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汇编十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俗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俗作文 篇1
河南人,过年时的风俗非常传统,处处体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悠久文化。
一般,我们腊月二十三便开始准备去了。
二十三,我们便打扫房子,把各个房子里的东西都搬到院子里来,开始洗洗刷刷,然后把屋子里积了一年的灰尘全都打扫干净,再把洗好的件件东西搬回屋里去。看起来确实有些累人,但那又怎么办呢?谁让我们有一颗质朴的心呢?最后也就是晚上啦,老人都在厨房里贴上灶王爷的画。到了过节那一天,便要把画拿下来,点上香,然后烧掉,意思是让灶王爷上天汇报情况。所以,当过节时,我便知道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届保平安”。
到了二十四,便要把那些需要做的,鱼啊,肉啊,鸡啊,菜类等年货齐全,然后能洗的拿出来洗,活的要宰杀为后面要做的几道食品,做准备,而二十五时,变无事可做,而这天更多的是休息。
腊月二十六到了,这一天可没前一天舒服了,人们又忙活开了。这不,开始发面,和面,蒸馒头。满满的几大盆子面要一个一个的把馒头做的圆圆的,光溜溜的,很好看。有的时候,还要蒸上两三袋(面粉袋),因为在过年之前,就只做一次馒头,所以要多蒸一些为平常日子做一次补充。
到了二十七,也是人们在厨房里徘徊奔忙的日子。这天要煮肉,先买来猪肉,切成像要上供那样的方块,然后便放在锅里煮,只闻到空中弥漫着阵阵肉香。等肉煮熟了,瘦的肉,和带骨头的肉便进了小孩子们的肚子里。嘻嘻!吃了!然后,大人们用一些可以煮的干菜,用肉汤“红烧”一下,最常见的一些干菜;海带,黄花菜,干豆
角,然后把肉片放在一起爆炒,做成了一道菜。
腊月二十八,炸家里的鱼,炸了以后再吃。然后,还有什么:炸鸡块,炸虾,炸绿豆丸子,炸大丸子,炸素鸡…… 太多了。而这些炸食,都让我们这些孩子口水流三尺。爸妈爷奶们忙着做,而我们也忙着吃,吃的时候如果渴了,也不能说出来,不然是要挨骂的,可能是因为风俗的崇尚吧。不知道是啥原因,等炸出来好多好吃的东西时,我们也已经吃饱了。
到了二十九,可以说是“忙上加忙”,毕竟这天过完就要真真正正的过年了,老爸老妈带着我们几个姐妹去别人家道喜串门。
大年三十到了,这天要包饺子,在家里基本是奶奶包的。然后,我们也帮一下小忙。做的饺子,啥馅儿都有。下午,便要开始贴对联,在大门上贴上上、下联还有横批。然后在院子里的每个屋门上贴上喜庆的对联和年画,便差不多大功告成了。然后小孩子们便穿起新衣,先出门“炫耀”,到了晚上吃饺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年夜饭,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而同时,屋外鞭炮声和烟花绽放时的声音同样给这美好的夜晚留下了一个定格,定格住了当时的喜庆、祥和、和温馨。
照我这样讲了,河南的春节似乎要很长,不错,时间确实很长,但这也更加体现了我们河南人对家乡风俗的喜爱之情。而我们也要更加保护这些风俗,使我们不断延续下去,使子孙也能看到这中国文化的一大魅力之一。
中原地区浓郁的奇风异俗给这块古老的大地涂上了如诗如画的色彩。小孩儿穿百家衣吃百家饭就是这诸多风俗中饶有兴趣的一页。
百家衣是婴儿服的一种,由一百个家庭贡献出的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每当婴儿出生后,特别是数世单传、孩子的啼哭打破了家庭的沉寂,全家人为之惊喜万分。这时,孩子的奶奶、爷爷就要向左邻右舍报告喜讯,并向百家近亲好友求乞布块。特别是那些姓“刘”、“陈”、“程”谐音“留”、“成”,在老人们看来,这些谐音都是吉利之语,对于保佑孩子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这些人家的一小块布头或是一方旧布片,老人们也会珍重地收留下来。布块的大小花色一般不太讲究,但以蓝色为最好。因 “蓝”谐音“拦”,只要有蓝色的布块,妖魔鬼怪就收不走孩子。
人们把百家的布块缝在一起。据老年人讲,缝百家衣的讲究也很多,像布纹的走向、拼图等,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衣服不能在胸前开口,要做成偏开口的大襟衫,也叫道袍衫。这种衣服,往往不能做完,老人们常在底襟处留个口子,此称藏魂处。待孩子满月后,由孩子的母亲将口子缝住,这就说明孩子的魂灵已留在了母亲的身边,再也不必为孩子的安全操心了。
也许穿衣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民间保佐婴儿成长的风俗除穿百家衣之外,还有给孩子吃百家饭的习惯。凡是对孩子比较溺爱的人家,农历正月初一那天,爷爷抱着未满周岁的的孙子,佯装乞丐模样,手执破碗,沿街乞讨。乞饭的人家以100家为宜。他们将讨来的馍、菜、米烩在一起,煮成稀饭,让孩子吃下。据说这样孩子就可受到百家的庇护,免除灾难。吃过百家饭后,孩子的奶奶要蒸100个铜钱大小的麦面馍,用篮子挎上,沿村庄或街道漫步,凡遇到小孩,就要送一个小馍给他。这100个小馍分给100个小孩。馍发完后,灾难也就让别人嚼完了,自己的孩子就会平安健康,长大成人。此俗称“嚼灾”。
这种习惯在民间有一定的广泛性,不管认识与否,凡遇上求饭的祖孙,人们都会慷慨相助,凡碰上发馍的老人,人们也乐意收下。
民俗作文 篇2
民俗展览馆也是大街一个比较经典的地方,那麽就让我给大家讲讲这里到底有什麽独特的地方吧。
一走进民俗展览馆,我看到了两位老爷爷,一位坐着正在下棋,一位站在旁边拿着烟袋观战。我跑到对面蹲下来,按住一个棋子说:“来,老爷爷,我和你杀上一盘!”但是两个老爷爷没一个搭理我的,这是因为啊——他们都是塑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民俗,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可以在路边或院子里看到有人下棋呢!
塑像的对面是一排“魔幻屋”,虽然和民俗没有关系,但是却很有趣。第一间是个“迷宫”,我和爸爸妈妈一进去,就感到漆黑一团,不光黑,而且这里面还布置上了许多镜子,如果不小心,就会撞上去,我和爸爸分析,这个房间太小,为了“延长”迷宫里的道路,设置迷宫的人一定把通道放在了迷宫的最外圈,于是我们一直集中精力顺着墙边走,果然,我们三转两转,很顺利地走到了出口,走出迷宫,我高兴地喊:“里面好黑啊!”另外几间都是用来拍照的,有“横屋”、“倒屋”、“斜屋”、“隐身屋”、“魅影屋”等,比如你在横屋拍照后,把照片转九十度,你会看到自己正坐在墙上呢!嘻嘻!
我们随后来到展览民俗的房间里,这是一个两层楼,第一层里面有许多塑像,用实物布置成“结婚”、“祝寿”等一些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民俗场景。第二层是过去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食篮、食盒等。
民俗展览馆虽然不大,但是我很喜欢这里,因为这里很有趣。
民俗作文 篇3
元宵节,就是一个人知户晓的节日,每个人不管有多忙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去陪家人:元宵节,就是亲戚朋友从五湖四海赶来欢乐地聚在一块儿,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欣赏那夜空中的光彩夺目的火树银花。
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市中心周围四条宽阔的马路上灯火通明,使整个城市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我们一家在花园里漫步,真舒服啊!
最值得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非花却比花甚之”的烟花了。一颗颗五彩的烟花腾空而起,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烟花炸开以后,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飘落下来,真好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烟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美丽的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好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几声脆响,夜空又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绚丽多彩。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好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通!”山上又升起个通体发红的大火球。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好似翩飞的蝴蝶,从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个调皮鬼,给它们涂上七彩的颜色……“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颗颗发亮,五颜六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蹿上夜空;瞧!那边升出了“天女散花”,这里出现了“孔雀开屏”!哇!再瞧瞧那里的“含苞待放”……天空中顿时成了“花”园,“花”的海洋,璀灿夺目,火树银花,多美呀!整个镇区都沸腾了……
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们不也好像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吗!
民俗作文 篇4
1. 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2. 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3. 情节发展较平缓,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4. 情节变化平淡无奇,缺乏新意。
5. 情节平直,毫无悬念,平铺直叙似记流水账。
6. 过程详细,结尾却简略不全。结构不合理,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
7. 构思不合常理,内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
8. 情节大起大落,转换太快,不够连贯自然。
9. 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
10. 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
11. 不失时机地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语势,又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2. 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
13. 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事件的代表性较强。
14. 选材新颖独特,不附平庸,一扫迂俗之气,令人耳目一新。
15. 虽述平常事,但分析透彻合理,理性挖掘较深,凸现了事件的本质。
16. 事件虽小,但反映出较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17. 从多方面多角度选材,充分体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形象丰满。
18. 选材过于通俗,不具一定的代表性,老题材老思想,平淡无奇。
19. 虽然选择了生活中具有一定叙写价值的事件,但由于分析不透彻,挖掘不深,事件潜含的道理未能深刻地体现。
民俗作文 篇5
这个国庆节,虽然没有去外地旅游,但是我阅读了本书《中华五千年民俗》。书中详细记载了中华五千年来封建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的各种习惯,如节日节气、婚丧礼仪、服饰打扮的由来,让我受益匪浅。
何谓民俗?民俗即民间的风俗,指国家民族中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可能有迷信成分,也许没有科学根据;但是一直流传至今,这样它必然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那就形成了一种文化、风俗。那它就值得人们去了解、学习,并尊敬它。
通过阅读,使我对祖国民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以前一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民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的文化,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我越读越爱不释手,竟然一下全部读完。虽然很多民俗我不能记住,但是我觉得好像和很多人进行了对话和去了很多地方去旅游。我和爸妈沟通,以后有时间一定去这些地方看看(比如20xx年去了桂林,感受了那里少数民族——壮族的民俗;20xx年去连州也感受到了瑶族的民俗),更加深入了解这些文化,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民俗作文 篇6
我的家乡是有“中国禅都”之称的新兴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说到家乡民俗风情,大家都会想起新兴的“雅冈走大王”“傅姓坊舞火龙”、“社圩舞火捞“、“天堂烧大炮”……而我最喜爱的是六祖镇过元宵节时的“雅冈走大王”。
早就听说“雅冈走大王”这项民间活动很有特色的,从农历的正月十三开始到正月十八结束,而正月十八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走大王”。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今年的农历正月十八,我终于有机会一睹“雅冈走大王”的全过程。这日的正午时分我和爸爸来到六祖镇的雅冈村,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一片锣鼓喧天、鞭炮声不断的热闹场面,我们赶紧找个位置站好。
13时左右,吃完“大王菜”后就是各坊“大王”(其实是各坊供奉的一尊神象)出发的时刻,我焦急地期盼着。哈!主角终于出场啦!只见一大群年青力壮的小伙子高高地抬着“大王”连跑带走,后面陆续走出“走大王”的队伍,我数了一数共有8队,每队都有一大群人簇拥着,阵容鼎盛。每个坊的队伍齐心协力、不甘落后,都想在这次“走大王”中取胜,为自己的坊拿个好兆头,我也加入了“走大王”的行列里凑热闹。“大王”要途经 8个坊,在每个坊都会停留一会儿,村民们都会放鞭炮迎接“大王”。浩浩荡荡的队伍绕着村子走两圈半,终点是“雅冈祠”的旧址--现在的六祖镇中心小学。每个坊的“大王”队进入小学的运动场后,兴奋地把“大王”高高举起并用力摇晃,欢呼声一浪接一浪,那种气氛比过年还热闹呢!为什么要“走大王”呢?我这个人不懂的问题总是要穷追不舍,可爸爸也是无法清晰地回答我。这时在我旁边的一位老大爷告诉我:“雅冈走大王”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人们是通过“走大王”的方式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大家“走”得这么起劲。
已经是下午4时了,“走大王”的队伍逐渐散开,人们对这次“走大王”津津乐道。幸福祥和的气氛依然停留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家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民俗作文 篇7
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家乡称为小年,这天,大家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杀羊杀猪用来祭灶。从这天起,大家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东西。
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户户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飘亮的新衣服,出门在外的人赶紧回家团圆。到了晚上,大家都要吃年夜饭。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是大家走亲访友的好日子。大家都要互相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新年快乐,全家平安幸福。家里来了客人,大大家都要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接待客人,小孩子们也都非常开心,因为他们都可以收到压岁钱。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到处都张灯结彩的,整条街道都挂满了灯笼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们都高兴地唱起来跳起来,高兴极了,家家户户也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吃着汤圆。这都寓意着我们大家都团团圆圆。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着美丽的烟花,有的在放许愿灯,美丽极了。
过了正月十六,春节就这样结束了,大家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我们也开始认真的学习了。
民俗作文 篇8
早就听说厦门是个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的城市,又被人们誉为“海上花园”,这个假期,我们便来到了厦门。
厦门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由厦门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九龙江等组成,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公里。
其中,最美的,非鼓浪屿莫属。鼓浪屿面积1.91平方公里,岛上常住人口只有两万人。岛上除了电动警车、救护车外,没有其他机动车。人们都是靠人力板车作为运输工具。
9月30日上午,我们坐轮渡来到了与厦门隔海相望的鼓浪屿。
一下船,我便看到了以欧洲古典建筑风格建成的优雅别致的红白两色小洋房,每一座小洋房内都有一座一年四季百花盛开、花团锦簇的小花园,这些五颜六色的花朵衬托着红色的墙,形成了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再加上房前屋后那挂满棕色气根的巨大榕树,给人一副岁月沧桑的感觉。
纵横交错的步行街上繁华昌盛,人头攒动,马路两旁的底层住宅都改造成了商店,每家商店的装修风格别具特色,别出心裁。
另外,鼓浪屿上还有13个领事馆,有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厦门就是一个“公共租界”的城市。在当年厦门被占领时,步行街上可不像如今这样繁华昌盛,当时的步行街可谓是萧条。
鼓浪屿上最有名的,非港仔后浴场莫属。那柔软的沙滩呈淡**,就像红糖一般。站在沙滩上,朝远处望去,是一望无际的蔚蓝色大海。大海微波荡漾,可以看见海底那**的细沙。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偶尔有几只展翅高飞的海鸥。
披着围巾,在微风的拂动下,在那海水和沙滩交界的地方跑上几步,再加上扑上沙滩的海水,好飘逸!
静下心来,聆听海的声音,也是别有一番风趣。
民俗作文 篇9
厦汕高速天福服务区坐落于漳浦,它分为服务区、石雕园、观光茶园三部分,是福建省继武夷山、鼓浪屿之后又一重要景区。我本以为这只是个小茶园,没想到这里还挺大的,除观光茶园外还有不少石雕、展馆,而且景色宜人,建得还有点像古代园林。
我们进门后,先去看了天女潭,这潭水并不很清澈,倒是石头间的一个泉眼为这里增添了一些生机。我们一路走上去,看了宋帝殿、问天石、瀑布、天湖、九曲桥,这里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再加上阳光灿烂的好天气,感觉挺舒服的。
接着我们来到了闽台民俗馆,在旁边的一个长长的亭子里,有几个人在演奏二胡之类的民族乐器,里面还有一些磨谷子、面粉的农具。这些在城市极少见,我便好奇地左看右看,也认真地看了介绍。大函缸是装谷子的,土砻是用来磨谷子,把壳去掉成糙米,石磨可以把大米磨成粉做年糕,石臼是用手把米舂成细粒,另一种石臼是用脚踩的。我每种农具都去试了一下,觉得都不是很简单,那些农具都很笨重。想想以前劳动人民都是这样干活的,这样肯定会腰酸背痛的。我们看完这里,进了一个有点像四合院的展馆,庭院中央有一口井,旁边还放着个瓷造鸡鸭糟。走廊靠墙的地方有一个灶台,上面放着旧时煮饭用的锅碗瓢盆,对我来说很新鲜。旁边是一个四仙桌和一个大柜子,再过去就是一些农具了,有独轮车、水车、梨、铁耙、竹箩、锄头、耖、扬镐等等。其中一个别致的水车引起了我的注意,旁边一个解说员告诉我,这只要在河边脚踩水车就可以把水引上来,不用一桶桶去装水。我又在旁边看到了一个小猪糟,它是一个有四个洞的小桶和一个圆形的糟结合在一起的,把食物倒入桶里,食物就会从洞里漏出来,平均地放在圆糟里,小猪就可以围在圆糟过吃食,就不会争抢,也不会拥挤。这些东西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制造出来的,在此我也不得不赞叹他们的勤劳和智慧。
我们去了一间房间里看了织布机和纺纱桶,又去了一间寝室,里面的东西就比较多了,还有些清朝的物品。其中让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一张清朝金笔画银柜床,我想,不就是张木头床么?怎么还叫什么金什么银的?这时,解说员走过来了,她打开床板,里面是一个可装东西的柜子,她解释说其实主要也是装一些金银财宝,这样小偷比较不容易偷到,而且睡得也会比较安稳一点。原来如此,怪不得还叫什么“银柜床”呢!我们又去了另一个房间,里面也有一张床,那枕头也是可以当皮箱装金银首饰的,虽说这枕头皮箱又硬又高,睡起来肯定不舒服,但这样做说是意味着“高枕无忧”。我还看到一个特大番箱,古人出去旅游都是用这种木箱装衣物的,这样扛出去多累啊,不像我们现在的旅行包这样轻便。
随后我们又看了些很有意思的小东西,比如古人晚上出门提的防风灯,而且我还发现了文公椅和太师椅的不同,文公椅是长辈坐的,背可以向后倾,还可以跷二朗腿;太师椅是晚辈坐的,因为椅背是直的,所以必须坐得端端正正的。虽然这馆看起来不大,但里面却有许许多多东西可看。等我们看完时,已是大中午了,我们便赶着下山吃饭,有些景点就没看了。
这次来这儿倒给我增长了不少知识,看了不少平常很难见到的东西。我也感受到以前人的体力活是多么繁重,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不方便。现在,我们的生活舒适多了,以前用的一些东西也不怎么用了,所以感觉好像很遥远。我觉得有这么一个馆让我们了解到那些东西,挺好的。
民俗作文 篇10
瑶族人民饶有风趣的民俗有“挂袋子”。客人到了瑶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随身带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挂,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来用餐,都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去别的地方,吃饭往往落空。
在达山瑶中,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家会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家就会把金黄厚实的腊肉为上品,吃饭时主人会把大块大块的腊肉往客人的碗里夹。
瑶族普遍禁食狗肉,猫肉,蛙肉,凡是生产过的妇女头几天是不能吃猪油的。
到瑶族人家做客,吃饭时桌位也很讲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头几位,一些瑶族人还会把鸡冠给客人,老人给客人敬酒,其实是一种尊贵。
瑶族人的民风民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瑶族人天性好客会热情接待你的。
【民俗作文汇编十篇】相关文章:
民俗作文400字汇编十篇04-27
民俗作文600字汇编十篇04-12
有关民风民俗作文汇编十篇04-04
精选节日民俗作文汇编十篇03-28
实用的民俗作文汇编十篇03-26
【精华】民风民俗作文汇编十篇03-24
【推荐】民风民俗作文汇编十篇05-13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汇编十篇05-09
民俗春节民风作文汇编十篇03-30
有关民俗春节民风作文汇编十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