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去旅行作文(3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心灵去旅行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让心灵去旅行作文1
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恋上公车之旅的,确切地说是恋上那种独自一人靠在最后一排座位上看沿途风景,除了司机,就只有我一个人的感觉吧!
喜欢这种自由散漫的气氛。或凭或立,不用考虑终点在何方。脑子里常常想着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而它们却又像一条条射线,没有归宿,我知道终归只能是想想而已。
喜欢耳朵听着司机放的《纸飞机》,而眼睛却迷离窗外。或者应称之为游离吧,这样更轻松自然。繁忙的风景一点点出现,随后又大片大片地消失在窗外。有时也遐想自己是薄薄的、透明的空气,做这个世界上无处不在的看客。
星期天,教室里总不会空荡,反而冲斥着数学符号、英文字母、语文诗词……所有的“佐料”都拌在一起,这样味杂的“汤”我一点也不喜欢,甚至有些讨厌。我暂且放下手中的“烹饪工具”,离开这间油腻的屋子,让心灵去旅行吧!
手里握着刚从路边“淘”来的野花。紫色的花瓣,嫩黄的叶子,当然上面还擦着一层厚厚的“脂粉”。它或许和我一样都活得有点闷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起去旅行吧!
招手,上车,熟悉的车厢,不变的旋律,以至让我以为自己从未下车。燥热的空气在寂静中一丝丝慢慢散开,偶尔也听见车子呻吟几声,难道是心事重重的我让它难以负荷?
车窗外巨大的桥墩笔直地矗立着,灰白色的水泥把它塑造的更加威猛,同时也冰冷生硬。它蜿蜒在田野之中,像威严的战士守卫荒凉的边疆。稻田里早插过秧了,只是缺少水的滋润,绿色已褪为枯黄,这个偏远的小城也要上“高速路”发展了,交通这位先行者毫不留情的斩杀了多少绿色的生命。人民物质生活饱满了,心情却枯黄了;城市化进程加快了,精神火车却越跑越慢了;生活越来越繁忙了,可内容却越来越枯燥乏味。
手中的花像被放了长假一般惬意地安睡。它垂下脑袋,挺着的手臂慢慢地合拢,明丽的笑脸爬满了睡意。是的,它太累了!在浑浊的空气中挣扎着绽放已经大伤元气,它又怎能经受燥热的拥抱。
远处几个黑点在慢慢蠕动,我不用想也知道是他们——蓬头垢面、衣衫不整、露宿街头的流浪者。他们如同南归的燕儿再也找不到暖巢一样流浪,他们亦如被生活压碎房子的蜗牛那般步履蹒跚,他们更像丛林里的开荒者,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细细寻找“爱”的甘泉。只是炎热的空气使得汗味儿四处弥漫,路过的人们则绕出一条“美丽”的弧线。或许也只有这股臭味能证明他们的存在吧!但他们似乎又无视这些冷漠,依旧悠闲自得地走着,而我呢?衣食无忧,无需四处流浪,但我好像缺少某种东西,大概就是他们身上那种豁达、知足和顺其自然的态度吧!
淡黄的余晖如一缕一缕的金丝从云端坠下,笼罩着长满青苔的小屋,白色的牵牛花不依不饶的爬满整个篱笆。
我的心渐渐化开,如柔软的袅袅炊烟,散入安详的空气里。
让心灵去旅行作文2
我把这本书看做是一本生活哲学,本书封面上的那句原话是“人生应该思悟和善待的N个问题”,针对个人情况,只对其中所涉及的几个问题有所感悟,因此用几个代替N个。很喜欢其中的.一些很有哲理的话:青春不是年华,是心境。
有多少人年轻着,可他们却老了,又有多少人尽管老了,却还在年轻着?青春无关年龄,心态才是真正的主宰。人生是一场不能回头的旅行,即使目的地没有达到,沿途的风景也不该错过。这里面举到一个例子很形象: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的地方游览一座风景如画的大山,当然都是以失败告终。只是在两人再次相遇的时候,苏格拉底心满意足,认为沿途风景不曾亏待他,而拉克苏就没那么看得开了,他觉得用尽了自己的精力却没有到达大山就是一种毫无所得的表现,并为此沮丧不已。一味地追求完美,就成了苛求,有些人容不得半点的差错,以为这样才能不留遗憾。为了这样的完美,他们宁可放弃触手可及的快乐,劳己筋骨饿己体肤也在所不惜。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完美可言,吹毛求疵不过是徒增心里负担。
有时候我们会隐隐地存在着一种担忧,那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不安。这个很像沙鼠的焦虑:哪怕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它们度过旱季,它们一样要拼命地寻找草根。就算是没有缺草的威胁,它们一样要劳累下去,直到囤积到一定数量的草根它们才罢休。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患得患失的表现。人一旦患得患失,就会过分担忧,甚至会产生一种自我威胁。有些事情或许不会发生,就算是发生,也可能不是那么坏的结果。可我们习惯了去胡思乱想,想明天会发生什么。明天都还没来,我们就在预支明天的烦恼,难免忧心忡忡。因为患得患失,所以我们把原本没有那么重要的东西全部都看的很重要。我们的心态为此再也无法平和,事情也就不会做得如意。一个很俗气的词语“穿针心理”,当然文雅点的说法叫“目的颤抖”,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事实,太过在意地做一件事,或许会搞砸。
学会原谅,这很重要。原谅一切,自然能无怨无忧,自然能平和生活。能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同样也是给别人机会。自己眼里看到的别人或许不好,但要明白这个时候别人眼里的自己可能也同样不好。如果互不相容,互不相让,那么一定不欢而散,再也无法在再次聚首时善目以待。
人际之间需要坦诚,拿心理学上的解释就是,人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一种交往如果不能维持一方或者双方的心理平衡,势必会造成关系的裂痕。当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人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去调整,花费的精力太多,人就容易疲劳,那么双方的关系就会受到这个裂痕的影响,从而不能再坦诚相待,换之隔阂猜忌。
“借口”或许让人反感,不过它的作用不可忽视。借口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起到对自己和对别人的保护,也许我们的借口只是为了维护我们的面子,或者避免原因太直接,对别人造成尊严上的伤害。借口可以说成是谎言,但不是说就跟刚才说的坦诚待人相矛盾了。只是说话方式灵活的转变一下,调节一下相处气氛,这也是抱着善意的目的,并非恶意损人。
心是需要打理的,及时清理一些负面情绪,清除一些心灵垃圾,才能做到心知肚明,心中亮堂。
让心灵去旅行作文3
读余秋雨的文章,历史俨然是一位神情肃穆仪态庄重栉风沐雨的老者。这便一下子让人心生敬畏。而手中的笔在触及历史时也都不敢再冒然下笔,那种深厚和沉重仿佛一下子就能够在笔尖积淀。而我明白,真正垒砌历史厚重感的地方在心里。
这是一次深刻的熨烫,文化和历史成了难以割舍的彼此组成,每一处的废墟、残垣、大漠、水乡……都是一枚铜镜,映照着所有蹒跚的过去,映照着所有残破没落的文化,映照着每个人的脸,映照着一条蜿蜒的并仍将蜿蜒的路。他的话让人深省,却也是对人心,对人性的一种挖掘。他要的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见识,而更是希望以笔墨去唤醒一代人的心灵,去铭记历史,让文化深刻。
初看目录,各地名胜傫然在目。作者在一次一次的出发之中领略了中国的山水风华;在一次又一次的驻足之中靠近了中华的民族文化;在一次又一次的端详之中触摸着这故土的精神和灵魂。当你从一篇文章翻阅到另一篇时,你的脚步也在跟着他的召唤踩过时光的脊背去追寻那些蒙尘了的遗留。当最后一页的字句被读完,忽然就有了一种成就感,一种轻松,却是带着沉重的心和疲乏的身体的。这样的阅读不知从何页开始就成了一次漫长的行旅。从道士塔的斜影到白莲洞的回声,从莫高窟的风尘到天柱山的松涛,从三峡的激流到水乡的橹声……这一路上,我们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都成为了一种色彩。而我们日渐苍白平和的心,也是时候该抹上一些色彩了,无论是愤慨的血红,还是熟悉的土黄,总该有一些东西被后人代代继承下去。
使我惊讶的莫过于作者细致精致的描写。他的细腻,极富格调和详尽,常常让我有一种想要拍手称赞的惊喜。在书里,他惯用含蓄婉转的描写。这一层窗户纸被他完完整整地贴上,却给人一种破窗看景的欲望。这里的含糊恰好给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而那一层窗户纸也终究会被自己的思考所捅破。那时的风景便成为了心灵的一种透悟。这便是读书时一种莫大的快乐。
山水给人以灵性,苦难给人以性格。在走过的名胜里,让人感慨自然的总是那些鬼斧神工的奇山秀水。作者总是能够把山水与人性与精神相联系,不论是它所蕴育的杰出后人,亦或是代表着的品格内涵,在令人惊艳的外表之下,他总试图用一句疑问,用一句感叹牵帯出后面诸多的弊端或隐患,又在浅浅的一述之后戛然而止,又留下这一片富有深意的空白。他的出人之处就在于这番不俗的思索和挖掘,且不论文笔的动人和出彩,他总有力量引发人的思考和领悟。如此种种,他实在是让人折服。而在那些精妙绝伦气势恢宏的工程建筑艺术巨作上,他也总有另一种视觉角度,以理性的严峻和历史的冷漠去面对每一处坍塌,每一角缺口,每一处褶皱,用历史,用事迹,用征兆去解释他们,去描述每一次的猛烈和在此之后的寂然。他告诉我们的何止是一处名胜,而是泱泱大国的每一次潮起潮落,每一次的汹涌的宁静。他站在历史的高度,看我们曾经辉煌的文化以一次漫长的旅行消磨打旧自己的风华,看褪色了的过往和正待崛起的焕然一新的今朝,期待有一个人担当的属于中华的明天。
这本该是心灵的旅行,却在一次步履的跋涉之中,看到了一条属于我们,属于中国的道路。
【让心灵去旅行作文(3篇)】相关文章:
让心灵去旅行作文(7篇)01-27
让心灵去旅行作文(5篇)01-21
让心灵去旅行作文11篇02-11
让心灵去旅行_600字01-27
让心灵去旅行作文(合集5篇)01-21
去海边旅行作文三篇05-16
去旅行作文(精选15篇)02-28
让感动走进心灵作文04-12
让宽容走进心灵作文09-14
旅行让我成长英语作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