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时间:2023-02-22 08:03:5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

  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责任,一种感动。(感悟开头。)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的人(画线的词删掉。),今年才十三岁。因为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的学生一到四年级的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家人带着他(语意有误,删)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师从学校一直到(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张慧科,因为她的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的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老师临走之前的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责任所带来的动力吧!(呼应题目——一个都不能少!)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魏老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寻找,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的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应该去电视台……可门口的`登计人员处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弃,在大门外等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而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你是不是台长?”最终,她终于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的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的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终,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一起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学。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劳累呢?(对比突出,令人深思。)

  因此,我希望所有的贫困学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已经辍学的孩子能够早日重返校园。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

  周三,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一个都不能少》。

  电影里,女主角魏老师答应高老师要做到:学生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她很尽力履行任务。当村长把张明献被送去县里的学校去读书了,他居然不停地追着那辆载张明献去城里的汽车,因为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她拼命地追,可是人跑不过车。

  当张惠科去去城里打工还债时,她决定去城里把张惠科找回来。她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去城里的车票是要多少钱吗?”同学们一会说1元、一会说2元、一会说3元,到最后问出了3元。就对同学们说:“我们一起去搬砖头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说着,就冲了出去,到了那里,同学们苦搬了2个半小时,厂长看见了,臭骂了他们,还把他们赶出去,但他们苦苦纠缠,厂长知情后,就给了她15元,他们就纷纷跑到车站去了。到了车站,发现到城里的票却要20.5元,他们失落极了。魏老师再建议搬砖,同学们算了一算,结果算出要搬1.3万多块砖头,大约要搬十六个小时,大家都叫苦连天,反对再去搬砖。其中有一个同学提出去混车,但服务员还是把魏老师赶了下车。她居然不分黑夜白昼地走到城里,历尽艰辛,吃尽苦头,终于通过电视台找到了张惠科。

  看着那魏敏芝在找张惠科那感人的过程,我禁不住地流泪。心想:“要是我们全世界伸出援手,救救他们,让没钱读书的儿童重新回到校园,去学习知识,那样,就没有那么可怜的儿童了。”在我看的'时候太敬佩魏敏芝了,她居然那么艰辛地去找张惠科,我好感动,我真希望世界上没有那么可怜的人了!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

  今天,我们随老师看了一场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看完之后,我感触很深。故事是讲:一位姓高的山区小学老师因母亲生病,所以请了一个月的假。于是,村长就找来了一个13岁,名叫魏敏芝的女孩来做代课老师,在魏老师的代课期间发生的事情,其中有几个故事最令我难忘。

  一个名叫张慧科的男生因为顽皮弄翻了讲台,一整盒粉笔都摔断在地上,学习委员见了立刻上去捡起地上的粉笔,可粉笔还是在老师与张慧科谈论的时候变成了粉笔灰,学习委员很伤心。后来才在她的日记中知道,原来高老师很爱惜粉笔,就连一个小小的粉笔头也要坚持在写一个字她很怕高老师看了会伤心。从这我看出高老师真的'很节约,也可以看出这山区真的很穷,连粉笔都买不起。

  就在高老师临走的时候对魏老师特别强调的说:这里的孩子因为家境贫寒,走的只剩二十几个了,不能再走了,一定要记住,在我回来之前,一个也不能少!正是因为这句话是魏老师做出了这样的事。县里的车来接走了一个女孩,可老师一直紧紧的追在车后可村长一点也不领情还一个劲的要司机加速知道把老师甩掉。

  那次张慧科也去了县里,魏老师为了把他找回来花光了所有的钱。又是广播台,又是寻人启事可都没找到,没办法只好通过电视台找到了他,在电视中张慧科被哭着找自己的老师感化了,不再那么顽皮,爱搞恶作剧也为山区小学的学生们换来了许多好心人给的学习用品。

  看到这,我的心里就有股酸溜溜的感觉,人家山区的孩子想上学却因家境贫寒要出去打工儿而上不了学,我们城里的孩子有那么好的条件上学还不想上。也让我明白了题目的含义:每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权利,他们要学习,不能再这么早出去打工了!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

  今天早上看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面的情节甚是感人,里面的情节甚是感人,我不禁为那个执着的小魏老师而感动,一个也只有小学文化的临时代课老师,教只比她小不了几岁的学生,她自已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却能为了寻找那个辍学的学生,从乡下走到城里,表现的那么坚定、执着、顽强。就在小魏老师在电视台演播室把镜头当成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时,她哭了,我也哭了。

  她哭着说:“张慧科,你去哪了……我找了你三天了……我都急死了,……你知道吗?……。”,电影里那幼稚、焦急而真情的声音震撼了我的心,我泪流满面,这也引起我的思索。或许在她的眼里诚信是为人最重要的品质,为了遵守对高老师的承诺,她竭力的保持着集体的完整,不让学生去县城上学,把辍学的学生追回,所以同学们爱她,当同学们分喝那两瓶3元钱的汽水,他们都想到了小魏老师,都异口同声地说要给老师喝。

  当小魏老师做了好多徒劳而得不到结果的事,我们往往认为她很傻,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傻有时候就是崇高。

  小魏老师恰恰是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出了名的'老师范跑跑鲜明的对照,地震来临时,范跑跑这个北大毕业的高级老师,不顾一切的丢下学生就往外冲,跑到操场,一群不知所措的学生的生死在他眼里什么少不少,他一点也不在乎,况且还厚脸无耻地在博客上炫耀“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范跑跑成名了,他没有责任心和羞耻感造就了一个北大学生的无耻和缺德。与之相反,小魏老师为学生着想,在关键时刻,显现出一个乡村老师的朴实、可爱和真诚。

  一个人都不能少,其实不能少的是一种心灵的纯净。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

  这是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课老师,她答应原来的老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先后少了两个学生。在自己带的28名学生的帮忙下,魏老师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找到了那两名学生的故事。

  这个代课教师自己只有十三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职责执著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此刻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公会名字大全霸气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刻,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老师说的.”。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老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受到了贫穷家庭的艰难和城市里好心人的爱。我们能够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已经算是十分幸运的了,因此,必须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

  所有的孩子就应都跟我们一样,有在课堂里理解教育的机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也许是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付出发奋和爱心去做的事。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6

  这是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课老师,她答应原来的老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先后少了两个学生。在自己带的28名学生的帮助下,魏老师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两名学生的故事。

  这个代课教师自己只有十三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责任执著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现在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

  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老师说的”。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老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受到了贫穷家庭的艰难和城市里好心人的爱。我们能够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已经算是十分幸运的了,所以,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

  所有的孩子应该都跟我们一样,有在课堂里接受教育的机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也许是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爱心。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7

  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职责,一种感动。

  这天,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的人(画线的词删掉。),今年才十三岁。正因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的学生一到四年级的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家人带着他(语意有误,删)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师从学校一向到(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能够不用去找张慧科,正因她的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的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老师临走之前的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职责所带来的`动力吧!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魏老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寻找,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的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就应去电视台……可门口的登计人员处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下,在大门外等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而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你是不是台长?”最终,她最后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的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的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终,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一齐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期望小学。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劳累呢?

  因此,我期望所有的贫困学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期望那些已经辍学的孩子能够早日重返校园。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8

  在开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前面,我们就开始审视题目了,到底是钱个子儿都不少,还是人个都不少?看到后面我们才渐渐明白……

  魏敏芝是名13岁的学生,但是却担当起了小孩们的老师,她起初的意愿是教完个月后就拿走属于她的50元,认为带小学生,当他们的老师是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事情出乎她意料之外,甚至不能掌控。

  张慧科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他开始总是跟魏敏芝对着干,非要反着来,有次他因为捣乱,和魏敏芝争吵了起来,把粉笔都踩烂了,她们很为难,因为高老师走之前嘱咐了魏敏芝要保管好粉笔,因为粉笔在这里很珍贵。

  后来明行光被带走去城里参加跑步比赛,魏敏芝想阻止,但最终被张慧科出卖,失败。后来张慧科因家里贫困跟孙志梅去城里打工,魏敏芝知道后,凑钱去找,但是因没钱而且还是混车进去的,被丢了下来,最后靠双脚走到了城里。魏敏芝找到了孙志梅要求她陪她起去火车站找,连大喇叭都用了,但是却还是点消息都没有。与此同时,张慧科个人走在路上,饿了,看着包子久久不肯离去,最后还是店家给了个充饥。后来遇到了个很好地老板娘收留了他。魏敏芝直动用各种办法想方设法的找到张慧科,不惜用了所有的钱用来写那些‘没用’的寻人启事。最后打听到电视台可以帮助她找到,她再次靠那双脚走了好多路去那个地方,经历了各种险阻终于见到了台长,并在电视台上好不容易说出了自己对张慧科的真心话。

  张慧科非常感动,他很感激魏老师,因为不是她他还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游荡,流浪,魏敏芝何尝不是如此?她为了找到张慧科,使出了浑身的解术,才找到张慧科,至此他们的感情又加深了!

  在记者采访张慧科时,问:“你最难忘的是什么?”他答:“要饭!”我当时阵心酸,让这么小的个孩子说出这样的话,都会觉得这个社会不公,但是社会便是如此,你弱小,它便会把你打败,你越是内心强大,越能够生存下来!

  分页标题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

  《一个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师与学生张慧科之间矛盾的发生、发展、结局,几乎是影片的全部内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随着这一矛盾的变化逐步表现出来了。

  作为一个教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一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我们很容易想到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反之,则是符合逻辑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这对于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难道不是更具指导意义吗?对于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对事业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的人来讲,不是极具规劝意义吗?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个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因为把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去实现自己的信念的精神总是让人佩服且感动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用这样诚实和顽强的态度对待实际困难的又有几人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质文明的急剧膨胀反到成为了许多精神空虚者最美丽的藉口。他们以此为由游戏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烂,却有着动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来,吃喝嫖赌样样会,不枉人间走一回。看看,多么潇洒,多么豁达,在挥霍浪费上面心比金坚、势不回头、大义凛然得让人心碎,比革命时期为人类共同理想奋斗而被捕就义前的烈士们还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会享受不会创造的头脑总是让人感觉十分悲哀的,而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利益之上者,当属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一个也不能少。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一个字能概括:犟!犟得让人拍案叫绝,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为之震,久难忘怀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0

  春节来临的前几天,我和家人一起看了一部电影,这部影片的名字是《一个都不能少》,电影十分感人,看完以后禁不住潸然泪下。

  故事讲述了贫困山区里水泉小学的高老师因母亲病重所以要请一个月的假,村长只好去请代课老师,请来的代课老师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名字叫做魏敏芝,高老师在临走前,嘱咐她说:一个学生都不能少。

  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学生服她,还经常和她顶嘴,其中还有一个特别顽皮的孩子,叫做张慧科,还将当时还很新的粉笔给弄碎了。可是有一天,魏老师在点名的时候发现张慧科不见了,经过了一次家访后才知道,是因为家里太穷,所以才去县里打工,而魏老师为了那一个诺言,决定去县里找他,为了筹钱,她和学生去工地上搬砖,然而非但没有帮忙,反而还帮了倒忙。看到这里我十分的感动,乡下的孩子的生活可真辛苦。最后魏老师只好徒步走去县城,在路上她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一个开着拖拉机打算去县城的人的帮助下她来到了那里,却收到张慧科失踪的消息,她用仅剩的钱买了纸和笔,打算写寻人启示,却被告知这样子做没有任何作用,她受到了第一次打击,随后那个人告诉她可以去电视台那,说那里是最管用的,魏老师打算去找台长,可是却被门口的'人给拦住了,魏敏芝在门口等了两天他也没有让她进去。从这里我可以看出人间的人情冷暖。最后台长发现了他并让他参加了一个节目说是可以找到他,到了最后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原来他在街上被好心人收留,在电视台的帮助下他们回到了农村。

  以前的人和现代的人区别实在是太大了,这一部电影告诉了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1

  上个星期,我在学校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一个都不能少》。一开始,我还 觉得这部电影很有趣,到底是什么,一个都不能少呢?可看了以后,我感慨万千。

  记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因为没钱上学,他的爸妈就让他和一些人一起去省城打工,可到了火车站,因为那里人山人海,他走丢了。后来他仅十几岁的老师知道他去省城打工,连夜走到了省城去找他。后来,他经过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她终于找到了她的学生,她很高兴,她的学生也很高兴。

  虽然你可能会觉得这部片子是假的,但是,我告诉你,其实它里面的`人物真的是乡村里面的人,而且他们还 是第一次演,就能演得这么好,可见乡村里真的发生着这些事情,还 可以看见乡村里面的人是多少可怜、多么穷和苦啊!

  现在,再回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来,我们是多么幸福,有吃有喝、丰衣足食,你想要什么,你的爸妈都会尽量满足你的愿望。我们现在和乡村里的孩子真是天壤之别!

  在《一个都不能少》中还 有令我感动的事,如:那个魏老师为了要去找电视台台长,竟然在电视台门前整整等台长等了一天半,而且晚上为了充饥,吃别人吃剩下的东西,晚上睡觉就露宿街头,最终,终于见到了台长。在魏老师在拍一个新闻的时候我又感动了,她在拍电视时说到:“张围科我找你找了三天了!”。说完,眼泪“刷刷”地往下掉。

  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我明白了乡村的孩子是那么可怜,那么穷,有些连学都上不起,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天壤之别,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父母。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2

  电影里的细节,刻情的一点一滴也叫我回味,引发我再度的思考。一方面充满整个脑子只是代课老师魏敏芝找回贫苦学生张慧科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扣人心弦。另一方面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尤其是当小魏老师面对着镜头,流着泪说:“张慧科,你跑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我的心不禁颤抖一下,那种老师对学生的爱一下子涌出来了。

  魏教师只有十三岁,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作为一个“代课”老师,她对这份责任执著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她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也看到了贫困小村老师的最纯洁的责任心和关爱的情节!我成为人民教师,我应该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然而: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回到我们《指南》的学习中,它更强调“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我觉得在影片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那种想学习、愿意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当今社会人重视的关键,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每天按照时间来分配教学内容,那么,我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下,可千万不能忘本啊!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才是我们教育任务的核心。

  感人至深的真实情节、让人忧虑的农村教育,可能都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让所有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爱心去做的事。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3

  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让我是回味无穷 ,整部电影看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贫穷、落后,教育更落后,第二就是山区也有人才,短短的一个赛跑,讲述了山沟里有多少有用的人才。第三,执着,为了一句承诺十三岁的魏敏芝为了一句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只身来到城里寻找辍学的张慧科,受尽了艰辛。

  我是含着眼泪把这部电影看完的,在这样的穷山沟里,贫穷和落后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没钱读书,没钱看病,贫穷使很多小学生很早的辍学,同时,贫穷、交通不便使很多的'老师不愿意到这里教学;当张慧科被找回来时,孩子们看着好心人捐来的粉笔,是多么的惊喜,多么的兴奋,魏敏芝老师让孩子们一个人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我看到了这群孩子有着多么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兴趣;可是,因为贫穷,他们没有好老师,更没有教学资源;更可怕的是因为没钱而可能随时辍学。

  在这样的穷山沟里,有多少祖国的花朵,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人才,而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消失在蒙芽之中,电影用两个简单的段落来描述这个场景,一是挑选体育尖子,二是魏敏芝不让那个学生去城里读书而追车,表现了山里的体育人才。表现的越简单越让人深思,是有极个别的学生被送到好地方去读书了,可是更多的学生呢,还得留在这个穷山沟继续接受教育,所以办好穷山沟里的教育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

  山里的孩子有着不怕苦,不怕累而执着的精神,张慧科辍学去城里打工了,魏敏芝去城里寻找他回来,三天三夜,想尽了各种办法,写广告 ,找电视台台长上广播,其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的艰辛,魏敏芝老师执着感动了广播员,感动了路旁的行人,更感动了电视台台长,从而找回了张慧科,更感动了所有的观看电影的人;我们这群可爱的山里的孩子们,他们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我突然感觉身上的担子好重, 我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挑起这山区教育的重担,不辜负社会赋予我的这份使命,改变山区教育要从我做起。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4

  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责任,一种感动。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是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人,今年才十三岁。因为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学生一到四年级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家人带着他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师从学校一直到(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张慧科,因为她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老师临走之前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责任所带来动力吧!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是魏老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寻找,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应该去电视台……可门口登计人员处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弃,在大门外等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而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你是不是台长?”最终,她终于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终,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一起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学。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劳累呢?

  因此,我希望所有贫困学子都能过上幸福生活,也希望那些已经辍学孩子能够早日重返校园。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我们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用电脑上课,可是在偏僻的贫困山区,跟我们是截然不一样的景象。这次教师给我们看的电影正是讲述一个在贫困山区的代课教师的故事。

  13岁,正是和我们差不多的年龄,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代课教师竟然能够是13岁,魏敏之就是这个代课教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应对那么多调皮的.小孩子,魏敏之虽然管不住,可她坚持一个信念,孩子们一个也不能少。当张惠科因为家庭贫困,到城里打工时,魏敏之步行到城里三天三夜,到处寻找张惠科,她最终感动了电视台台长,最终找到了张惠科。期间,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结果当她明白自我做的纯属徒劳时,她仍然坚持了下来。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阻挠时,是不是也应当这样呢?答案是肯定的。

  电影中,还有个情节触动了我。

  粉笔在教室里甚至能够说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学习委员是个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笔,她印象中的高教师,连一个捏都捏不住的粉笔头都不肯丢弃,能多写一个字也是好的,所以当魏敏之教训调皮捣蛋的学生张惠科时,把本已摔断的粉笔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明白后,让张惠科道歉,并买了一盒新粉笔。

  看到这儿,我十分惭愧,因为我有时也背着教师,偷偷用粉笔砸人,如果说电影中的学习委员是个爱惜公共财物的人,我就象个品德低下、没公德心、不珍惜财物的人,所以我决定以后必须要爱惜粉笔,爱惜一要教学用品。

  相比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来说,我们是幸运的,所以我们更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相关文章: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1-21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想02-25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5-26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8-06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1-22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01-29

观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01-27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作文01-27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01-27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