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环境的变化作文

时间:2023-06-20 16:32:07 [第二单元]家乡环境的变化 我要投稿

有关家乡环境的变化作文锦集七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环境的变化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家乡环境的变化作文锦集七篇

家乡环境的变化作文 篇1

  “阿姨,请问这些甘蔗皮都要怎么处理?”咦?这里怎么会有记者在采访呢?这位记者是谁呢?当然是我,为了调查家乡的环境,我们白象组的六个成员,都走上了街头,变成了一个个小记者。

  街道两侧经常可以看到人们随手扔的垃圾,就连分类垃圾桶旁边都有一些垃圾扔在旁边,正巧,有位环卫工人来收垃圾,我们马上围了上去,环卫工人成了我们第一个采访的对象。“爷爷您好,打扰您工作了,我们可以向您问几个问题吗?”徐扬首先开问,虽然我们有点儿胆怯,准备的不充分,但是万事开头难,第一个问题出来后,我们的队友就一个接一个地问了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通过采访,我们才知道我们生活的环境这么干净,是因为环卫工人起早摸黑地为我们打扫清洁。

  告别了环卫工人,我们又顺利地采访了理发店的叔叔们。然后我们又去寻找下一个目标。我们路过一家水果店,门口有一堆甘蔗皮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我想:这些甘蔗皮是这么长这么多,一个垃圾箱也装不下,水果店的老板会怎么处理的呢?有了前两次的采访经验,这次,我们胸有成竹地上前问道:“阿姨,请问门口的甘蔗皮您是怎么处理的呢?”“嗯-----”阿姨想了想,马上回答道:“旁边的果农会来拿走的。”我们惊讶极了:“果农拿过去干什么用呢?”“因为甘蔗皮可以作为杨梅树的养料。”这个答案实在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可真是一个废物再利用的好方法!我真想为人们的好想法好做法点个大大赞呢。

  我们谢过阿姨,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个农贸市场,一个叔叔正在贝类区敲钉螺,我们问:“叔叔,敲下来的壳您都是怎么处理的?”“放进不可回收垃圾桶里。”看来叔叔很懂得垃圾分类。我们不仅采访了他,知道了他一天会敲下100千克左右的钉螺壳,他会把钉螺壳放在不可回收的垃圾箱里,叔叔还让我们轮流用他的锤子敲了好几个钉螺,看着简单,其实也挺难挺危险的,要非常小心不要敲到自己的手指头。

  今天的采访让我第一次当上了记者,还了解了家乡的环境需要每个人来保护,真是收获满满。

家乡环境的变化作文 篇2

  十年后,大家都不乱丢垃圾了,因为大家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算不是,这样科学家已经发明了自动垃圾桶,这个垃圾桶功能大着呢,只要人们一丢垃圾,它就飞过来,接住垃圾。

  汽车尾气也造成了环境危害,科学家又发明了环保汽车,大家一开环保汽车,汽车尾气没有了,不仅如此还能绿化环境呢。

  我多么希望十年快点到来啊!

家乡环境的变化作文 篇3

  我长着一张帅气的瓜子脸,一头乌黑的短发摸起来软软的,两条弯弯的眉毛下面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可惜视力不太好,早早地戴上了眼镜。

  我是一个有爱心的小男孩。一天傍晚,我在小区里练习跳绳。忽然,一阵大风吹过,只听见“吱”的一声,不远处的一棵小树苗快要折断了。我想: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我应该帮帮小树苗!于是,我马上来到小树苗旁边,先把小树苗扶直,再用自己的绳子把小树苗一圈一圈地绕起来,还打了一个结。看到小树苗挺直了腰板,我才唱着小曲放心地回家了。

  我很喜欢画画。每天写完作业,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妈妈给我买的'彩色笔,在空旷的白纸上画山、画树、画房子、画人物……总之,画一切我所能看到的、想到的东西。但画画也成了我的一个坏毛病,因为我上语文课和数学课的时候也忍不住会偷偷地在桌子上画画,所以老师上课在讲什么,我都没听进去,学习成绩也退步了不少。我也知道这样很不好,但我总是情不自禁。

  这就是我,一个很有个性的小男孩。你们喜欢我吗?

家乡环境的变化作文 篇4

  我生长在滨海,虽然在我小的时候,对家乡的情况不太了解,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我从爸爸妈妈的口中知道家乡的变化真大。

  听妈妈说以前我们县城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也没有这么优美的.环境,而现在放眼望去:道路两旁绿林成荫,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地在奔跑。

  我们县城最近几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那些低矮的房屋,都变成一栋栋崛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开发区那一排排厂房,那是滨海致富的主力军。带动滨海人民走上致富路。

  夜晚,到南湖去观赏夜景。就像到了人间仙境一般,迷人的灯光错落有致,三三两两的有人在散步,在享受这迷人的景色。来到滨海公园,你听那旋转的音乐在演奏一曲曲动听的歌曲,喜爱跳舞的叔叔阿姨们在尽情的表演着各种舞姿,还有溜冰等。这不正是这几年来滨海巨大的变化吗?

  祝愿滨海人民齐心协力, 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家乡环境的变化作文 篇5

  花草树木为何减少?这是我从小到大一直存在脑海的问题。

  以前,我看到的`都是花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有人近距离观赏花朵,但从未摘取;小草郁郁葱葱,有人在草坪上野餐,但从未留下垃圾;树木苍翠欲滴,有人在树下乘凉,但从未伤害树木。

  现在,我时不时看见有人在破坏植物:有人在花丛中拍照,这样的确很美,但是你美了,花呢?有人在草地上吃东西,吃完后垃圾也不理走,虽然不麻烦了,但是小草会舒服吗?还有人在花丛中采花,想把美占为己有。

  为什么人们不能对植物爱惜点呢?难道有人认为人类是世界的霸主,就胡乱破坏大自然吗?可这样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呀。

  我真想组织人们保护树木,还地球绿色家园。我真想让人们多设一些标语牌,改善人们的不良习惯。我真想让人们多种一些树,因为绿来自您的手。

家乡环境的变化作文 篇6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它就像一个成长中的少女,每天都在不停地变化,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日新月异”。如果你不信,那就让我用家门口交通的变化来告诉你吧。

  苏州是我的第二故乡,爸爸妈妈在这里辛勤地工作,将家安在了新区。听爸爸说,20xx年我们刚搬进新家时,小区门口的马路还是一条窄窄的小道,每当汽车经过时,就会扬起一阵灰尘,大家都是有苦难言。出行的公共交通更不用提了,只有一个可怜的303路公交通向市中心,每次乘车都是人挨着人,背贴着背,夏天热得发晕,冬天冷得直打颤。即便是这样,由于公交车间隔时间太长,都不一定能挤得上呢。如果去近的地方,爸爸就会骑上我们家的宝贝电驴,当时还没有划分各个专用车道,每次上路都是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十二分小心地行驶着。每当我们去外地或者回老家,则必需早早起床,急急忙忙地赶到公交站台,因为我们需要换乘好几路车才能到达火车站或者长途车站。如果想奢侈一下乘坐出租车,更是难上加难,路远地偏,司机师傅都不愿意往这边跑。

  经过近10年的发展,苏州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通道,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处可见的高楼,花园,开放的大绿地,苏州交通的变化也是非常瞩目的。

  我家门口的小道早已变成了双向四车的宽阔大道,路上面建起了环苏州城的中环高架,离家500多米的地方是在建的地铁3号线,城铁新区站离家也仅有10多分钟的车程,附近的有轨电车2号线今年即将开通。家门口的公交车站也早已改变了过去锈迹斑斑的模样,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智能公交站台,不但可以遮风挡雨、GPS定位,还装有摄像头用于维护公共治安。这些现代化的交通网一下就拉近了新区与其他地区的距离,除此之外,政府还在小区周围投放了绿色公共自行车,如果你去比较近的菜场或超市,就可以骑上这种公共自行车轻松到达。由于家门口交通的方便快捷,我们家的电驴早已闲置在了车库,上面落满了厚厚的灰尘,家用的交通工具也早已变为了汽车。

  苏州——我的第二故乡,未来还将发生更多无法预知的变化,我为你的变化而高兴,更为你的变化感到骄傲!

家乡环境的变化作文 篇7

  七八十年代的汉中贫穷、落后,汉江河两岸与如今的繁荣昌盛完全不同。土房、茅屋、几户人家,泥巴、土路、寸步难行,河滩、荒地、杂草丛生,河面、木桥、汉江泛滥。

  汉江在沉思,汉江要发展;汉中在沉思,汉中要发展。于是,土路问蓝天:“什么是美呢?”蓝天说:“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可以帮你问一下道路专家。”土路等呀等,若干年后,几辆挖掘机开了过来,开始挖路、铺石子、淋柏油,一条宽阔的马路就建成了,一下子变得车水马龙。一看土路变成了宽阔的马路,经常泛滥的汉江河也按捺不住了,它问蓝天:“什么是美呢?”“我不知道,”蓝天说,“不过我可以帮你问一下水坝工程师。”过了一段时间,一架吊机就在汉江河旁安装好了,并且还往上吊着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一年以后,一道坚固的大坝建好了。从此,汉江河不再泛滥,上边架起了汉江大桥。看到那么爱泛滥的汉江河都不再泛滥,破旧不堪的'土房有点内疚了,它想:它们现在都变得这么好,可我还这么破,是不是有点不搭调呀!于是,它问蓝天:“什么是美呢?”蓝天说:“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帮你问问建筑师。”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一个个低矮的土房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里面有人生活,有人办公。如今的汉江两岸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晚上灯火辉煌。汉江在变c化,汉中在变化,汉江在前进,汉中在前进!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大家心目中的小江南。

【家乡环境的变化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环境的变化:家乡的环境08-10

写家乡环境变化的作文,关于写家乡环境变化的作文09-28

家乡环境变化的作文01-27

家乡的环境变化 作文01-27

家乡环境的变化-作文02-03

变化作文:家乡环境的变化01-27

家乡环境的变化:我家乡的环境08-10

家乡环境的变化:保护家乡的环境08-10

家乡环境的变化08-09

变化作文:我家乡环境的变化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