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个臭皮匠的故事
导语: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了“皮匠”。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版本一:“丑皮匠”的故事
传说,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非常高,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黄肌瘦。后来终于有工匠肯来造塔了,但还是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于是吴国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吴国没有一个人来揭榜。诸葛亮呢?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
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凑在一起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最后将皮葫芦埋在砂里,浇上铜水。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联阅读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版本二:“臭裨将”的依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能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的讹传,即谐音讹传成俗语。“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的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赤壁大战前夕,周瑜见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怀恨在心,设计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军罚处置。其实,他就是想借这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可是,诸葛亮胸有成竹,不请工匠,也不买材料。他摇着鹅毛扇,迈开八字步,带上三个贴身随从,到江边转了一转,又到草料房走了一走,看过天气,料定第三天清早有大雾,就想出了巧妙求箭的办法。他叫三个随从准备二十只小船,两边插上草把子,围上青布幔,说是到时候自有妙用。
三个随从照诸葛亮的'吩咐安置熨贴了,回来禀报说:“军师真会想心事!莫不是要把这些草把子船划到曹军水寨去,逗引他们放箭么?”
诸葛亮神秘地一笑,说:“这是军机大事,你们不要细问。”
三个随从互相使了个眼色,对诸葛亮说:“这个主意好是好,不过,要想受箭,就得把船划到水寨近边,万一他们看出了破绽,只见布幔不见人,就不会再钻军师的圈套了。”
“呃,倒也说得有理啊!你们都是眼眨眉毛支的傲角色,想出了什么高招啊?”
“我们都是裨将出身,刚才想了个法子,担保能瞒过曹兵。”
“能不能说给我听听呢?”
“军机大事请莫细问。你在周郎面前立了军令状,我们也在军师面前立个军令状吧。明天夜里要是不如你的意,甘受军法!”
第二天晚上,三个裨将请诸葛亮到江边查看,每只小船的船头都立着两三个稻草人,套上了皮衣、皮帽子,就象真人一样。诸葛亮点点头,笑着说:“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啊!” 第三天,趁着江上起了雾,诸葛亮带人驾起这二下只小船,到对江擂鼓呐喊,威武得很。岸上曹兵不晓得江东来了多少战船,又怕中了埋伏,只顾朝呐喊声地方放箭。 射了一阵,不见江东一兵一卒,曹兵起了疑心,停止放箭,派出眼睛尖、胆子大的,逼近江边去过细探查。这些人朦朦胧胧地看见只只船上都有士兵,戴着头盔,穿着铠甲,急忙大喊:“有人,真有人!”
这时,船上的鼓声更响了,呐喊声更高了,曹兵以为江东兵就要攻上岸来,又万箭齐发,射向小船。不一会,诸葛亮就“借”来了十万多支狼牙箭。
【三个臭皮匠的故事】相关文章:
鹰的故事:哲理故事01-28
经典哲理故事:红树的故事02-03
哲理故事:苹果的故事02-03
泥的故事哲理故事01-31
哲理故事:大鱼的故事01-27
名人故事:徐悲鸿的故事01-21
人生故事:经典哲理故事02-02
泰戈尔的故事名人故事10-13
小故事哲理故事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