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作文

时间:2021-09-24 09:15:33 民风 我要投稿

民风作文汇编六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风作文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民风作文汇编六篇

民风作文 篇1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风俗吧。

  端午节的风俗非常的多,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就这样,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端午节的风俗,相处各种办法保护端午节的风俗。

民风作文 篇2

  我们和导游一起坐上大巴车,一路上导游跟我们说了一些关于苗族人的介绍,还告诉我们苗族人的祖先是和我们不一样的。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苗族人的祖先却是赤游,一个头上长牛角的怪物,那时赤游和我们的炎帝发生了战争炎帝荒落而逃,战败之后炎帝和炎黄帝一起商量要打败赤游。最终赤游也被打败了,他逃过了张家界的两条大河,在第三条和的前面停了下来。从此他们只能住在大山里了,在那里繁衍后代,他们的后代就变成了现在的苗族人。后来苗族人又和汉族人发生了冲突,最后汉族人赢了苗族人也逃过了大河。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吉祥物是龙,而苗族人的吉祥物却是牛,因为苗族人过河的时候都是牛载着他们过去的,当然他们也杀牛吃牛。苗族人还喜欢佩戴银子,因为他们认为银子可以辟邪。有一些科学家想查清楚苗族人为什么那么长寿,查出来的结果令人震惊,苗族人喝的水里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但他们喝水前都用银杯子过滤一下再喝,如果杯子变黑了,就说明不能喝,如果没有变的话就是能喝的。他们吃果子也一样,他们用的是银叉子,把叉子插进果子里,如果叉子变黑说明有毒不能吃,如果没有变说明没有毒可以吃。苗族的男人们都戴银耳环,因为银耳环是他们的身份证,上面刻着自己的姓名等一些重要消息,在他们出去打仗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耳环交给自己的亲人,如果戴着去打仗的话,你战死了,耳环被别人抢走了就麻烦了。苗族人结婚需要三银,而我们是需要三金。苗族人的辟邪方式也很特别,如果一个孩子出身了但他却一直哭他的家人就会认为他是恶魔付了身,那一个已经煮熟了的蛋,把蛋黄拿出来,把银子放在里面,在小孩的身上滚来滚去,就这样小孩就不哭了。

  一路的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宾馆,我们各回各的房间睡觉了。

民风作文 篇3

  老家的人们都爱唱戏,更爱听戏。每逢村子里有了什么喜事,必定先请个豫剧班子,在家门口搭个戏台,这么唱下去。一般持续三天左右,这三天里,可忙坏了人们:一大早儿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后回家拿个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飞也似地赶去看戏,只怕耽误了剧情。

  看戏时,人们把整个戏台“包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的,就像蚕吐出的丝,裹得紧紧的。若是你来晚了,那就站在外面竖着耳朵听吧,这人群是任凭你怎么挤也挤不进去的。

  豫剧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马金凤等,她们可是诸多戏迷心目中的偶像呢!

  姥姥喜欢听常香玉的戏曲,她的声音变幻无穷,有时如大海的涛声般浑厚,有时又如小溪的流水声般恬美,有时候喜气洋洋的,有时候又使人感到无比的忧伤。

  出门在外的游子听到这熟悉的乡音是都会禁不住潸然泪下,想起幼时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听她哼唱着豫剧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说并不会留太长时间。我很惊奇,问:“难道北京不好吗?”姥姥摇摇头,说:“这里没有使我魂牵梦萦的豫剧!”

民风作文 篇4

  大家好,欢迎来到德昂族。我是这儿的导游,大家先在这儿休息,听我来介绍吧!

  我们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民居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哦。瞧,你们感受到古代的韵味了吗?我们还有自己的语言,如果有什么需要,都可以来找我哦!

  前几天我们刚过了泼水节。虽然你们没有机会与我们一起过泼水节,不过,听了我讲之后,你们一定也能感受到泼水节的气氛哦!

  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赤着脚边跳舞边向四周的人泼水。我们这儿的姑娘跳舞可棒了!“来,过来,给大家瞧瞧吧!”“来啦!”你们瞧,多美呀!泼水跳舞应该是众人皆知的。我们的泼水节最具特色的是——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很特别吧!我们的泼水节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兴趣的人待会儿来问我哦!

  我们大家都信奉小乘佛教。如果你们四处逛逛,是很容易见到小和尚的。如果你们在1950年前来到德昂族,会发现我们的祖先有见杀不吃、闻声不吃的习惯。故名思意,就是见到禽畜被杀的场面,听到被杀时的惨叫,是不会吃的,非常仁慈!

  每逢节日,我们就要相互宴请成俗,不管酒席宴上菜肴多少,必定要有一碗新鲜蔬菜白煮的素菜。我们不怕辣哦!吃的时候还要蘸辣椒水吃,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不怕辣的游客朋友们,也来品尝一下吧!保准你会流连忘返。

  至于我们的食俗,游览时再给你们一一讲解吧!很不错哟!

  再给大家讲讲我们的祭龙习俗吧!祭龙十分富有情趣,仔细听吧!祭龙一般选在春季,这时就要杀猪杀鸡了,祭司画好纸龙,我们大家一起叩拜,然后一起饮酒野餐,醉酒后相互打骂,发泄平时相互之间的不满。此间不许有他人劝阻,直到比方斗得精疲力尽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呵呵,怎样?

  不错吧!接下来我带大家一起走走吧,希望喜欢我们哦!

民风作文 篇5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习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

民风作文 篇6

  我的家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这里。为此,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

  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

  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了呢?

  2民风民俗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

  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民风作文汇编六篇】相关文章:

【精选】民风作文汇编八篇02-02

【热门】民风作文汇编8篇01-29

【热门】民风作文汇编五篇01-26

民风民俗作文汇编6篇02-16

民风民俗的作文(汇编15篇)12-20

关于民风民俗作文(汇编15篇)12-18

民风民俗作文汇编7篇12-17

关于民风作文汇编五篇10-03

民风民俗作文汇编九篇03-07

民风民俗作文汇编八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