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第七期观后感(精选8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校共育第七期观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校共育第七期观后感1
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朱永新会长在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一讲《家长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中,让我找到了这句俗语的科学依据——孩子在七岁时,大脑发育已和成年人相差无几,人格特征,行为习惯都已经基本成型了。
所以,教育,并不是从孩子进入学校后才开始的,早期的家庭教育是尤为重要的。非常庆幸在孩子降生的头几年,做到了认认真真地亲自养育,切切实实地亲身陪伴。帮助他把良好的人格品质,行为规范植入其心。看到孩子现在一米八的个子,依然和孩童时一样淳实善良,谦和宽容,顾念他人,任劳任怨,让我很是欣慰。
无论有无立法,我始终认同家庭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的。朱永新会长提出:教育是为了成为更好的人;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我们希望孩子成功,更希望孩子幸福。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
瞧,情绪的.重要性显露无遗。李文道博士归纳道: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情绪问题;青少年的主要问题,也是情绪问题。
当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父母越发要意识到被尊重的孩子,才会尊重别人,才会有更健康的人格。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要尊重孩子独特的个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总拿别人家孩子来攀比、要求自己的孩子,或者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都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的。当家长将自己的焦虑和压力不断传导至孩子,最后只能是适得其反,引发父母和孩子双方的情绪问题。要以平和平等的态度来与孩子交流,反问自己:我是不是别人家的父母呢?
平等和尊重是孩子心灵的钥匙。当孩子成为了同一屋檐下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何从了解孩子,何以帮助孩子消除负面情绪成为更好的人,幸福的人呢?在第二讲《家庭建设与父母携手育儿》中,刘慧教授也引用了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来让大家体会良好的亲子关系其重要性。
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学会读懂孩子的表达,了解孩子用语言、情绪、行为等方式向父母传递的信息,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控制情绪最好的教练是父母。父母首先要放松心态,从焦虑中解脱出来,作发觉孩子情绪的第一人,正视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管理情绪。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一切都无法实现。
基于孩童期给到了长久稳定高质量的陪伴,至今孩子在家与我关系十分融洽。最开始意识到孩子有了自己的情绪,是他开始脸红脖子粗愤怒地高声对我抛来质问。这并没有让我生气,反而让我觉得他愤怒着勇敢着呼喊着,又窘迫着委屈着要流下眼泪的样子十分可爱。我只是请他想一想妈妈的行为是出于什么原因,是因为他做了什么样的事情,他很快冷静下来,当我表达出如果他可以……妈妈就会改变……之后,他嘟嘟囔囔地很快也就接受了。此后,他依然会对类似情况产生情绪,但他已能自己排解了。
初踏进中学的头两个月,我敏锐地嗅到了孩子的负面情绪流露,经过两个晚上的夜聊,终于挖出了他的困扰。依然庆幸我们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亲子关系,让我能及时在孩子的情绪需要疏导帮助的时候,拉住他,给他力量,跨过去成长起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等待破土而出的种子。作为父母,只有给孩子提供了肥沃的土地,每天悉心浇灌,并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了适合的培养方式后,才有资格去静待花开。
家校共育第七期观后感2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是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
可是如何在真实生活中做好家庭教育,着实让不少家长困惑。2022年家庭教育公开课及时为大家提供全面的解答,第三期主题便是: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
家庭教育本质是生活教育,那么家庭关系和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影响家庭教育的两大要素。
一、两位专家老师举例说明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1、家庭平和的关系能让孩子比较容易包容,大气;
2、溺爱则会导致孩子不会分享;
3、孩子在上学时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家庭生活模式影响了孩子在学校的模式;
4、想要给孩子获得好的发展,需要给孩子创造美好的家庭生活,如全家相亲相爱、全家人共同成长,以有利于儿童发展和成长为优先考虑等;
5、陪伴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利用一切在一起的时间做好陪伴;
6、父母不挑选话题随意批判会干扰孩子对世界的认知,避免出现5+2=0(在学校5天接受的教育及价值观,回家2天被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后等于0)的情况;
7、两位老师表示,父母消极的解释导致孩子悲观和绝望,积极的解释给孩子带来自信和乐观;父母不能只说发泄的话,最后要引导孩子到积极的方向。这里父母的解释可以理解为一切日常中的对话、表达等言论,包括家里大人们的日常聊天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成年人肯定或多或少都有抱怨的时候,当抱怨及发泄完了之后记得要给孩子一个引导,比如自己最后是如何成功解决了问题的,而不能光让孩子听到了抱怨。
8、温暖而有力量的家庭关系会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提升核心素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活本身是真实的.也是复杂的,家庭劳动是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一种体现:
1、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学习是发生在学生的足迹所至和人际关系所在;
2、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有助于手、脑、眼协调发展,从小多做家务劳动能增强孩子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
3、孩子的学习时间与家庭劳动时间并不矛盾,两者可以达到平衡;孩子在家庭劳动过程中养成有条理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可以调节家庭氛围和情趣;
4、关于家务劳动,家长只要有意识去培养,重点是一起参与,激发动机:比如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听着课坐在机场等延误了的飞机,转头看看在旁边看小说入神的儿子,脑中回想着刚才课中老师的话: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要与孩子共同成长!
感谢家庭教育公开课和两位老师,及时答疑解惑,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本质。
家校共育第七期观后感3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如何处理好亲子关系、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是值得我们每个父母深思的。今天观看了孙云晓、刘可钦两位老师“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主题公开课,收益颇多。
一、给孩子温馨的家
愉快的家庭氛围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基础,孩子在健康和谐的家庭中成长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感受到快乐,性格也才能得到良好的塑造。试想如果家里关系紧张,整天鸡飞狗跳,孩子怎么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又怎么能够友善地和他人相处呢?所以家庭和睦,父母之间互敬互爱,营造良好的氛围,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不要过度安排孩子的学习,多陪伴孩子
过分关注孩子的成长、追求完美、片面追求成绩,是我们家长一不留神容易犯的“毛病”,孩子做不好,就指责、打骂等等,这些行为并不会改变孩子,反而容易造成负面的消极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在安排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好分寸,肯定孩子的努力、进步,讲究方式方法让孩子愉快高效地学习。其次,父母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富养,也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当然,陪伴也不是简单的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就可以了,而是应该做到真正静下心来、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游戏,避免“问题少年”的`产生。
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其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要怕孩子吃苦、翻跟斗,尽快教会孩子独立,孩子才能走的更远!当然,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啥都会的,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示范,并教会他们怎么做。让孩子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分担家里的家务,能做的事尽量做,不会的事学着做,父母学会适当偷懒、适当示弱,让孩子有分担、表现的机会,哪怕做的不好,也要给予孩子鼓励,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家庭责任感。
总之,孩子终究是要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孩子进一步,家长退一步,把家庭教育寓教于生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家校共育第七期观后感4
看完公开课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我们作为家长,不是为孩子提供温饱就可以,更应该主动参与到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承担起这份责任,与孩子携手同行。在学校,老师能够带领孩子们学习,在家里,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最好的人生老师。
家庭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常常说家校共育,有时候却会忽略家庭教育,只注重学校教育。但是,在孩子的人生中,家庭教育同样很重要。家庭教育更偏向生活,就像讲座里说的,家庭教育更应该生活化,场景化,尊重家庭本身的规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能在家庭教育中能感受到幸福。而不是让孩子承担更大的压力,让他们做没完没了的作业,上没完没了的补习班,这样很多时候会让孩子喘不过气。就像公开课里的二位专家所说的,“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要让孩子幸福,让孩子快乐,而不是被压力压垮。相信各位家长也不希望孩子难过,不希望孩子愁眉苦脸。毕竟作为家长,我们更希望孩子有灿烂的.笑脸。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例如讲座里有提到的,家长有时会不在意孩子的情绪,也不接纳孩子的情绪。就像有些男孩子在哭,作为家长的就要说:“你一个男孩子,哭什么呀!”这样子,总是会让孩子封闭内心的情绪,无法敞开胸怀的与我们交谈。我们作为家长,更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共情。孩子伤心难过,我们要想想,为什么孩子会难过?如果自己处在孩子的角度,我们会怎么想?主动接纳孩子消极的情绪,让他们的情绪得以释放,才能让他们打开心扉,让他们愿意与我们去沟通,才能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空闲的时间,让孩子好好的放松放松。我们可以带孩子出去看看世界,在家中和孩子做做游戏,不要让孩子变成“书呆子”。我们要去关注的,不止是孩子的成绩,还有孩子的情绪,孩子的幸福。
作为家长的一员,我当然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能够有出息。相信大家也是一样。所以,家长是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承担主要的责任的,而这也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成为更好的人。
家校共育第七期观后感5
中国是世界上家族体制维系最长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家族观念一直都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建立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上的集体认同。庾信《哀江南赋》有云:“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纵观历史,名门望族的家训无不强调以礼传家,以德立世,无不围绕着勤俭、进取及自律等美德。而这些美德,至今也同样适用。
勤俭的家风立人品格。常言道,要做事,先做人。晚清重臣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读书明理。尽管他位高权重,但是却看不惯世家子弟骄奢淫逸的生活。他对子女们要求极为严格,女儿需承担家务劳动,儿子则必须勤于功课。即使他公务再繁忙,也要抽空检查课业、指导孩子们习文练字。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曾氏子孙兴旺百年,后人评价称“曾家无一是废人”,曾国藩所倡导的勤俭度日、勤勉做人的精神,已渗入子孙后代的骨血,立起了一脉相传的优良品格。
进取的家风树人志向。人生在世,应立志高远,着眼将来。史学大家柳诏微,出身于书香门第,长辈均为饱学之士。虽然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是却从小受到极好的文化熏陶。外祖父喜欢饮酒讲故事,爱与孩子们闲聊家族旧事,与古代先贤的诗文佳句,亦或是古今文人的轶事趣闻。幼年的柳治徵,很喜欢依偎在外祖父旁边,听他将这些精彩的事迹娓娓道来。他被故事中的人物深深吸引,立志要成为栋梁之才。他学习勤奋刻苦,17岁便考中了秀才。有诗人叹于他的才华,赞道“君看一代称韩柳”。柳诒微的童年没有享受到丰足的物质条件,但积极进取、勤学知理的家风极大影响了他的.人生,为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自律的家风定人性情。性格决定命运,性情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宋政治家司马光严于教子,注重培养子女的自律意识。他曾写下了著名的《训俭示康》,在文中总结了,历史上诸多显贵之后沉迷享乐,颓废没落的教训,训诫其子:俭以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不因父亲的地位势欺人,不因门第高贵而嫌贫爱富,严于律己,行止有度。以致世人有“途不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的好评。司马家倡导自律的家风塑造了孩子们的自律、慎独的习惯,也定下了成就他们一生的好性情。
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早已不再局限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家风对人的影响却从未淡化,无论是勤俭、进取还是自律,都是优良家风的缩影,是一个人修身的开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
家校共育第七期观后感6
今天观看了“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年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七期”视频,两位专家深入诠释了家庭教育法的内容和精神,也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见解和理念。专家强调需要重视家庭教育,推进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家长们如何成为更好、更强大的父母,通过本次学习,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育儿先育己,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纽带”
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责任和陪伴是任何人都不可代替的,父母需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的成长而不是物质资源的提供者,做到成才之前必先成人。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怎么引导和督查,决定了这张画能画成什么样。孩子的模仿性很高,家长要以良好行为来影响孩子。遇到事情,多采取正面教育、沟通的方式,遇到一些负面的不良影响,多和孩子一起讨论交流,促进孩子判断是非能力的提升。孩子能够从心底里信任父母,才能顺从父母的教导。父母多用耳朵听,少用嘴,用彼此的相爱、尊重、信任、赞美和关心建立“纽带”,在亲子感情渐渐加深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教导才能水到渠成。
二、创造环境
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应尽可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能够在在舒适的环境里专心致志地学习。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方面的问题,能和孩子共同交流成长当中的困惑。在课余时间,带着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参与家庭事务分工,一起做菜做饭,让孩子习惯参与到家庭中,从而对家庭产生责任感和归属感。有责任感的孩子,能克服成长中的困难,能抵抗生活中的各种诱惑,自律地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
三、理解孩子,站在孩子角度上相信并尊重她
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思考问题,体会孩子的感受与难处,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产生错误的直觉和判断力,从而影响到当前所发生的事情。要尊重、信任孩子,多了解孩子,以心换心,用信任赢得孩子的信任。每当遇到困难,多鼓励安慰,帮孩子找回自信。我每天在用餐时都会和孩子聊聊天,听孩子讲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做的对的我会表扬,做的不对的我会及时纠正。
四、教育不能假手他人
陪伴是最长情的爱,教育不能假手他人,如果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了,就该归学校和老师来监管,便大错特错了。如果父母自己都不愿意付出时间、付出心思来了解和帮助自己的孩子,那怎么能单纯指望管理班级五十多号同学的老师和那些社会培机构呢?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和家长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文化修养虽有关系,但是并不是说自身成功的家长就一定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做父母的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不奢求孩子将来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只愿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拥有自信自强的心态,拥有独立的人格,对他人和社会充满爱。
家校共育第七期观后感7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今天的幼苗就是明天的参天大树,因此每对父母都会在孩子成长历程中用心、责任心给予关心指导。但是尽管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共有的希望,但并不一定都能够如愿以偿。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刚刚观看了“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家庭教育讲课,听了家庭教育学会孙会长和刘校长的公开课,关于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话题,感觉有很多的收获。在一个家庭中,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许多时候,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因此家长要想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就需要以身作则。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1、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爱别人和爱自己。如果缺少家庭的关爱,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看到过许多的案例,孩子的堕落,麻木等等的问题,都是为家庭缺少爱,试想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都不爱,他还会去关心体贴陌生人吗?所以,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让孩子快乐无忧的健康成长。在这一点上,我对孩子的.引导略见成效,记得我大女儿4岁上幼儿园时,就知道帮助老师安慰哭闹想家长的小朋友;上小学后,同班同学生病不能去上学,放学后,她主动去传递家庭作业;升初一后,她又主动帮助胆小不敢说话的同学,找班主任解决问题,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
2、父母要以身作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在不经意间给孩子巨大的影响。父母在要求孩子学会自律,不要总是玩手机的时候,要想想自己是否做到了呢?现在很多家长回家后,一坐下来就是玩手机,一家人很少沟通,甚至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吵,让孩子看电视或者电脑,让他自己随便玩,慢慢的汇总放学回家后,匆匆忙忙的写完作业就开始畅游游戏中了,更严重的是一旦孩子上瘾了,就开始走上了撒谎,逃学的不归路,等你再想管教时已经太晚了。所以趁孩子还能纠正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必须要谨言慎行,对自我的一言一行都要三思而行。
3、奖罚有度,实事求是,孩子发脾气冷处理
孩子做对了,我们要用心的夸奖,孩子做错了,我们也要及时的纠正,奖励和惩罚都要有度,适可而止。虽然教育专家都提倡多称赞多赞美孩子,但是我觉得还要分什么事情。在称赞孩子方面还是要实事求是的,因为一个习惯一旦养成了,改正是很难的。
家校共育真的很重要,个人认为除了要做好以上几点,还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慢慢地学会有主见,能够独立,从而更好的适应各种环境,快乐生活,成就美好的童年。
家校共育第七期观后感8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期望,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到一名优秀的中学生,陪在孩子身边时间最多的是父母,家庭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认真观看了《家长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孙秀梅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后,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孩子的思想是第一位,孩子的心理是第一位。当刘慧老师问:“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呆立当场,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日常生活中,每次下班回家我都会问孩子,你写完作业了吗?每次孩子看到我都好像我的脸上写满了作业。我总是以自己的水准要求孩子,希望他成长为父母希望的样子。刘老师让我从梦中觉醒,我以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真正的渴望,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去表达,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内心真正的成长,让孩子成长为自己心中的样子。作为父母,我更应该完善自我,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特长,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引导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过度关爱造成过度依赖,过度操心造成过度懒惰。大多数的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早晨家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孩子依然慢条斯理起床,磨磨蹭蹭洗漱;到了放学家长急着催孩子赶紧写作业,孩子依旧我行我素,能拖一会是一会。孩子无法独立,就无法真正的走向社会,也无法脱离那种“小我”走向“大我”,更不能走出“舒适区”冲向更加有趣的“价值区”,体验独立自主带来的乐趣。作为家长,我应该在孩子表达基础上给予一些指导,并对孩子进行鼓励,为孩子的独立思考进行表扬,帮助孩子远离依赖。父母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缓解自卑,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作为家长,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相信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
【家校共育第七期观后感】相关文章:
家校共育第七期观后感04-25
家校共育第七期观后感范文(精选20篇)11-11
家校共育第七期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11-08
家校同心家校共育观后感(通用38篇)04-07
家校同心家校共育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