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的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诗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诗的作文1
美妙的诗句伴随着人们度过了数个春秋,但诗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一直散发着它那独特,又富有诗意的香气。
很多人都喜欢诗句,不仅是因为诗人能将博大的道理融入仅有几个字的诗中,而且诗句还很美,美得迷人,美得无比。好诗句更是如此,瞧,看我这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不就很美吗?再细细的品味这句诗,就像品茶一样,越品越有味。
这句诗出自卢梅坡的《雪梅》中的后两句,这句诗给了我们一幅美丽的画面: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飘到了树上、院子里、衣服上,还飘到了梅花上,他们俩好像在比,比什么,比谁白,比谁香。梅花要逊色于雪的洁白,而雪却不如梅花的清香。品过这句诗,我由衷地佩服诗人,以往的诗人都是梅和雪一起报春、迎春,但诗人却用巧妙的方法描绘出梅和雪在比赛似的',写出了他们的长处和短处,这也是我喜欢这句诗的原因之一。品完诗,我也明白诗人在借梅和雪的例子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一直都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仅仅发现不行,还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才是诗人想借梅和雪告诫人们的真理。
诗句几乎都是根据生活来创作的,这句诗也不例外,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那则寓言故事:有一头大象和一只猴子,一直对河对岸的野果垂涎欲滴,但猴子虽然能爬树摘果,却过不了河,而大象能过河,却够不着果子,然后他们俩协商,大象驮着猴子过了河,而猴子摘了果子与大象分吃。连动物都懂得这些,我们也更要懂得这个道理。还有在学习上,和一位同学相比,这位同学不仅数学考的分比我高,而且脑子比我灵活,但我的英语学习比较好,每次都是班上的佼佼者。所以我们两个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既要保持自己的长处,还要学习别人,补自己的短处。人要谦虚,光看到自己的长处远远不够,还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并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填补自己的缺点。
就是这一句千古传诵的诗句,蕴含了多么深厚的道理,使人在诗句中“流连忘返”。啊!诗句就如灌溉心灵的知识,一句一句地在脑海中留下深邃的刻印。
关于诗的作文2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中,16岁的武亦姝取得冠军,她精通古诗词文化,冠军实属名归,而对诗词,不少家长认为高考默写只占5分,不值得学生学习和背诵,但我认为是值得的,追求诗和远方,与诗词相伴而行,岂不是件惬意而愉悦的事呢?
不少家长存在疑问,是因为他们被新时代的功利性风气所笼罩。节奏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微信、电视剧、电影等成为人们闲暇之余消遣的方式。而以往人们或许会在闲适时掏出一本诗集。人们把酒吟对的局面不再,自然而然地不注重诗词的运用。同时,家长们用急功近利的心态去看待高考,没有深入了解教育不只是应试教育。由此看来,不好的社会风气限制着人们对诗词文化的了解。
纵观历史,诗词文化成传承千年,影响千年,与人相伴千年。唐诗宋词元曲等诗词文化是我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是我们精神的食粮。古人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对国家忠贞热爱的壮志豪情;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友情;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表明要珍惜光阴……古人用诗词传达着他们的情感,诗词中蕴含着他们的感受,诸如此类的诗词传承至今,并为世人所引用,从牙牙学语后不久吟诵的《悯农》、《静夜思》,到高中所学的《离骚》、《师说》……古诗中文化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赋予教育意义的诗词影响着我们,我相信诗词教育并非追求高考,那个部分默写更多的在于学习运用,领悟是古诗文画的韵味。
诗词文化是有深度的,生活中,文人雅士出口成诗,体现出它的诗词文化修养极高。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往往抱有羡慕敬佩之意,有诗词吟诵的文章中提升长文章的魅力,同样,高考中诗词不只占5分,在作文中,运用诗词,会瞬间提升了作文的深度。
诗词文化的影响如此之大,我们要继续发扬传承,使它一直与我们相伴而行。叶嘉莹对古诗词文化的热爱,康震对诗词的钻研,都对我们有借鉴。有关部门应该鼓励多筹备如诗词大会等节目,学生们更注重师资学习,如此的诗词氛围熏陶着我们,甚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应与诗词相伴而行。
关于诗的作文3
春城景明媚,和风弄扁舟,湖光潋滟,三两水鸭嬉戏,人间正道是沧桑。携一卷古籍,杯盏清闲,氤氲中泛着古韵,淡淡的油墨味儿撩拨着我的心弦,不慎跌入那高阔深远的世界,细细的去品味那诗词里的人生。
人生得意须尽欢
远远地,一袭清逸白衣,怀中抱着酒壶,跌跌撞撞朝我走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你是我见过的眉宇最不羁的人。天生的一副傲骨,不做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门去,也罢,可为何现你如此的潦倒?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来路凶险,其路漫漫。不论世事权贵;不论高堂明镜,且看你这位酒中真仙子·,带我一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蓑烟雨任平生
离乱的年代里,诗词是你手中的长戟;安定的年代里,诗词是你手中的镰刀。你的一生,在宦海里沉浮。从高处不胜寒到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间几度春秋,唯一不见改变的就是那皎皎明月的光辉和你的乐观豁达。遥想那年赤壁旁,公瑾已不在,可战火的痕迹却依旧触目惊心,你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活着,无非就图个念想,人生如逆旅,我亦是旅人。因了你思想中的深邃,得以摆渡古今千万。明月夜,短松冈,从不畏怯命运,竹杖芒鞋更轻胜马。想来你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何须浅碧轻红色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窄窄阁楼上,是谁在叹息着朝朝与暮暮?慵整薄衫,此前那个眼眸明亮如星的女子已随风消逝,只是偶尔忆起年少的天真烂漫。惊起一滩鸥鹭的滩涂河畔,倚门回首时的怦然心动,半笺娇恨寄幽怀的相思苦痛……如今只好怀恋。岁月易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为何你这么执着?娇弱中带着一股坚韧,你与我说说,为何那年你宁可抛夫也不肯过江东?此番巾帼豪情,只道第一。是啊,何须浅碧轻红色,你,自是花中第一流。
难为诗情,难舍诗情。诗歌里的人生是岁月的沉淀,我只得瞻望。但我相信: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羙人。实在应该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资,诗词为心。
关于诗的作文4
《苔》这首小诗是诗人袁枚所写的名诗。我们也应该像小诗中的青苔一样,乐观勇敢,积极向上,让自己活出光彩。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诗人写的诗使我受益匪浅:有写凌寒傲雪的梅花,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像梅花一样坚强不屈;有写出瘀泥而不染的莲花,让我懂得了做人就像莲花一样廉洁。而一首小诗《苔》,也给我特别大的启示。
《苔》的作者是袁枚,内容是: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在《经典永流传》上唱过,得到强烈的反响。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一个没有阳光的地方,有一片苔花正开放热烈,尽管花朵只有米粒那么小,但是它依然像牡丹一样华丽而富有光彩地绽放着。
这是多么坚强不屈的生命啊!在没有阳光的地方,它居然能生存下去,虽然它开的花只有米粒那么小,但是它也努力地开放,如此小的花为什么还要开呢?这难道不是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吗?这难道不是它对生命的尊重吗?这种品质是多么可贵啊!
我们难道不要向苔学习吗?一些人因为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就选择放弃,不选择知难而进。这种人他永远不会成功,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已经失败了。他没有坚定的决心,不像苔一样具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即使生活多么困苦,自己多么弱小,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努力活出光彩,把短暂的生命活的伟大和光荣。
像苔一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张海迪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大家都应该知道,她下半身瘫痪,大家都以为她会放弃生活,她没有,她没有被绝望打败,反而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从黑暗中寻找光明,最后取得骄人的成绩。 这启示我们,无论追求的路上多么困难,只要自己努力地战胜,活出人生的价值。
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地里,都要乐观勇敢,积极向上,让自己活出光彩,像苔花一样绽放绚丽的人生之花。
关于诗的作文5
“人们历来认为,诗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它能振奋起人的精神。”这是培根说的。但我认为,诗歌不但能振奋起人的精神,还可以使人们成长。
初次接触诗歌是在我四岁的时候,妈妈决定教我背诗。我嘟着小嘴表示抗议,可妈妈却像个铁包公,执意要将她的计划贯彻到底。一切准备就绪,妈妈开始有声有色地读起来:“鹅……鹅……鹅……”妈妈的音调那么优美,那么柔和,我顿时好像成了通华王国里的小天使,又像一只陶醉在花香里的小蜜蜂。从背诗的那一刻开始,我就爱上了诗歌。慢慢地,李白、杜甫成了我的偶像;王维、李清照成了我的朋友。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诗句我都已耳熟能详。更令人兴奋的是,在我小学升学考试中,我凭借诗歌给我带来的灵感,以一篇《我与诗歌的故事》得到了老师的大力赞赏。
前一段时间,妈妈知道我爱诗歌,于是就给我报了诗歌培训班。我从一开始的不愿意到现在的热爱,妈妈说她真为我感到自豪。在上培训班的第一天,老师就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晚上回家自己写一首小诗。我瞬间有些迷惘,虽然我爱诗歌,但是还写不出诗啊。我愁眉苦脸地回到家。妈妈问我:“怎么了?上课还顺利吧?”我摇摇头,回答说:“老师让我们写一首诗,可是我现在还一点头绪都没有。”妈妈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写诗最重要的是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情感,要让别人读懂你的思想感情。”我转头看着妈妈,她正在为我们一家做晚饭,头上豆大的汗珠滴落下来,看着很让我心疼。瞬间,我便明白妈妈所说的含义了。于是我便用亲情为主题写了一首小诗,老师也夸奖我,顿时我明白了:诗歌不是要多么地华丽,语言要多么地优美,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内心最深切的情感。
这一次的诗歌培训班,不但明白了诗歌的根本含义,也让我成长了不少,懂得向妈妈诉说自己内心的情感,懂得帮助家人分担家务。
诗歌给我快乐,给了我美好,给了我对生活的向往。
关于诗的作文6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古典才女”美誉的落定,思想界对背诵古典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展开争辩。不在少数的人认为机械地背诗只是比记忆力,与一个人的古诗鉴赏能力无关,更有甚者指出这是高考模式的可悲延续……可真的是这样吗?诗词本非死物,皆由情由感而生,读之诵之岂会无感?
何为诗词?对于最早诗词来源,古语有云:《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由此可见诗词的本质就是人情感的倾诉表达,亦大有述往事,思来者之意。前人的思想情感汇成了有温度的语句,又怎能不引起后人的共鸣?生而为人,思想的传承石永恒不变的,前人后代之间的交流,之所以有跨越千载一说,便是文化载体——诗词的作用。
当然,思想的交流碰撞时常会擦出火花,交流不只是情感的传递,更是智慧与道德的补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读诗词带来的收获是无法估量的,却有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才有“十年寒窗,一朝金榜”的事实。读诗词是古代才子必不可少的功课,哪个才子不是读前人之诗,悟前人之慧开始的?日复一日的熏陶,换来的是深渊持久的`影响,传承的是历史的风骨和智慧。
试问: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答曰:何莫学乎诗?又有什么能比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更深邃精益的呢?在这个外国人都能吟上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是故乡。”的时代,诗词已无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况且自古便有“胡儿能诵长恨歌,童子解吟琵琶曲”,可见诗词的感染力极强,古今中外,无时无刻在展现出其旺盛生命力。是故诵读古诗,内可修身养性,外可博学敏思,近可强基固本,远可发扬国粹。何乐而不为?
单论背诵古诗词赢得比赛是一种形式,但却并不是让人照书死记,单拼记忆来赢得比赛的映射。从古至今,不背不读而成人才者,未之有也。读背的形式后,是背诗的内涵,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之道。
关于诗的作文7
华贵艳丽若牡丹,层层叠瓣,交错着浓淡的色彩,或清艳或娇贵,在魏紫姚黄的美丽传诵下她舞步款款登上万花之首。牡丹,亦是中国那巍峨文化的代表。它是混沌尘世中的清灵,诗则是千年文化底蕴的沉积。
诗如牡丹般娇艳,吟诵千古美丽风光,有唐时杜牧打马走过时,在智禅寺下,“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的唯美黄昏,得到的恍若一幅山水墨画的景象,徐徐在眼前铺开,感叹的是诗词的神奇。又如宋时宋祁所创作的《玉楼春》中的一句绝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诗作为国粹,不仅诠释了那壮丽秀美的大好河山,更是突出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博大的不只是文字,更是那铿锵的精神。
有古人在江上钓雪,雪自是钓不上的,钓的是那全然绝尘之意。那是脱俗,纳兰容若在《塞上咏雪花》中感慨:“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所以,柳宗元钓的不是雪,而是那淡泊名禄的绝尘,是那一世的清白。他钓的是诗,用诗来表白内心,表白灵魂的高度。
正如屈原,那高的灵魂,那满腔的爱国情怀,汩罗江边,香草遍布,低头垂泪为哪般?国破,他的灵魂依居之所也随之破灭,“不抚壮而弃秽会……来吾道夫先路。”他选择随梦而逝,是不屈的刚毅。
温婉的诗钓出憔悴若黄花的人儿。“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的是人,可憔悴的却是心。有雁回来时,月满西楼,满心期待着,面对着凉凉秋意,怎能不相思情?薄薄的一片锦书,重重的却是一份深情。
不论是景,亦是情,垂钓之人,无不过是在逝者如斯的川上,上演了一场一场的空钓游戏。钓鱼与钓诗,无所差别,最终被钓牢的却是自己。
储光曦在《钓鱼湾》中写道:“日暮何待人?维舟绿杨岸。”人一直在被钓,无论可时何地。诗,最简洁却最有力的将此表达出来。正如诗般恍惚,那些若隐若现的情景,人在不知不觉中被鱼线牵扯住。
诗钓如钓人,人在诗中,诗在心。钓的不是诗,却是那颗红色的心。
关于诗的作文8
“雾气因山见,波痕到岸消。”
我又在背诗了。
这是每天早上出现在我家的一幕。
班主任吴老师给我们买了一本《给孩子的古诗词》,从四年级寒假开始,让我们一天背一首,今天应该背第147首诗了。
一开始,我非常不情愿,心想:“本来作业就够多了,现在又加个背默古诗的作业,这不是累死的节奏嘛!”日复一日地背着、默着……慢慢的,我觉得背古诗成了我的一个习惯。
小时候我就记忆力超群。二岁的时候,才刚刚学会说话,妈妈重复不断地让我听着《弟子规》儿歌,自然而然就会背前二三十句。四岁时,还大字不识几个的我,去学小小主持人,拿着“天书”一样的稿子,听着旁边一起上课的小哥哥小姐姐读背稿子,一节课下来,我大概也会背了。
现在吴老师让我们背古诗,并和我们强调,学习古诗词是有多么的重要,可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可以传承民族的文化。虽然这些好处我还没有体会到,但是,我发现古诗出镜率挺高,课文中有,作业中有,试卷上也有。
但是我并不喜欢背书、背诗,即枯燥又死板,还要和原文一字不差,要死我多少脑细胞啊!我适合理解记忆,或者听多了,在无形中也就记住了。
没有办法,我不敢退缩,硬着头皮上,一天一首……
记得有一次,已经晚上11点多,我还有一首古诗没有背默。我只好顶住睡魔的攻击,又坐回台灯前读起来,读着读着,我居然趴在书桌上睡着了,显然当天晚上,我没有完成古诗背默的作业。第二天早上,6点就起床的我,马上开始读背古诗,才读了5遍,前后一共花了10分钟,我居然会背了。原来每天清晨,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从这以后,我每天早上早起第一件事情就是读背古诗。
虽然我不怎么喜欢背诗,但我会坚持下去!因为坚持就会有收获!
关于诗的作文9
妈妈是一名平时喜欢写点小诗、几篇散文,颇带点文艺气息和情调的小学老师。
她喜欢创作,她热爱文学,她总想着,把自己这么多年来写过的文章,编成一本书。
她也是这么做的。
不惜投下重金给出版社,几番波折,终于,那一叠厚厚的、印着她自己名字的书被运送到了我家。
而我,趁她不注意时,拿了一本她的文集,想要暗地里偷偷了解一下年轻时的妈妈,于是我翻开了那本文集。
那是一个阳光微暖的午后。
光透过木质的帘照在我手中的文集上,留下一格一格斑驳的影,就好像她的人生一样,总有些残缺。
我翻开了第一页,那是她的自述,其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到大一点的学校,到更远的地方去教书呢?我总是笑笑不作答,其实我只是想静静地呆在自己的家乡,只想把我们这一方水土上的孩子们教好,那就好了。”
是的,妈妈于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个温婉如水的女子,少有见她真的生气的时候。我记得她说过从二十出头刚毕业就在我们本地的唯一一所小学教书了,至今,也已经有二十余年了。
也许她在这片土地上曾受过不公平的待遇,但她好像从未想过离开或改变,我明明记得,她是有机会的。
我仿佛看到二十几岁的妈妈,对着她的第一届学生,扬起一个坚定的微笑,那,是她的青春。
再往下翻,我不出所料见到了自己的身影。她说,我幼时每每在她归家,还没到家门口,我就已经蹦达着出来迎接她了,她便总有些疑惑,便问我为什么。
我答道:“因为我认识你的脚步声了。”这些年已被我遗忘的点点细节,在她柔和的文字里,无声的叙述中,仿佛又一点点鲜活起来。
年轻的女人带着一身疲惫回家,而刚到她膝盖那么高的小女孩笑嘻嘻地跟她说着今天的趣事,这是好的青春。
我突然间明白了为什么她这么喜欢写点文字记录生活。
因为,这是她的青春。
而语言,让她的青春不朽。
我记起一句诗——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而此刻,我只愿她在不朽的诗中,与时间共长。
【诗的作文】相关文章:
诗的滋味作文09-18
诗与画的作文09-29
诗的世界的作文05-21
对诗高中作文10-12
诗的海洋的作文09-29
诗魂作文08-17
与诗同行作文08-17
诗的味道作文09-20
诗与远方作文09-17
作文爸爸的诗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