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的图书馆之恋作文
自从研究生二年级时从学生宿舍搬出来,我便鲜少泡图书馆了。偶尔一月里有一两次回学校借还图书,也是步履匆匆,难有停下来坐个半天静心看书的闲情。上半年,校图书馆大修,临时占用了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的乒乓球馆,离住处一下子近了许多。
不久前受人启发,我给自己制定了每周至少三种杂志、每月至少一本小说的阅读计划,加上临时图书馆延时开放,我近期光顾图书馆的次数便明显增加了。有时,周五下班早,便顺道去图书馆坐上一两个小时,等天黑了才回家;有时,我会在周末特意腾出半天,去阅览室坐坐。
图书馆正门斜对面有一家“当当水吧”饮品店。进馆前,我总会不由得跑进去要一杯温热的奶茶。往往我并不是真正需要奶茶,但“奶茶+杂志”似乎已成为一种最佳体验组合。在西斜的阳光照射下,舌尖飘荡着淡淡的牛奶和着清茶的味道,大脑吸收着杂志里的金语玉言、世间百态,这种感觉说不出的美妙。
无论心境如何,图书馆都是一个不错的去处,但场馆格局的差异总会微妙地影响着读者的心情。
大学时的图书馆,也只有四层,但层高大,高高的白色天花板,令人有种无所适从之感。阅览室的设置也不够人性化,一楼的传媒阅览室和二楼的外文阅览室终年阴森干冷,馆藏图书也多为二三十年前的旧刊;三楼集中了文理科两大阅览室,人气最旺,去厕所总得排好长的队;四楼教师阅览室,是唯一的报刊杂志陈列处,为数不多的座位仅留给教师和硕博研究生们,本科生一概被拒之门外。
位于北京中关村南大街的国家图书馆,用“高端大气上档次”都不足以形容其外观。远观之,恰似电视剧《封神榜》中“鹿台”一般的高阶上,摆着的一本银色大字典,着实令人惊叹。但仅此而已。
安检后入馆,可乘室内扶梯辗转登上4楼,俯瞰这个形如古罗马斗兽场般的“字典”内部,螺旋状排列的座位一览无余。就坐其间的读者,显得那么渺小而脆弱。在那儿,内心对知识的渴求,被一股奇怪的力量压了下去。因此直至今日,我仅踏足过国家图书馆一次。像个缺乏耐心的游客般,草草看了一眼全貌就匆匆出馆了。
关于上海图书馆,常听老师们讲起他们当时赶写毕业论文时,在上图日夜不休地复印资料的“苦痛”经历。仍有不少老师跟我们开玩笑说,要完成一篇合格的硕士毕业论文,非坐坏上图一张凳子不可。我竟当真了。去岁底论文开题前,有一阵子,我苦苦不得合适的论文材料,便跑去上图坐了好几天。虽多次无功而返,但亲身感受了上图的学习氛围,也算不虚此行。
上海图书馆位于淮海中路,虽处市中心,却丝毫不闹。这里没有大型购物商场,也不属交通要处,四面有几条稍狭的老式街道纵横交错,均被古老的法国梧桐遮覆地密密实实。乘公交一路走来,还能看到不少民国时期的名人旧居、欧式花园小洋房,到处充满醇厚的文化气息,是“轧马路”的不二之选。
上图建筑外观可谓“中西结合”。馆前草坪一侧,立着一尊罗丹《思考者》的白玉雕像。馆内装修风格古朴庄重,在奢与俭之间做到了恰当的平衡,四壁的古文浮雕又适时地体现了智慧与思想的交融。内部整体空间不大,却得到了充分运用,半人高的阳台下挂满了一片片绿色植物,仿佛垂下的绿色小瀑布,错落有致、青翠欲滴。一楼空旷处,有时会展示一些名人书画作品;综合服务处,忙碌来回的身影,为这座沉静的场馆增添了不少生气。
在某种程度上,图书馆也是一座城市的心脏,装载着这座城市的喜怒哀乐。爱上图书馆,身心便有了托付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