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作文

时间:2021-12-04 10:19:55 我要投稿

千里马作文锦集7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千里马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里马作文锦集7篇

千里马作文 篇1

  千里马若被磨房的主人聘用,就是一头推磨的驴,但他被伯乐相中,终一日千里,物尽其用。同样的马,不同的位置,自有不同的结局,人亦同理,找准位置,才能大展雄才,有所作为。

  秦末,楚汉相争,汉王刘邦笑到最后,拥有江山;而霸王项羽别过虞姬,舍弃宝马,自刎于乌江令人叹息。然而这一切似乎又是必然。刘邦虽无雄韬武略,但他却有识别千里马的能力。“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有军师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他有后盾萧何;“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他有大将韩信。这三位人杰,在刘邦这里,各得其所,各尽其能,终助刘邦成就霸业,而这一点恰是霸王所不能比的,可见,人才找对位置是何其重要。

  苍茫天地间,老子任思绪畅游宇宙,探究人生,一部《道德经》传诵千古;悠然南山下,陶翁把酒饮盏,种豆赏菊,“不为五斗米折腰”成田园诗派鼻祖;悠悠西湖边,林逋梅妻鹤子,看“疏影横斜”,品“暗香浮动”,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皇权所苦,怡然自得,传为佳话;渺渺红尘外,青莲居士放浪形骸,天马行空,寄情于山川事物,虽没有实现心中的抱负,但正确的位置终成就他“诗仙”的美誉。

  他们都是伟大的先知,他们知道偌大的宇宙中哪里才是适合他们的归宿,他们也那么做了,所以才能载入史册,流传至今,给予后人评说。

  然而造化却常常爱捉弄人,使人才偏离了正常的位置,成为“美丽的错误”。 唐后主李煜,才情洋溢,文笔不凡,但是作为皇帝的他空有人文情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限愁情却阻挡不住宋进攻的步伐。宋徽宗赵佶,画工卓越,但是身为一国之君,他手中的画笔却无法改变朝代灭亡的悲剧。

  不可否认他们卓越的才华,也不能否认他们显赫的地位,然而那却不是他们的位置,文人治理不好国家,画笔更不能改变现实。他们该是优秀的艺术家,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万民之主。

  培养人才不易,寻找合适的位置亦难,莫放错位置!

千里马作文 篇2

  本来呢,我是不太关心高考这回事的的,好不容易才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脱离出来,现在就连看一眼的心情都没有。不过这次真的相当相当佩服那个用甲骨文写作文的男生,竟然敢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如临大敌的考试,佩服之情,简直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继而也相当相当佩服那些评分的老师,竟然会联合起来小气巴拉地打出个位数的结果,我在心里还是为他鸣不服的。

  听说湖南有位同学写了毛长毛长的古体诗,并因此得了满分的成绩。拜读了一下子,写得确实不是一般的好,但总觉得那里面还有一种因素,就是那古体诗足够让评卷的老师看得懂,让老师们打了满分后显出自己是相当相当有欣赏水平的,不象那些被古文专家说成“死文字”的甲骨文那样,你看它,它看你,中间隔了几千年的代沟似的,两厢陌生。

  人说高考作文常常太八股,太没看头,其实那是有道理的,你想别出心裁,就得冒着重考一年的飓风级风险,你是觉着自己的文采可以跟谁谁谁媲美了,评卷老师可不一定啊。到那时,尔为刀刍我为鱼肉,就是任宰割的命。60分的大块肉,保不准就吱溜一声变成了芝麻样的小肉丁。高考非儿戏啊,还是保守一点儿,安待一点儿,认认真真写点儿最普通的,让自己早一年跨进大学的校门结束书山题海的生活算了吧,那些有思想的,有风格的,有奇才的,可以另找地方。

  甲骨文是个什么东西呢?当然是个老东西,老到连决定你一辈子命运的老师也看不懂的地步。老实说,那确实很打击老师的自尊心,小P孩,敢在高考的时候放这么一炮,还要请专家来翻译才看得懂写点儿啥,摆明了就是看不起人家是甲骨文盲呗。给你点儿分,算是看在你一笔一划写了噶多字花了噶多墨水的辛苦份上,真觉着自己有才,毛遂自荐到有关部门去啊。

  写高考作文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要看懂越来越奇奇怪怪的作文题目,写出符合时代需要的观点,还要特别照顾到打分老师的阅历、水平、心情等等各种因素,不然,一不小心,就得挂了。

  不知道那个甲骨文男生最后的结局会怎样,已经不是第一次高考了,如果再失败一次,下一次的作文他会怎么写呢?

  世有千里马,缺的就是伯乐。

  我就不信,没有伯乐,哪里来的千里马,就算,我是说就算有千里马,没人发现,那它还是和普通马一样不能被称作千里马。

千里马作文 篇3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若没有贵人的提拔和任用,他们非但成不了辅佐君王的贤臣,反而只能是一介草民,一个筑墙工匠,一个渔翁可见,世上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远离政事,本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可是,他遇到了刘备,在刘备的拜访下得以走出茅庐。他辅佐刘备南征北战,最终使实力最弱的蜀国三分天下得其一。

  岳云鹏生活贫穷,辍学很早,在一家拉面馆里端盘子。原本这有可能是他一生的宿命,直到他遇见了郭德纲。郭德纲十分欣赏他,对他说:跟着我干吧!于是,岳云鹏选择了说相声。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岳云鹏登上了舞台。他独特的幽默风格吸引了众多的观众。电影,综艺节目的邀请纷至沓来,名利双收。

  没有贵人的帮助,没有慧眼之人的赏识,你再有本事也只能平凡地过一生。就如材料中的石头,他有做石桥,做奠基石的能力,可是当他随着山洪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只当他是绊脚石,并且准备把他掀入谷底。这时,伯乐站了出来,他发现了这块大石头蕴含的`潜力,于是把它运回城市,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

  是的,人人都渴望遇到属于自己的伯乐,但是,你首先得是千里马,你必须具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如果这块石头只是一个斑斑驳驳,结构疏散的大土块,诸葛亮只是一个种地的老农夫,岳云鹏说话舌头都打结,那么想要得到贵人的帮助就很难了。

  成龙年轻时只是一个演死人的龙套角色。他视武术指导为偶像,刻苦向他学习,他的努力得到了武术指导的欣赏和提携,接着一步一步攀升,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武打明星。

  我们不能一味地等待伯乐的帮助,而应该先让自己成为千里马。当你将自己修炼成千里马的时候,是金子总会发光,总有你的伯乐前来帮助你。

千里马作文 篇4

  从前,有一匹奄奄一息的千里马,在翻越太行山时由于感激伯乐对它的赏识和体贴,竟能一跃而起,嘶声直抵云霄!这就是千里马遇伯乐的故事。由此我从故事中有一所感——世间“千里马”再多,也需要“伯乐”去发现,并且对待它们要“策之以其道,食之要能尽其材,鸣之要能通其意。”这样“千里马”的日行千里之能才能表现出来。

  唐代韩愈通过《马说》强调了一个观点:千里马需要伯乐去发现。恰巧在当时,作者就是一匹没被发现的“千里马”。他在初登仕途时,就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然而,宰相没有“伯乐”慧眼识英才的能力,更没有伯乐一样的胸怀,终于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

  在《马说》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而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比喻自己怀才不遇明主的遭遇,实在再恰当不过了。联想当时,正如作者所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像李白、杜甫等一批怀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千里马”最终却落得“浪迹天涯”,也不得不感叹道:“天生我才亦无用”!虽然早在隋朝就推行了科举考试,广纳人才为国效劳,可是在腐败的统治之下,又有多少“千里马”能被“伯乐”相中呢?像作者一样的“千里马”也只被埋没在庸愚的“食马者”手上,而真正像“伯乐”一样能慧眼识英才的明主又有几人呢?他们不但不能识别良驹,还妄自感叹:“天下无马矣!”这是何等的荒唐!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联系现实,不难看出: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的确有无数的“千里马”得到“伯乐”的赏识,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发挥,例如现行的各行各业的机构改革、结构调整,它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铁饭碗”,形成了能者居之的大好形势。给了“千里马”以施展的空间,还有许许多多的“伯乐”——大公司、企业和国家科研机关等也在求贤若渴地招募“千里马”。例如,最近西安某单位就辞去了那些有资格而没有能力的工人,而不惜重金去聘请那些虽无资历却很有能力的人员。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有像韩愈一样的有日行千里之能的千里马不遇“伯乐”的现象。但是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更多存在的是博学多才的“千里马”得不到“伯乐”的赏识;而那些不学无术的富家公子及高门权贵子弟却能凭着金钱权势在官场上谋得个“一官半职”!这是为何?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社会进步”吗?——由原始社会进步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以至将来的共产主义!难道社会就是这样进步的吗?不!这只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少量的心灵被腐蚀了的“食马者”,他们面对金钱的诱惑,会对国家利益、前途视若无睹,以谋求物质上的优越;面对“权力的压迫”,他们也会“不得已”而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

  同时,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的浅薄愚妄的“食马者”。他们总是怀着“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思想到处去“访贤”。如此的“食马者”安能觅到“千里马”?即使找到了所谓的“千里马”,那一定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酒囊饭袋。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就需要更多的“千里马”为她的繁荣富强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中间就需要更多“伯乐”去慧眼识英才,所以,我真心的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能有更多的“千里马”能在“伯乐”的发掘下,真能“日行千里”也!

千里马作文 篇5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伯乐之于千里马有多重要。如果我是千里马,我会等待,等待伯乐来认识我这匹宝驹。

  也许会有人会嗤之以鼻,不同意我的论点。但是请看诸葛亮。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为何隐于隆中?他不过是等待一个伯乐。当时天下大乱,诸侯各自称王争霸,但诸葛亮却不认为这些人是伯乐,或者说他们无才无德不配为伯乐,直到刘备的出现,“千里马”才横空出世,惊煞世人。同样的遭遇,钓鱼的姜子牙钓了个周文王,也是伯乐识马,也许你会认为这样等待太多消极。不过切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若伯乐未到,就急切地展现自己,错过了伯乐,非但埋没了自己一身才干,还痛失良机,无法大展鸿途,岂不可惜。你这匹千里马,不如等待伯乐,因为是“金子总有发光的”。

  可是,如果没有伯乐该如何?没有伯乐,这匹千里马真得老死于槽枥之间?“非也。没有伯乐的话,千里马就应当大力、大胆、大加宣扬,展现自我。在”不懂马者“面前展现自己,来获得机会,一展平生所学。

  反正,“千里马”之所以称为“千里马”,就是异于常人,所以有才能的你,不论是否有伯乐都不要放弃机会,展现自己,别让一肚子的学识烂在肚里,一身本领无处施展,最后“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假如我是千里马,我将不会守株待兔,等待着伯乐的出现。因为我自己就是伯乐。

  假如我是千里马,我将不会因知音难觅。而归隐山林,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因为我喜欢万马奔腾的恢弘气势。

  假如我是千里马,我将不会惧怕平凡,因为我可以在平凡中“头悬梁,锥刺股”,蓄势待发,我要用完美去诠释我的不凡。

千里马作文 篇6

  人生在世,有多少人想要“一览众山小”却意识到自己只能被别人俯视;想要“身在最高层”,却发现自己总是举步维艰;想要“凌寒独自开”,却叹息自己只能在温室中成长;想到“世上无难事”,但自己总在迷茫中失去方向。朋友,是时候找寻自己的伯乐了,否则你将永远无法成为一匹千里马。

  上帝是公平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伯乐——每个人都是一匹千里马。

  这个世界就是一面镜子,你的老师、同学、父母、亲戚都可能是你的伯乐,他们都可能是看透了你的人。他们或许用一句话点醒了你,用一次抚摸感动了你,用一个眼神温暖了你。在你学习上受阻时告诉你认真听讲,在你与朋友发生分歧时告诉你宽容待人,在你想投机取巧时告诉你公平正直,在你垂头丧气时告诉你奋发图强。他们总能在你前途无路时带给你新的希望,让你最终没有掉进黑暗的深渊,而是让你一次次重新闪耀光芒,加快奔向梦想的脚步。他们不正是你的父母、老师或者同学吗?是他们支持着你,支持着你创造属于你自己的奇迹。

  我想,人们对“伯乐”的认识被《伯乐相马》的故事束缚了,伯乐可以一个人,他可能是你的朋友,或是你的敌人,伯乐还可以是一件事情,一次回忆,一次沉思,一个目光,甚至是你自己,隐藏在世界这面大镜子里。鲁迅看到自甘没落的中国人在看到外敌对中国丧权辱国的侵略却拍手叫好,便弃医从文,用犀利的笔锋让历史铭记他的名字,他的文采,他的思想;爱迪生在母亲的耐心教导下,慢慢塑造了一个装满问号的大脑,让历史铭记他的发明,他的成就,他的奉献;诸葛亮为感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出山帮助刘备,施展才华,一举改变天下大势,让历史铭记他的机智,他的正直,他的功绩,越王勾践不甘战败,立志成才,征服天下,让历史铭记他的坚强,他的勇敢,他的雄心。人固然要有伯乐,这个世界就是你最好的伯乐,但是你要有一双发现伯乐的眼睛,去寻找你自己的伯乐,让自己不再迷茫,加油,总有一天,你还展现出属于你自己的辉煌。

  你,我,都是一匹千里马,社会上的磕磕碰碰固然很多,但只要你不被使人颓废的东西诱惑,时常用你明亮,理智的双眼去从困难中发现伯乐,善待伯乐,他们就能帮助你发掘自己的天赋,成就你理想的人生!

千里马作文 篇7

  一天,千里马在田野里练长跑,不一会,就来到一条清清的小河旁边,小河上面有一座红红的小桥。千里马正要过河的时候,看见一条老黄牛在东张西望,好像要过河。就停下来客气的说:“牛大哥,您要过河吗?”

  老黄牛说:“哦!是想过桥,但是……”“那还等什么,跟我一起走吧!牛大哥。”千里马说。

  “但是我要等人来牵我。”老黄牛连忙说。

  那为什么呢?千里马不解的问。

  老黄牛说:“哎呀,你没看见我的鼻孔上的绳子脱了。”

  千里马一看,啊!的叫了一声,并提醒说:“没有绳子了,那不是更好。”

  这时,老黄牛急忙摇摇头说:“不行,不行,因为我干活时经常被人牵着干。我早就习惯了。所以,我要人牵着我过河。”千里马听了老黄牛这么一说,只好自己一个人过桥,继续练自己的长跑去了。

  老黄牛见到千里马跑了,不由得惭愧的低下头。自言自语的说:“是的,像我们这样老让别人牵着干活的人,实在因该打破这个习惯呀!”

【千里马作文锦集7篇】相关文章:

千里马作文锦集10篇11-25

作歌词10-21

有关剪纸的想象作05-26

我是千里马作文11-23

千里马作文八篇07-29

千里马作文4篇07-27

千里马作文3篇07-24

千里马作文8篇07-22

千里马作文三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