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观后感「最新」

时间:2022-01-21 08:26:1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真爱》观后感「最新」

  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将阿尼帕·阿力马洪的真实故事改编拍摄成电影《真爱》。 下面是《真爱》观后感,快来围观吧。

《真爱》观后感「最新」

  《真爱》观后感【篇一】

  5月20日下午,我和市行政执法局全体干部职工,在新天地电影院观看了以“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阿尼帕·阿力马洪的真实感人故事为原型,创作拍摄的新疆重点影片《真爱》。我在一声声“妈妈”的呼唤中,在一句句“跟我回家吧”“锅在,家就在”“只要爸爸妈妈还有一口气,19个孩子一个都不会少”的朴实话语中,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影片没有宏大的场面依托,没有艺术的渲染,只是像静静流淌的额尔齐斯河一样,向我们讲述着阿尼帕妈妈以母爱的至真之情,和爱人阿比包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抚养了19个孩子,组合成了6个民族200多口人的民族大家庭的感人故事。母爱的伟大超越了民族、地域,在抚慰一颗颗幼小心灵的同时,也让人感叹人间的无疆大爱。

  在阿尼帕和阿比包夫妻身上,我们听到的、看到的都是洗羊下水贴补家用、给小学生做饭、灯下缝补衣服等这些父母在那个年代,为自己孩子做的普通事情。但这些普通的事情却深深烙印着中华民族爱护幼小、崇尚人间真情的文明精神。这种精神代代相传,铸就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真、善、美。这种精神薪火不断,成就了我们这个民族为祖国奉献、为集体奉献、为他人奉献的“利他”精神。

  影片有很多值得人去细细品位的内容。但最调动我情绪的有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阿尼帕和阿比包夫妻带着孩子们去接王云辉。当王云辉从管教所出来时,所有的孩子都呼喊着奔向他们的兄弟,并紧紧的拥抱住他。王云辉扑到阿尼帕妈妈的怀里哭着说:“妈妈,我还是你的好孩子吗?”这是我在影片中第一次听到王云辉喊妈妈,之前他告诉妹妹王彩霞:“我们的妈妈只有一个,就是生我们的妈妈”。这时候扑向阿尼帕的王云辉,已经彻底改变对“妈妈”的认识。王云辉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坚强,而这种性格上的坚强因为母爱的缺失而更显的孤独。他不让妹妹认阿尼帕做妈妈,是对亲生母亲深深怀念的表现,同时他的经历也让他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能像亲生母亲一样爱护她。是阿尼帕妈妈的至真母爱温暖了他孤独的心。虽然受到影片时长的限制而无法表现更多内容,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这个孩子的转变,感受到阿尼帕妈妈的付出。

  第二,雪夜,哈萨克族孩子那然背着冬不拉回到了大家庭,对阿尼帕叫了一声“妈妈”。那然从一开始就是暂时寄养在阿尼帕妈妈家的,他自己也知道早晚要离开这个家庭,又由于他有结巴的毛病,让他在阿尼帕的家中显得较为被动。可那然依然用冬不拉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当阿比包爸爸赖以生存的铁匠铺化为灰烬时,全家陷入了绝境。小那然用自己的歌声驱散了家里的阴霾,带来了生活的勇气。电影向我们传达着一种信念,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内,我们总能找到一种方式,跨越民族、语言、心理的障碍,将我们团结在一起,让我们坚强的生活下去。而雪夜,独自从亲戚家回到阿尼帕妈妈家的'那然,用一声“妈妈”找到了自己的心理依靠。他相信这个维吾尔族爸爸妈妈,能给他最需要的关怀!同时也让所有人坚信,新疆的发展史就是各族人民相互关爱、相互守望的生活史,边疆稳固、生活富裕、人民幸福的根本源泉也源于此。

  第三,阿尼帕妈妈参加完颁奖仪式坐在飞机上,冥冥中感受到了阿比包爸爸已经离开了人世,默默的留下了眼泪。而这时候,我也与阿尼帕妈妈一起留下了眼泪。这个沉默寡言的维吾尔族男人,因为阿尼帕妈妈收留孤儿、打亲生儿子等等问题,与阿尼帕妈妈闹矛盾。但也总在甩门出去以后,去忙着给孩子改衣服、借鸡蛋,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翻越冰大坂去乌鲁木齐送牛。这个勤劳、善良的维吾尔族男人,用实际行动支持着阿尼帕妈妈。这个勇敢、厚道的维吾尔族男人,在该享受幸福生活时闭上了眼睛。他的一生饱含着我们维吾尔族同胞和谐共处、行德显爱的信仰,让这个和睦的大家庭走的更远、更坚定。

  《真爱》的主题,最为集中的体现在阿尼帕和阿比包夫妻身上。同时影片也通过其他分支故事和人物的讲述,进一步丰满了主题。比如:每天早晨阿尼帕妈妈的大儿子阿尔曼都会带着各民族的弟弟、妹妹经过小桥去上学。他们在桥梁上记录下自己的身高,也记录下质朴的兄妹之情。一个民族大妈把自己家的口粮送到阿尼帕妈妈家里,传达着邻里间的相互守望之情。红旗镇王主任长期对阿尼帕家庭的关心,让我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这些众多的感情汇合在一起,形成了波涛澎湃的民族之情,升华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影片的最后,我们知道了阿尼帕妈妈的身世。阿尼帕妈妈的父母因为做生意去了蒙古国,但始终向往着回到祖国,至死不渝。影片大约用5分钟的时间,讲述了阿尼帕年轻时随队历经艰险,最终回到了祖国,完成了父母的夙愿。影片站在第三人的角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同胞无论身处何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祖国,永远是他们的心中所向,是他们背后坚挺的脊梁!这一点在1771年土尔扈特部的东归事件中,体现的更为淋漓尽致。

  美丽的额尔齐斯河在静静的流淌,清晨的清河镇又冒起了缕缕炊烟,阿尼帕妈妈家的200多口人在阳光下来了一张合影。这张合影是人间大爱的见证,是民族感情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欣欣向荣的见证。

  《真爱》观后感【篇二】

  在库车县开展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活动主题“民族团结,从我做起”,5月12日,司法局组织机关干部观看电影《真爱》,此片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纯洁的人性之美,被阿尼帕这位维吾尔族母亲的善良、勤劳、大爱所感动,在母爱面前洒下了一串串热泪。

  《真爱》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在阿尔泰山下青河县一个叫阿尼帕的维吾尔族母亲收养19位各民族孩子,为这些孩子治病、上学、教育孩子和睦相处,彼此爱护照顾,最终养育孩子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的故事。影片中一群孩子哗啦啦地吃饭、做作业、玩耍,阿尼帕一家人喝包谷面糊糊、啃馕等场景,借助母亲对小彩霞的收养,倾其所有为小彩霞治疗满头的疮疤,让她长出黑亮的头发,以及她和哥哥的到来,与其他孩子及阿尼帕亲生孩子之间产生的.矛盾冲突,到最后在情感上的接纳,以及让人感叹的平静而贫瘠的偏远小镇景色。阿尼帕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个女人,她靠丈夫钉马掌和自己在刺骨的冷水中洗羊下水的微薄收入,抚养一群无依无靠的各族孤儿,几十年如一日,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要给这些跟自己无亲无故的孩子们吃,给孩子们穿,供他们上学,为他们遮风挡雨。这是多大的母爱,多大的情怀。

  看了《真爱》,让我的灵魂得到一次净化,让我对善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因为我们都是人,做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真爱》观后感【篇三】

  《真爱》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它拍摄得如此唯美,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让观众产生了心灵深处的共鸣,让大爱广为传播。影片讲述的故事是新疆各族人民长期以来相濡以沫、共同建设新疆、守望美好家园的心灵路程,影片中所表达的“母爱”就像是一条宽大的河流,在人间温暖的河床上流淌,而这个河床是不分民族和地域的。这部电影中有很多留白,就像泼墨的国画一般,季节性画面呈现得美轮美奂,音乐如同天籁,景语已经变成了情语,这也是这部电影为什么会使观众们潸然泪下的原因,质朴的情境留住了观众的心。纯净的天空、温暖的毡房、风吹草动的画面,表现了剧中人物在现实中经受了种种磨难之后,内心是如何获取踏实和希望的。

  《真爱》是触及人们命运和灵魂的电影,影片中,19个孩子从过去的苦难到现在的幸福,用了3个时空来表现,其中最难的是上世纪70年代,在那个时代还没有进入商业社会,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直接简单,那时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幸福指数并不低,虽然时代不一样,但人们对幸福的感受都一样,那就是“爱”。阿尼帕妈妈的事迹让我们感动,影片中老人沧桑的脸,她那双粗糙的手,我们可以想象阿尼帕妈妈抚养19个孩子的不易,能感受到剧中人物的丰富情感。

  《真爱》强大的感染力,让人震撼不已,真爱的情怀和力量足以征服观众。伟大的母亲,伟大的付出,伟大的.真爱,这是跨越时代、民族、文化和一切社会界限的,所有的人生都是被这样的爱滋养着,托举着的。

  《真爱》是真心之爱,人人身上皆有之,人人心中向往之,所以它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产生了强烈共鸣,这是良知与爱的力量的传递过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和谐音符。

【《真爱》观后感「最新」】相关文章:

真爱永恒01-28

真爱的名言01-21

感悟真爱作文10-16

发现真爱作文07-31

真爱永恒作文06-30

感动真爱作文11-24

真爱_550字02-11

真爱青春作文11-05

真爱永恒作文「精选」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