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故事

时间:2022-12-30 17:54:56 说明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腊八节的故事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典故吧,典故在传达表现事物事理中毕竟是隔了一层,是一种由彼而产生的联想,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典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腊八节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腊八节的故事

  腊八节的故事 1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的故事 2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四: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六: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节的故事 3

  农历十二月又叫腊月,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喝腊八粥。熬腊八粥要用各种米和豆子:像白米,黄米,江米啦,红豆,绿豆,芸豆啦……还可以加入喜欢的果子,如大枣花生和杏仁等,熬啊,熬啊,熬成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让你喝了一碗还想喝!喝着香喷喷的腊八粥,老爷爷讲起了“瞌睡虫”和“没底锅”的故事!从前啊,有这么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儿子!爸爸最勤劳,他每天鸡叫就起床,天刚亮就下地干活儿。他说:“手是摇钱树,铺成金光路!”

  妈妈最节俭,过日子精打细算,她补的衣服又密又好。她说:“天下哪有聚宝盆,勤俭才成富裕人!他们家呀,米面满仓,鸡鸭成群,瓜果成架!但是他家有个懒儿子,这个儿子整天吃饱了就睡,邻居叫他“瞌睡虫”。

  老两口年纪大了。爸爸对儿子说:“要吃饭得流汗。你得学着种庄稼,光睡觉可不行啊!”妈妈对儿子说:“爹娘可不能跟着你一辈子,你不会过日子,老了可怎么办呀?”这种人,好姑娘谁愿意嫁啊?结果“瞌睡虫”取了个媳妇儿,和他一样懒!她太阳没落就睡,日上三竿不起,油瓶倒了都不扶。邻居都叫她“没底锅”过了几年,老两口病重,他们不放心的嘱咐“瞌睡虫”和“没底锅”:“要想日子过得好,勤劳节俭不能少。饭要及时衣要暖,地要深耕细除草!”不就老两口就先后去世了!

  “瞌睡虫”觉得老两口不会享福,他对媳妇儿说:“粮满仓,豆满仓,何必犯傻种地忙?”“没底锅”觉得日子过得挺好,不用发愁,她对丈夫说:“有单衣有棉被,织布不如把觉睡!”两人谁也没有把老人的话放在心里,每天除了吃喝玩乐还是吃喝玩乐,坐吃山空呀,没几年,地荒了,家里也没有存粮了!这年腊月初八,北风“呼呼”地刮雪花飘呀飘,简直有巴掌那么大。“瞌睡虫和没底锅”没吃没穿,缩在破房子里,直打哆嗦!

  “哆嗦嗦,哆嗦嗦,好想妈妈的白馍馍!”“哎呦呦,哎呦呦,扫把杂粮凑碗粥。”杂粮是从缸底,粮仓缝,墙边,老鼠洞······好不容易找出来的。谁知道他们端起碗刚想喝,一阵大风刮来,房子呼啦一下塌了。根据这个传说,每年的喇叭,家家都要熬上一锅杂粮粥,喝粥过节,用来提醒自己珍惜好生活!

  腊八节的故事 4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腊。腊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腊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代改为腊。北齐诗人魏收在其诗作《腊节》里说: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嘉平就是腊日。而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腊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而腊八节食用的腊八粥,则是到了北宋才正式开始有腊八粥名称的记载,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

  开封民间称过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腊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了,腊八也就是新年的开始。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就是这个道理。

  腊八节的故事 5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皇帝,为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的故事 6

  腊八节是阴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听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遭受苦楚时,其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居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恰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全国,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留念在监牢中那个特别的日子,他所以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的故事 7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习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身后成为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大家普遍信任迷信,惧怕鬼神,以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欠好都是由于疫鬼作怪。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的故事 8

  腊八节出于大家对忠臣岳飞的思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大众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大众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恰是十二月初八。岳飞身后,公民为了留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总算成俗。

  腊八节的故事 9

  秦始皇建筑长城,全国民工奉命而来,常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终仍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吊唁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大家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留念。

  腊八节的故事 10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省,省下一笔大家业,但是宝贝儿子却不争光,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集,幸好有村人、街坊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同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经验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路,靠勤恳的劳作持家,日子一天天也罢起来。民间盛行腊八吃粥的习俗,即是大家为了以此经验正告后人而沿用的。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前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端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仍是百姓大众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习俗更是盛行。在宫殿,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随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先人;同时,百口聚会在一同食用,奉送亲朋好友。腊八粥

  我国各地腊八粥的把戏,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间以北平的最为考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大家在腊月初七的黑夜,就开端繁忙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深夜时分开端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考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琢成人形、动物、把戏,再放在锅中煮。对比有特色的即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同,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假如碗较大,能够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考究的,即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有各种色彩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曾经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能够见到。

【腊八节的故事】相关文章:

腊八话题作文:关于腊八节的故事01-22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01-08

初一腊八为话题的作文:腊八节的故事01-24

腊八节的故事作文1000字10-09

腊八节的故事作文300字10-09

2017年腊八节的故事作文01-01

有关于腊八节的成语故事10-09

有关腊八节的故事作文1200字10-10

关于腊八节的故事作文1200字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