明。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着瘌子”不仅照亮了我们的夜晚,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它让我们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传承,懂得了无论世界如何变迁,家的温暖和团聚的喜悦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 7
在那个久远而又温馨的年代,我生活的小镇上,元宵节总是带着一种特别的气息。那是一种混合了糖葫芦的甜味、爆竹的硝烟以及新衣布料芳香的味道,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童年记忆中最浓郁的节日气息。而在这所有的记忆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莫过于那些五彩斑斓、寓意吉祥的“着瘌子”。
“着瘌子”是我们当地对元宵节灯笼的称呼,它们由五颜六色的纸张制成,造型各异,有的像飞翔的鸟儿,有的似游动的鱼儿,还有的模仿古代的英雄人物或是神话故事中的场景。在我的印象中,这些“着瘌子”不仅仅是简单的灯笼,它们是每个孩子心中的梦,是元宵节夜晚最耀眼的星星。
每逢元宵节前夕,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便会围坐在老艺人张大爷的小作坊里,看着他巧手翻飞,将一张张平淡无奇的纸张,变成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着瘌子”。张大爷总是戴着一副老花镜,眼角挤满了皱纹,但那双手却灵巧得仿佛能说话。他告诉我们,制作“着瘌子”不仅要讲究手艺,更要有一颗敬畏传统和崇尚美好的心。
我记得有一年,张大爷特意为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特别的“着瘌子”,那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金鸡。他说,那一年是鸡年,金鸡报晓意味着新的开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新的一年里展翅高飞,迎接属于自己的曙光。那只金鸡“着瘌子”不仅赢得了村里人的夸赞,更在我们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向往未来的种子。
元宵节的夜晚,是我们最期待的时刻。我们会提着自己心爱的“着瘌子”,跟随着父母和亲人,融入热闹非凡的游行队伍中。街上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会互相评比谁的“着瘌子”更独特,谁的灯笼光芒更加夺目。而在那一刻,所有的比较都不再重要,因为我们都是这个节日的主角,都是这片夜空下最亮的星。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习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包括那些曾经色彩斑斓的“着瘌子”。如今,当我再次回到那个小镇,虽然依旧可以感受到元宵节的喜悦气氛,但那些手制的灯笼已被电子灯饰所取代,那份质朴与纯真似乎也随之飘散在风中。
然而,每当夜幕降临,我仍会在心中默默点燃一盏“着瘌子”,让它的光芒照亮记忆的角落,温暖我的心房。我知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关于“着瘌子”的记忆,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的尊重,将永远烙印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永恒的精神财富。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 8
在那个久远的小镇上,每逢元宵节,最让人难忘的不是满天璀璨的烟花,也不是琳琅满目的花灯,而是一种叫做“着瘌子”的习俗。这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仪式,据说能够驱邪避祸,带来一年的平安与吉祥。在这个节日里,我有幸亲眼目睹了这一传统的风采,它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那是一个清冷的元宵夜,我跟随父母来到了镇上的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人们的笑脸在彩灯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馨。孩童们手持各式各样的小灯笼,在人群中穿梭,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夜空。而在广场的一角,一场特别的仪式即将开始,那就是我一直期待见到的“着瘌子”。
“着瘌子”仪式由镇上最年长的长者主持。他身穿一袭古朴的长袍,头戴一顶高高的帽子,脸上涂着象征吉祥的红色。他的`手中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竹竿的顶端挂着一个用五彩纸制成的巨大“瘌子”,形状酷似一颗颗饱满的谷穗。周围的人群自觉地让出一条通道,让长者缓缓地走向广场中央。
随着锣鼓的响起,长者开始了他的表演。他手中的竹竿舞动起来,那颗巨大的“瘌子”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他的动作既庄重又充满力量,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和祈愿。围观的人群被这神圣的氛围所感染,纷纷合掌祈祷,希望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家庭和睦。
长者的舞蹈越来越激烈,他的身躯随着节奏摇摆,汗水从他的额头滑落,但他的眼神却异常坚定。突然,他高举竹竿,将那颗“瘌子”猛地投向空中。瞬间,烟花绽放,将夜空照亮得如同白昼。那一刻,所有的喧嚣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烟花的轰鸣和人们心中的震撼。
“瘌子”在空中划过一道完美的弧线后,缓缓降落。长者伸出双手,稳稳地接住了它。这一幕象征着邪恶已被驱散,好运即将降临。人们欢呼雀跃,纷纷向长者鞠躬致谢。孩子们则争先恐后地跑上前去,希望能够触摸一下那颗神奇的“瘌子”,以此获得好运。
我站在人群中,被这场景深深打动。那种原始的力量和信仰的力量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这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岁月流转,我已经离开了那个小镇,但每当元宵节来临,我总会想起那个晚上,想起那位长者的舞蹈,想起那个在空中飞舞的“瘌子”。那是一段关于传统、关于信仰、关于家的记忆,它让我明白,无论世界如何变迁,那些温暖人心的传统习俗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的心灵,引导我们前行。
如今,我仍然会在元宵节的夜晚,点亮一盏小灯笼,让它的光芒在黑暗中闪烁,就像那些年轻时的记忆,永远照亮我的心房。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 9
在那个充满喜庆的元宵节,我经历了一次独特的民俗活动——着瘌子。这是一种古老而富有地方特色的习俗,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气息,也让我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那是一个灯火辉煌的夜晚,我和几位好友相约去观赏元宵节的花灯。街道两旁,五颜六色的灯笼高高挂起,每一盏灯笼都像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了节日的序曲。人群熙熙攘攘,笑语盈盈,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期待。
正当我们沉浸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时,一位年长的村民走过来,热情地邀请我们参加他们村里的一项传统活动——“着瘌子”。他说这是一种祈福的方式,希望来年能够驱邪避灾,带来好运。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跟随他来到了村子的空地上。
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村民,他们围成一个圈,中间放着一个大铁锅,锅里煮着一种特殊的糊状物——瘌子。这种瘌子是用糯米、豆子、红枣等食材制成的,寓意着五谷丰登、生活甜美。村民们轮流用勺子舀起一些瘌子,然后快速地抛向空中,让它们散落在自己的身上。据说这样可以让福气降临,带来好运。
轮到我时,我有些紧张,但在大家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舀起一勺瘌子,学着他们的样子抛向空中。那些粘稠的颗粒落在我的头发上、肩膀上,甚至粘在了我的鼻尖上。我忍不住笑了,感觉自己仿佛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随后,我们跟着村民们一起唱起了当地的民歌,跳起了欢快的舞蹈。音乐和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那一刻,我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沉浸在这个充满魔力的夜晚。
活动结束后,我们在村民的热情邀请下,品尝了他们自己制作的汤圆和其他美食。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让人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
这次元宵节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着瘌子这一习俗虽然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它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如今,每当元宵节来临,我总会想起那个灯火辉煌的夜晚,想起那些热情的村民,想起那场充满欢声笑语的着瘌子活动。那些美好的记忆,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灯笼,照亮了我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我永远珍藏的宝贵财富。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 10
在那个不经意的元宵节夜晚,月光如水洒满古城,我踏着青石板路,耳畔是热闹非凡的鞭炮声和孩子们清脆的笑语。街角的老柳树下,一群身着节日盛装的居民围成一圈,他们的目光聚焦于中间一个名叫“着瘌子”的表演者。
“着瘌子”,这个名词对于初来乍到的我而言充满了陌生感。然而当我看见那个身穿异样服饰、脸上涂满油彩的表演者时,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便是传说中逐疫祈福的傩戏艺人。
他的动作夸张而神秘,仿佛来自另一个时空。每一步都踩着鼓点,似乎要将所有邪气都踏在脚下,每一个转身都带着风声,好像能把病痛统统甩开。铜锣声震天响,观众们的心随之跳动,我也被这股力量牵引着,渐渐融入这场古老而又神秘的仪式中。
着瘌子的面容在火光中忽明忽暗,那是一种超越了语言的交流,一种用身体书写的诗篇。我看着他挥舞着手中的法器,跳跃着奇异的舞蹈,心中升起一种说不清的情绪。或许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亦或是对这位艺术家不渝的坚持的感动。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群逐渐散去,只留下一地的`鞭炮纸屑和回荡在空中的欢笑声。我静静地站在原地,回味着刚刚所见的一切。着瘌子的身影早已消失在夜色中,但他留给我的印象深刻而鲜明。
我开始试图理解,这样的传统何以能在一个小镇上延续数百年不衰。或许正是因为有了着瘌子这样的人,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古老文化的内涵,才使得这些久远的习俗得以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走回自己的住处,脑海中满是那些奇异舞步和火把下光影交错的画面。我知道,这个元宵节,我见证了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民俗活动,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在我眼前生动地展开。
夜深了,窗外的月色更加柔和,我轻轻合上窗,心中默默许下一个愿望:愿这份传统的光辉,如同今夜的明月和灯火,永不黯淡。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 11
在我心中,元宵节总是与一种叫做“着瘌子”的习俗紧密相连。这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传统,流传于我家乡的小镇,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当灯火初上,人们便会开始这个独特的仪式。
那是一个清冷的夜晚,月光如水,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映出斑驳的影子。小镇的中心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而在广场的.一角,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老人正围坐在一起,他们手中各持一根细长的竹竿,竿尖绑着一个小小的灯笼,这就是“着瘌子”。
我记得那年我十岁,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看这个仪式。我挤进人群,好奇地凑到前面,想要一探究竟。老人们的手法熟练而又神秘,他们轻轻地摇晃着竹竿,让灯笼在空中划出一个又一个复杂的图案。那些灯笼在夜风中摇曳生姿,仿佛是一群灵动的火焰精灵,在夜空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我被这神奇的场景深深吸引,眼睛里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我忍不住问身边的老人:“这是什么意义呢?”老人微笑着,眼中透露出一丝神秘的光芒:“这是我们小镇的传统,每年元宵节都要举行‘着瘌子’,以此来祈福和驱邪。”
随着时间的推移,仪式进入了高潮。老人们开始念诵起古老的咒语,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整个广场上。我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空气中流动,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被召唤。突然,所有的灯笼同时亮起,光芒四射,照亮了整个夜空。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无数神灵在空中飞舞,它们围绕着灯笼旋转,欢快地歌唱。
我被这神奇的景象深深震撼,心中涌现出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我明白了,这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庆祝,更是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这些老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文化传递给了下一代。
从那以后,每年元宵节我都会参加“着瘌子”的仪式。我看着那些灯笼在空中飞舞,听着老人们的咒语,感受着那份神秘而神圣的力量。我知道,这是我的根,是我永远的依靠。无论我走到哪里,这份传统都将伴随着我,给我力量和勇气。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但每当提起元宵节,我的心中总会浮现出那些灯笼的影子。它们不仅仅是光与影的交织,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庆幸自己能够拥有这样一份宝贵的记忆,它将永远照亮我的人生之路。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 12
月色如洗,灯火辉煌。在这银装素裹的夜晚里,我独自漫步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耳畔回响着爆竹声声,鼻尖萦绕着汤圆和糖葫芦混合的香气。这是一个关于元宵节的记忆——那年,我在家乡体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着瘌子”。
在我心中,元宵节总是与欢乐、团圆联系在一起。小时候的我,总是对那些色彩斑斓的灯笼充满好奇,对着街上五光十色的花灯目不转睛。家父告诉我,这叫做“着瘌子”,是家乡独有的元宵节习俗。每逢佳节倍思亲,而那一年的元宵节,我终于有机会亲自参与其中。
记得那天,我穿上了母亲精心缝制的新衣,跟随父亲踏出家门。街道两旁的商铺张灯结彩,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我们随着人流,来到了村中心的广场上,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等待表演的村民和观众。孩童们手持各式各样的自制灯笼,兴奋地在广场上奔跑,而我则被一位老艺人吸引住了目光。
老艺人手中的灯笼造型奇特,色彩斑斓,他用熟练的手法在灯笼骨架上缠绕着彩色丝线,每一道工序都透露着匠心独运。我凑过去好奇地观看,他见状便露出慈祥的笑容,耐心地向我讲解制作灯笼的要点和技巧。在老艺人的指导下,我也尝试着动手制作起自己的灯笼。虽然动作笨拙,但在周围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我最终完成了一盏小小的兔子灯笼。那一刻,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快乐,仿佛整个元宵节的意义都凝聚在这盏手工灯笼中。
夜幕降临,灯笼点亮。广场上的气氛达到了顶点。村民们将自制的灯笼逐一点燃,然后放飞到空中。那些灯笼像流萤般飘浮起来,漫天的光影交织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孩子们尖叫着追逐那些缓缓上升的光点,父母们则在一旁微笑着欣赏。而我,也举起了自己心爱的兔子灯笼,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入人群中央。当它缓缓升起,和其他灯笼一起构成了璀璨的星河时,我的心中涌起了一股说不出的温馨和感动。
接着是村里的文艺表演。锣鼓喧天,舞狮腾跃,杂技演员们在台上翻云覆雨,引得观众阵阵掌声。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猜灯谜活动,每当有人猜中谜底,现场便会爆发出一片欢呼。我虽不擅长猜谜,但乐在其中,感受着这份传统的趣味和文化的深度。
最后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我们回到了温暖的家中,围坐在炉火旁品尝着母亲亲手制作的.汤圆。那甜蜜的滋味伴随着外面烟花绽放的声音,让人心满意足。在这个特别的夜晚,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和满足。
如今,许多年过去了,那个元宵节的夜晚依旧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笑声、灯光、温暖,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都成为了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即使岁月流转,人事变迁,但每当元宵佳节来临,我总会想起那年“着瘌子”的情景,那是一段关于家的温馨、关于文化的传承、关于成长的记忆,永远烙印在我的心中。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 13
在那个充满喜庆与热闹的元宵节夜晚,我意外地成为了一名“着瘌子”。这不是一个通常让人向往的角色,但在那个特殊的时空背景下,它却赋予了我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时间回到了一个月前,家乡的小镇沉浸在即将到来的元宵节的喜悦中。街道两旁挂满了彩灯,每个角落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我和朋友们也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节日的计划,期待着一年一度的灯会和猜灯谜活动。然而,就在节日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疫情席卷了小镇,许多人不幸染病。我也不例外,被诊断为流感患者,被迫隔离在家中。
元宵节那天,窗外的鞭炮声和笑语声不断传入耳中,我却只能透过窗户望着远处璀璨的灯火,心中不免涌起一丝失落。就在这时,母亲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她说:“虽然不能出门,但我们在家里也要过好这个节。”我接过碗,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吃着汤圆,我突然有了一个念头:既然不能像往年一样参与庆祝,为什么不以另一种方式感受这个节日呢?我决定穿上家中自制的彩灯服饰,将自己装扮成一个“着瘌子”,在家中自娱自乐。这个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我们一起动手制作起了服饰。
我将白纸剪成了各种形状的小灯片,用彩笔绘制上图案,然后一一串联起来,制成了一条闪亮的“瘌子”裙。父亲帮我将小灯泡串联起来,制成了一个会发光的`头饰。母亲则用剩余的布料为我缝制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服。一家人围坐在客厅,手中忙碌着,笑声不断。
元宵节的夜晚,我穿上了我们共同制作的“着瘌子”装,站在镜子前,看着镜中那个五彩斑斓的身影,不禁有些忍俊不禁。我打开了手机的摄像头,开始在家中的每一个角落展示我的“着瘌子”秀。我在客厅的沙发前跳起了舞,在书房的书柜旁摆起了POSE,甚至在厨房的灶台前也不忘来一段即兴表演。我将这些有趣的瞬间录制下来,上传到了社交媒体。
没过多久,我的手机便收到了朋友们的点赞和评论,他们纷纷称赞我的创意和乐观精神。有人说:“你这个‘着瘌子’真是太酷了!”也有人写道:“看到你这么开心,我们都跟着高兴起来了。”甚至有些朋友表示,明年的元宵节也要像我一样,即使不能出门,也要在家中寻找乐趣。
那个夜晚,我虽然没有走出家门,却在网络的世界里与大家分享了欢乐。我意识到,节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外在的庆祝,更在于内心的快乐与满足。尽管我是一名“着瘌子”,但这个角色却让我在逆境中找到了创造力和快乐的源泉。
如今,每当回忆起那个元宵节,我都会嘴角上扬。那场意外的“着瘌子”秀,不仅让我体会到了传统节日的乐趣,更让我懂得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段经历,如同一颗珍贵的珍珠,镶嵌在我的记忆之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 14
灯火辉煌映照下的街道上,人们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孩童们手中提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嬉笑打闹。正是元宵佳节,村中的习俗“着瘌子”成了这个夜晚最让人期待的活动。我记得那年,我第一次参与其中,所见所感至今难以忘怀。
夜幕降临时,我们一群孩子聚集在村头的大榕树下,每人都从家中带来了自制的灯笼。那些灯笼有的红彤彤、圆滚滚,像是满月下凡;有的则是五彩斑斓,绘有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我的灯笼是父亲亲手制作的,以竹片为骨,外蒙红纸,上面还贴着刚学会剪的`窗花,虽不华丽却充满了暖意。
随着铜锣声一声紧似一声,村民们纷纷从家中走出,向着村广场聚拢。广场中央竖立着一根高高的旗杆,顶端悬挂着巨大的灯笼,它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们的心灵归向那份古老而纯真的欢乐。
“着瘌子”开始了。这是一项古老的游戏,意即“点灯”。每位参与者都要用手中的灯笼去点燃别人的灯笼,而被点燃的人要迅速作出反应,点燃旁边人的灯笼,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条流动的光链。火光在夜色中跳跃,伴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和呼唤声,整个村庄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点亮。
我记得我紧紧地握着我的小灯笼,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不被其他孩子的火焰触及。每当成功点燃别人的灯笼,我的心中都会涌起一阵得意;而每当我的灯笼被别人点燃,又会紧张地寻找下一个目标。这个游戏不仅仅是光与火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我们在互相点燃中感受到了彼此的温暖和团结。
除了“着瘌子”,还有猜灯谜、舞龙舞狮等活动。每项活动都让这个传统节日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舞龙舞狮,那是大人们展示力量与技巧的时刻,锣鼓震天响,龙腾狮跃,似乎能驱散一切不祥之气,带来新年的吉祥和希望。
当夜色渐深,活动接近尾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满足的微笑。我依然记得那天晚上,当我回到家中,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耳边似乎还回荡着锣鼓的声音,眼前闪现着火光的轨迹。那种感觉是如此真切,以至于多年后的今天,只要一闭上眼睛,那个元宵节的夜晚就会在我心头重现。
元宵节,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节日。尽管岁月流转,人事有变,但那些关于“着瘌子”的记忆,永远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童年最宝贵的财富。每当提起这个话题,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在那份纯真的快乐之中,感慨于生活中那些简单而又真挚的美好。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 15
在那个久远的年代,家乡的元宵节有一种独特的习俗,人们称之为“着瘌子”。这不是一个文雅的词汇,它所指的,便是元宵夜孩童们头顶草结、脸抹黑灰,挨家挨户索要糖果与糕点的传统。这个习俗充满了乡土气息,也蕴含了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化内涵。
记得那是一个清冽的元宵节夜晚,月色如洗,星光点点。我作为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跟随着父亲和邻居的大哥哥姐姐们,兴奋地准备着一年一度的“着瘌子”。我们各自从家里搜罗来稻草,巧手编织成简陋的小圈,稳稳地扣在头顶。然后是最具仪式感的一步——用炭灰混合一点点水,涂抹在脸颊上,画成各种滑稽的`脸谱。我们彼此望着对方的花脸,忍不住笑成一团。
月亮爬上了高高的梧桐树梢,我们的“着瘌子”队伍也开始了巡游。我们穿梭于狭窄的巷弄,跨过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敲开一扇扇熟悉又陌生的大门。每到一户人家,大人们总是满脸笑容地迎接我们这群乌漆麻黑的小鬼头,他们或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糖果,或是当场摘下悬挂的各式糕点,慷慨地放进我们手中提着的小篮子里。
那时的我,心中满是快乐和新奇。我记得有一户人家的大门特别沉重,敲响门环的那一刻,我竟有些紧张。门缓缓打开,露出主人温暖的笑脸,还有那一桌子五颜六色的汤圆和甜蜜的笑声。那家的老奶奶还特意给我抹去了不小心弄到嘴角的黑灰,递给了我一块她亲手制作的豆沙饼。那一刻,我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仿佛整个世界都明亮起来。
随着夜色的加深,我们的“着瘌子”之旅也渐入尾声。我们满载而归,每个人的小篮子都装得满满的,不仅是食物,更是那份属于节日的温情和喜悦。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抬头看向皎洁的月光下,那些熟悉的建筑仿佛也在微笑着欢庆这个特别的夜晚。
多年后,我已远离故乡,但每逢元宵佳节,脑海中总会浮现那个晚上的情景。如今,“着瘌子”这一习俗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被更加规范、文明的庆祝活动所取代。但在我的记忆深处,它始终拥有一席之地,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风景。
或许对于现代人来说,“着瘌子”只是一种过时且带有些许粗野的乡村游戏,但它对我而言,却是童年最宝贵的回忆之一。它不仅教会了我分享和团结的意义,更让我懂得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我都会深深感慨:岁月流转,尽管许多事物都在变迁,但那些深植于心的温暖与感动,却如同元宵节的灯火,永不熄灭。
【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相关文章:
小学记叙文:华山印象08-10
元宵印象深刻的事作文04-13
酒泉子改写记叙文11-09
印象深刻的元宵节作文04-15
酒泉子改写记叙文三篇10-16
酒泉子改写记叙文4篇11-09
初三印象深刻的元宵节作文04-15
酒泉子改写记叙文范文3篇10-17
元宵节记叙文10-13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记叙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