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情心的作文4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同情心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同情心的作文1
20xx年11月20日,彭宇案的发生时间。接着,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老人对扶起自己的恩人不但不感恩言谢,还反口咬一口所求赔偿;小悦悦事件中冷眼旁观的十八个路人……于是,有人说中国人失掉同情心了。
单凭这一点,同情心是早就失掉了的,不仅是中国人,就连美国人也是失掉了的。20xx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三次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如此说明,这种怪现象是早就已经存在的,而且并无国度之分,叫嚣着“国民冷漠症”“与其说是抹黑不如说是中国人的缩影,事实上中国是最不团结的民族,自古以来就勾心斗角,自己过好了就不管别人,即便有时候团结,也只是团结给外国人看,作秀罢了,等做完秀继续窝里反”的人也不过是在以偏概全。
虽然说中国的这些现状是冷漠无情的,但是前文也说了,这种现象是在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在许多国家都有过。可是“社会越发展,人心越冷漠”这种说法明显就是错误的。“人之初,性本善”才是真理。难道看到的就只有被无限放大的18个冷眼旁观的路人吗?难道看到的就只有被无限放大的是扶起小悦悦的老人家拾破烂的身份吗?中国发展迅速,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中国人越来越冷漠了?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中国怎么可能经得起汶川的一震?中国怎么经得起舟曲的一塌?中国怎么经得起长久的干旱?如果真是这样,今日存于世上的怎么不是其它古文明?怎么只有中国在历史的洪涛骇浪中仍旧挺直着脊梁屹立不倒?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虽然外界的强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责任感,但绝不可能完全摧毁它。”如果你向善,怎能会被这小小的事情给吓到,而不继续向善?中国人不是越来越冷漠了,中国人也不是失掉同情心了。中国人缺掉的是在多重压力下继续向善的信仰。可是对于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是不可忽略的存在,即使微小,可是凝成了一股绳,韧性也是会有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当每个人坚守良知,竭尽责任,对周围的人伸出援手,中国何尝不能复兴呢?何尝会有“中国人失掉同情心了”的谬论呢?
由此可说明,中国人失掉的不是同情心。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胭脂水粉所诓骗,则要去看看大难临头时中国人是否各自飞。同情心的有无,网民的哀声怨道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看是否你的身边有没有人做着微不足道却又伟大的救援。
关于同情心的作文2
生活在城市的现代人多少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面对那些街边衣衫褴褛的乞讨者,人们大多目不斜视地走过,或是仅仅斜眼看一下,肯施舍一元两角钱币的,少之又少。
难道现代人失去同情心了吗?多数人的想法是:这些行乞者大多是骗子,我可不做这上当的笨蛋。
步行街上有个人,穿着沾满泥沙的上衣,趴在地上摆出很痛苦的姿势,把身体扭成了麻花状。我的家刚好就在步行街,有一回我见他趴累了站起来,活络了一下筋骨,换了个扭曲的姿势接着趴。妈妈跟我说:“瞧这个人,肥头大耳,胳膊那么粗,像吃不饱饭的人吗?”这时刚好过来一位城-管,让他站起来。他梗着脖子不看城-管,保持着那个扭曲的姿势,向另一个方向艰难地爬去。多可笑的一幕啊!
确实,有不少人天生懒惰,他们从乡间来到城市,不顾尊严和体面,加入了乞讨者的行列。他们故意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一副躐蹋样儿,很是影响市容。其实,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垃圾箱里也能捡到式样过时但绝对结实的衣服,再穿这样破破烂烂甚至打着补丁的衣服,显然是作秀了;可不这样又无法博取人们的同情,也实在难为他们了。
这种人好躲,不看他走过去便是;还有一种人,专门支使小孩去跟人要钱,自己却躲在一边。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脏脸,让人不由会起一点怜悯之心。记得以前在云南,逛夜市的时候,见到这样的小孩多如牛毛。这些孩子多是从山沟里拐来的少数民族娃娃,他们会缠着人要钱,用脏脏的小手拦住你,拉扯你的衣服,一副“死也不让你走”的架式。这个时候你决不能有同情心,必须狠下心来一把推开他,否则马上就会有一大群这样的小孩子过来把你围起来,你就别想再走了。
在青海和西藏,有一种喇嘛,他们以吃苦为修行的方式。他们的衣食靠向人化缘,但他们并不贪,而是拥有一份自尊。他们不要钱物,只需要你施舍他一口吃的。他们不用装可怜,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一个人如果真的遇到了困难,人们自然会向他伸出援手的;但如果自己不努力,缺乏做人最起码的尊严,只想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这种人就变得很可厌,根本不值得同情了。
看来人们并非没了同情心,而是不敢有同情心了。当同情心被人利用,遭到亵渎,变得庸俗而廉价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因为受骗而愤怒。可以肯定的是,自尊也许会丢失,真正的同情心是永远也不会丢失的。
关于同情心的作文3
何谓同情心态?知道吗?不知没关系,就心的往下细读吧!
某些的时间,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被一些酸楚问题所困扰,像抱怨、人与人冷漠、对社会现状不满、人与人现实等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和生活问题。被这些问题困扰,以至于对自己生活和个人思想产生消极影响产生不良情绪,会不时的对社会对人们感到某种无形的失望和抵触情绪。而某些人更异想天开的希望不要长大,这样就可以在自己的象牙塔,天真烂漫。
偶尔的一次早睡,无心翻开《意林》读本,看到一文章,具体说什么就不详尽道来了。文章宣扬的主题是关于爱的,熄了灯掩了书,还难以立刻入睡,百无聊赖的就在床上辗辗反侧。“同情”突然这样一个词汇闪现在脑中。同情?同情什么呢?什么值得同情?同情世界,对。
抱着同情世界的豁然心态,你便不会抱怨了,不会被困于社会的种种不尽人意而失望和责备了,更也不会被某些无形的疙瘩让自己对社会产生抵触情绪了。带着这同情的态度,你会发现自己的思考方式开始变了,看待社会的态度也变宽容了。
因为你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会想到,谁会喜欢社会冷漠和现实呢?所以你不会责备,而是给予同情,因为一定是某些不好经历才使社会产生这样的问题的,所以这样想的你还会厌世吗?
当看见社会上无所事事,整天碌碌无为的同龄青年,你也不会抱怨。你会说“其实他们也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啊!他们也想改变,他们也一定努力过尝试着让自己变好。而现在的生活未必是他们喜欢的,相反他们也是受害者啊,所以他们这是值得同情的。
当你再偶遇以前某些同学和感情好的玩伴发现彼此关系没以前的自然和感觉隔膜时,你也不会悲观长叹物是人非。因为你会想,他们一定是在过去的时间遇到些不好的事情才使彼此这样的,所以你不会责备,而会加以同情。
发现了吗?想必现在的你应该知道同情的含义吧!我想,没有人喜欢社会现实,没有人喜欢社会冷漠,没有人喜欢世间不美好的东西。而要使自己美好使周围的世界美好,带着同情的心态就可以做到了。
所以对社会的不尽人意和许多反感抵触的一切不美好,只要用“同情”的心态来思考。你会发现周围世界开始变得阳光,会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值得可爱了。
关于同情心的作文4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摘自《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法国思想家帕卡斯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人是多么的渺小,只是沧海一栗,所以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扶持、鼓励、同情的。中国伟大的思想家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的,人并非天使,亦不是禽兽,人是有血肉之躯,有思想,有感情的,有着内在高尚灵魂的生灵,在内心的最深处必然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这“烈火“是用来为同胞兄弟姐妹驱寒的,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情可以融化心间的寒冰,可以使迷茫的人找回方向,亦可以挽救一条生命!
沿记忆逆流而上,中华民族经历过多少次灾难的洗礼,想想灾难中那一双双渴望帮助的眼睛,恻隐之心便油然而生……
也许你的脑海中永远也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房屋倒塌了,山川不动了,灾难中的人都在与死神作斗争,一瞬之间,世界仿佛不动了似的,几千万人的心连在了一起,几千万的心都沉默了,空气中仿佛能够听到几千万人“砰砰”的心跳声,人们的心中都涌动着对受灾姐妹同胞的同情,这一切仿佛有人在指挥似的,都演奏着那份本能的民族自尊心、那份对民族的热爱、对广大同胞的同情的交响曲,几千万人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灾难后的几日,消息一传开,几千万同胞无偿的捐献了棉被、衣服、书籍、现金等。听!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了,,向募捐箱逼近了,踮着脚把手中的存钱罐中的钱都倒进了募捐箱内,还从兜里翻出20元的零钱现金,一并投进了募捐箱内,然后向箱前导师敬了个礼,后面的同学陆续捐出了自已的零用钱,在早晨阳光的折射下,这些小朋友也成了天使,成了最美丽的孩子……
世界太大,我们太小,我们的世界并不和平,想想非洲那些孩子,想想他们那双渴望得到食物、会说话的眼睛,他们正向你倾述他们的不幸,他们的无辜。
“求求你给我点水喝吧!”
那种痛苦的呻吟始终在脑海徘徊,你在浪费水食物的时候是否愧对这些孩子呢?当你在浪费水、食物时你想想那些受苦受难、吃不饱穿不暖的同胞,想想那双大眼睛……
人是有思想的,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决定人的高度,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同情他人,温暖自己,这世界将会灿烂美好!
【关于同情心的作文4篇】相关文章:
关于同情心的作文08-31
关于同情心作文01-25
关于同情心泛滥的作文09-01
关于同情心作文6篇01-25
关于同情心作文五篇02-28
关于以同情心为话题的作文09-01
关于同情心的优秀作文600字05-18
害人的同情心作文08-06
写同情心的作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