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少年时代观后感大全
少年时代观后感(一)
不知为什么看了这部电影,心中似乎明白了什么,165分钟是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12年就在这短短165分钟中就过去了,我们就像那个男孩一般,一眨眼间,我们已经14岁了,时间如梭,过的飞快。
“妈妈你知道吗?我终于知道那些黄蜂是从哪里来的了。”“是吗?哪里?”
“我想一定是,如果你刚好把水抖到空气里,然后就变成了黄蜂。”
这两句话是在电影开头男孩 与母亲的对话,也许你认为这个男孩的猜想十分可笑,但这个问题 你有问过吗?也许你问过,但你可能问了就完了,可能你问了就等着其他人来告诉你答案,或许你已经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在这短短的句话中,充满了小男孩的好奇,但同时为他自己的猜想而高兴。
影片历时12年拍摄,讲述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及其父母亲个方面的变化·······
这部电影让我最深刻的不是母亲冒着很大的危险去救自己的儿女,那个酒鬼后父实行了家暴后,母亲就躲了起来,她已经安全了,可她仍回来接在危险中的儿女,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女奋不顾身,而是一个男孩变换着各种发型,各样的打扮,从6岁到18岁,而同样的母亲在12年里却只是变换着不同的发型,住着不同的房子,换着不同的丈夫,而父亲也不过是卖掉了车子,换掉了老婆,蓄起了胡子。
这个家庭的变化让我感觉到时间过的飞快,在小男孩成长为一个大人时,经历许多的事情,玩游戏、看动画片、和姐姐萨曼莎吵架、一个个新的继父,母亲一次的换丈夫······这些事情一转眼就过去了。
母亲冒着很大的危险去救自己的儿女,送儿女去上大学,找到好工作······这些都是母亲为儿女所做的事情,想到这里不禁想起母亲我和弟弟操碎了心,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都应铭记在心中,从我们小时候帮我们穿衣服,系鞋带,教我们走路,骑自行车······母亲的伟大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回想时间的匆匆流逝,让人赞叹不已!我们应把握时间,而不是时间把握我们,时间流逝的速度让人想不到,所以我们更应该把握时间!
少年时代观后感(二)
第一幕仰望蓝色天空那稚气的脸和电影的名字都着实唬住了人。剧情的开头,帅气的小男主和他闹腾的小伙伴玩涂鸦,看裸女,真的会让人误以为这会是有一部小鬼当家之类的电影。
剑走偏锋的节奏,没有那么轰轰烈烈,说着一个普通小男孩慢慢长成一个普通男青年的故事。编剧在开头做了多少可以改变整个故事的铺垫,有一个励志的妈妈,有很多可以让他成为一个伟人,一个英雄的理由。在时间慢慢推进中,编剧慢慢把我的这种期待慢慢掐死,可以脑部他冷冷一笑说:故事就是这样的,我实话实说,爱看不看。
当他们的生活闯进了一个刻薄的继父,不,是他们寄人篱下。故事真实得有点不近人情,我们注视的这个主人公怎么没有反抗?为什么只是唯命是从?看到3/4的时候我已经投降了。
当孩子的亲爸出现的时候,我为什么会怀疑他是一个彻彻底底失败的人呢?只是因为他丢下了儿女,让一个曾经相爱的女人承担一双儿女,我对他进行了诅咒,我想编剧一定站在正义的一段,他必将在观众的诅咒下接受命运的惩罚。慢慢的,我放弃了,更可恨的继父登场了。为什么开始看到继父的第一眼会感觉到他是个靠谱的人呢?可不是,男孩子的妈妈一开始也这么认为的。电影中很多角色进入之前都是有过充分铺垫的,故事背景慢慢地像蜘蛛织网那样一点点丰满,完整。()但对于影片的进展和结局,观众没法预测,就像我们面对的生活,愿望是美好的,未来你是不知道的。
影片没看完就关了。真的看得有点累。也许我那个时候需要一个怪兽来破坏世界,我需要大楼倒塌,山洪暴发,僵尸惨死,头颅倒挂。真的是没有辣味似的情节来激发也是蛮痛苦的。
后来几天,看到网上好几次提到这部电影。我又从中间开始播放。其实情节一样。我想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似乎是男孩子从暗房出来,带有一种在平常很常见,但是在电视上很少见的羞涩。那种对话没有好莱坞演员那样自信,我觉得这个男孩子真的是在演自己一部12年拍摄完成的电影,真的像纪录片。
最后男孩子和室友,室友女朋友,室友女朋友的室友去徒步。一对单身男女擦出了火花,这个场景和导演的另一部《爱在黄昏日落前》男女主角在试音间里如出一辙。故事到两情相悦的当间结束,有理由相信,有12年耐心的导演,或者正在筹划着下一个24年的《成人时代》(Adulthood)。
如果你期望他像可乐一样迸发出强劲的力道,还是看小鬼当家吧。这部片子需要慢慢品,这部片子就是一杯白开水。
少年时代观后感(三)
昨天刚看完,看之前因为并未提前看任何影像资料,抱着两小时电影的心态就这么进了厅,结果看完出来发现差不多三小时过,三小时看着同样的男孩,女孩,母亲,父亲走完12年时光,体验12年表达的少年时代。
镜头从一个躺在学校草坪上等待妈妈来接的Mason的脸出发,开始刻录时间。
Linklater在Mason小时候略言语,不再有三部曲里大段不停歇的道理和哲学,沟通与隔阂,而是让画面本身讲述,写实,速写。我们只远远看到小Mason和伙伴们看性感女人的图片,却听不清楚他们在讨论什么,只透过Mason的眼睛看到母亲和生父在窗外的争吵,看到父亲沮丧离的背影,却也不知道他们具体争执了些什么,只看到Sam永远一副小大人并嫌弃Mason的模样,却也弄不清楚为什么。因为许多人的小时候就是这样,更多的是具体的画面感,而不是抽象的词汇与句子。
后来沉默变成单纯的句子与简单的表达。镜头转到大学课堂,Mason看到自己的母亲和教授亲昵的模样,他问妈妈,你喜欢他吗?当继父独裁的让人剪掉了Mason的头发,他对妈妈说,他没经过我同意就剪了我的头发,我不喜欢他。就这样,在一天他和伙伴们骑完自行车回家后看到趴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妈妈,在餐桌上气急败坏大摔杯子的继父,到最后母亲在楼下大呼Mason和Samantha的名字,总被母亲主导的小学生活也快结束。
等慢慢对世界有了更复杂的认知,Mason就不再单纯的表达自己,反而变得有些试探,有些欲言又止。当他看到party上母亲和一个新的男人聊的欢愉,他不再问妈妈,你喜欢他吗。Mason的说话对象也不再只是母亲,开始愿意和女生聊天,并且告诉她我挺喜欢和你聊天。会跟男生偷喝啤酒,聊性经验,并轻描淡写的说了个十分美国成年人式的单词“whatever”.帅气的短发保留了几年又换成了Beatles的长发,眼神越发忧郁,对成年人的表达越发欲言又止。烦恼开始更多,却还没有多的像妈妈堆满桌的账单。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以及未来,似乎懂,又似乎不懂,一些意义,一些方向,摇摆不定,一如他飘摇的目光。
在这样的少年时代快要结束之时,掷地有声的抽象词汇开始多起来,仍然摇摆不定,但却多了一分坚定,失焦的目光变成了定点的寻找。在荒原上与那个大学第一天认识的女生关于we seize the moment还是moment seizes us的交流,彼此似乎对此颇有共鸣,眼神交汇,但似乎又没有抵达得那么透彻,直戳人心。可是片子就在这里结束了,少年时代也就这样结束了。但Mason的人生还没有结束,表达还在继续,思考还会继续。
12年的时间,就像记录片一样记录了Mason与其一家的12年。三小时里看着同样一个男孩变换着各种发型,提溜着各样的打扮,从6岁到18岁,同样一个女孩从一个小可爱变成一个真正的尤物。而同样的母亲在12年里却只是变换着不同的发型,住着不同的房子,换着不同的丈夫,而父亲也不过是卖掉了车子,换掉了老婆,蓄起了胡子。
虽然只是记录了一个普通的美国男孩12年,美国家庭的12年,但一定许多人都觉得似曾相识,因为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表达过程,体验过这样的家庭的维系。
在和平年代,大概许多人的一辈子都是一个样。小时代观后感黄金时代观后感冰川时代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