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明的作文4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明的作文4篇,欢迎大家分享。
文明的作文 篇1
我看了一张漫画,漫画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实验小学放学后,小华和王燕燕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他们有说有笑,真快活!这时,他们正路过一个垃圾桶,不禁皱起眉头来,因为许多垃圾都躺在这个垃圾桶的周围。王燕燕是个讲文明,爱卫生的好学生,看见这满地的垃圾,她禁不住弯下腰来把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而小华这个智多星却不同,他心想:照艳艳这样,等于我们每天放学后都要来这儿收拾垃圾,可这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呀!我一定要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让那些乱扔垃圾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小华冥想了好一会儿,忽然眼睛一亮,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急忙打开书包,拿出一张白纸,铺在地上,写了几个大字:文明只差一步。就在王燕燕把垃圾捡完的那一刻,小华的字也写好了,王燕燕看了,直说:“智多星,真是个智多星!‘
这张漫画讽刺了生活中不讲文明,乱丢垃圾的一些人。其实,爱护环境,我们人人都有责任,如果人人都做到了讲文明,拥有的美好家园就不会很遗憾地“只差一步”了!
文明的作文 篇2
科技发展到23世纪,空间的距离早已被一再缩短,人们甚至开始致力于消除时间的距离。
一日,某研究院邀请位列"初唐四杰"首席的王勃前来现代世界一游,意在请他领略何谓真正的"天涯若比邻"。王勃欣然应允,身着一袭飘逸的长衫出现在上海地铁站。即使周围没有参照物,依然能体会到列车在飞驰着,把距离抛向身后。王勃不由感慨,想当年骑一破驴,这点距离还不知要晃悠多少日子。再四下一看,一群人正埋头收发短信,才知道现代的信息技术早已把天涯海角缩短为一点,比之"飞雁传书"的艰辛,又不知幸福了多少倍。
一路信步,不觉走入一处高档住宅,不料被一虎背熊腰的保安呵住。保安目光如炬,眼里是十二分的警惕。王勃没有身份证,只得隔着住宅区外的电网远远观望,心里有几分不悦:这年头,怎么有的人看谁都像贼呢?再看那住宅,也毫无温馨可言。单元楼下的金属门,窗口竖起的不锈钢铁栏,都在阳光下泛着威严的金属光泽。人们对周边的一切都是充满戒备的,甚至不肯开窗。难道阳光也是充满罪恶的吗?在这种环境里,即使是邻居,见面也仿佛陌路人。王勃禁不住随口吟道"比邻若天涯",他隐隐觉得有点心酸--古人的心都是不设防的,很容易感动和受伤。?
晚间,他与该研究院的负责人一同赴一个酒席,席间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几杯酒下肚,王勃已有些微醉,欲推心置腹地与众人交谈今日之感受,不料却感觉其他人的心像是被层层包裹住,他几欲靠近,想触及他人的内心深处,却被一次次挡了出来。他们热衷的是不久以后的一桩大生意,丝毫不理会王勃的一腔盛情。言语间或锋芒毕露,或暗藏杀机,听得王勃不住地战栗。而那晦涩难懂的双关之词,玄妙高深的拐弯抹角之语,更让王勃不知所措。无奈之下,他拂袖离去。
此时,他才幡然省悟,当交通工具不断提速,如箭般飞驰在大街小巷时,人们也就没有了"归心似箭"的感受;当天空被穿梭在城市上空的短信所笼罩,人们就不再逐字斟酌,将心倾注在文学中。当人们沾沾自喜,以为这个世界任何角落之间都没有距离的`时候,彼此的心灵却被金钱、名利的利刃撕扯开去,越来越疏离。如果某天,所有的心灵都被人为地禁锢在囚笼中,彼此因为漂泊得太远,再也无法寻觅各自的身影,万般孤寂中,我们还能笑着说"现代文明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吗?
点评:文章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揭示了现代文明导致的矛盾。从构思上看,作者跨越古今时空,以唐人王勃的视角,先描述现代文明中"距离被缩短"的表象,然后通过戒备森严的现代住宅与信息时代的特点,逐渐推翻了先前的表象。而席间人们貌合神离的对话,则彻底地表现出现代人心灵之间的疏离。文章由表及里,步步深入。结尾部分阐释了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文末的反问发人深省。
作者选择名句"天涯若比邻"的作者王勃作为故事的主角,是有深意的。在王勃所处的时代,其境遇与文章中描写的现实恰恰相反--科技的落后使人们近在咫尺,如隔天涯,但是真情拉近了人们心灵的距离。这种对比更深刻地凸现了主题:心灵的距离与相隔多远并无关联,关键是不要用戒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只有推心置腹地坦诚交流才能缩短心灵的距离。
文明的作文 篇3
文明如一股无形的风,在各处传播。文明的风看似无形,但并不是虚无缥缈。存在于平凡到不平凡的人心中。
一次经历,深刻体现了文明的可贵与内涵……
夏天闷热,知知不休的蝉鸣在枝条间,似乎哀悼这份炎热。我的脖颈透露出焦急的汗水,在候车站埋怨着。
“嘟──”地一声长鸣,公交载着满满的人驶过,我赶忙走上车去。可惜,一声声的哀叹在车子里度过。
车子里的空气显得十分浑浊,人群的攒动,让我浑身充斥着恼火。也许是谁明白了我的埋怨,终于下了几个人,我乘机坐了下去。
车行驶着,却又上了几个人。达使得人满为患的车厢显得更加不堪重负。“阿姨,我到。”稚嫩的童声,使我不禁止抬头望付出,那瘦小的身躯在人群中,显得那么渺小。随着车子的晃动,身子也似乎固定不住,像快倒了似的。
任何位在座位上的人大概也注意到了这个小,但却没有人想让位的。我内心纠结着,可惜依旧被怎么占据着“自己都没位子,别多管闲事了!”
“小妹妹来我这里吧!”一声稚嫩的声音将我从现实交替拉回。我抬头一看,发现是一位比她没多大的小女孩。她此时并没坐着,早已经站在了座位边。只见女孩说了声道谢的'话,从人群中挪动过来。而那站着的女孩脸通红,想说些什么。
此时,坐在车上安安静静的大娘坐不住了,扶着把手,摇摇晃晃起来说:“小姑娘来我这吧!”车上的乘客也似乎有了默契似的,将座位让给了。我也连忙起来,这些小朋友十分有礼貌,说声谢谢,便忸怩坐了上去。
此时的浑浊早已烟消去散,迎来的是一股清香,弥漫在车厢中,我不禁心胸开阔,这才是文明的味道。
文明就好似一根蜡烛,默默地发光着。也许微弱的火光能在彼此的传递中,递增更多的光明。
文明的作文 篇4
一天,我正在闲坐,忽然一个想法涌现:文明是沙漠献给人类的礼物。
为了验证,找来地图查看,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的文明发源地果然都在沙漠的边缘。埃及在撒哈拉大沙漠的东缘;古巴比伦文明所在的两河流域紧邻沙特阿拉伯的大沙漠;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平原,与塔尔大沙漠相伴;中华文明发源于黄土高原,它的北面是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西北面是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与乌兰布和沙漠。
这是偶然的吗?为什么文明紧邻沙漠?
沙漠是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紧邻干旱的往往是半干旱的地区,年均降水量少于400毫米。文明紧邻沙漠,也就是说文明往往产生于半干旱地区。看来文明的童年喜欢干旱,不喜欢潮湿。
干旱对文明的产生有何作用?
首先想到了“干”有利于保存物品。
干旱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因此空气非常干燥,缺乏水分。在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过程中,水是至关重要的。水分的缺乏,使得干旱区的微生物难以大量繁殖。我们知道正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物品腐烂,转化为其他物质。干旱使得分解者(微生物)的分解效率大大降低,比如在湿润的江南地区10天就能分解完的物质,在干旱的西北地区可能10年也不能完全分解。干旱区的这种特征,使得物质难坏易存。
由此,我们在干旱区看到这种现象:
在河西走廊的张掖,有人卖汉代的箭镞,虽隔两千多年,但仍然有如新造。
在新疆考古所,你可看到汉代的丝绸,竟然花色艳丽,色泽如初。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大量精美画册、文书、经卷让世界震撼,敦煌的壁画、泥塑千年过去了,依然栩栩如生。但是很少人想到敦煌之所以有如此伟大之发现,还是要感谢干旱。没有干旱的气候,那些珍宝早就被微生物分解,不知参加几轮物质的循环了。
西北干旱区有一种风干肉,是把新鲜的牛羊肉,挂在外面风干,干到一定程度,用手撕着生吃。在湿润地区猎获的野兽,吃不了就坏掉了,但干旱区的风和干燥的空气,就是天然的“冰箱”,能保存剩余的物质,使远古的人得以闲暇,做别的事。
由干旱对物品的保存作用我们可以推断文明应该起源于紧邻沙漠的地区。
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很重要的是农业的出现。植物的种子就是利用干旱保存自己的典范。种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分,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保存了自己。在潮湿的地方,怎样保存种子和收获的粮食?这是原始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驯化植物和农业种植很难出现在湿润地区。
文明很重要的一个标志是文字。埃及人五千多年前就把文字和图画写在了晒干的'纸莎草上了。古老的岩画是画在岩石的荒漠漆上,只有干旱区的岩石才有这种荒漠漆。
火对人类意义重大,但是干的东西容易燃烧。因此只有在干旱区,人类才便于发现、应用和保存火。
干旱区对文明的诞生与发展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它能留存物品和保存文明的成果,更重要的贡献是干旱区的沙漠为文明的产生贡献了一项最为重要的东西——黄土。
黄土就是比沙子粒径更小的“沙子”。在沙漠的边缘,往往有黄土的存在。黄土产于沙漠(沙漠中的沙子每天都在风化,黄土不断地从沙漠中产生),风将其吹向空中,形成浮尘或者尘暴,最后降落在沙漠边缘的半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的草和灌丛留住了从空中降落的尘土,使其免于进一步吹扬,让其发育成土壤,这就是我们说的黄土。因此在沙漠的边缘,沿着常年盛行的风向,一定会有大面积的黄土地带的存在,如中国的黄土高原。
黄土是优质的土壤。许多我们看到的貌似土壤的东西,并不是土壤,专家称之为松散的沉积物、细粒状物质或土状物。因为土壤需要有精致的分层结构。结构最上面是腐殖层,有生物或微生物活动,可以产生大量有机物,供植物生长所需;中间是淋溶层,一些有机物和矿物被从上面渗漏下来的水冲淋到更下面的土里,形成土壤的最底层:淀积层。简略地说,土壤是能生长植物的、含有机质的疏松成层的细粒物质。
黄土有着土壤的各种要素。黄土从沙漠中吹起,落下,停留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地和灌丛中,草和灌丛的枝叶落在其中,成为有机的腐殖质;黄土也经历了淋溶过程,也可以分出淀积层。就是说土壤的结构,黄土都具备。
但黄土还有着其他土壤所不具备的独特品质。
黄土是风成的,沙漠中细小的尘土在空中经过风的充分“搅拌”,各种矿物质和有机物均匀地混在一起。风年年吹,黄土就会年年长,因此黄土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直到今天黄土还在形成。黄土高原的黄土,薄的地方几十米,厚的地方几百米,平均下来也有几十米。这样厚的土壤,在这样广阔的空间上铺展开来,的确是大自然的一项杰作。其他地方的土壤由于形成的原因不同,腐殖质层只是表面那薄薄的一层。但黄土从上到下都含有机物和植物所需矿物质,甚至可以说黄土从上到下都是有机的“腐殖层”。千万年来,黄土高原的水土就在流失,但是黄土高原仍然肥沃如初,奥秘就在此。只要有最后一粒黄土,它还是富含营养的土壤。
黄土还有一个特点:疏松,这一点对文明的产生至关重要。文明初创,先人手中木石的工具只有碰上疏松的黄土才能碰撞出文明的火花。南方板结坚硬的红土,只有文明到了铁器时代才能驯服。
说到此,对文明为何紧邻沙漠,似乎可以得到回答了。事实上,沿着黄土的分布,在世界上确实存在一个文明带。
中国的黄土高原是风从沙漠中搬来的尘土堆积而成,这是黄土的第一次搬运堆积,它已经为中国文明的诞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黄土高原形成后,在降水和河流的侵蚀下,经过黄河的搬运,黄土又在黄河下游和入海的地方,随着黄河河道的摆动而堆积起来,造就了华北大平原,就是所谓的“中原”,这里直至今天都是中华民族的大舞台。这是黄土的第二次搬运堆积,这次黄土的转移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但是我们都不要忘了,黄土是从哪里来的,沙漠才是黄土的故乡。
【文明的作文】相关文章:
文明祭祀_与文明有关的作文02-15
文明与不文明作文06-14
【精选】文明作文01-25
文明的作文(精选)01-29
(精选)文明的作文08-05
(精选)文明作文04-30
(经典)文明的作文11-06
(经典)文明作文03-03
【精选】文明的作文03-02
(经典)文明的作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