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优秀作文:旧书
导语:旧书,它是记载着历史的发展,它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只有理解,解读旧书才能更好的感悟人生,了解历史。
第一篇:旧书的魅力
所为旧书?是它的时间,抑或是它们的历史,不是因为它所记叙的故事的久远?其实旧书就是对旧事物的传承,一本旧书可以传承一个故事,传承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精神…… 酒是陈的香醇:茶是久的浓厚;歌是老的经典;书则是旧的传世。
旧书,不像新书那样平平整整,棱角分明。它的边角已经有了折皱,纸张上还会有一些油渍,但它有着新书没有的阅历,它承载着读书人的心情和感情,它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它记载着作者的思考,甚或是作者的快乐和作者的悲伤„„ 旧书,旧的是只是外表,这正是它丰富经历的验证,在经历风雨后,它的内涵,它的魅力只增不减,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翻开尘封的旧书,我们可以了解古今中外名人志士的豪情壮志和高尚的情操,一本本旧书向我们展示着他们的韵味与价值。读一本关于鲁迅的旧书,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代人传递的那种精神的坚定与神圣;读一本关于陶渊明的旧书,我们要了解世人传看陶渊明诗词时学到的豁达心境;读一本关于毛泽东的书,我们可以体会到毛泽东给人民带来的雄心壮志和威武的志气„„一本旧书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体会书的含意,让我们更加透彻地领悟书所要表述的意愿与精神。
旧书,是一种态度,读旧书,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喜爱,而新书,新的只是它的纸张,是它颇具现代感的东西,但它犹如读陌生的文字,让你毫无感觉地去啃书本,缺少了一种旧书的韵味,让我们感觉到岁月在变,事物在变迁,但我们的心境不变,心依然如旧,始终会有一种精神,一股力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支撑着我们。
旧书,是一种信仰,一本书,我们能一直流传或者收藏,是我们对这本书以及这本书中所表述的一种精神和信仰的肯定。是我们对这本书的尊重,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有一种信念在传承,在发扬,旧书能让人爱不释卷的甚少,能让人回味珍藏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正是这些经得起考验的书,才是真正的经典,才是人们在精神上的一种信仰。
旧书,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一个故事,更细微地欣赏一种文化,也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体味一种精神与品质,旧书,我们的良师益友。
旧书,让我们体味传世之美!
第二篇:品味旧书
品味旧书,才明白孔子“仁”的境界,懂得了如何爱人。
品味旧书,才了解了岳飞“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为他的事迹所震撼。
品味旧书,才发现了鲁迅这个时代交错点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
品味旧书,让我获益匪浅。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没有汽车、火车,没有充足的粮食棉衣;有的是上有国军飞机大炮,下有沼泽等自然危害,他们靠的是什么,是两条腿,是坚定不屈的意志和顽强斗争的精神。他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回味历史,听红军的壮歌,品味红军的这本旧书,他们更多是乐观,是坚强,正如毛主席的诗中所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乌蒙磅礴走泥丸”。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是旧书中承载的。 品味旧书,获得长征精神的洗礼。
品味旧书,我才明白,如何爱人,敬人。 孔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旧书的承载,让我们了解“仁”。 孔子教给我们“君子和而不同”,这种“求同存异”的思想让世界人民所接受;孔子教给我们“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仁”惊天地,泣鬼神,世代人民品读孔子,读出的不是维护思想,而是一种新的文化,新的精神。旧书承载儒家文化,品味旧书,感受到孔子文化的博大精深。
旧书承载的不仅有中国历史,世界在这里也占据重要一席。 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打败侵略者,建立美利坚合众国,让美国真正独立,获得民主与自由;拿破仑称雄一世,颁布《法典》,为世界作出了奉献,成为其他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亚里士多德,多才多艺,他一生贡献无数,从哲学思想到科学理论研究,他是一位智人,一切的一切,让人们品味世界的美丽。
品味旧书,亦可读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浩荡;
品味旧书,亦可读到“载不动,许多愁,人比黄花瘦”的忧愁。
品味旧书,亦可读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深情。
品味旧书,明白文化内涵,收获文化的震撼,感受文化精品的魅力。
第三篇:人生如旧书
看到旧书,首先想到的是破书,但仔细一想,旧未必就破。如千年狐妖,反诱人得很。《聊斋》里的那些穷秀才,没几个逃得出她们的裙摆。我又想到老书,但老书和旧书又不一样,现在不是时兴国学么,大量的老书得以再版,大量老书以新书的面孔出现,即老书又未必就一定旧。
少年时代逛书店,最常光顾的地方是新书专柜,认为那里才能见新作品。可读来读去仅两字:新瓶。现在,每到一个地方,我仍然会逛一下书店,直奔书店的角落,挤进那几乎蒙尘罕迹的柜前,取上一本最旧的书翻看。
可看得多了,又索然无味,仅觉两字:旧酒。因为据说,只有封坛的才是好酒,酒如不封坛存它个百五十年,则不醇。所以,窃以为把旧书比作旧酒是非常高的评价。思及此处,我于是又开始责怪自己:少年时不知珍惜,竟把老祖宗留下的旧书当成草纸,揉擦扔弃„„ 我甚至想,如果当初懂得珍惜,自己或许已是“国学大师”了。看来,草纸未必就不值钱,至少是有很大的机会成本。
为了挽回把旧书当成是草纸的损失,我于是开始培养自己的另一个陋习:于草纸中找旧书。很庆幸,我的运气还真是不错,什么国语读本,什么规,什么戒,什么奇,什么异,通通都被我翻出来了。可是,翻去覆来,除了爱莫能助,我什么都没有读出。无语。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位老妪,每到傍晚的时候总会站在村头的田埂上用晦涩的古语骂街,我当时很是不解她究竟在怨恨什么?而立之年后,我终于醒悟,那位活了90多岁的老妪其实也是一本旧书,当她好不容易熬成了一本旧书,希望别人去认真读她的时候,却已没有人愿意再读她。不久,老妪逝去,我却于葬礼上的哭呵之声中又听到了晚辈后人们的悔悟之心,当时我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又觉得自己又一次失去了成为“国学大师”的机会。
思之及此我才明悟,我们芸芸又何尝不都在去往旧书的过程?且不说多么惊艳花前的玉容芳华都终将老去,即便是那经年苍柏的翠枝上,条条纹路,又哪处不折射出岁月的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