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以尊重文化为话题作文
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友好的动作,都能表现对他人的尊重。下面是小编收集以尊重文化为话题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尊重我们本来的文化】
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是值得我们去敬畏的,更是每个炎黄子孙应该尊重的神灵。毋庸置疑。
然而,近日网络上传得火热的恶搞杜甫的事件有如石子投入水中,打破了人们心头的宁静,正如诗人赵丽宏的评价:中学生涂鸦杜甫出于游戏心理。然而被现代人玩弄的不仅是杜甫,更是厚重的中华文化。人们对文化的不尊重,在她的脸庞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失去对文化的尊重,颠覆了人们心中的经典形象,也影响了古色古香的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众所周知,文化的内涵在于思想。杜工部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境况口吐莲花,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际迸发愤怒的呼喊,无时无刻不彰显着他对国家的忧思与博大的人文关怀。被网友恶搞的,“骑摩托车卖西瓜”的杜甫还是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顔”的老夫子吗?在游戏文化的过程中,白白流失了思想的营养,可笑亦可悲。更何况,对经典文化的大不敬,损害了本民族文化的形象与尊严。一个连自己的'文化都不知爱护的民族,不仅难以尊重其他文化,亦难以获得别人的尊重。
有人说,涂鸦杜甫是创新。但创新不意味着不尊重,创新绝非一味的否定,而是辨证地扬弃。如于丹的《论语心得》,蔡志忠先生清新脱俗的国学漫画,既尊重传统,又有新创意。相反地,青出于蓝而不能青于是蓝,甚至达到了抹黑的地步,那么这个新意不创也罢。当人们需要用“戏弄杜甫”的方式来提醒国人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诞辰的时候,这样的“创新”便显得苍白无力,取而代之浮现在众人眼前的却是国学及传统文化的遗失。现代社会纷尘弥漫的浮躁,以及对文化之灵最可悲的亵渎。
尊重五千年的历史,尊重五千年的文化。先人的智慧有希望在现代社会一展锋芒。而唯有尊重,方可使文化的灵光慢慢闪现,唯有尊重,我们才找得到时打开文化之门的锁眼。
【篇二:尊重文化】
世界杯决赛发生的一件令人不快的事相信很多人仍历历在目——金球奖得主齐达内一时失去理智,一头顶翻马特拉齐,为他的谢幕战赢得一个红牌的收场。是什么使齐达内恼羞成怒?有一种说法是马特拉齐当时侮辱了齐达内的血统种族。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齐达内一直以自己有高贵的血统为傲,这是他们种族的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财富,在很多人看来,民族文化是不容玷污的。
文化是长时间积累的,在这个多元化世界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文化,我们可以不接受某种文化,但不应歧视侮辱其他文化,那是对他人的不敬。佛说:信则灵,不信则不灵。英文是:Believeit,orleaveit。就是允许人们信仰自由,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文化中,猪是非常神圣的,于是他们不吃猪肉,不少大学食堂专设回族餐厅,就是尊重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在中国这种支持文化多元化的体制下,各民族才能紧密团结在一起。
民族文化始终是和宗教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宗教文化是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是世界上宝贵的文化资源。虽然宗教是不同的,但他们在指引人乐善好施,积极乐观等方向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对于异己文化我们不应极端否定,尊重文化多元性是十分重要的。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民族冲突十分严重,这是文化的不兼容产生的恶果,致使巴以两国常年笼罩在战火之下,平民百姓无法正常生活,由此可见文化之间若不包容是很糟糕的事情,这也是很多纷争的根源。
以一颗包容的心看待异己文化,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的信奉者,这样我们的世界就可以和谐多彩!
【篇三:尊重经典文学作文】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莫雷特”,这句话评价的是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这句话很好地阐述了何谓经典,经典就是百看不厌,内涵丰富的作品,它能令不同人在不同时期得到不一样的收获与思考。因此,我们要尊重经典,让经典焕发更大的活力,让文学芬芳更源远流长!
尊重经典之作,经典是经得起时间的历练,能让人剖析一字一句的奥妙的典例。满清之期,有一位文人,他感慨家族之没落,看见盛世隐藏的社会危机,他历时数载,呕心沥血,在病榻上写出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红楼梦》,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没能完成此书,可仅凭前八十回,已经成为明清小说之巅峰,书中一人一名,一亭一石皆包含深意,如十二金钗中元春、迎春、探春、借春暗示着原应叹息之意和她们人生的悲剧,玄妙之极!经典文学是细细雕琢出来,有深意的,不像如今网络写手的高产小说,一年出好几本,实读却无多少值得回味之外,这就是差距!《红楼梦》衍生出红学派这是世上仅有的,经典文学的魅力由此可见。因此,经典文学是人类长河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去尊重,去品读,而不是当做“老古董”扔在一旁。
尊重经典文学,因为它是人类踏破满院草静,冲击世界高台的阶梯。经典文学更有助于我们知古论今,百战不殆。不知你是否还会想起百年之前那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有志少年,他就是新中国成立的开路者之一,也是中国外交史上绝唱的主角——周恩来。周恩来素来以机智沉稳着称,我想这与他每日必诵《论语》不无关系。《论语》中不仅记叙了学习工作的方法,更多的是讲述仁、义、道、德等待人接物的良好品质。经典文学犹如药也,善读可以治愚。读《史记》可以以史为鉴,读《道德经》可以淡泊明智,宁静致远。因而,尊重经典文学有助于我们在这个不再是以体力致富的年代开阔胸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收获成功。因此观之,经典不可不读,经典文学不可轻视。
经典就是经典,不容许丝毫的'亵渎。尊重经典文学,就不能扭曲原意,一味迎合经济效益,要学会传承和发扬其精神。近年来,名着经典翻拍掀起一股潮流,尤其是想象丰富有趣的《西游记》,更赢得大家青睐。可新剧中孙悟空竟爱上白骨精,后邂逅紫霞仙子,情海翻澜,引发一场轰轰烈烈三角恋的情节不禁让人“泪流满面”。如此篡改神圣的经典名着,是对经典的不尊重与蔑视,继承发扬不等于胡编乱造,天马行空不是添油加醋!
经典文学是人类瑰丽的文化遗产,尊重经典文学就是尊重先祖历史,归还文学世界一片洁净的蓝天!
【篇四:尊重文化浅谈】
在这个无论做些什么都需排队的时代,各式各样的文化主题公园与古迹的改建修缮计划亦排着一条拥挤不堪的队伍纷至沓来。缝补着由于不加珍惜而破损的文化,也晃着游人的眼。某些好心的开发者,为了让众多游客前去感受一番文化的气息,想来必花费了不少心思。虽不是殚精竭虑,却也值得后人赞叹几番。先是修复。有些古迹残破不已,于是多了些修补的痕迹,甚至依照古人手法重修。古迹虽完好,却没有“生气活力”o于是,古迹被圈人了各式商店的围栏。至于某些聪慧之人对文化的所谓“创新”又证明这非但是对文化的不敬,简单是亵渎。长跪几百年未起的秦桧如今却被南京江宁博物馆赐坐,尽管现已不再公然展出,却大有为
奸贼平反的意味;“满清”这个曾令中国蒙耻的王朝竟也被打上旅游的标签,供无恶意的闲人娱乐。而那些编纂文化的人们竟还笑嘻嘻地辩解:这是文化创新。
其荒谬程度可想而知。这不是所谓的文化创新,更谈不得文化尊重。文化不是商品,又怎能轻易地摆在货架上兜售?
那么,什么才是对于文化的尊重呢?
我想到了司马迁。司马迁从小便立下志向,做一个父亲那样的史官。心中对于历史的尊重给予了他坚定的信念:修正史书中的不当之处,还原一部真正的历史。突如其来的变故阻断了他原本前进的路途。当武帝与众臣还沉醉于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捷报中时,却传来李陵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受降的'消息。群臣只唯唯诺诺,言说李陵实该千刀万剐。只有司马迁为之辩护,因而触怒武帝,被贬入狱,遭受令他切齿拊心的官刑。尽管如此,他对于文化、历史的尊重却并未因之减退。他坚守着那份信念给予他的力量,坚守着对于历史的尊重,坚守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誓言,咬牙吞血,忍辱负重,历经几十载艰难困苦,终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对于历史的看重与敬意,终是凝成了一根骨,一根顶天立地的铮铮铁骨。它撑起了司马迁的誓言,撑起了一部鸿篇巨著,亦撑起了那对于历史坚定不移的敬重,伫立于天地之间。
同样拥有这样一根铮铮铁骨的,还有苏格拉底——那个怀有一颗对于科学文化无比坚定的尊重之心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在那个以神为至高无上的时代,坚定地信奉着他的真理——世上并没有神。他尊重科学文化,尊重真理,不愿作出关于神明的无稽之谈。因此,他成为了一切神的信徒的眼中钉。他必须接受审判。而审判他的,却是民主制的疏漏下产生的目不识丁的众法官。他们不追寻缘由,也不愿听苏格拉底对于科学文化的阐述,只一味地认为神的叛徒都应被处死。苏格拉底并未见风使舵地抛弃科学文化而转向愚昧以求保全性命,对于科学的尊重令他拥有了坚信真理的信念,却也成了愚者将他推向死亡的凭据。然而,他坦然:“我是为了真理而死。”苏格拉底对于科学的尊重,终是凝成了一根顶天立地的铮铮铁骨。它撑起了坚定的信念,撑起了高尚的人格,亦撑起了那对于科学坚定不移的敬重,伫立天地之间。
【篇五:浅谈“尊重传统文化”】
在中韩端午节相争韩国最终申遗成功后,举国感到忿忿不平,国人们纷纷指责韩国卑鄙,,无耻,抄袭中国申遗项目的人各有人在。但是,又有多少国人能够反思自身呢?与其说是韩国抢走中国的端午节,不如说是国人自己扔掉它罢了。
其实,韩国申报成功并非是坏事,恰恰相反,还是件好事。何解?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坏事。”是的,正是因为这次事件,让那些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人们打响了警钟;给以那在背后骂骂咧咧,指责韩国过错的无知国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件事件进行深刻反思。
时常在一些电视节目中看见被岁月给尘封,被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所掩盖的`传统建筑,传统文艺,甚至传统习俗。面对灯红酒绿,层楼叠榭的摩天大楼,谁会甘愿住在那破旧,老土的四合院,窑洞,吊脚楼,过着原始土着民般的生活呢?谁还会对那传统的造物技术——简单粗糙的物件和纯手工高强度劳力而放弃学习更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从而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在眼球经济,泡沫经济盛行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保留住中国的国粹——京剧……少之又少罢了。
今天,大多数80后,90后,00后不过传统节日而喜欢过洋节。在一次小学生问卷调查中,有记者专门“按重视程度,给传统节日”排序的题目,结果几乎所有学生都填写了“春节、中秋、清明、端午”的顺序,端午竟成为孩子们眼里最不受重视的传统节日。和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相比,学生们更愿意过圣诞节等洋节。“我最喜欢过圣诞节了,能收礼物和贺卡,大家还能一起玩,很开心。端午节就很平淡了,唯一盼头就是放假,就连吃粽子也是平时就能吃到。”某小学生回答说。班上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过圣诞节,觉得中国的传统节日过于单调和严肃,都不如圣诞节般轻松有趣、充满幻想。
而当问到屈原是哪国人,是干什么的,学生回答的也是五花八门,离奇搞怪。而在几十年前,即使目不识丁的老人们都能谨记屈原的生平事例和对国家君王的忠贞,还有每年的划龙舟是为了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包粽子扔进河里这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使江鱼不要吃了屈原的身体,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后演变为吃粽子了。
何其悲哀,端午节竟成为学生眼里最不重视的传统节日,而吃粽子竟是大多数学生们的唯一项目,端午节难道就将成为粽子节了吗?最后只能用吃粽子来苟且地维持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吗?
为何我们就不能够直视韩国申遗成功背后的默默付出呢?其实韩国端午节跟我国的端午节大相径庭,甚至起源和各种项目都无一相同。我们输就输在没有象韩国一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形式主义的东西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号轻行动,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何其相似,与当今被我们骂骂咧咧的政府官员那样只注重面子工程,表面说的冠冕堂皇,而实际做的却不尽如人意,其实我们又好到哪儿去呢?
不要让眼泪成为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同样,不要让传统文化过了许多年后只能成为我们脑海里仅存的模糊的记忆啊。韩国申遗端午节成功这不是一件小事,不能在我们骂骂咧咧之后逐渐淡忘,消失。我们应该进行深刻反思,毕竟这件事不仅折射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忽视,还反映深藏在我们骨子里对自身文化的傲慢和不屑及崇洋媚外的劣根品性。
【以尊重文化为话题作文】相关文章:
以变化为话题作文09-17
尊重传统文化为题的作文01-28
高中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06-14
以环境的变化为话题的作文08-12
以家乡的变化为话题作文09-17
以家乡的变化为话题的作文06-19
写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08-31
以家乡变化为话题作文01-31
以变化为话题的高中作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