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时间:2024-08-27 10:17:27 金磊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1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2

  冲之计算圆周率采用的是三国时刘徽发明的“割圆术”。“割圆术”是在圆内作一个内接正六边形。内接正六边形的每边长都等于半径,其周长正好是半径的6倍,直径的3倍。求出正六边形总的边长,就可以得到圆周的近似值,刘徽用这个办法求出了3.1416的值。

  祖冲之从圆的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先算内接正12边形的边长,再算内接正24边形、正48边形的边长……边数一倍又一倍的增加,祖冲之一共算到了正12288边形,由此推算出的圆周率为3.14159251.祖冲之认为,从理论说,把圆周这样分割下去是无穷无尽的。但真正计算起来,却是繁难复杂的。最后,祖冲之将圆分割到了24576边形,得到圆周率为3.14159261。

  要知道,那时的人既没有计算尺,更没有计算机,全靠用算筹来计算。边数每翻一番,至少要进行7次运算,其中除了加和减,有两次乘方,两次开方。祖冲之算出来的结果有6位小数,估计他在运算过程中,小数至少要保留10位以上。如果没有熟练的技巧和坚持的毅力,是无法完成的.。

  在祖冲之以前,还有人提出圆周率跟22/7相似,祖冲之称它为“疏率”。他又算出了另一个圆周率的近似值355/111,称为“密率”,因为它更加精密。过了1000年,德国人奥托和荷兰人安托尼兹先后提出355/113这个近似值。欧洲人不知道祖冲之已经提出过“密率”,他们就把这个近似值叫做“安托尼兹率”。现在,人们把它又称为“祖率”,这是对祖冲之非凡成就的肯定。

  以后,各国的数学家们继续进行着这项计算。1596年,荷兰数学家卢道夫算出15位小数的圆周率,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后来他又将这个数值推进到了35位。18世纪初,圆周率算到了72位。19世纪,又先后求到了140位,200位,500位。1973年,有人花了15年时间,算到了707位。1946年,又有人将它提高到了808位。

  1946年,有人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花了70个小时,算出了2035位。直到1990年,美国数学家采用新的计算方法,将圆周率算到了4.8亿位。如果把它印成书,可以装订为一本48万页的厚厚的书。尽管如此,它还只是一个近似值。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3

  祖冲之,生活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约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最为人称道的成就之一,就是他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

  在祖冲之之前,人们已经对圆周率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数值的精确度并不高。祖冲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推算出圆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

  更令人赞叹的是,祖冲之还提出了圆周率的两个近似分数值: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其中,密率355/113的精确度极高,其小数点后六位都与圆周率的真实值一致,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祖冲之是如何计算出这一精确数值的`,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但可以想象,这一成果背后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耐心。他的这一贡献,不仅在中国数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1。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4

  祖冲之从小就对数学和天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尤其痴迷于圆周率的计算。相传,有一天夜里,祖冲之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中一直盘旋着圆周率的问题。他想起《周髀算经》上说的“圆周的长是直径的3倍”,但总觉得这个说法不够精确。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祖冲之天还没亮就起床,拉着妈妈要了一根绳子,跑到大路上等候马车。当马车经过时,他要求量马车的轮子,经过反复测量和计算,他发现圆周长确实大于直径的3倍,但具体大多少,他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祖冲之,直到他40多岁时,才终于解开了这个谜。他推算出圆周率的精确数值,并提出了约率和密率,这一成就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数学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祖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探索需要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无尽的追求。正是有了像祖冲之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人类才能不断推动科学的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5

  祖冲之(约公元429年—公元500年),字文远,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南北朝时期的杰出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最为人所知的成就之一,就是精确计算出了圆周率π的值。

  在祖冲之之前,虽然已有数学家如刘徽等人对圆周率进行了估算,但他们的结果并未达到很高的精度。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称为“割圆术”的方法,通过不断增加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来逼近圆的周长,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圆周率值。这种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确的计算能力,但祖冲之和他的儿子祖暅(或作祖恒)一起,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和验证,最终得出了圆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数值。

  此外,祖冲之还提出了圆周率的两个近似分数值: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其中,密率355/113的精度非常高,甚至在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都一直是圆周率的一个常用近似值。这一成就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充分展示了祖冲之在数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6

  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痴迷和探索,不仅仅体现在他精确的计算结果上,更体现在他对这一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深入思考上。

  相传,祖冲之小时候就对《周髀算经》中“径一周三”的说法产生了疑问。他认为,圆的周长应该大于直径的三倍,但具体大多少,却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促使他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祖冲之甚至不惜在深夜叫醒母亲,要了一根绳子跑到大路上等候马车。当马车经过时,他迅速测量车轮的周长和直径,试图通过实际测量来找到答案。虽然这种方法在当时看来有些简陋和粗糙,但正是这种对科学的执着和热爱,让祖冲之在圆周率的研究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总的来说,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是一段充满智慧、毅力和创新的.传奇。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数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07-18

假如圆周率可以消失05-13

从背圆周率中获得的启示作文01-04

我和表妹的故事02-20

我和对手的故事04-26

贝多芬和歌德的故事10-22

孙红雷和母亲的故事06-19

我和音乐的故事05-27

和的故事童话作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