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西中元节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西中元节习俗1
“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即“鬼节”,是中国汉族的民俗节。按传统习俗,这天要向已亡故的先辈亲人进行祭奠、悼念活动。萍乡一般家庭“过节”的方式是:准备一桌餐菜(晚餐,正常的熟菜)作为“祭品”,摆好后在餐桌上的“前席”点上香烛,另三席摆上餐具(饭碗、酒杯、筷子、汤勺),在桌前烧纸钱,就算是请已故亲人“吃团圆饭”,持续摆放一段时间(一般15分钟左右),意为先人们在用餐,后放鞭炮,意为先人们“吃”好了离席。这个仪式结束后,撤除桌上的香烛,家人一起就桌吃饭(吃“敬”过祖先的这桌菜)。"
晚餐后“烧包”(包可以提前准备好),“包”是用纸做的,其大小很随意,大的如4开报纸大小,小的如16开纸大小;包内装纸钱和其它的如纸做的衣服、“金”条、元宝之类,装好后封口(如封信),亡故的先人可以一人一包,也可以一人二包以上。包上要写上“烧包人”、“烧给谁”、“何时”烧的等内容,一般按竖式书写,分三直行(类似写信封),右起第一直行写烧包人的名字及与“受领”包的先人关系(自称),格式一般为“孝男(对父辈自称)或孝孙(对祖父辈自称)某某虔备钱财(或衣钱)一包奉上”(也可以二代人名字同时写上,分别称呼,如墓碑上的`写法);中间一直行写受领包的先人姓名,一般格式为“故顕考(或妣,祖,祖妣——“考”是父,“妣”是母,“祖考”、“祖妣”是祖父、祖母,其他辈分按实际类推,总之是与“烧包人”的辈分对应)某公字某某老大人(女性则写某母某氏某娘老孺人)冥中受用”,左边直行写“烧包”的日期,一般写农历,如今年就写“公元二0一0年庚寅农历七月十五日火化”;写好字后要用畜禽(猪、鸡、鸭)的鲜血涂在包上亡故先人的名字上(称为“祭包”,注意鲜血不能濺在“烧包人”即“活人”的名字上,否则会被认为不吉利、有“凶”)。
烧包一般在野外进行,选一离住宅不远的空旷地,在地上铺上火纸(草纸),将准备好的纸包堆在草纸上,点上香烛(一般点3支香、2支蜡烛),摆上“符盘”(一般是肉、鱼、鸡、豆腐、水果等,外加酒、饭、筷子),一切就绪用散的纸钱点燃纸包,纸包全部烧化后放鞭炮,表示整个程序结束,收拾“符盘”回家。至此,中元节“过完了”。
江西中元节习俗2
农历七月十四日(亦有为十五日的)俗称“七月半”、“中元节”。民间传说这一天阴间的鬼门关大开,死去的人可以回到家里探望,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所以又叫“鬼节”。
七月半是祭祖的节日。许多地方人们从七月一日开始(永新县更早,从六月末就已开始),打开家中先祖牌位门,叫“开鬼门”,十五日晚关牌位门,叫“关鬼门”。也有的地方初七或初十开始将祖先牌位从神龛中捧出置桌上,或者将祖先画像挂于厅堂之上,朝夕以酒肴、糕点祭祀,称为“接祖公祖婆”、“下公婆饭”。
到了十五日傍晚或十四日傍晚,也有的地方从十二、十三日就开始,给先祖焚冥钱、冥衣、金银箔锭(金银箔纸折做的),称为“烧包(袱)”、“送公婆衣钱”,即将冥钱、箔锭等合在一起用白纸糊成包袱,呈竖写信封状,外面用毛笔书写,左写“兹逢中元之期,谨珍具冥钱一包奉上”,中写“故父(母)某某(某门某氏)老大人(老孺人)收”,右边写“孝男某某敬具”,有的送至墓前,有的于傍晚前在家门前、村头、路口焚化,并烧香烛,敬酒肴、果品等。但上饶、玉山县人们在祭祖过程中不用荤品,而只是用蔬菜祭祀,和其他地区有所差异。另外,还要在村头、路口、郊外烧些纸钱,给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受用,称为“烧无名钱”。人们视此为做善事,多叫小孩去做,边烧纸边念叨:“孤魂野鬼,领受钱财”等语。
另外,中元节当天,许多地方或由民众、宗祠延请寺僧做醮祭祀祖先,或由寺庙举办醮事,称为“盂兰会”,并演戏祭神,修醮赈孤,超度孤魂野鬼,有的地方如分宜、德安等县从初七日开始,一直延续到十五日,而萍乡一带则为二十日举行。在南城县,妇女于当日去寺庙上香祈祷,并于三十日到地藏王殿烧香;而分宜县民众则在三十日烧“无名钱”。本年遇有新丧之家,则一般在中元节前数日举行祭祀活动,有的地方还会延请寺僧建醮“做法事”超度,戚友多备肉果、楮衣等送至主人家,称为“送新衣”、“送新七月半”等。
在南丰县,旧时乡间有游“少年灯”的习俗。每年七月十三至十六,南丰乡间常举行游灯仪式,叫“少年灯”。头二日,敲锣打鼓,并将灯放在鼓上,叫“鼓亭”。到了十三日,人们边走边击鼓,放在鼓上的小人物和一些花草、飞禽走兽等小纸扎,在鼓上被震得狂蹦乱跳,十分有趣。鼓约有十来面,还有各种各样的细竹篾编成的灯,这些两旁的灯叫“助灯”。鼓灯队到处周游,百姓们通宵达旦欢娱。
在吉安县,旧时每年从七月初一至十五日,富裕之家都会在村旁搭建高台,请僧人诵经鸣锣等超度鬼魂,并向台下观众扔掷水果、包子等物,未生男孩之妇女拾得包子则预示来年可得子,小孩拾得包子则一生可不受惊吓。
民国二十四年版《南昌县志》记载该县中元节当晚存在小孩“烧瓦塔灯”的习俗,这种习俗在旧时江西很多地区存在,但日期却是为八月十五“中秋夜”,因而较为特殊,或为编纂者失误。
旧俗在中元节这天,居民出嫁之女不得回娘家,亲戚朋友不得登门拜访,小孩禁忌夜出玩耍。新中国成立后,“七月半烧包袱”的习俗一直在民间沿承存在。近年来,各地人们为逝去的亲人送“衣”、“热水瓶”、“电视机”、“摩托车”、“电冰箱”、“小轿车”、“金银首饰”等冥器出现并盛行。
【江西中元节习俗】相关文章:
中元节的习俗07-26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习俗08-13
日本中元节习俗07-24
中元节的习俗汇总07-18
日本中元节的习俗07-26
中元节的由来及习俗07-22
中元节的习俗介绍08-19
中元节的由来与习俗09-02
中元节习俗大全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