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文

时间:2022-05-18 09:04:36 [第四单元]写一篇散文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散文作文汇编10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散文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散文作文汇编10篇

散文作文 篇1

  小时候,每到过年前,我们便有些兴奋的。因为,总在腊月的某一天,定会看到一个戴着一顶旧毡帽的中年人,挑着一个又黑又大的“铁葫芦”在村头出现,口里喊着:“爆米花啰”,我们实在是受不了这诱惑性的吆喝,便央母亲兜了一升白米,带着几根柴火去爆米花吃。

  旧毡帽把那白森森的米很小心地从“铁葫芦”的小嘴上抖落进去,拧紧阀门后,便架起“铁葫芦”,在那机器下面添了柴火,便开始运作了起来,那师傅一边用扇子扇旺那呼呼叫的火,一边不停地转摇着那“葫芦”,还时不时地看看摇把上的压力表,我们围在他的四周,眼巴巴地看着那在火上不断在滚动的“葫芦”。时辰一到,坐着的旧毡帽便立了起来,先在“铁葫芦”的尾部绑上一个长长的布袋子,然后用脚支住那机器,一只手握住长柄用力往下一摁,只听得“砰”的一声巨响,一股热浪伴随着阵阵稻米的香气便在空中弥散开来,那膨化了的香嫩酥脆的爆米花便从那长长的布袋里冒着热气被倒在了母亲早早准备好了的簸箕上,此时的我们便会欢呼着蜂拥而上,用稚嫩的小手捧着热乎乎的爆米花急急地往嘴里送,那可爱的胖米粒儿,牙一碰就脆,舌一舔便化,如果是放了糖精的,那便更有一股香润的甜味儿,那时,那怕就是吃得再多,也总还是感到没吃够味,就是年过完了,我们还在“啧啧”地回味。成年后,离那爆米花香的岁月越来越远,虽然现在还常常能在大街上看到有人用一个大大的塑料袋,装着爆米花放在小推车上在叫卖,我也偶尔买些回家,可怎么吃也吃不出当年的那种味道来。

  小时候只是一味的在意爆米花的香甜,未曾想过那“铁葫芦”的神奇,现在喜欢敲打些零零碎碎文字的我却突然莫明其妙地把能爆出米花来的“铁葫芦”与写作联系了起来。其实,写作与爆米花却是有几分的神似。

  一篇文章写出来总是要表达某种思想的,思想是文章的精髓和灵魂。像人一样,如果没有骨架,血肉再多也无处所依,同样,如果一篇文章洋洋洒洒的写将出来,却不见筋骨,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异?不过是文字的堆砌,或是无病呻吟之后的不知所云罢了,毫无价值的文字,让人一无所获,不仅证实了作者的浅陋,更是有罪于读者的,因为让读者浪费了其阅读精品文章的时间和精力,而浪费别人的时间是最不仁道的,鲁迅先生说:“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因此,为文贵在立意。要中心明确,言之有物,要让读者有感,有悟,有得,才是写文章的目的。如果思想模糊,内容空乏,如果只是几个文字在文中翻来滚去,让人读之味同嚼蜡,便失去了写作的意义,会招致自己的不堪,便类似于“铁葫芦”装了主家的`白米后,炒来炒去的,最后却是一声闷响,倒出来的却是原来的几粒烤糊了的大米,那么这位操作手除了要赔主家的大米外,外带要赚得几声骂的。

  “铁葫芦”爆不出理想的米花来,不外乎这几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那容器里没有大米,玉米等材料,也就是“肚里没货”,所以,无论怎样的烧,怎样的转,一声爆响后,放出来的就只能是一阵烘人的热气,只博得看客的几声哄笑而已。这就如同网络文学中出现的许许多多的“假大空”的文章。凡是上过几天学,认得几个字的,都敢拿起笔来涂鸦,用文字来附庸风雅,证明自己是文人,文人于己于人都是有几份洒脱的,这便是中国文人越来越多,而真正的文人却越来越少的原因。殊不知,写作是需要真实的材料,真正的学问的,此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得有一个厚积薄发的积累过程。古人云:“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看来要想用“有神之笔”达到“惊四座”之效,把心沉下去,静读万卷书,这种功夫是断然少不得的。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自勉联,便道出了读写的真谛:“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第二种情形是,“铁葫芦”的肚子里倒是有白米等材料,只是机器下面少了烈火的烧烤。没有烈火的煅烧,没有内能的膨胀与扩张,无论那摇把转得多激烈或多优雅,便连最后的一声响也是没有的。西方有一个“学者”,嗜读成性,手不释卷,逢书便读,穷其一生,阅尽世间所有文字,可谓“学富五车”,只可惜该先生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吝啬鬼”,临死也未曾有一字半句留存于世。只知积累,而不知运用,无济于事,实为一“书虫”而已,不过是“两脚书厨”罢了。如此,再多学问又有何用?鸡雀常在进食时总要吃些沙石以助消化,而沙石仅从鸡胗和鸡肠里过一趟,什么模样进去就什么模样出来,不像食物,营养被吸收了,废物排出体外也能成有机肥料,至少肥了一方土,深受土中的小草所欢迎。而沙石还是沙石,干干净净的进去,却是带着臭味肮肮脏脏的原样出来,很有些像不知选择,不懂斟酌,不去推敲,不去磨炼,生搬硬套的作文。吃得再多再好,如果不去消化,不去运动,存于体内或原原本本的拉了出来,于身体是有大碍的。

  第三种情形是,货也有,火也烤,可就是缺乏经验与技巧,不是转得快了就是转得慢了,不是早了就是迟了,总是掌握不了时间,把握不了火候,所以“砰”的一声,不是生了就是焦了。这样的情形大多是生手,就像我们这些爱好文字而刚开始学写作的新手一样,还没弄懂如何布局谋篇,尚不知起接转衬,该怎样起承开合,便急不可待地敲着快捷键向文档里输文字,鼠标轻轻一点,文章就成了,便有些自得,轻嘘一气:“写文章原来如此容易!”以为书看得多了,笔动得多了,文章自然也就写得熟练了,这自然有道理,然而,并非多就能熟,也并非熟就能生巧的,有人十年如一日地从事同一项工作,以为自己经验很老到,技术很高超了,可是他十年后的做法和十年前的方式没有丝毫区别,没有丝毫长进,这就只能说他简单机械的进行了3650天的重复,是一点成就也没有的,顶多算是一“匠”,却是永远成不了“师”的。更何况有些功成名就的大家,也常常因为过分自信,也有“失荆州”的时候,“善泳者溺,善骑者坠”,名人大家,自相矛盾,笔误连连,也是常见。

  一锅爆米花没爆好,不收工钱,赔了米,挨几声骂也就了事了,可是对于写文章,则就大不同,“文章千古事”,所以,对于文字,还得谨慎才是。

散文作文 篇2

  若说夏日最为人喜爱的植物莫过于莲了。千百年来,咏莲颂莲作品比比皆是。宋诗人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形象地展现了这个季节荷叶层层叠叠,无边无际,荷花娇艳妖娆的迷人景象。

  莲是一种极易生长的草本植物。头年,偌大的湖面,只见零星地点缀着一些荷叶荷花,很不起眼。如若第二年你再来,满眼都是田田的荷叶,美丽的荷花。

  我生活在长江边,与莲有缘。距家百米,有一个近百亩的池塘,每到夏天,荷叶满塘。

  对那时家乡的劳动妇女而言,一天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早上池塘洗衣时。妇女们,姑娘们在这里洗衣,聚会,交心,倾吐心声。

  沿着靠村边的池塘,摆着一溜的洗衣石头,大的小的,园的方的,形态各异。

  清晨,洗衣的妇女姑娘们,提着一篮衣服,来到自家的洗衣石前,放下篮子,拿出棒槌,肥皂,衣服。然后一屁股坐在草凳上,把两只赤脚丫子伸进凉意未退的池水里,就着眼前的荷叶,小鱼儿,洗衣,说事。

  古人说,三个女子一台戏。一二十个女子在一起,热闹程度可想而知。东家常,李家短,自家难念的经,粉墨登场;邻村的旧文,娘家的趣事,街头巷尾的'传闻,喧嚣地传播着;喜事,丧事,无厘头之事,内容丰富;或表功,或埋怨,或牢骚,或倒苦水,不一而足。当然,婆媳间的矛盾,邻里间的冲突,妯娌、姑嫂、叔伯之间的明争暗斗等话题虽是老生常谈,却能引起当场妇女们的共鸣。讨论也最激烈。

  当然,不仅有说事的,也有评事的。心有同感,随声迎合者,有之;事不关己,不置可否者,有之,觉得说者言过其实,当场批评者亦有之。

  不用担心,牢骚或者埋怨挖苦会传到对方的耳朵里,要知道,生活中,冤家不会主动聚首,对手不会轻易碰头。你在这里说她,她也会在那里说你。更何况说事,听事,评事,只是洗衣时的谈资而已,没有人当真,没有人较真,也难以较真。

  当然,家务事多,洗好衣服要忙着去烧饭的女人是没有功夫说长道短的。新来的媳妇,不知道场水的深浅,也只是做默默地听众而已。于是,先来的走了,后来的来了,话题断了再续,主角轮番上场,一个早晨,池塘边洗衣的舞台精彩纷呈。

  孩子自然也是不关心大人的闲话,闲事的。母亲们在池塘边洗衣,我们在母亲旁戏水,捞鱼,看荷,摘莲。

  池塘里的小翘嘴白鱼也是不怕人的。它顺着涟漪和水花,挠你的脚,舔你的手,嬉戏你垂在水中的衣襟。对家乡的人而言,这种鱼是不吃的。因为它太小,又太可爱。它的出场,只是作为我们苦乐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点缀而已。我们的注意力只是这满塘的荷、花、莲蓬,以及水下的莲藕。

  太阳升起来啦,随手摘一片长在身边的荷叶,倒扣在头上,凉气随之而来。如果池塘边还有莲花,最好。伸手摘一两朵,就是这个早晨最大的收获。把花瓣拨开,再把连心弄去,只剩下莲花长长的莲蕊,回家后,用一个细细的棉线系住蕊头,绕紧后,再捏紧绳头轻轻放开莲蕊,在不断拉长的绳子的牵引下,金黄的莲花蕊上下翻飞着,像旋转的碎叶花伞,像舞动的褶皱迷你裙,很好看。

  荷花是不能明目张坦地下去摘的,因为池塘是公家的,这荷花也是公家的,村里虽没有派专人看着,却有好事者管着。不过,这难不倒我们这一群无事可做的野孩子。大人上工去了,这村子,这池塘就是我们的天下。走,男孩女孩们,戏水,弄莲,摸藕去。

  下塘弄莲,对我们这群毛头孩子而言,当然感受不到《采莲赋》中的浪漫,也体会不了《西洲曲》中的情愁。只知道,赤身下池塘,偷偷地采莲花,弄莲子,摸莲藕是一件苦差事。不过,这也是我们当时唯一能找到乐子的苦差事。

  荷叶虽香,荷花虽美,莲蓬也甜,但是,莲之茎却长满了刺。莲花盛开时,也是荷长得最茂盛的时候。走进池塘,只见眼前,头顶上,叶叶覆盖,密密麻麻,只闻荷花香,不见荷花影。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尽量躲开刺人的茎,慢慢地趟水前行,寻找心中那朵盛开的莲花,最甜的莲蓬。谁料前脚失足,掉进了去年挖藕的藕沟。拼命地抓住带刺的茎,努力地爬出藕沟,满身已是伤痕累累,好痛。

  “前面有莲蓬”。顺着岸上胆小者的招呼,向前,向前。摘到了,好高兴,疼也不在乎了。

  莲子长到七八成熟的时候最好吃。此时,莲子外壳轻易就能拨开,莲子肉甘甜清脆,莲心涩而不苦,正好随肉一起吃下,一点都不浪费。如果你贪图大而饱满的莲蓬,对不起,外壳难拨,肉硬而干巴,莲子心也因奇苦而难下咽。叫人食之乏味,弃之不舍。

  花盛则藕细。尽管,此时的藕比筷子也粗不了多少,我们也要尽量找粗大一点的来一饱口福。站在岸上,放眼看无花的荷叶,谁开始圈头了,就奔谁去。闭一口气,钻进水里,顺着带刺的茎向泥里探去。放心,泥里的茎软软的,不带刺。摸到茎的尽头——箭头,慢慢拔起来,藕就在手上。有时候,一口气摸不到藕的箭头,只能用脚撑开藕鞭,浮出水面,再吸一口气,钻下去,顺着自己的脚向前探。最气恼的,吸口气,摸下去,藕断半截了,另一半没了踪迹。

  分着吃吧,就着泥水。藕的味道真不咋的。没有什么零食吃的我们也津津有味地吃着,笑着。商量着——明天再来。

  最难忘的莫过于花将残,莲蓬正饱满时。村子里全体出动,下塘采莲。有船划船,有盆划盆,会游泳的游着,不会游的小心趟着。老人小孩在岸上看着,叫着,好不热闹。其实,池塘虽大,莲虽多,也难以满足五十多户,二三百人口的需求。加上当场吃着,拿着,一户一人,最后分不了几个莲。大家在一起,图的是开心,快乐。

  可惜,我十来岁吧,有一年的春夏季节,偌大的池塘,没有一朵莲,一片荷。村里传言,池塘被人倒了桐油,莲最怕桐油。

  年年相见的荷与莲离开了我们,偷莲的快乐,采莲的开心也离开了我们。后来,年岁慢慢增长,生活逐渐富裕,日子日渐忙碌,昔日的荷塘也成了鱼塘。鱼塘边,再也见不到洗衣的妇女和姑娘们,也听不到东家常,李家短的趣事传闻了。

  有时,回想,那年,那月,那人,那事,还能感觉到,一片莲香,清静、清幽,萦绕我心头。

散文作文 篇3

  初读此书,也只是在老师的推荐下,无聊的时候随意翻翻,却从不仔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到后来,才发现自己是真的慢慢读了进去,那一幅幅林海音小时候童玩的画面,无一不浮现在脑海中。

  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的生活:逛天桥、跳用竹笔管穿的跳绳、踢用彩纸做羽毛的毽子……都透露着浓浓的乡愁气息。在林海音的笔下,童年是故乡的春夏秋冬,述说着一点一滴;童年是孩子们在做游戏,荡漾着银铃般的笑声;童年是一所所校园,如同岁月的素笺般记录着往事……虎坊桥、天桥上当记、我的童玩、在胡同里长大、家住书坊边……一篇篇作者饱蘸着浓墨写下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古老而自然的画卷。

  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似乎更加宽裕。可是,现在的孩子都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之中,失去了“童玩”这一概念。此外,文章里的人物都到集市上买卖东西,孩子们也常常聚在一起踢踢毽子、跳跳绳,尽情在大自然中活动。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个个脸上笑靥如花。但是现在,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整天待在家里,不去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生活从去集市做买卖、玩游戏切换成了上淘宝、做作业。这是物质上的富裕,却是精神上的狭窄和贫瘠。

  我有时会听妈妈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孩子们晚上聚在一起,就着房子的灯光玩耍,老人们边聊天边笑,天上有无数颗繁星,好一幅和谐的场面!可是,我们一放学就被家长禁锢在书房里,只能透过小窗户看一角天空。这时,我们是多受拘束啊!和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孩子相比,你不觉得现在的孩子更苦吗?

  合上书,我望了望隔着玻璃看到的天空,心里多么想穿越时空,来到90年前,享受蓝天,享受自然。

散文作文 篇4

  在我的回忆中,始终有些温暖而美好的片断是关于太白山的,太白山游记散文作文。那是20xx年的4月底第一次登太白山时因身体不适,同行朋友一路悉心照顾,心存感激对太白山的美景更是回忆深刻。

  时光悄然划过九个年轮,今年的7月初,有机会与外出疗养的一行40余人再登太白山。

  当天,天公作美,天阴有点凉。这对于爱美怕晒的女人来说,真是万分地庆幸,不过,同行中有人怕冷早已租衣准备御寒。游车载着我们幽长的汤浴沟里一路曲折上行,车行一段,观景一处,沿途的“莲花峰瀑布”、“泼墨山”让人感受的是山因水而灵动,水因山而挺拔的意境。还没回过神来,“世外桃源”带人入洞悠然回到古往,几间茅草房、千年古树围抱,还有无数游人寄挂在古树高处的平安红色飘带,一景一物让人过目不忘。出洞继续乘车向上攀行到“森林浴场”,一行人漫步而上,曲径通幽处所见如黑皮杨等参天大树不计其数,畅然呼吸,怡然接受大自然赐予的'“天然氧吧”。

  稍作休息坐上缆车继续上行。此时俯视山下,蜿蜒曲折的山路呈“S”型千转百回绵延至山底。缆车节节攀升,仰望山上还是遍野绿色,令人惬意无比。一行人相继乘缆车到达登山处,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这段山路对我来说真的不易,爬得心跳加快,体力不支,困乏无比,曾多次想驻留不前,同行者一路高呼低唤。只是偶尔停憩之时,能看到山路两旁枝丫各异的松树站成了一道道景色,还有那些白的紫的叫不上名的野花,不管有没有人观赏,依然坚强地怒放着,充满了灵动的热情。

  同行的10余名男士早已爬到“天圆地方”处,挥舞着“太白山3511米主峰留念”标志旗,个个豪情满怀,傲视前方,颇有我是英雄舍我其谁的味道。我们几位紧随其后,终于疲惫地站在3511米主峰处,兴奋地高呼:我来了……我来了……此一刻,我们迎着山巅阴冷的风,早已忘却了寒意,时时感受着“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环顾四周,峡谷深幽,峰峦叠嶂,云雾翻腾,四野弥漫,遍山葱茏,蓊蓊郁郁,目及之处的绿色一片片地迷漫开来,仿佛要注入人的心里,涤清人心中的杂念和万虑……。

  下山返程途中,碰到西安欢乐谷的驴友们,约有20余人,个个装备齐全,气定神闲地慢速爬山。听说,他们要通过3511米的主峰,经过大爷海、二爷海,前往3767米的目的地安营扎寨。想必3767米的拔仙台定会是另外一番景色。

  两次游太白,还有未看到的美景。只有等待机会下次再来了。

散文作文 篇5

  善本自心之所在,何此欲以善为?不知为何,就会矫情地想提笔写下这句话。也许就连自己也不懂莫名写下的短句,似乎,又只有自己才懂得吧?

  真正纯粹的善,我从来都不会认为只是单纯的善举,也许是,又亦或不是。善在不同心境的人的眼里,得到的也许是不同的答案。可我倔强地坚持着自己的'”善论“,热爱生活,亦本为善。

  生活是一门学问,有待考究,也永待考究,生活是奇妙的东西,值得为此追求和执念一生。心如止水,远离城市喧嚣是非之地,因而如此,享受生活,亦是善。

  青磐石旁站定,悠然采撷丛边的野花,轻轻地赤脚在凉冰冰地青石桥边踏过,亦或下溪在水里趟几个来回,凉丝丝的触感从指缝流至脚心,最后暖至于心。嘴里哼出的不成调的小调子,看到了吗,彼此粲然的笑容?

  喜欢着去树荫下走一遭,密密麻麻重叠与此的树影,那些不曾发觉的小小光斑,投影在灵魂之中。沐浴于大自然的馈赠之中,无不感叹活着的美好,谁又亦或谁不为所动,触得泛起的美好由心而静。善自心境,取自人心,心境归于自然。多少美好,在慢不下来的时光,逝去了呢?

  善本归何物,无从知晓。但我却认世间从未分过善与恶,一切源于善,爱归于善,恨也归于善,多少是是非非都沦陷在这善的是非之中。活着就该知足,知足者必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也必是善。

  善本自心之所在,何此欲以善为?皆于善罢。

散文作文 篇6

  回望来时的路,我们总会有不同的体悟。在得到和失去中,学会舍得;在欢愉与悲伤中,学会坦然处之;在烦躁和静默中,学会反思。在人生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们需要回望,才会在之后的路上,欣赏到更美的风景。

  那时,我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装饰精美的八音盒,那清脆而明亮的响动,让我不禁迷醉其中。每次在郁结时听到一串清亮的音符,心情便会无限舒畅。上面透明的玻璃球,好似晶莹的旋律,饱满而圆润。但是有一天,它破碎了。当时的反应一定是嚎啕大哭,然后心中想着再买一个。现在想来,虽然我失去了一个八音盒,但我从此会更加小心,让我不会再失去更多的东西。这是得。

  渐渐地,我在失去中得到了许多。

  与外公放风筝,是最美好的.回忆。有一次,外公把风筝放得很高很高,风筝几乎变成了一个小点。天空碧蓝,广阔云稀。忽然一阵风,几乎要把风筝线下的外公吹走。风筝急速下落,我匆匆忙忙向风筝急坠的方向赶去,想要赶上风筝的脚步,但是风筝我追不上。风筝又在上升,好像在用激将法。原来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我们需要争取,但却争不到,因为我们还是太小。

  秋日来临,落叶簌簌飘下,好似没有前进方向的人,在空中漫无目的地飘舞。我不禁想,我们的人生难道会如此?在离开自己的家园之后,无头苍蝇一般前进和追寻。它继续在飘动着,悠扬着属于自己的旋律,在空中一荡一荡,最后,轻柔地落在了大树的根部。根部!我看到那分明的叶脉,一丝不苟地贯穿了整片焦黄的叶子,叶子虽然干瘪,但叶脉依旧挺直而坚韧。这一瞬间的轻柔,却震撼到了我。我们终究要回到我们生命开始的地方去,为它付出我们的所有的力量。

  这一条路,需要我们在思考中走过,需要回望,才有意义。否则,我们不需要它,因为走的过于匆忙。

  我不要虚度这应当优美的时光!

  回望,我看到满街的黄叶。

散文作文 篇7

  行走于被枯黄残破的树叶所覆盖了的道路上,听着鞋底敲打冰冷大地所发出的声音,望着那花坛中一寸一寸死寂着的土地,只有角落里的松柏仍穿着墨绿色的单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着。

  冬风驱逐了几乎全部的绿色,只剩下由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所堆砌的灰色世界,吞噬着人们早已冰冷的内心。此刻,没有春季夹岸桃花的浪漫,没有夏季轻盈垂柳的柔美,没有秋季云霞般枫叶的灿烂。几乎什么也没有—除了把人心一点一点染灰了的苍凉的灰色。在这比单调函数还要单调的冬天里,还有何乐趣呢?

  大自然非凡的创造力与强烈的艺术气息从未消减过。它在我感到疲乏,感到厌倦时,便拿起身边的云朵,随意地拍了一拍,便魔幻般地变出万千晶莹的花朵,轻柔的撒向人间。

  雪花,跳着华尔兹,在空中缓缓落下。在微风的伴舞下,雪优雅地轻盈地飞旋着、飞旋着。仿佛在留恋天空的.广阔,又似乎对大地热情的怀抱显得有些忸怩,它们在空中徘徊着,徘徊着。留下一道道平缓的曲线。渐渐地,雪静悄悄飘落在泥土上,霎时便化作甘露融入大地的肌肤。 那一刻,只在那短短的一瞬,我仿佛感到时空在顷刻间凝固,唯有那雪挣脱了一切的束缚,在优雅地飘着,飘着。所有一切一切的声音也戛然而止,唯有耳畔回响着自然对雪的赞美。 北国的雪何尝没有它温柔的一面,又哪次没有给人带来心灵的慰籍。

  雪是无根无叶无茎的鲜花,它承载着纯洁的白色,是在寒风中凋零了的植物的灵魂。这些灵魂眷念着故乡,以雪这样一般圣洁躯体回归泥土。原来,表面凶恶的冬风并没有驱逐绿色。相反,它带来雪—这一蕴含春天生机与希望的种子。雪被播种在大地上,来年的春天就蛰伏其中。

  人的一生亦不是这样。当我们在经历人生的严冬时,理想破灭,未来显得那样渺茫。信仰在彷徨与自怨自艾中轰然倒塌,灵魂不知迷失在何方,只—剩下心灰意冷的躯壳。这时心中总是有种东西在飞舞、在飘动,那是希望的种子,是雪。

  雪,缓缓地飘吧飘吧。灵魂已回归泥土,希望就此被播种。

散文作文 篇8

  夜,没有一丝凉风,有点闷热。月亮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只剩下几颗并不很亮的星星稀稀疏疏地嵌在天空。我坐在窗前,没有一丝睡意,白天的总总情景浮现在脑海里。

  生活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样样俱全。有时获得了成功,意气风发光彩照人,甚至有些飘飘然的感觉。而面对失败,却常常只好默默地躲在角落里,孤独地品尝失落的滋味,发出“生不逢时”的感慨。

  在这一学期的数学华杯赛中,辛苦准备了一年的我却没有获得一点成绩,虽然父母面对我从不数落,只叹息这样难得的机会失去了太可惜。而我却坚信,明年的`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地把握。生活有时就爱开玩笑,刚刚失败的伤口还未愈合,新的创伤又接踵而来。在这个学期的期末考结束后,我一面在家等待着成绩报告单的下发,一面准备着华杯赛辅导班的入学测试,当学校老师打电话通知我期末语文考试没有得到优秀,需要再次进行争优考,而且这一考试时间又恰恰与华杯赛的入学测试时间一致,该进行怎样的取舍?为何语文考试成绩偏偏不是优呢?我差点崩溃了。这么简单的期末考试,我明明可以考出好成绩……当卷面的红色数码跳动时,仿佛在出血的伤口上抹上盐。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我沉默了许久。我觉得这个错误永远不能挽回,毕竟时间是不能分割的,要进行争优考就必定要放弃华杯赛的入学考,望着父母们失望的背影,我无法原谅自己。

  月亮不知何时又高挂在天空,原本浓浓的夜色因为这一轮月亮淡了许多,仿佛是无垠的海面。我静下心来,人总是要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生活中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生活的味道需要我用心体会,只有体会了生活的味道,才能真正学会生活。

  窗外已渐渐泛白,我的思绪也收回来,一轮朝阳正冲破云霞,冉冉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我该自信地去面对,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散文作文 篇9

  1、 本文以…为线索,使用权文章连贯,流畅,衔接自然,同时,通过前后具体事例的对比、抨击了……,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2、 简单交待时间,地点和结果…

  3、 语言简练,规范,开篇吸引人、

  4、 …以…开头,较有新意、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5、 开篇简明扼要,精炼有序;重点描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6、 以景喻情,开头颇有新意;倒叙开头,渲染意境、

  7、 开头直奔主题,也是一种写法、

  8、 开头很活泼、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使开头显得活泼,

  9、 反问句开头,吸引读者、

  10、 开头直奔主题,让人一目了然、

  11、 开头点题,用词很吸引人、

  12、 场面和气氛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

  13、 …对精彩地方进行简单描述;点面结合

  14、 简单介绍情况,自然过渡到下一段;

  15、 情境描写调动起悬念;

  16、 充分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使事情具体,生动、

  17、 简要叙述前因,进行铺垫、

  18、 这一部分可以加入对话或者一些心理描写、

  19、 将…改成…更合适些,

  20、 自然承上启下,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品质,令人感动、

  21、 叙事中夹写景,以已度人,将心比心、

  22、 拟人化语言使文章更显得生动活泼、

  23、 外形描写十分有趣,突出了…的可爱、介绍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有感染力、

  24、 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很形象、

  25、 过渡自然,每一段交待得很清楚、

  26、 这部分参照课文中的例子,语言过于平板,可适当修改,使语言更生动、

  27、 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的美、这部分还可以展开写、以小见大,表现…

  28、 比喻句用得精当、加入了古诗进行联想,富有韵味、

  29、 …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

  30、 小学生能有这样的体会,令人刮目相看、

  31、 对…的比喻用得妙、

  32、 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十分仔细、

  33、 孩子的气的语言很有意思、

  34、 加入人物行为,使画面生动、

  35、 这段多余,不如删去,使文章更简洁、

  36、 发挥奇妙想象,运用精妙比喻、

  37、 充满童趣的.拟人与比喻,使文章顿生光彩、

  38、 心理描写细腻,比喻句用得好,

  39、 排比名的使用为文章增色不少、

  40、 …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散文作文 篇10

  当我教完《春酒》时,恰逢读到《杨梅》一文。竟忍不住拾起《琦君散文精选》,拜读一番,被那剪不断的故土之情,理还乱的亲友之思、童心童趣深深地打动。那放射出的真挚、深沉、执着、热烈的情感,激起我无限的感慨。

  读琦君的散文,犹如与一位老邻居看着相册,看着他那浓浓的乡愁、温情的母爱、忆苦思甜的童年。任凭岁月变迁,不管时过境迁,琦君对故乡的人、事、物的深情记忆、敏锐感受,一一展现在她的笔下。

  浓郁的故土色彩呈现一种朴素的情感。《读书琐忆》中的谷仓、菜油灯、稻田;《春酒》中的春酒、分岁酒;《杨梅》中的茶山杨梅、尝新。这些极具故土色彩的字眼,犹如一股淡淡的轻烟泛着浅浅的愁,展现出一幅幅极具民族特色的家乡风俗图景,并流露出琦君浓浓的乡土之情。她的乡愁是具象化的:捣年糕、迎新掸尘、送灶神、点风水烛、分压岁包、赶社戏、滚龙灯、吃汤圆等故乡的风俗风情,有着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从乡愁中探寻人们精神原乡的高度,同时也给琦君散文添上了一份瑰丽的文化色彩。再如《桂花雨》,文中开头写道:“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结尾又写道:“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琦君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童年,我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她忘不掉,也不能忘。

  忘不了的'还有母亲,在散文中,最多出现的一人便是母亲。这是一位充满母心、佛心的贤妻良母。《粽子里的乡愁》中的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心地善良;《春酒》中的温婉低调;《杨梅》中的慈悲平和;《素心斋——髻》质朴、自甘淡泊;《金盒子》、《妈妈的手》吃苦耐劳、体贴他人……她对母亲的描写不是一篇完成,而是通过许多篇章,一篇一两个重点,将许多重点串联起来,多侧面多角度地写出母亲有着中华传统女性的美德。在她眼中,母亲是世间苦难的象征,更是她力量的源泉。她的性格和生活态度,更多地源于母亲。正是这样一位母亲,才造就了今日的琦君。

  她用“情眼”看故土,看母亲。处处显真情,处处表真爱。她还用“情眼”记忆着童年的世界,这世界有欢乐也有泪水。《春酒》中“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杨梅》中“母亲看我那副猴相,笑骂我:‘这样吃杨梅,给你找个茶山女婿吧!’”《金盒子》中收齐了《封神榜》的香烟片。让我看到一个充满柔和色彩、温馨气氛的童年,一个活泼可爱、富有童心童趣的小琦君。也勾起我童年的种种乐趣:打四角板、推铁环,偷番茄。作为同乡人,也许有许多趣事有相同之处吧。她那美好的童年,也常透着哀愁。如《金盒子》悲切地倾诉对哥哥、弟弟的思念。“哥哥与弟弟,就这样离开了我,留下的这一只金盒子,给与我的惨痛该是多么深?他正为他给与我如许惨痛的回忆,使我可以捧着它尽情一哭,总觉得要比什么都不留好得多吧!”让人看到了心酸的一面。但她没有回避悲痛,而是直面悲痛,用达观的心怀念那真实的童年。

  读琦君的散文,犹如与一位老邻居看着相册,听她讲着那照片中的故事。她平静的叙述,带着口语式的絮话:“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书卷气的诗话:“明亮阳光下的西湖,宜于高歌;而烟雨迷蒙中的西湖,宜于吹笛。”动态化的叙述话:“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浓浓的温州农村方言:“有一次,父亲要出发打仗了。”“在同村的小朋友面前,我是个有肚才的读书人。”还喜用语气助词、俚语、俗语。话语中籍蕴着丰富的瓯越文化、民俗、风情、物产诸方面地域特色,并以此作为物化审美,生态伦理,情感寄托,这是温州家乡留给琦君的文化烙印,我们温州人读来倍感亲切。

  读琦君的散文,犹如与一位老邻居看着相册。照片中我们见不到大场面,也许是一盏菜油灯,也许是一个香烟片,却能感受依恋、甜蜜;我们见不到撕心裂肺的情爱,也许是母亲会心的笑靥,也许是亲人师友的教导,蕴含着的是一份慈爱、怀念;我们见不到华丽的辞藻,也许是平淡之景,也许是暖心话语,流露着思念、亲昵。犹如茅草根,有一股淡淡的泥土的清香和甜味。你或许认为她不深刻、不内涵,但总有一根线在牵引着她的散文,一条不能割舍的线,那便是“爱”。

  白先勇先生曾说过: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

  这便是我与一位老邻居看相册。

【散文作文】相关文章:

有关宽容的作文 散文四篇-散文作文08-10

精选作文:欣赏(散文)08-20

奔的散文作文07-11

散文类的作文11-26

散文高中作文07-22

春游优秀作文(散文)08-21

理性反思散文作文08-21

关于奉献的作文散文01-28

读书的日子作文散文08-21

真正的朋友作文散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