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节约的作文七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节约的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节约的作文 篇1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没有水,就没有这个宇宙中最美丽可爱的蓝色星球。现在这个星球上的水已被我们糟蹋殆尽,我们有水却不能喝。在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善待水资源!
1、刷牙时,请关好水龙头。
2、 珍惜水,保护水,善待水资源;
3、 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
4、 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5、 不乱扔垃圾、废电池等污染物;
6、尽量不用清洁水冲厕所。
7、洗澡时请间断放水沐浴,搓洗时应及时关水。
8、用完后的废水,如:洗脸水等,要反复利用。
9、见到有浪费水资源现象,请及时制止。
10、节约用水,树立美好的品德;
11、 向你身边的人宣传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宣传节约用水,创造一个爱水、节水的良好氛围。
让我们携起手来,节约用水,珍惜点滴、杜绝浪费,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如果我们不珍惜宝贵的水资源,那么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同在地球村,为你,为我,为大家,为子孙后代,我们行动起来吧!
倡议者:常一超
节约的作文 篇2
追求绿色环保,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就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的方式,就是要在生活中节电、节水、节气、节油。这是我在寒假去科技馆看来的。
水对于我来说很平常,因为我们是水乡,河道纵横,我总以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直到有一天,我去了奶奶家,才知道水的重要性。那天,奶奶让我帮她接水。我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水“哗哗哗”地流了出来,溅得地上满是水迹。这时爷爷看见了,不禁皱了皱眉头,一大步走到我面前,一边把水龙头关小,一边埋怨我说:“你这孩子,做事大手大脚的,这毛手毛脚的毛病什么时候才能改啊。”我一听很生气:“爷爷,不就是心疼钱嘛!说这么多费话干什么。”爷爷怒气上来了,打了一下我的脑袋,说“你想把爷爷气死啊?这水对我们这个地方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但我从电视上看到好多山区缺水严重,用水都要排队了,地都干得裂开了,对于那里来说,水比什么都重要!你还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
我被爷爷的话震撼了,是啊,我怎么就把老师平时教导我的话丢在脑后了呢,我不应该这样的。我顿时惭愧起来。爷爷看我无言以答,便说“好了,以后注意就是了,记住不管在哪里都不能浪费水。”从此,我记住了爷爷的这几句朴素的话语,为我敲响了节约用水的警钟。不管在哪里,看见别人在浪费水,我都会劝他们,因为我也曾犯过同样的错误,我不想让别人跟我一样。又有一个早晨,我到浴室去洗脸,发现昨晚放在这的空盆竟盛满了水。这是怎么回事?“滴答滴答”的水声,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是妈妈匆匆忙忙的,忘记把水龙头关紧了,水滴到了空盆里,这样,时间长了,无数的小水滴就汇成了满满一盆水。这晚上不知又流失了多少水。我想到了一个主意,在卫生间贴了一张纸条:别让水龙头哭泣。
水是万物之需,惜水以人为本,人的生命需要水来保证,水的生命需要人来保护,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世界将更加美好!
节约的作文 篇3
寒假,我参加了冬令营,在那里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也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跟我一个宿舍的周文宾同学——一个勤俭节约的人。记得冬令营第一天,我便感受到了周文宾同学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那天中午排队打饭,我排在周文宾的后面,发现他领饭时特意让食堂的师傅给他少盛点儿,说怕吃不了剩下浪费。我还真没见过这么“傻”的人,自己要了一大堆菜和饭,心想:不吃白不吃,反正交了钱了,不能让这钱花亏了。吃过饭后,周文宾的盘子里被吃得一干二净,而我这里还剩下许多,实在吃不了就给倒掉了。几次下来,周文宾次次如此,我不知不觉被他感染,也变得不再浪费了。
还有一次晚饭后,大家纷纷涌向小卖部,来买些零食做“宵夜”。我也不例外,随着一起奔向小卖部。老妈只给我带了33元应急用,可我看到那薯片、奶茶、巧克力时,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便忍不住挑了一大堆。可周文宾只买了一包2元钱的面包。这时,我们同宿舍的倪浩走上前去问他:“怎么这么小气,你妈妈不是给你带了300多元呢吗?你家挺有钱的,那么多钱不花,留着干什么用呀?”周文宾不急不恼地反驳到:“怎么啦?我给家里省点儿钱不行吗?父母们辛辛苦苦挣钱不容易,我们是家里只花钱不挣钱的,还不应该省点儿呀!再说了,一包面包在关键时刻充饥也是没问题的,再买那么多没用的有什么意义呢?”听了这番话,我感到很惭愧。是呀!这钱是妈妈给我应急来用的,我怎么能乱花呢?买一包面包确实足够了,何必再买那些零食呢?我悄悄地把所有的零食都放了回去,也只拿了一包面包就回宿舍了。
以前,我总是看见好东西手就痒痒,总想把它买下来,不管它贵不贵,有用没用。不过,通过与周文宾同学的接触,使我改变了这种做法。我也逐渐步入到了勤俭节约的行列。
节约的作文 篇4
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如同孩子离不开母亲,鱼儿离不开水。但是,还有人还不知道水对我们的重要性:工厂大量排放污水,使许多鱼儿、青蛙都失去了家,河流变得又脏又臭;人们用水后没有关紧水龙头,水就一点一滴地流失……不知道有多少人喝了脏水而生病,甚至因缺水而导致死亡。
今天,我做完了作业,来帮妈妈洗衣服。洗好衣服后,我看见妈妈把刚洗好衣服的水留了下来。我疑惑地问:“妈妈,洗好衣服了,为什么还把水留下来呢?”妈妈笑着说:“洗了衣服的水虽然脏,要是把水留下来拖地,洗马桶的话,不就可以节约水了吗?”是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节约一滴水,说不定还可以拯救缺水地区的人们的生命呢!一滴水就是我们人类的一个生命,我要让所有浪费水的人知道:如果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如果没有了水,地球就不会有生命!如果没有了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人类的泪水!难道,大家就忍心让这美好的一切将变成一无所有的荒漠吗?难道,大家都忍心让美丽的地球将变成一颗毫无色彩的星球吗?如果,不愿意的话,那大家都行动起来,学会节约用水,因为,水就等于我们的生命。
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未来,大家都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为共创更美好的未来努力吧!
节约的作文 篇5
我的家乡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春天,依依杨柳轻拂水面,漾起阵阵涟漪。夏天,小孩子们在水中嬉戏玩闹。秋天,大家在河中抓鱼。冬天,结冰后的湖面更为冬色披上一层晶莹剔透的大衣。
可几年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厂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使这里变得面目全非。小河不再清澈了,上面漂满了污水。贪心的商人们为了一己私欲,使河面上漂满了鱼儿的尸体,真是惨不忍睹啊!
中国的淡水总量居全世界第四位。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很少,居世界第121位,所以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的缺水国家之一。我国有660多座城市,其中缺水城市竟有400多座!而且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中,有的受到了污染,导致缺水现象更为严重。
我倡议:关好水龙头,一水多用,多多向身边的朋友提出节约用水。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非常微薄,也会为节约用水做出很大的贡献。难道你想看着自己的子孙后代因为没有水喝而痛苦的`死去吗?
人体的70%是水,你污染的水早晚也会污染你,把纯净的水留给下一代吧!行动起来,爱惜生命之源,关“住”点点滴滴!
节约的作文 篇6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电。有了电,机器可以转动,能织布,能灌溉;有了电,电灯会亮,收音机会响,电视机屏幕能出现图像;有了电,就能通电话、发电报……电的用处这么大,那你知道电是从哪儿来的吗?
电是发叫机发出来的。就拿火力发电来说,煤矿工人把煤从地下采掘出来,火车轮船把它运到发电厂,发电厂的工人把煤块磨成煤粉,再把煤粉送到高大的锅炉,把锅炉里的水烧成蒸气,蒸汽推动汽轮机,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才能发出强大的电。你们看,每度电凝结着多少工人叔叔的辛勤劳动啊!
你们知道一度电的作用吗?一度电的需求越来越大。尽管电力工业发展很快,发电量大幅度增长,还是赶不下需要。那怎么来解决这处问题呢?一方面电业工人日夜历战,多发电多供电,另一方面要大力节约有用电。
同学们该怎样节约用电呢?首先要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不论是学校的还是家里的电灯,不用就要随手关掉。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用电安全:不要摇晃电线杆和电线;不要在高压线旁放风筝;不要朝电线上乱扔东西;不要拾掉下来的电线;不要用湿手去摸电器等。不然就可能造成重事故,浪费大量电力,还会有生命危险。
同学们,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节约用电,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吧!
节约的作文 篇7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在我外婆家边,原本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清澈见底,告别了冬日的寒冷,许多小鱼小虾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春天的时候,河边的柳树飘荡着自己的长辫子,飘到河面,好像在和小河握手呢!柳树边立着两棵高大的树木,树上叶子就像被绿颜料染过似的。树下的野花五彩缤纷,红的像火,黄的似霞,白的如雪。一阵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给春天编了一首赞歌。花儿也翩翩起舞,在给春天的赞歌伴舞。小草也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夏天时,大树成了人们绿色的凉亭。人们非常欢坐在大树底下乘凉,这里环境好,河水又非常清。大树也把枝叶展开得很大,给人们带来了凉爽。
可惜好景不长,我再次来到这时果,看见在河面上有许多臭烘烘的垃圾,许多苍蝇和蚊子在上面快乐的飞舞着。那些房屋都已经拆了,我眼前只有一排排工厂。工厂浓烟滚滚,这些烟又黑又臭,污水把河水染黑了,小花小草都被这些烟吓得躲进了大地妈妈的杯抱。树也落光了叶子,成了一棵朽木。小虾不见了,小鱼也翻了白肚皮。
看到这些景象,我不禁掉下了伤心而愤怒的眼泪。
我真想对人们说:”请你们不要污染水资源,还小鱼小虾一个美好的家园,保护水源;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