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门神的来历

时间:2024-01-09 09:40:21 偲颖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历史典故:门神的来历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典故吧,从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你知道经典的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典故:门神的来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典故:门神的来历

  典故1:

  据说有这么一段传说:唐贞观十三年,长安城里有位课卦的先生,名叫袁守诚,专为人算命,据称能知阴阳,断生死。这人的来头倒也不简单,是那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而袁天罡,则是唐朝有名的星相家,曾经发明了流传至今的称骨算命法。

  有一群在长安城外靠泾河吃饭的渔人,每日孝敬袁守诚一尾金色大鲤,袁守诚便会指引他们在何时何处下网捕鱼,必然网网不落空,捉去许多泾河的水族。不知道怎么的,这事传到了泾河龙王的耳中,它一怒之下,化身为一个白衣秀士,潜入长安,寻那袁守诚的麻烦。

  袁守诚在长安西门繁华大街上卖卦,生意自是十分兴隆,泾河龙王寻到卦摊前,本想当场发作,却被袁守诚先生清奇不凡的相貌所震慑,于是收了轻视之心,向袁守诚问上一卦。

  先生问曰:“公来问何事?”

  龙王曰:“请卜天上阴晴事如何?”

  先生即袖传一课,断曰:“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占雨泽,准在明朝。”

  龙王曰:“明日甚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

  先生道:“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龙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戏。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断的时辰数目,我送课金五十两奉谢。若无雨,或不按时辰数目,我与你实说,定要打坏你的门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时赶出长安,不许在此惑众!”

  先生欣然而答:“这个一定任你。请了,请了,明朝雨后来会。”

  泾河龙王自认身为司雨龙神,那凡人袁守诚怎么可能比自己还先知道天上下雨的时辰,这场赌赛,自己定是赢了。谁知刚回到泾河水府,天上便下令明日雨降长安,降雨的时辰与水量和袁守诚所言不差分毫。龙王虽然大惊失色,叹这世间竟有如此通天晓地的能人,但它性情极刚烈,怎也不肯轻易服输,那争强好胜之心让它晕了头,竟然决定私下更改降雨的时辰,又克扣了雨量。

  次日,龙王挨到巳时方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止,共降雨三尺零四十点,改了一个时辰,克了三寸八点。

  雨后,龙王化为人形,径直去那袁守诚的卦摊前,一口气将卦摊砸了个稀烂,还要袁守诚立即滚出长安城。可袁守诚只是安静地看着龙王打砸,末了冷笑一声,说道:“我小小卦摊不值钱,只怕有人犯了死罪尚不自知,我认得你,你不是什么白衣秀士,你是那泾河龙王,你私改时辰,克扣雨量,犯了天条,明日恐难免一刀!”

  泾河龙王这才慌了手脚,后悔自己一时冲动,连忙跪倒在地,求袁守诚救命。

  袁守诚叹道:“求我无用,明日午时三刻,你该被魏徵处斩,那魏徵是当朝丞相,你若能在唐王处讨个人情,尚有生路一条。”

  泾河龙王拜谢袁守诚后,匆匆赶到皇宫,直待到子时,唐王入梦之后,它才潜入李世民梦中,口中直叫:“陛下,救我!”

  唐王吃了一惊:“你是何人?朕当救你?”

  龙王道:“臣乃长安城外泾河龙王,陛下是真龙,臣是业龙,臣因犯下天条,当被陛下贤臣魏徵处斩,故来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

  唐王见它苦苦哀求,心生恻隐,便答应了它:“既是魏徵处斩,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

  龙王这才放心,叩谢隐去。

  唐王从梦中醒转,思量龙王所托,想来想去,决定明日将魏徵留在身边一日,不放他出宫门半步,应可救下那龙王。

  翌日,唐王退朝之后,独留下魏徵一人,宣上金銮,召入便殿,先议安邦之策,再论定国之谋,拖到巳末午初时候,见魏徵有些坐立不安,唐王暗笑,又命宫人取过棋枰,要与魏徵纹枰论道,魏徵不敢不应,只能谢了恩,与唐王对弈。

  魏徵棋力高强,唐王本意却只是拖延时辰,厮杀至中盘,唐王已呈败象,不由低头陷入长考,待到唐王拈子落枰,再抬头望向魏徵,魏丞相却已伏在案头,呼呼酣睡。唐王笑曰:“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之力倦。”

  唐王任其盹睡,更不呼唤,眼见午时三刻已至,想那泾河龙王,应已逃过一劫。

  忽而伏案之魏徵,额前汗珠密布,神情微有焦躁,唐王恐因天热,心疼贤臣,便亲自为魏徵打扇,凉风徐来,魏徵密汗顿收,睡得甚是沉稳。

  突闻朝门外有人大呼小叫,唐王起身观看,却是徐茂功,秦叔宝等人,秦叔宝手中提有一物,见唐王在此,便将那东西掷在地上,那东西滚到唐王脚边,竟是一个血淋淋的龙头!那龙头须发戟张,一双眼还未闭合,正正瞪着唐王。唐王吓得后退,惊问:“此乃何物?”秦叔宝答道:“千步廊南,十字街头,云端里落下这颗龙头,微臣不敢不奏!”

  魏徵被喧闹声惊醒,步至唐王身边,俯伏在地道:“臣该万死!适才晕困,不知所为,望陛下恕臣慢君之罪。”唐王道:“卿有何慢罪?且起来,但看这龙头,却是何说?”魏徵仍伏在地,并未起身,说道:“此龙是臣适才梦中所斩!”

  唐王闻言大惊:“贤卿困睡,并未见动身,更无刀兵,如何斩却此龙?”

  魏徵答道:“此龙犯下天条,当被臣于今日处斩,臣虽身在君前对局,却梦离陛下驾云提剑追斩此龙,谁知孽龙仓皇逃窜,一时竟追不上,臣正心中焦躁,幸有陛下为臣打扇,借那三扇凉风,臣撩衣进步追上孽龙,手执霜锋一举斩下龙头,那龙头就此滚落虚空。”

  唐王心中一时悲喜不一,喜者,有魏徵如此能人豪杰相助,江山岂有不稳之理。悲者,梦中曾许救龙,岂知竟致遭诛,魏徵更是借自己三扇凉风之力才斩了龙王。无奈,唐王强打精神赏了魏徵,众人散去。

  入夜二更时分,唐王竟听闻宫门外有凄惨号泣之声,惊恐之余,唐王朦胧睡去,谁知梦中那无头的泾河龙王,提着血淋淋的首级,扑到唐王身边,擒住其手直呼其名:“李世民!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亏你允诺救我,不救也罢,怎还助那魏徵追斩我?快快出来!与我到阎王处说理!”

  唐王有口难言,惊的汗流遍体,怎也挣不脱龙王纠缠,大叫一声有鬼,方从梦中醒转。至此连续几日,唐王夜夜被龙王鬼魂惊扰,竟落下脉弱体虚之症。

  唐王病重,鄂国公尉迟恭与护国公秦叔宝入宫探视,得知寝宫门外,入夜就抛砖弄瓦,鬼魅呼号。二将军劝慰唐王,秦叔宝道:“陛下宽心,今晚臣与敬德把守宫门,看有甚么鬼祟。”唐王准奏,二人谢恩而出。

  当日晚,两位将军各取披挂穿戴整齐,金盔银甲,威风凛凛,持剑举斧在宫门外把守。一夜间,竟再无半点响动,唐王因此安寝无事。

  虽有二位将军把守,皇宫清静了几日,但唐王终究不忍二将辛苦,为难两人夜夜守候,便寻那丹青妙手,将尉迟恭秦叔宝披挂在身的真容绘于宫门之上,前宫门从此夜间无事。而两位将军的威风仪容,就成了民间流传至今的门神。

  典故2:

  门神是我国民间贴在门上的神像。

  我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歌剧,产生于40年代初期,名叫《白毛女》。剧中农家姑娘喜儿用歌声描述了门神的威武:“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

  这里,门神俨然是一个主持正义、驱恶护善的勇士,概括了我国两千年来贴门神风俗的基本观念——渴望摆脱灾难,到得幸福。怪兽神鸟最早出现在美术作品上的门神,还不是象白毛女所唱的骑红马、扛大刀的神化的人。

  据古籍记载,周代有一位名叫鲁班的工匠,为了护门,模拟螺蛳形象制作出门锁和门环,意思是说随你怎么扣门,螺蛳不想开,谁也进不来。也许因为螺蛳过于纤小,后人遂改用猛兽的形象。

  这是很有深意的心理变化,至少可以看出,善于护门的神已被有“镇慑”能力的神所代替。装在门上,寓意护门的装饰物——怪兽头,人们称它叫“铺首”。

  从古汉墓出土的石门上,可见到铺首的形象。陕西出土的东汉石门、浮雕装饰大多分为上中下三层。

  上层是展翅朱雀;中层是衔环的怪兽铺首;下层或雕龙虎,或雕犟牛似的猛兽。三层纹饰,顶天立地,一眼望去,透出一股拒人于门外的威严,使人不敢贸然闯入。

  不了解中国纹样含意的人,会觉得怪兽铺首确有唬人的架势,而朱雀不过是一只矫健的飞鸟,有什么神奇的威力?其实不然。传说古代神话中的黄帝出征,要高举朱雀大旗开道,因为朱雀“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

  朱雀飞到哪里,给哪里带去幸福。人们想朱雀,盼朱雀,所以把想象中的朱雀形象画在门扇上,与兽头铺首相呼应。

  一个潇洒健美,一个虎视耽眈,想这样的门神比螺蛳更有保护力。人间虎将然而两千年来流传最广、最被人们信赖的门神,既不是软体动物螺蛳,也不是神鸟怪兽,而是“人”。

  大概因为人终究比动物高明,于是我们的先人又描绘出“骑红马、扛大刀”式的护门神。直到现在,一提起门神,人们就想起印着五彩神将的木版水印画。

  每年春节,家家必贴,图个吉利,也添喜气。不过,第一个以武将为题材的门神可不是印在纸上的,而是真接印在门上的。

  那是西汉时代,一位王爷患病,想快些痊愈,命人在殿门上画一位勇士像,名叫成庆。意在藉武士的威风,驱走病魔。

  河南南阳出土的汉画石上有最早的武士门神,说不定就是成庆。可是民间对他并不大了解,老百姓从最熟知的古老神话中,选择并确定了自己的门神——两位上受黄帝信任,下对恶鬼毫不留情的勇士,哥哥叫神茶,弟弟叫郁垒。

  黄帝命此二神统辖天下万鬼。这二神守在鬼门边,一发现伤害好人、干了好事的恶鬼,便捉去喂老虎。

  人们崇敬执法严明的神茶与郁垒,于是按神话的提示和自己的想象,在左门扇上画神茶,右门扇上画郁垒。他们身披盔甲,手持青钢大板斧(古称钺),煞是威风,俨然成为一对人间虎将。

  大鬼捉小鬼唐代,太宗有两位将军,一个是勇猛无比的尉迟敬德,一个是每战必胜的秦叔宝。传说太宗患病,常听见有鬼呼叫,二将军自愿戎装守门,鬼不再来。

  于是太宗命画工绘二人像悬于宫门,从此平安无事。二将军能镇鬼的故事传到民间,被人们尊为神并画在门上,与神茶、郁垒并存。

  设立门神的目的本为驱鬼邪,在另一个故事中却尊鬼为门神。唐明皇患恶行疟疾,昏睡之中,见小鬼盗走爱妃的紫香襄及自己的玉笛。

  他正在气恼,又是一大鬼大步流星跑来,捉住小鬼,挖去双眼,一口吞食。明皇问大鬼来历,回答说名叫钟馗,生前受小人陷害,未考中武举,羞恼之下,撞死在殿前;死后立志扫除天下一切鬼孽,防止它再害他人。

  明皇醒来,病居然痊愈。他唤名画家吴道子按梦中所见,画出著蓝衫短靴、长髯、裸臂,貌很丑而心纯正的《钟馗捉鬼图》,并“批告天下,于岁暮图钟馗像,以祛邪魅。”

  自唐以后,一对神,一对人,一对鬼,共享门神尊位。购买者可按自家的经历和审美趣味挑选。

  喜盈门至宋代,木刻制版及印刷技术昌盛,“民间画工,车载斗量”。每到过年,画工们创作印制年画,往往要忙到除夕夜。

  直到今天,春节贴门神画的风俗依然存在,不过,与其说是为了避邪,不如说是审美的需要。因为按着这种传统装饰大门,是一种社会性的祝福方式,人们首先感觉到的是喜盈门。

  贴春联和门神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

【历史典故:门神的来历】相关文章:

门神的来历典故故事10-21

冬至由来历史典故02-01

门神的民间传说典故11-03

关于门神的民间传说典故10-17

“5.12”国际护士节的来历-历史典故素材01-24

历史典故大全-历史典故素材02-09

赵州桥的典故历史典故08-02

精选历史典故01-30

历史的典故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