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万物的作文范文3篇
关于欣赏作文600字【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欣赏的人或事物,而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最欣赏每天早上都会有的那寸微不足道的阳光。
阳光,是万物的生长之源。没有阳光,就没有万物的生长。瞧!今天的阳光多灿烂!它唤醒了沉睡的小草,照开了那香喷喷的花,拔高了那刚种下的小树……我每天早晨都要在阳光下站一会,阳光可以促进我们长高。每当我张开双臂,站在阳光下,享受着迎面而来的风,温暖的阳光照射在我身上。啊,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
阳光,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我们身边总需要这样一位“母亲”来帮助我们。每天,大人们总要晾衣服,晒被子。此时,“母亲”出现了。在她的帮助下,我们的衣服很快就干了。而当天空乌云密布,我们仍在外面玩耍时,又是谁帮我们驱走了乌云?啊,还是这位伟大的母亲。这位“母亲”默默地帮助我们,不需我们给予任何的回报。
阳光,是个调皮的女孩。她每天都会蹦跳着出来跟我们玩。她还喜欢游山玩水,刚和我们玩一会儿,就被那边的山吸引住了。她赶忙收拾“行李”,飞快的向山的那边跑去。她在那儿待了好久,直到风伯伯叫她回来时,她才依依不舍的从山的那边回来。阳光可真调皮。
阳光,你是一位伟大的母亲,默默地帮助我们,从不求任何回报;你是一个调皮的女孩,你的性格正如你的名字。阳光,我爱你,我欣赏你。
关于欣赏作文600字【二】
风,是大自然的使者。
水中,微波荡漾;岸边,杨柳拂面;田野里,野花摇摆。这一切,都是有着风的调剂,才能让大自然绽出她最美丽的笑容。
悄悄地靠近,轻轻地掠过发梢,花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又从指尖静静地滑过。
它在无声无息中来到,又和着自然的`气息悄悄溜走。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微风吹过。就像母亲温暖的掌心,清新而又不失温柔。
要说春风是温柔的,那么夏天的风便是调皮的。
沉闷的夏天,突然有一丝凉风,让太阳收起它的热量,又煽动着乌云,痛快地为大地洗一个凉水澡,惹得小树拍手叫好。突然,风又大喝一声,吓得乌云散开。雨后的风,显得更凉爽,这大概就是“卷地风来忽吹散”的意境吧!
秋,总是稍有一些凄美的感觉。秋风,也就多了几分凄凉和萧瑟,它像是一首无情的诗。叶儿见了它,都纷纷投入大地的怀抱。不过,麦穗在秋风的吹拂下,弯下了腰;苹果在秋风的吹拂下,羞红了脸;桂花在微风的吹拂下,飘出了香。
刘禹锡吟“我言秋日胜春朝”,晏殊书“昨夜秋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曹操咏“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人眼中的秋是多彩的。
不欣赏秋雨,不喜欢秋露,不享受秋霜,却唯独沉醉于秋风。抖落一树碧叶是秋风的残酷,却同时又是它的迷人之处。
不过,比起秋风,冬风就更无情了。
没见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景象,也没见过“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衰”的景象,只见过凛冽的冬风与傲雪的梅花争夺的场面。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与雪之间似乎有着不解之缘,然,冬风的加入使这场这场争夺更激烈了。
冬风蜕去了江南水乡的娇羞,摘下了春夏生机勃勃的面纱。它所拥有的,不过是“凛冽、彻骨”这些形容词罢了。
风,在历史中见证了沧桑,在沧桑中见证了岁月的流逝,在流逝的岁月中见证了沧海桑田。
我最欣赏风。
关于欣赏作文600字【三】
我欣赏五颜六色的花,我欣赏美妙的音乐,我更欣赏校园里那一副令人感动的“画儿”。
“画儿”的主人是一个腿部残疾的小男孩,行动不便,总是失神地坐在教室的椅子上。老师问谁能帮助他,小班长忽地站起来,向可怜的小男孩走去,从此两人形影不离。五年来,年级不断地变换,帮助从未改变;五年来,这幅画已经变成了一部生活的电视剧,感动着许多人;五年来,风霜雨雪考验着他们的耐性,两个人微笑着一路走来。
清晨,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电闪雷鸣中,朦朦胧胧出现了两个身影,是小班长和那个残疾的男孩,小班长打着雨伞,小心地扶着行动不便的小男孩。伞很小,小班长把伞举在男孩的头顶,自己的身体却淋湿了一大半,他并不在意自己,嘴里还不停地说:“小心点,小心点!”进了楼梯口,小班长将男孩安置在墙边,熟练地把伞收起,放进伞套。再走到他身边,慢慢蹲下来,身体倾斜着,调整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男孩顺势爬了上去,趴到小班长的背上,双手熟练地搭在班长的肩上,班长用手撑着地,扶着墙慢慢地站了起来。楼梯很滑,到处都是沾着水的脚印,好似溜冰场。这是考验他们的一道难关,班长担心有什么差错,走得极慢,小心翼翼地上楼。看着他们,我内心涌出一股暖意,我被这幅感人的风景画感动了,忍不住想帮他们一把,我扶住男孩,想减轻小班长的重负,他似乎感觉到了,回过头,还我一个感激的微笑
这是一幅最让我欣赏的画儿,它让我心中充满了温暖的春意。
【欣赏万物的作文】相关文章:
万物的母亲作文04-19
万物的希望作文07-03
感恩万物作文01-04
包容万物作文08-27
春天的万物作文03-07
滋润万物的春雨作文09-11
我的朋友万物作文05-21
万物人生高中作文11-11
奋斗是万物之父作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