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终点站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9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幸福终点站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幸福终点站电影观后感1
看完影片,想起很多年前的一期艺术人生,访谈对象是黄磊。他讲了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很简单的一个小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有一只小狗狗,一天,它问妈妈:“妈妈,妈妈,幸福在哪里?”
妈妈说:“幸福啊,就在你的尾巴尖上呀!”
于是这只小狗狗就一向追着自己的尾巴,转着圈地追啊追。但是,它发现怎样也追不到。
它又去问妈妈:“妈妈,妈妈,5555~我怎样追不到我的幸福呢?”
妈妈亲亲它,说:“傻孩子,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啊~”
小狗狗:“唔?”
妈妈笑了笑,温柔地说:“抬起头,向前走,幸福跟在你身后。”
一向觉得幸福是一种很虚无的东西。或许正因为这点,它有幸一次又一次被搬上大银幕,成为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我不懂,幸福,真的象上面的小故事里讲的一样简单么?那么人们穷其一生苦苦追寻的又是什么呢?
《幸福终点站》被我压箱底有2年了,因为一向对有关“幸福”的议题不慎感冒。你说你幸福你就真的幸福么?说你不幸福难道就真的不幸福么?很多时候幸福但是就是一种感觉,然而感觉却什么都不是。
维克多(汤姆汉克斯饰演)是一位基本只会点头yes摇头no的笨拙并傻气着的初来乍到纽约城的游客大叔。谁知咱们的维克多大叔时运太不济刚到纽约城就得知自己的国家的政府被推翻,一个失去政府的人既不能出关也不能入关只能受困于机场。国家的稳定遥遥无期,没有身份,没有钱,没有朋友,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选取——只有等待,换个人可能死的心都有了。可见咱们傻乎乎的维克多大叔绝对是个心态超级好眼光很长远并且不会想太多的人,井井有条地给自己安排了住的地方,对照着旅游书籍自学了英语,找到了收集推车钢崩儿换汉堡的方法填饱肚子,需要洗漱就大白天穿着裕袍在机场跑来跑去。当有机会带给给他逃跑的时候竟然还是笨笨地留了下来。太多的点点滴滴,向我们描述这个男人的可爱与执着。
机场,从来就不是停留之地。人们或进或出,或出或进。等待,不可忍受。何况是看似无穷无尽的等待!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我们可爱的维克多大叔待足了9个月。期间,他一句“goat”帮忙没有证明文件的孝子为老父拿到了救命的药,帮忙墨西哥小伙追到了心爱的姑娘,还因为出色的木工手艺被收编进机场的施工队。
生活,仿佛不曾在别处。
等待,成为了生活本身。等待心爱的姑娘,等待国家的稳定,等待着去到纽约城完成老父临终的心愿——得到Jazz乐队40个签名中的最后一个。当拿到最后一个签名的时候,觉得比起漫长无边的等待这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在想,人生不就是一座飞机场么。有关无关的人们进进出出,很多都只是一面之缘,有些人会给你刁难,有些会带给真心帮忙,有些则会给与你完美的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目的地,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的过程就叫做等待。而当你学会坚信必须会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等待就变成一种幸福。
你问我究竟人们穷其一生苦苦追寻的又是什么呢?
——“抬起头,向前走,幸福跟在你身后。”
单纯而傻气的男人有时候也能够很迷人。如果运气实在不济,做一个坚信幸福的傻子似乎也不错。
幸福终点站电影观后感2
如果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我们存在在这个世界,但我们不属于这个世界。听上去,这是一个多么可笑,多么荒诞的假设,或许也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局面。但是《幸福终点站》的男主人公维克多就是如此。
故事的起因是一个承诺,维克多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找到最后一个爵士音乐人,得到他的签名,他千里迢迢从卡科日亚来到纽约。然而不幸的是,他的签证失效,被迫在候车室寻找落脚的地方。
九个多月的时间,他被死死地困在纽约的候机室里,活动范围仅局限于那小小的候机室。当人们询问他的住处,他一遍遍重复“57候车室”。人们带着不解、疑惑,拒绝提供帮助,拒绝提供工作。面对眼前的困难,他似乎毫不在意,他的阳光似乎能够融化整个纽约的冰雪。
新的一天开始,故事还在继续。这一天,他帮助了别人,丢失了自己的餐券。这一天,他传递了爱,也收获了友情。这一天,他精心布置了一个局,这一天,他用勤劳和智慧演绎出一座喷泉,这一天,他赢得了。
很多零碎的点,慢慢连成了直线,构成了画面。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正直,善良,机智,勇敢的维克多,面对潜在的危险,因为别人的请求和自己对他们的允诺,就答应出面解决,看到同是流浪在异乡的无助者,除了同情,更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机智地解决了一场不大的危机,得到的是拥抱,是感激,是微笑,还有人们的敬仰。
幸福终点站电影观后感3
《幸福终点站》,看完了。才发现居然又是一个关于爵士乐的童话。汉克斯演的维克多·诺沃斯基一直抱着一个花生酱罐头的罐子,谁都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后来他对在机场里面认识朋友们说,里面是爵士。后来他又对美女泽塔琼斯说,那里面是承诺。那里面有56位爵士大师的亲笔签名,那是他的爸爸托人写了许多的英文信寄到美国要来的。他爸爸有张照片,上面是57位爵士大师的合影,他爸爸要到了56个签名,只差一个,就去世了。诺沃斯基承诺他爸爸一定要到纽约要到这最后一个签名。
原来这部电影还是在宣扬美国人最自豪的两样东西:纽约,和爵士乐。
纽约,代表了自由。
电影最后,诺沃斯基终于走出了机场,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他招来一辆出租车,司机问他从哪里来,他说卡科日亚(电影中虚构的国名),那司机说他来自阿尔及利亚,星期四刚到。这就是美国人想让外国人知道的美国,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你来了,就有机会。
《幸福终点站》,美好得虚假的电影,讲了一个只有在童话中才能发生的故事。看似25岁的泽塔琼斯说她39岁。在印度刺伤了一个警察的老头在纽约的机场安安份份的做清洁工。诺沃斯基因为护照问题在机场里一住9个月,居然还找到一个装修工的工作,赚得比海关官员还多,为了和泽塔琼斯约会,还在机场里的服装店里买了一套HUGOBOSS的西装。居然还利用机场里的饮水池和碎盘子做了一个大喷泉。
所以说《幸福终点站》是个关于美国,关于爵士乐,关于自由,关于爱情,关于命运关于。的童话。不过,童话就是童话,再虚假,也会让人喜欢。就像小时候看格林童话,明知都是假的,还是会希望那是真的。
现实中从来不会有那么简单美好的东西,那么,就只好让它们都发生在童话里了。
一直很想再重温一遍蓝精灵。近日忽然发现可以下载,于是下载了一集来看,可是看了一下却大失所望。完全是给小孩子看了逗乐的,现在再看已经觉得太傻了。不过尽管如此,还是不能抹去小时候看蓝精灵的美好回忆。
幸福终点站电影观后感4
这是一个没有国籍的人,在一个不被人留意的地方发生的故事。虽然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其中不乏动人、精彩、欢愉之处。想想,我们在不经意的时候,奔波在这个人头攒动的大学校园里,我们得到了什么,两个字——空虚。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忙,不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只不过好不吝啬的把自己的时间交给了很多无意义的事务。
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停下来,静静想一想我们需要什么。向《当下的力量》里面说的,保持一种了“临在”的状态,作为一位旁观者看看自己的思想流,看看里面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在这个信息横流的时代,我们需要一双慧眼,披沙拣金以内心深处的声音为指引来执着的追求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高中时候,修为颇深的语文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没有信仰的社会是一个疯狂的社会。多门的贴切。21世纪虽然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大打折扣,可以说这也是付出的一种代价吧。返回来问一下,人到底是物质重要,还是精神重要;是肉体重要。还是灵魂重要。以本人的观点看,人最重要的就是灵魂的纯洁,说的俗点就是一个字“爽”,一切的物质就是为了这个东西而做铺垫,一切行为都是实现它的过程,不是吗?一颗高贵的心灵远远比金山银山更重要。
请适时的停下追求功名利禄的心,让那颗疲惫的心放慢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吧。它不需要被那样的束缚,它更需要的是用一种纯洁的执着来驱动它,并且可以在途中吸收更充足的养分。
幸福终点站电影观后感5
午后,窗外阴雨绵绵,我一个人窝在客厅里,看完了这部2004年上映的老电影——《幸福终点站》。
电影根据纳塞瑞的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由于祖国发生政变,护照和身份证件因此失去效用,而被迫滞留在肯尼亚机场生活的维克多·纳沃斯基的经历。
观影中我同情于他语言不通,睡在机场大厅废弃的椅子上,在机场卫生间里洗澡,靠为路过的乘客服务,换取每天的汉堡维持生活;亦动容于他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在机场里生活之久;更感动于当他完成父亲遗愿后,司机问他去哪,他呢喃着:“我回家。”并信誓旦旦点头的这一幕。他那时心中洋溢着的是终于可以回到祖国的欢喜吧!
但观影结束后,最令我难忘的是维克多·纳沃斯基身上人性善良的光辉。
他愿意提醒赶时间上班的阿米莉小心湿滑的地板,并在她哭泣时递上手帕;更愿意在米洛卓格维奇向弗兰克央求将药带走时,谎称药的使用者是山羊,而非他父亲。只因为如果药用在动物身上,便不需要购药许可证,就可以将药带走。
也正因为他体谅朋友古普塔在印度误伤警察而逃亡,小心地做着机场清洁工,所以当弗兰克以让古普塔坐牢而放他进入纽约作为威胁,要求他回国时,他只是站在那儿说:“别动他们,我回家。”在弗兰克的追问下,一遍遍说着“Yes”。
如果说“心存善意,定能途遇天使”,那么影片中的古普塔或许就是深谙了维克多·纳沃斯基的善良并愿意用自己来成全他的“天使”。
视线落在机场大型落地窗外,窗里是候机回国的维克多·纳沃斯基,窗外则是古普塔拿着拖把,向准备起飞的飞机小跑过去的背影。他跑向它的一个轮子,用拖把一下又一下地敲打着,进而转过身,面对维克多·纳沃斯基,挥舞着一只手,大喊着“我回家了,走吧满分作文网!”,脸上满是释然的笑意。
马克·吐温曾言:“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维克多·纳沃斯基被迫滞留机场,却没有忘记怀揣善良,并温暖了机场的其他工作人员。
如果说维克多·纳沃斯基的善良仅是自身灵魂高尚的体现,那么《感动中国》的吴锦泉,这样一名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也许更能使人感受善良的能量。夫妇两人除了磨刀,无其他收入来源。2010年,吴锦泉夫妇得知甘肃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的消息后,带着几个月磨刀挣的几百元硬币,倒了三趟公交车,辗转两个多小时来到市红十字会捐钱。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他已累计捐了23392.2元。一把刀一块钱,一千元几乎是老人三个月的磨刀收入。他的善良,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更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体现。
但在我们这个时代,却有人不愿怀揣善良,传递善良。“碰瓷”事件的发酵,使人心设防,不愿再给予善良;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沉痛后果,和旁观者的“不作为”的态度——放弃上前劝阻,哪怕报警的善举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充满善意,人人怀揣善良是消除内耗,建设一个富强、文明、和谐、幸福社会的重要基础。
作为我们青年一代,给予打饭阿姨,送外卖的员工一声谢谢,给予帮忙解答疑问的老师一声谢谢,给予陌生人一个微笑,都可体现善意。“善良与品德兼备,犹如宝石之于金属,两者互为衬托,益增光彩”。善良为我们增添的是个人修养,更使我们拥有人格魅力。
愿我们都长成方海权所说的那样:“善心为众福在后,良心范己必在前。不管去到哪里和做任何事,都不能迷失自身的善良。”
愿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勿忘怀揣善良,时刻用善良来丰盈和净化心灵。
幸福终点站电影观后感6
如果你身在异乡,突然听闻故土硝烟弥漫,而你本人种种身份也无人承认,语言不通,身无分文,被扣在机场进出不得……你该怎么办?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就勾勒了这样一个背景,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描绘了一个这样的人物。名叫维克多·纳沃斯基的卡科尼亚旅客来到底特律机场,却被告之卡科尼亚国内发生政变,他所持的护照等身份证明已无法获得入境批准;而国内战争仍在持续,回国的所有航班都已停飞。维克多·纳沃斯基成了一个“不被承认的人”。他既不能回国,也不可踏入美利坚国土半步,除了候机大厅他无处可去,机场负责人狄克逊让他耐心等候。心急如焚的`维克多待在大厅里,不懂英文的他找不到可以帮助他的好心人,仅有的几张食品券还被扫进了垃圾桶。他身无分文,无家可归,彻底成为了一个陷入绝境的人。
维克多开始在候机大厅里寻找安身立命之所。尚未使用的69号登机门成了他的家,他每天在洗手间洗漱,并且努力学习英文。很快维克多效仿别人为机场整理小推车赚到了钱买了吃的。但机场负责人狄克逊却将他视为麻烦并处处与他作对。狄克逊安排专人整理小推车,维克多失业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和机场开食品车的年轻人、清洁老人古普塔等交上了朋友,吃喝住都有了着落。维克多在机场邂逅了美丽的空姐爱西莉娅,为了和她共进晚餐他努力在机场中寻找工作。碰巧,他随手装修的墙壁被一个包工头发现,维克多被正式雇佣了——维克多的生活居然步入了正轨。一日,机场扣留了一个神色癫狂的俄国男人,狄克逊无法与他沟通;情急之下他想到了维克多。维克多稳住了狄克逊和那男人。他凭着自己在机场的这段时间学到的东西帮助那男人摆脱了困境。狄克逊因此大为光火,但维克多却成了整个底特律机场的英雄。每家商店都贴上了他的手印。每名工作人员都对他笑脸相迎。爱西莉娅与他再一次相遇。在爱西莉娅的追问下,维克多说出了自己坚持去纽约的原因: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要前往纽约向一名爵士乐手索要签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爱西莉娅被维克多的真诚深深的打动了。
阳光灿烂的早上,卡科尼亚的内战结束了,此时的维克多已困居机场9个月。当每个人都期待他达成誓言时,狄克逊却要求他立即回国。并以遣返印度老人古普塔回国蹲监狱作为条件来威胁维克多。为了朋友维克多只有选择回国。当他候机的时候,古普塔老人毅然选择被逮捕以此换回朋友的梦想。每个人都落泪了。狄克逊也不再阻挡,美国向维克多打开了,纽约向维克多打开了。他终于实现了承诺,可以安心回家了。
当美国向维克多打开的那一刻,应照了那句贯穿了全片的话:“同情心是最重要的。”机场就像是浓缩的美国社会一样,形形色色的人、语言、国籍、文化……维克多憨厚的笑脸和随机应变的灵活脑瓜,以及与朋友相处忠实不二的性格打动了热情的美国朋友,尤其是在他救下俄国男人后,更获得了各种族各国籍朋友的认可。严格不苟的冰冷法律可在热忱的同情心中融化。维克多实际上是获得了美利坚文化的认可。两种文化在个小小机场中交融碰撞,最后闪现的,是一颗颗赤诚之心。
幸福终点站电影观后感7
一个来自东欧最小国家的Viktor,去美国帮父亲实现一个未了的夙愿。从飞机起飞到在肯尼迪机场落地的这一段时间,他的国家发生政变,Viktor因此突然成为了没有国籍的人,无法入境,也无从出境;纵然纽约和美国就在数米之遥的门外,他仍然只能等在候机大厅里,直到身份明确。
这一等,便是9个月。
在这9个月的等待中,Viktor一点没有虚度;他在待改建的67号登机口给自己造了一个家;靠着自己的智慧,帮了一个买药救父的俄罗斯人,撮合了一段姻缘,邂逅了一段浪漫,征服了一群原本拿他当笑话的人;当他离去的时候,这个初时语言不通的东欧人,已经让整个机场为之感动。
138分钟的片子, 除了最后的几分钟,几乎都浓缩在极其有限的一个小空间里---肯尼迪机场候机大厅。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形形色色的人们,把时间延展;他们做着不同的工作,却在做着同一件事情---等待: 折腾着Viktor的海关局长Frank,等待着老局长卸任,等了17年;
Gupta,因为在印度犯了案被通缉,逃匿在机场做一个清洁工,一做23年,而他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等待。
美女空姐Amelia,从18岁到39岁,等着男人的一个承诺;她总是住酒店,为的就是男人的BP响起时,能够随时打包起身。
开餐车的Eique,等着一个机会向暗恋的女孩靠近;
Viktor的父亲,用了40年,收集了57位爵士高手中的56个签名,他在九泉之下,等着儿子帮他圆上最后一个签名。
甚至连机场大厅里的背景中的各色人等,也都在各自等待。.。.
不是每一个等待,都会很快就有结果,譬如那些在海关等着通关的人们,这个等待,只需要1分钟而已;
也不是每一个等待,都会有美丽的结局,如同抱得美人归的An;
即使每一个美好的结局,也都不一定都有美丽的过程,好像Viktor。
Spielberg说,我们每个人都如Viktor一样,在这充满变数的人生中,或许在某一个瞬间都会迷茫,然后去寻找去等待;而Tom Hanks说,“Viktor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不是按他自己的方式前进的;身处其中,只有为自己挣个好生活。”
不知道作家Andrew Niccol在写这个小人物时,是不是想着一位叫做Viktor E Frankl的人。这位饱尝纳粹集中营种种艰辛的幸存者这样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影片中的Viktor,不是心理学者,也不是成功学家,他只是在那样一个无从选择的环境里,在他那张憨厚的笑脸里,在七零八落令人捧腹的英语中,一连串令我们忍俊不禁的小事中,展现给我们如何乐天知命,如何心存良善,如何努力的让自己离结果更近一步。而其间的深意,与Viktor Frankl的表达,异曲同工。
这部Spielberg导演,Tom Hanks和Catherine Zeta Jones主演的片子,据称票房并不理想。老实说,这部片子的确漏洞不少,结尾也多少有点画蛇添足;可是,这3个人的组合,却让这一步看似俗套的片子无限鲜活,甚至那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也都刻画得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纵然这不是你所熟悉的斯氏大片,你仍然可以从中看到清晰的斯氏烙印---天马行空甚至满怀童心的想象以及对人性的高调宣扬。
你或许可以觉得这是好莱坞的俗套,可是,我就是喜欢在外面刮着风的夜晚,抱着小瓜子,看一出充满温暖情调和轻松幽默,并充满“个人英雄”和毫无新意的“Happy Ending”的轻喜剧。然后,笑中含泪,若有所得。
幸福终点站电影观后感8
这是一篇情与理并融的电影。
它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贯穿于整个电影,我们一向能够看到的这个维克多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另一部分就是情的线索,维克多遵守父亲的一个承诺,印度老人毅然拦下飞机的时候,结尾维克多最后能够告别这一段流离生活的时候,这些都让我比较感动。
维克多的经历让我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处境会相当困难。应对这些,就应学会维克多的随欲而安,去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
人是复杂的,人生是充满变数的。或许这便是生活的本身。应对种种的变数,提高我们的心里的抗压潜质,这样我们会变得坚强。当我们迷茫的时候,不好感到绝望,乐观的看待所有的一切,靠自己的潜质去生存。
影片中的维可多靠摆放推车维持生计,最后又被一个工程师看中成了建筑工人等等这一切都能够看出他是用心的去应对生活的,而且毫不埋怨,完全理解现实!
过去无论后悔也好,怀念也罢,我们我法倒回。将来谁都无法预测,能够把握的只有此刻,要塌实充实的扮演好此刻的主角,要过得真实。
影片开头就是机场,机场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物理空间,但在那里,每一天都上演着许许多多的悲欢离合,各式各样的人在那里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这个机场或许正是整个美国社会的缩影。
当电影演到维克多救那个可怜人时,我很受感动,他能够在自己陷入困境的情形下救助从不相识的人,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这让我突然想到这样一句,是金子总要发光,而我要是让光辉照耀每一个人!
透过印度老人的经历我看到了,美国表面的波澜不惊,而实质上却如沸腾的开水。人是有情的,制度是冰冷无情的。
一个制度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风格,却不能代表所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或许维克多的第二份工作是一笔交易,但同样能体现他的乐观和乐于助人。正是正因如此让他和在机场的很多人都成为了不错的朋友!这也告诉我们帮忙周围的需要帮忙的人,在我们需要帮忙时,就不会孤独无助!
维克多是执着的他为了父亲的承诺去纽约,能够去全心全意的去等一个电话,等一个人。靠自己的发奋去争取幸福。
这片电影只是生活中的的一部分,生活不会正因电影的结束而结束。本篇的结局或许是比较圆满的,但更让我满足的是,维克多透过不断的发奋,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幸福终点站电影观后感9
一个明敞豪华的机场,一个终日穿梭于此的人,一把剃须刀,一个罐头盒,和一个小皮箱的陪伴。
无声无息地等待,他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的九个月。
滞留,是因在那样漫长的时光里,他意外变成了一个没有归属的人。
维克多,电影《幸福终点站》的主角,为完成父亲遗愿前往美国。然而途中家乡发生政变,政府被推翻,所持证件不被美国承认,也无法办理回国手续,被迫滞留肯尼迪国际机场。片刻,甚至只是一小段新闻的时刻,他便读到了心痛和抛弃,来自他的家,也来自他诚心远赴的国度。他是被推搡的人,暂安在肯尼迪机场,他成了不存在的。
接下来的只有等待。在拥挤不堪的人潮里,在深夜空旷的大厅里,在映着一个个生面孔的落地玻璃前,在一排排写着陌生语言的书架间,突如其来的开始,遥不可期地等待。
人们总是在马不停蹄地奔走。机票上的几个墨字,是空中拉线的手,它肃稳地指挥着穿梭于机场中小小的人儿,任他们不留意相撞,不经意相离……尽管奔忙的人们行色匆匆,纵使赶赴的方式林林总总,可芸芸众生如我,真的明白这样匆碌的节奏究竟为何吗?金钱、事业,或许尚且遥远;成长、学业,可能已不假思索。难道人生的腾飞,必经此番拼尽心力的助跑?
而他是安静的。胡尖儿冒了一茬又一茬,签证退了一遍又一遍,他不放下等待。他用卫生间的水龙头洗澡,将拼凑起的座椅当成睡床。当他以善意的谎言为买药救父的旅人解难,当他用踏实和发奋赚得维持生计的硬币,当他为友人的安危放下此行的初衷,他的真诚与善良已暖化人心。
或许这才是幸福的真谛。以幸福为终的站点,不取决于跑过多少航班,在疲累中熬过多少个夜晚,而是在塞满的日程中保留一方清净。心间的一抔土不该是芜秽,充实也并非没有等待,若能在等待中看到时光的温柔,岂不是胜过忙乱里为刻意投奔目的地而身心俱疲啊!
诚然,等待是需要魄力的苦差。在这漫长艰苦的过程中,每一缕期望似乎总在现实的地面沉睡。彷徨、焦躁接踵而至,不安、低迷周身包围,以前的期盼,竟是一场彩绘的谎言,咫尺天涯的渺茫。
然而人总要有一些东西沉沉地坠在心底,才不至于轻至无形;总该多一些有分量的付出,才不负以时光加作筹码的等待。待到花开时,所有的鞍马劳顿都将是安心休憩的资本,不悔那段艰涩时光,换此刻笑意纯白。
影片结尾时,维克多最后拿到了签证。当绿色的“通过”字样踏实地掷落有声,当久盼的纽约真正在一步之遥的门外,当自由重新归附于他,这个憨态可掬的老实人,张开了双臂拥抱天空:“美国,我来了!”九个月的等待,在一个落雪的夜晚,随着父亲期盼的最后一张签名,安然躺在了那个旧罐头盒里。
在匆忙的生活中寻一片小憩的地方吧!等花开,等风来,等一曲完美的歌吟,等一阵清越的雀鸣,等待,石碑上婆娑着松树的碎影……其实当你放慢匆匆的脚步,便会发现身旁一切都在,你会惊喜地睁大眼睛:“哦原来你也在那里!”
当波西米亚人被问到,为何每走一段路便会停下来一会时,他们回答:是为等待自己的灵魂。别走得太快,朋友!路上奔忙的你和我,才是被等待的人。
请让疲累奔波的身体等待灵魂,同赏那如痴如醉的陌上花开。
【幸福终点站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幸福终点站》观后感分享07-29
电影幸福终点站观后感(精选6篇)11-17
幸福终点站电影观后感(精选27篇)11-17
幸福终点站电影观后感(精选8篇)11-17
电影幸福终点站的观后感(精选7篇)11-16
幸福终点站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11-16
《幸福终点站》电影初中生观后感07-28
幸福终点站电影观后感(通用15篇)08-22
电影幸福终点站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