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读后感作文
读完《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陶行知先生许多独特的教育观点与开拓性地教育实践便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内心,他让我看到了教育更为广阔与深远的内涵,他也让我有了太多值得思考与借鉴的实践范例。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涵盖所有社会生活的,教育也是贯穿整个人生历程的,他突破了学校教育的有限范畴,认为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展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教育是要教人们更好地生活,教人们一切对实际有用的东西。陶行知先生将其总结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虽然只有简单的15个字,但这15个字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却并不那么容易。
当前社会,无论是学生、老师、家长还是主管、老板、政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形成与陶行知先生相类似的观点,他们希望孩子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能够具备生活自理能力,能够懂得为人处事之道,能够完成各种工作内容,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只懂课本的书呆子。然而,这些美好的愿望在现实面前却显得特别的无力,大部分孩子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忙碌地参与各种兴趣班,然后是学业的提高班、补习班……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来接触生活、感受生活、学习生活,自然有很多孩子在长大以后难以适应生活,难以满足老师、家长、或是用工单位的殷切希望。
面对如此的困境,或许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完满的解决方案,但我从陶行知先生身上学到的一些东西,也许能够为改善这样的困境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想要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需要对教育实情作出全面的调查与了解。陶行知先生当年提出理论,开展办学是在对中国教育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研究之后进行的,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论文是《中国教育哲学与新教育》,其中描述了中国当时的教育形势,包括教育人口的构成、比例,学校开办的数量、地域……。正是因为拥有了事实与数据,陶行知先生才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去坚持自己的教育观念,这些客观的东西会告诉他,也会告诉那些阻碍他的人什么是真相,什么是对的。如今,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形势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信息的爆发使得人们对于许多立场不同的观点难辨真伪。如果没有踏实的研究,那么我们的话语就会没有底气,我们的尝试就会容易放弃,我们的改革就会迷失方向,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展开调查,收集数据,仔细分析,耐心推理,提出方案,检验成果,不断调整。我们也应当借助许多学者的力量,阅览文献,甚至与一些学者合作开展研究,用事实说话。许多教师有时是有想法的,但担心自己的教学尝试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成绩与升学,面对这样的疑虑,如果能给予这些老师一些相关的'实践数据与结果,那么他们也许就能够更清楚自己的尝试是否是合理的,又是否有尝试的必要,鼓励这些教师勇于实验,也帮助这些教师规避风险,在不断地尝试与反馈中,相信我们就能逐渐找到最为合适的教育模式。
想要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还需要根据社会现状调整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方式。纵观陶行知所做出的各种教育尝试,可以发现他在不同阶段的教育侧重是不同的,早期在普及乡村教育时为了保证乡村可以更快地传播教育,陶行知办了晓庄师范,培养能够干农活,能和农民做朋友的乡村教师。来到上海,陶行知组建山海工学团,组织所有的家庭、农村、工厂、监狱进行集体学习,开展普及教育。后期在战时,陶行知又投身国难教育,号召所有民众抗击日本侵略,一起保家卫国,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自由。陶行知眼中的教育是多变的,他倡导教育者、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教育所在的时间、地点、教育对象、教育资源的具体情况开展适合的,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教育,不同时代教育的具体内容与教学方式应当是随之发生变化的。在陶行知的时代,在农村孩子会干农活,不善文化,所以要多普及文化知识。在现代,在一些大型城市,例如上海,孩子们普遍接受较好的家庭及学前教育,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所以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与做家务的能力。相应的,由于教育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兴趣话题的不同,所使用的教育素材和教育方法也要随之变化。唯一不变的是,这些教育都是要培养孩子能够了解社会规律,适应社会生活,掌握社会技能,促进孩子服务社会发展。对于需要应对统考制度的学生与老师来说,教学内容似乎必须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与统考内容相适应的,但“有”并不意味着“全部”,作为教师,还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教育与学习的目的,在课内或课外适当拓展教育的内容,帮助孩子更为全面地成长。
想要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更需要教育管理体制的改变与教育管理者的支持。陶行知在晓庄师范的教育尝试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曾经令他的大学老师克伯屈教授都赞叹这就是他一直寻找的理想学校。晓庄师范之所以能够有如此的影响力与陶行知本人的领导和其独特的教育管理方式是密不可分的。晓庄师范目的是要培养适合农村的乡村教师,它需要教师能够了解农村实情,参与农村劳作,实际地指导乡村居民进行科学地生产、工作与生活,在入学选拔时就十分特别地加入了农活考试,要求参加者进行垦荒。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陶行知又不拘一格地设置了许多乡村服务的活动课程,紧密地与当地乡村进行融合,不断地通过实践开展学生的学习。这些都与当时学校的运作方式截然不同,也因此取得了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社会效应。当前的教育受制于统考制度,为了保证孩子在统考中的多门科目中获得良好成绩,学生必须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这些学科上,有些可能就因此放弃了其他内容的学习,甚至可能放弃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才能。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在制度上作出合理的调整,在依旧保持公平的基础上,减少公共科目的数量,注重学生特长方面的考察,降低学习负担,提高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在陶行知的教育实验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涉及整个学校体制的变革是由陶行知以校长的身份主导进行的。当前的教育也是如此,中国整体教育制度的改变是需要教育管理者有所作为的,即使不是最终改变的提出者,但教育管理者应当允许与支持各地开展更多的教育实验,在更自由的环境下进行更多地尝试,直至找到最佳的方式。
陶行知先生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伟人,他在多年以前所作出的伟大尝试是我们现在所不能想像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他的思想,借鉴他的经验。面对当前的教育现状,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关注实际,大胆思考,勇于创新,将教育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受教育者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生活”。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读后感作文】相关文章:
陶行知的教育名句11-14
陶行知教育名言08-22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警句03-25
陶行知教育的名言名句07-23
陶行知教育名言大全06-27
陶行知教育名言名句09-11
陶行知的名言02-10
陶行知的名言11-24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笔记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