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外语的历程作文范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学外语的历程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学外语的历程作文 篇1
我喜欢外语,也想学好外语,可恰恰是这辈子没有学好外语,这是我这辈子最为遗憾的事。
刚解放,学习苏联老大哥,中学开始学习俄语。我姐姐上初一时学的就是俄语,那时我才小学三年级。姐姐学了点俄语放假回家后就标榜俄语如何如何,并教我们学俄语,我弟弟小,不感兴趣。姐姐就单独教我。先教我发那卷舌音。我整天“特儿、特儿”地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两个星期我学会了发卷舌音,而且相当流利,可随心所欲。可以不加“特”的音,直接发“儿”这卷舌音。这为我以后学俄语打下了一基础。
跟姐姐学了用俄语说“早安”、“午安”、“晚安”、“你好”等常用语。最为奇异的是学会用俄语唱《共青团员之歌》,那是姐姐用中文注音,我根据注音唱的。以后我学俄语后发现有错误之处。例如,“伐”这音从字母拼音念“嘎”,但作为动词后带宾语时要念“伐”。可想我姐姐那时学得不怎么样。再说,用中文注音也不标准,后来我学了俄语后纠正了不少错误发音。
这歌,到现在我还能准确唱出,这也因为那时是小孩,记忆力强。以后我学的《喀秋沙》、《红梅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统统忘记了,只会用中文唱。这歌后来我在市航海模型队时,我教会了全队,在一次航海俱乐部全体联欢会上,我带领航海模型队唱了这支歌(那时我是队长),得到热烈的掌声。
成亦俄语,败亦俄语。
我上初中,国家取消了初中学外语的规定,所以我到高中以后才学的外语。
58年,进入高中,一个月的预备班后就要进行文理分班。高一四个班,两个理科班,两个文科班。文理分科我那一届是首次进行。我不喜欢文科,要学理科。当时理科两个班全学俄语,文科一个班学俄语,一个班英语。我父亲要我学英语,我自己想学俄语,这是受姐姐的影响。我就以怕分到文科班为理由,填写志愿时填了俄语。那时候,轻文重理,“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还有一个错误思想――“学文的`,都是学习不好的”。不像现在,学文的,多吃香啊,上《百家讲台》的不都是文人?现在哪一个不是名利双收?而搞导弹的还不如卖茶叶蛋的呢?
就这样我被分到学习俄语的理科班――高一丙班,甲班是文科班。虽然“文理分科”,实际上我们学的课程几乎一模一样。甲班喜欢文的多,数理化不好,所以甲班是四个班中平均学习成绩最差的一个班(四个班相比)。
最初接触的总是记得最牢的。我小学语文第一课就是:“鸽子的记性好,住的地方记得牢”。我俄语课本的第一课也到现在还记得,是:“MAMADOMA?DA,MAMADOMA。”。无法用俄语写,写了好多人也不认识,所以我用的是拼音注音。其意思是:“妈妈在家吗?是的,妈妈在家。”第二课就记不得了。
没有多久,上海师范大学来了一男一女两个大学毕业实习生带我们学俄语。我学习外语的列车车轮开始滚动了,汽笛已拉响,列车已出发。
我学外语的历程作文 篇2
这一篇,谈一些在学习英语历程中的花絮。
在业大班上,发现老婆子在初中关系很好的同学在同一个班,老婆子的同学,成了我的同学。我的科技英语译文就是通过她的手,传给了别的同学。她毕业后调到海信情报室工作,现也已退休。
中级班考上业大的没有几个,分配在我那班的也就四五个人,在另一个班有几个人。那国棉六厂菜店营业员就没有考上,所以我找他开后门就开了一次,以后不好意思找他了。他是一个道道地地的山东大汉,高高的个子,未说话先笑。拿现在的话,就是一个“大帅哥”。可惜只能干那时大家看不起的工作,那工作工资很低。
在中级班还有一同学,与我平排坐,隔开一走道。初见他,有点讨厌他,因为他说话声音太大,吆三喝四的。相处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为人非常正直,对人热情,乐意帮助人。我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从没有作弊过。但到了那时,开了“戒”,总觉得这不是正规学习,小小的“来一下”没什么。他教我一些作弊的办法,我俩之间也有一些暗号,一般性考试时用来对答案。他也考上了业余工大,和我不一个班。由于上课时间两个班是差开的,我们之间的接触减少了。有一年,他突然打电话约我到另一个同学家去。我到那里一看,好家伙,他约了十几个在中级班的同学,说是毕业十周年,大家聚聚。大家一面吃饭、喝酒,畅谈那一年期间种种快乐趣事。中午去的,一直到晚上才离离不舍告别。
提供十周年聚会地方的同学是我在业余工大同班的同学。也是在中级班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上课时我俩一直坐在一起。他看我有录音机,就买了一台国产的,常坏,声音也太难听。毕业后,他被山东外贸要去了。那次十周年纪念聚会时,他已自己在家里开张了自己的外贸公司,但户口还在省外贸。那时有很多这样的人,在国营外贸工作,私底下作自己的外贸生意。他那时已达“小康”,他住的房子已是他自己买的了,我那时还在苦苦等待“福利分房”呢。
业大毕业后,许多同学干了外贸工作,那时候外语人才匮缺。有一个和我同姓的,在班上学习成绩数一数二的,毕业后到外贸纺织,没多久,常驻美国。
教我们听力的老师很年轻,也很风趣、潇洒。在教到“迪斯科”时,就在讲台上跳了起来,这时我们才知道“迪斯科”是怎么回事。他是当时青岛“十条汉子”(指英语老师)之一。
有一个姓杨的老师,有时教我们听力,有时教口语,五十多岁。在青岛是当时比较有名的老师之一。他在栈桥创办了星期天“英语角”,免费为喜爱英语的辅导。他为他有一个优秀的女学生而骄傲,常把她的英文文章发给我们看。他称她为“girl”,经常“girl”、“girl”地说。所以我们私底下说话时,他的代号就是“girl”。
在班上,遇到一位化工局下属企业红旗化工厂的一名工人。在他毕业后曾经到化工局找过我,要我帮他和厂领导说说,调换一个好一点的岗位。可是我那时只是一个小科员,红旗化工厂的领导我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我,我无能为力。当我当了“官”后,到红旗化工厂去时,他已调离企业,不知去了哪里。20xx年我有一次中午吃完饭回技术监督局时,老远看见他陪着几个老外从教堂下来。看样子他已“利用”英语找到了自己的工作。
在我考上业大没有多久,厂领导又给我一通知要我参加化工局举办的“工程技术人员提高班”,在青岛化工学院上课。一上课才知道是“化学工程”课。六八年海洋大学有好几个班在海洋化工厂实习,实习后全分配在海洋化工厂当工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重新分配。有不少人到了化工局设计室。还有一些学化学的,没有学过“化学工程”。所以,办了这一“工程技术人员提高班”。我可是在学期间学了两年“化学工程”课。但领导让去,毕竟也是领导的照顾、偏爱,为什么不让别人去啊(就给我厂一个名额)?所以那时我学着英语,还要去学“化学工程”,虽然此课我是在十多年前学的,但基本没忘,学起来比其他人轻松多了。
最终,我学英语不是成功者。但也由于学了英语,以后也看了不少英语文献,翻译了不少科技文章。特别是85年青岛市经委推广计算机时,我科技科化3万元买了一台。那时计算机全是英文界面。我通过自学,利用dBaseIII编制了我科和生产调度科的全部报表和财务科发工资的软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退休后,到了技术监督局,还帮编制了几个用于生产许可证发证和管理的软件。这一些,都是得益于学了英语。那时的计算机可不像现在,不懂英语的也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