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习俗作文(精选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龙抬头习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龙抬头习俗作文 1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日,不同的地方大概有不同的风俗吧,下面我就跟大家说说我家乡的龙抬头风俗。
我们家乡二月二的吃俗是炒黄豆、爆米花、炒蝎子。面粉发酵切成小方块,油锅里炒,叫炒“蝎子。二月二这一天要吃咸稀饭。原料是糯米、芹菜、葱、蒜、虾皮、肉等。这是因为人民的生活并不富裕,平时很少吃到鸡鸭鱼肉等,只有在春节时才能大吃一番,但春节往往有好多食物吃不完,剩余食品又不能浪费,二月二便做大杂烩的稀吃。故且叫勤俭节约日吧!
“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我们家乡还有有一个习俗,家家户户,这天的早晨,在院子里用草木灰,撒成一个园圈又一个园圈,大圈套小圈。或者是一个方块,大方块套小方块,叫做粮囤。有的还在这么多的'粮囤上画上梯子。企盼夏秋有好收成。就叫盼丰收日吧!
我们家乡龙抬头的风俗是不是很有趣,同学们你们家乡的龙抬头有什么风俗跟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下吧。
龙抬头习俗作文 2
在山西,最重要的习俗是“引龙”,在晋西北叫“司钱龙”,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引钱龙时不准说话,以免吓走钱龙。
在豫东一带,农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炉膛里的灰在院子里及大门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长柄铁锨上散落成圆圈,然后圆心处放上不同的`粮食,这实际上是庄稼人对粮食丰收的一种祈愿。
龙抬头习俗作文 3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龙抬头习俗作文 4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龙抬头习俗作文 5
今年的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我过的很开心。
一早起床,妈妈就把煮好的鸡蛋和番茄汤端上来,我香喷喷的吃了一顿,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
爸爸昨晚就说,春天到了,龙抬头的'日子能下雨最好了。果然,下楼一看,天上飘着雪花,雪花落到地上,马上化成雪水了,看来,今年真是个丰收年。
到了学校,同学们都在玩编花绳,我想:编花绳也是为龙抬头吗?我也和她们一起玩起来。中午在小饭桌阿姨家,阿姨给我们吃了豆萁和熟甜豆,说是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我们吃的很香,我也知道了更多的知识。
放学回到家,妈妈正在忙碌地做饭,说这也是过节啊,要给我做好吃的饭。饭菜上来了,有芹菜炒肉、有酸辣土豆丝、还有菠菜嘎嘎汤,真丰盛啊。吃晚饭,我专心地做完作业,我要睡觉了,但愿今夜的梦中能见到神龙,告诉它春天要多下雨。
我的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不是很精彩?大家这天过的怎么样呢?
龙抬头习俗作文 6
农历二月初二,传承千年的这一时令节日,被附会了各种有趣的民俗内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教授说,“二月二”与天文、气候、农事、卫生、学业都相关,这一天故事多、讲究更多。
“二月二”在北方称为“春龙节”,在南方称为“踏青节”。据说,“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一个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已演变成一个民俗节日。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的来历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中国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并按照它们的形象附会为四种动物。其中,东宫七宿被想像成一条巨龙。每到农历二月,处于龙头位置的角宿会在东方地平线显现,所以俗称“龙抬头”。
“二月二”是一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日子。北方一些地方旧俗,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要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要烧香上供,这叫“引田龙”。但也有相反的,有的地方这一天忌担水,生怕带回龙卵或惊动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这一天的食品也多以龙命名:吃面条称“挑龙头”、吃油炸糕称“吃龙胆”、食煎饼称“揭龙皮”、吃麻花称“啃龙骨”,以示吉庆。
“二月二”也是一个企盼学业有成的日子。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还是一个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旧俗规定,媳妇正月里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许回娘家。所以民间又有“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民谣,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心态。传统习俗:“龙抬头”吃面条。
龙抬头习俗作文 7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风俗。而我的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也有着特殊的风俗,那就是——二日二,龙抬头。
关于这个风俗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在很久很久以前,龙王和龙母只有一个女儿,两人把她视为掌上明珠,每天锦衣玉食,百般呵护,从来都不让她离开龙宫。渐渐地,龙女长大了,越来越厌倦这样的生活,总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龙母拗不过她,背着龙王放了她,出门前交给她一个锦盒,说能实现她的愿望。离开了龙宫,龙女飞过了九十九座山,一片寸草不生的土地出现在龙女的眼前。想起龙母送的锦盒,龙女打开锦盒,拿出了一把种子,撒在了大地上。大地上立刻长出了绿油油的禾苗,人们纷纷向龙女表示感谢。龙王知道了此事,大发雷霆,命令龙女永远都不得再回龙宫。龙母想念女儿,游到水面,向着女儿离开的方向痛哭流泪,她的哭声化成天雷,她的眼泪化成春雨,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二月二,雨水也越来越多。"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就此流传下来。
在这一天里,家乡的大人小孩都会去理发。因为这一天与其它日子不同,在这一天,理发会被称为"剃龙头“,寓意在新的一年里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也有"二月二别龙头,一年都有好兆头"的'说法。
在这一天里,家乡的人们会做出各位各样美味的小吃,而每一种食物,也有特别的称呼。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馄饨叫吃"龙眼",这一切都与龙联系在一起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着风调雨顺。而众多美食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春饼了,韧性十足的皮子,卷着各种各样的馅料,馅料可以有荤有素,可以是新鲜的蔬菜,也可以是各种酱肉,还可以是再蘸上自己喜欢的酱,那味道,别提有多美了!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祝福我的家乡年年五谷丰登,岁岁万事胜意!
龙抬头习俗作文 8
农历二月二,古代称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因此时为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前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称“龙抬头”。龙一抬头就要云兴雨作,预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农谚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与吃连在一起的.。春节自不必说,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自然是月饼了,到了冬至要吃饺子,年节最后的祭灶日少不得吃麻糖。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豫东二月二早上吃煎饼自然属于“吃龙鳞”之列。二月二又是土地爷的生日。
民俗是约定成俗,没有明文规定,不过大家都奉行。民俗充满了想象,也有现实。是迷信,是信仰,是追求,是梦想。它给人们往往留下很多的善良、慈祥、正直和纯真。有时也给了人们信心……
龙抬头习俗作文 9
早晨,天蒙蒙亮,就被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催醒了。想起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
早晨上班,看见一(1)班小雨的书包上别着一个火红的龙尾,就用喜宴上的红手绢剪成的龙尾,比起小时候妈妈给我做的彩色龙尾逊色多了,一问是孩子的姥姥给做的。好几年不见了龙尾,现在的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有串龙尾一说呢。可我的思绪却被这红红的龙尾牵得远远的。
在童年的记忆中,二月二是仅次于春节和元宵节后,我们孩子的第三大节日。手巧的妈妈是最最忙碌的。她会提前把爸爸从东北买回来的亮闪闪的剃头剃子小心翼翼滴上机油,用油纸包着,润滑着。积攒了一个正月没有理发的弟弟和大妈家的哥哥弟弟们,都要等着妈妈这个大理发师二月二这天大显身手,来给他们剃龙头。
现在每次教孩子们演唱澳大利亚民歌《理发师》时,“理发店的老爷爷呀咔嚓咔嚓,手里拿着一把剪刀咔嚓咔嚓”,我就想起小时候二月二,妈妈给男孩子们理发的情景。一个个“小刺猬”被妈妈的巧手理成清爽的板寸,神气多了。
而我们女孩子也有任务,要提前去海边的`芦苇荡里折来骨节匀称的芦苇,再笨拙地用剪刀剪成一样长的骨节,然后交给妈妈,急切地等待着妈妈给我们串龙尾。邻家的姐姐妹妹们也来凑热闹,也嚷嚷着让妈妈给她串。妈妈总是笑迷迷地先给他们串,不过焦急的我们还能听妈妈讲关于二月二的传说故事,我真羡慕妈妈肚子里总有那么多讲不完的故事。一年年也听不够。
妈妈说东海的龙王虽然有很多龙子,但只有一个可爱的龙女。所以他非常宠爱她,小龙女无忧无虑地在龙宫里生活着。有一次,见多广的识老海龟告诉小龙女龙宫很多外面的新鲜事,小龙女听了就非常向往。
二月二这天,她就趁机溜出龙宫,看见田野里麦苗枯黄,一个青年人虽然愁眉苦脸,但还在松土。小龙女很奇怪就问他“麦苗都枯萎了,你松土还有用吗?”年轻人说他只能这样做,因为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万一天下雨,松的土正好能多吸收雨水呢。小龙女被年轻人的孝心所感动。流下了眼泪,回龙宫祈求龙王布云降雨,龙王游出东海,抬头甩尾,大地普降甘霖。大雨滋润了麦苗,花儿也开了。小龙女也和年轻人结婚了,就留在了人间。龙王虽然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但也没有办法,他答应小龙女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就抬头布雨。人们为了纪念小龙女,就串起龙尾,希冀自己的儿女也如小龙女一样有爱心。
故事讲完了,终于能等到妈妈给我做龙尾了。龙鳞是彩色的小布头,剪得方方正正,妈妈在村里的缝纫组做衣服,每年都提前收集了很多好看的小布头。因此我们的龙尾总是最鲜亮,最好看。
妈妈帮我们把龙尾别在前衣襟上,龙尾上还有彩色的流苏在晃来晃去。大街上的男孩女孩都比着谁的龙尾最好看,嘴里还哼唱着歌谣“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儿子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年的二月二曾特意托人给孩子捎来精心制作的龙尾。现在孩子大了,妈妈也不给做了。
但小时候鲜亮的龙尾仍在我心灵深处飘荡……
二月二龙抬头,串龙尾剃龙头
龙抬头习俗作文 10
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会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们为什么都要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呢?传说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似乎这一天理了发,便讨了好彩头,一年都顺风顺水呢。
龙抬头习俗作文 11
按照中国传统习俗,二月二俗称“龙抬头”,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剪发,让新的一年“从头开始”。但二月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大名——“中和节”,在天津,中和节也是一场美食节。
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天津的风俗是吃煎焖子和烙饼。煎焖子俗称煎龙鳞,寓意煎除害虫;烙出的饼叫龙鳞饼,有保护龙身的意思,老人们还从院门口向家中方向撒灶灰和谷糠“引钱龙”。
在天津,最颇负盛名的“龙抬头”美食是煎焖子。天津焖子也属于凉粉类食品,但讲究用极细的绿豆淀粉,煎好后趁热浇上麻酱、蒜泥、醋、酱油等作料,清香爽口,回味绵长。另外,早春时节冷热不定,热食属阴的焖子,平衡兼顾,颇有创意。
记得前年的二月初二,妈妈刚给我理完发不一会儿,姥姥打来电话:“你们快来家里吃焖子吧!”我们即刻出发。一进姥姥家,煎焖子的香气扑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奔向餐桌,对姥姥说:“您做的'焖子太香啦!”于是洗手、上桌、开吃!
我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煎焖子,一边听姥姥讲述二月二龙抬头吃焖子的来历,姥姥说因为白色的焖子要切成扁块,排在一起很像龙的鳞片,制作时每片焖子两面又都被煎成金黄,所以用来表示对“懒龙”的惩罚,人们希望它努力治水,保佑丰收年景。
姥姥的话也让我想起我们中国很多的传统习俗,如立春吃春饼、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我想我们有责任让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食传承下去。
龙抬头习俗作文 12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是普遍习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龙抬头习俗作文 13
元朝以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人们也把这一天叫作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作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这是辽宁地区的民俗,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同时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二月二龙抬头作为古代民俗的一种节日,如今已经基本上从中国人的现代生活中淡化出去了。不过,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一些文化内涵,例如古人对龙的崇拜、“龙抬头”在古天文学上的唯物解释等等,是仍然具有研究价值的。
农历二月初二,是淮安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名叫“龙抬头”,也称“龙头节”。“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旧时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春节前剃头理发到了二月二,已经一个多月,正是需要剃头理发的时候。
二月二龙抬头,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二月二剃头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也是这一原因,为取吉利在剃头中间加“龙”字,叫剃“龙”头,以区别其它时间的剃头,还有些女孩选此日穿耳孔。另外,家长们选此日送孩子们人学读书。“二月二,家家人家接女儿”。
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正月不空房。同时还有“出嫁的闺女正月不能看娘家的灯,看了娘家的.灯死公公”的迷信说法,因而正月出嫁的女儿不准回娘家。一个多月的时间,闺女想娘,娘想闺女,所以到了二月二,不仅已经出了正月,而且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蛤无处藏”。这天,用过年祭祀剩下来的蜡烛点着,照房梁和墙壁,以驱灭害虫。另外,在这天,孩子们用筷子敲干瓢,边敲边说:“二月二,敲瓢叉,十个老鼠九个瞎。”用筷子敲酒盅说:“二月二,敲酒盅,十窝老鼠九窝空”,以此来驱鼠灭鼠。
用白纸条书写“二月二,诸虫蚂蚁直入地”的“蜒蛐榜”,其中“诸虫蚂蚁直入地”要倒书,然后将其贴在桌腿或床脚上,以避虫蚁。“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用青灰画粮囤或粮仓,或在门前用青灰画大小不等的圆圈,象征大圆接小圆,祈祷丰收,这又是民间一俗。
二月二,有的还有吃食除夕锅巴和妇女忌用针线的习俗。据说龙抬头时动针线,会伤害龙的眼睛。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建国后此俗逐渐淡化。
龙抬头习俗作文 14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称这一天“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这一天全国各地吃食也都有讲究。二月二吃什么好?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在我们山东这那一带普遍吃饺子,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还有吃炒黄豆又名蝎子爪之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滋润万物的主宰。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节日,这一天民间有理发的习俗,更有“二月二,剃龙头”之说,所以整个正月里,理发店门可罗雀,生意很少。而一到二月二这天,来理发的人就络绎不绝。对这一天来理发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理发本身,而是讨个吉利。
昨天去逛街的时候,我听裕德纸杯厂河北的一个男青年说“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相沿既久,原作是“思旧”正月不剃头,遂误是“死舅”。
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思念明朝旧制。 也就有了“正月不剃头——思旧”这句话。所以这种“正月不剃头”的习俗,最初压根就和舅舅没关系。这种习俗在流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因“思旧”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变成了“正月不剃头——思舅”,用“思念舅舅”来为正月不剃头做注解。后来,“思舅”被讹传为“死舅”,以讹传讹,也就有了后来“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如果不去理发店剪发的话,你可以给家人、哪怕是婴儿,剪掉一根头发也是可以的,理发不在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心态问题。即使自己剪掉一根头发,那么你就会趋吉避凶了,吉祥如意了。儿童理发,叫剃“喜头”,能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带来好运,寓意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龙抬头习俗作文 15
中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据说,农历二月二这天,是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之日,此后,雨水渐多,春季来临,万物复苏。提起二月二,大多数人只会想起该剪头发了,可在我的家乡——陕西,二月二的时候,可不只有这一种习俗。
爷爷跟我说:“二月二,是传统的春耕节,此时,东风解冻,阳气回升,雨水滋润,最宜耕种。相传,身为三皇之一的伏羲,也会在每年二月初二亲自到田里耕作,自理一亩三分地,引得人们纷纷效仿。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年二月二的时候,所有农民都会一起下地干活,这种行为,就称为通农。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村里的男人们会相约一起下地,开始一年的耕作。”
昨天,也就是二月二,晚饭的时候,奶奶给我们一人做了一盘饺子。我问奶奶:“为什么春节吃了那么多天的饺子,现在还要吃饺子?”奶奶回答道:“二月二嘛,就得吃饺子,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我又问:“吃饺子,有什么寓意吗?”“这叫咬龙耳,目的是把龙唤醒。”奶奶说。“那为什么要把龙唤醒呢?”我继续追问。“这我就不知道了,我也是听老一辈人说的。”眼看奶奶是指望不上了,我只能自己上网查查资料。资料上写着,唤龙意为把龙唤醒。古时候是农耕社会,人们靠天吃饭,民间普遍形成了对龙的崇拜与依赖思想。人们会在二月二这天想方设法地把龙唤醒,好让龙及时兴云布雨。咬龙耳朵,也就是吃饺子,是一种民间流传下来用于唤龙的方法。二月二这天,奶奶还炒了一大盘的'棋子豆,这是我们家乡的特色零食,咬起来嘎嘣脆,还有一股油香味。据说,把面做成龙鳞一样的棋子豆,寓意着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
家乡这些二月二的传统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寓意:勤劳朴实的人们都期望着一年的风调雨顺,过上幸福、平安的生活。
【龙抬头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作文02-27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作文04-29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作文11-17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02-20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02-21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习俗05-02
二月二龙抬头的饮食习俗02-21
二月二龙抬头节日介绍及习俗05-04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习俗02-14
广西二月二龙抬头习俗民俗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