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与大树作文
俞敏洪在《赢在中国》的节目中有一段被网友奉为经典的点评—“小草与大树说”: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引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让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
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你也许两年三年长不大,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在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他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材。活着死了都有用。
很明显,俞先生是在鼓励人们去争做一棵大树。在人们眼里,俞先生的这颗大树指的无疑就是成就、地位、金钱,直白一些就是名利。这种观点正好迎合了当下人们或者说年轻人普遍的想法:出人头地、功成名就。是呀,谁不想如此呢!
本家有个哥哥,禀赋聪慧、才思过人,学问功底、学术见识、治学方法、记忆力、文笔、授课、口才等皆为一流,甚至连相貌身材、社交能力、从政水平等都属上乘,现已是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经常受邀去国内各大院校讲学,在国家、省部级报刊上亦发表论文百余篇,公开出版发行的着作多部,并已为某集团公司的公司领导。在我眼里兄长绝对就是一颗大树,而且是那种顶天立地、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对他我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总有人问我:那个某某是你的哥哥吗?满是怀疑,弦外音即是--咋差别那么大呢!
为了缩小与兄长的差距,我也想成为一棵树啊,哪怕是一棵小树也好。为此我努力过、奋斗过,真的很累很辛苦。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但未能有所成就,就连能与兄长相媲美的一点小才气也几近被消之殆尽,与兄长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直至望尘莫及。还好,我总算还有那么一点点自知之明,看来我无法成为俞先生所说的大树,也没有大树的种子,更没有十年八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修炼成大树的毅力和决心,那我又何必自寻烦恼呢!做不了一棵大树,那就做一棵小草吧!
重新做回了小草,我发现我又找回了原先的自信与快乐,我可以毫无顾忌的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唱唱歌,让朋友们感受一下情歌老掉牙王子的柔情;作作画,欣赏一下上学时临摹的徐悲鸿的马;练练字,熟悉一下曾经自创的龙飞凤舞的笔势;给儿子说上一段,回忆一下当初在众人面前演讲的潇洒;写写小文,看看是否还能感动自己感动大家。那几天突然又想起了蒸馒头,做了一辈子饭的孩子姥姥见了不住的夸,拿我的话说,她老人家蒸馒头是为了我们大伙吃,我蒸的馒头不但为了吃,更是把它当成了艺术品,最主要的是蒸馒头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今年植树挖坑,我拿过镐,一阵飞舞,坑成,同事们惊叹文绉绉的我竟把搞头用的那么溜,他们哪知道,我可是农民出身呢。这几天又被老婆口头表扬了一次,我把别人要扔的木板木条,废物利用做了一个小书柜,关键是基本没有使用钉子,这可是技术活,老婆哪里知道小时候我得过来我们村做木工活老头的真传(学过两天)。对任何事物,我都充满了好奇,总想亲自去实践。我不知我到底喜欢啥,但我却知道我从来不讨厌什么。兄长说我长于博,勤次之,缺韧劲,所以不能精,犹如华山论剑,总是点到为止。知弟莫如兄啊,一语中的。但此乃秉性所致,已不可改矣。
现在对兄长我不在“仰之钻之”,也就不会“弥高弥坚”了。现在想想俞先生的“小草与大树说”也许该改改了。不论小草大树,不可强求别人或自己去做什么,找准位置,只要适合自己快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