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通用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1
也许,人到了一定年纪,便喜欢怀旧。最近,由于纪念父亲去世20周年的原因,到南宁书城买了《高山下的花环》DVD,再看一遍,流了泪。多年没有好好流过眼泪了。第一次看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应该是在小学。该片于1984年开始放映。掐指算来,30年已过去。
父亲参加了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那时,父亲在前线;母亲带着我,在广东某部队随军生活。依稀记得,战争期间,母亲不时和我到军部,千方百计探听前方情况。当然,一同前往的,还有不少家属。大家紧张、焦急、忧虑,生怕听到自己的亲人牺牲或负伤的消息,氛围令人窒息,似乎可以听到急促的心跳声。有家属扛不住压力,突然就哽咽,突然就捂住脸,突然就痛哭。一帮人便陪着抹眼泪。也有坚强的,但紧锁眉头、神情严肃的样子,令我铭记至今。从小经历过这些情景,使我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至今面对许多别人认为是“很大事情”时,都能够从容淡定。工作中如此,生活中如此。
父亲好好地从战场上凯旋归来了。16年过后,也就是1995年4月22日,父亲去世。那时,我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家庭的变故,母亲和我、妹妹着实茫然无策许久。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靳开来等同志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亲人,不向国家多索取一分一毫。我流着泪想,如果仅是期盼着军功章和丰厚的奖金,他们会那么勇敢地、那么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吗?如果没有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他们是绝对不会扛枪上战场的!
2007年,家族重修族谱,明确了十条家规祖训,其中第一条就是“热爱祖国,响应祖国号召,依法履行应尽义务,完纳应交课税”。我的族人和亲属,参加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还击战,保家卫国,不怕流血牺牲。此外,第六条:务正业,戒劣行、坏习惯;第七条:切戒借公济私、腐化;第八条:切戒挑拨离间,瓦解集体;第十条:切忌侮辱尊长,欺凌孤寡——这几条训诫,对于公职人员来说,仍有较强现实意义。
这与当前中央所强调的反腐倡廉,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和平时期,需要大力弘扬主旋律,需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全体中国人爱岗敬业、乐作奉献。我的族人和亲属,无论是将军、博士、亿万富翁,还是农民、职员、普通百姓,他们安分守己,走在拥挤的人群中,也许并不显眼。但是,该为国家挺身而出时,没有人甘做缩头乌龟。我想,“中国梦”的实现,也许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这篇文章,有些凌乱。没有认认真真写电影观后感,没有认认真真写父亲。我也不是太清楚真正想写的是什么。父亲的一幅画作忽然浮现我的脑海:山水间,松树傲然挺立。画作两边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的确是父亲的真实写照。
做人做事有原则,该怎样就怎样吧。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2
星期四,我看了一个经典红色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讲述了革命战争的故事。
连队的一位指导员拿上一个花环,献给了可敬可爱的连长。记者采访指导员,指导员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当时,连长吴三喜把指导员介绍给其他军人,并让他担任指导员。有一天,指导员浪费粮食,把一个雪白雪白、干干净净的香馒头扔进了水沟,连长全体教骂了所有军人:不能浪费粮食,要节约。解散以后指导员坦白的告诉连长,馒头是自己扔的。后来,指导员的妈妈寄信给儿子:你们军队要打仗了,十分危险,你赶紧撤离军队吧。指导员也很想逃跑,便和连长说:“我不参加这场战斗了!”连长当着全体军人的面骂了指导员,说他是胆小鬼,就知道当逃兵……指导员听了连长的教训后,决定参加战斗。
连长对所有的军人说:“每个人不能做逃兵,要去和侵略我们中国的人抗战到底。如果牺牲了,要让自己的儿女当抗日英雄。”指导员听完后,把手指头咬出血,在布上写了6个字——我决不当逃兵。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许许多多的人牺牲了,连长牺牲了,副连长牺牲了,还有一些战士也牺牲了。
最后,指导员回到了家中。把连长唯一留下的纸条递给了连长的父母,还到墓地给连长献了花环。
军人是多么的伟大,为了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勇敢地牺牲了。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3
在那个闷热狼狈的大礼堂,在人挤着人的逼狭空间里,宽大的屏幕上布满了充满年代感的噪点,微弱的荧光映着人们的肃穆的神色,失真的影音掩不住人群中的抽泣。人们沉默着,我的眼里也饱含晶莹。
高山,是战火纷飞的中国,是电影中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他们以骨肉为基,鲜血为钢,为身陷囹圄的祖国开辟出一条崎岖粗糙的山路,铸造出无所侵入的堡垒,编织出一条条凌风傲雪,清香四溢的花环。
这部年代久远的红色电影在壮丽的悲剧中,热情讴歌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深具人性力量,饱含对战士们无私奉献的赞美与歌颂,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英雄人物。贯穿全片主线的赵蒙生;为人忠厚,行事勤俭,善解人意的梁三喜;敢做敢当,身挟硝烟,口吐牢骚的靳开来;胸有大志有作为的小北京;柔软又坚韧的韩玉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火中人们细腻的情感:亲情,友情和爱情,每一样都足够让人动容。
亲情,雷神爷和小北京的亲情。嫉恶如仇,一身正气的雷神爷身在官场却以己为任厉声呵斥官僚的腐败,小北京从小以天下大事为己任,对军事颇有见解。雷神爷亲手送小北京上战场,当战争结束,硝烟停止,他却只收到了一枚金光闪闪的功臣勋章。小北京的死无不揭露了部分军队中的上层领导以权谋私,官僚作风严重等丑恶现象。
友情,蒙生和三喜的友情。同生在沂蒙山,他们却是不同世界的人。叼着金勺子长大的蒙生经过战火的洗礼和三喜的熏陶,成功地突破了自身的劣根性而拿到了一等功,成为了战争中的大功臣。
爱情,三喜和玉秀的爱情。晨曦的微光中,从民政局的窗户外,探头的小朋友们见证着他们婚姻神圣的缔结;部队里,三喜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羡慕他们羞涩恩爱的笑靥;但终于三喜悲壮地离开人世,纯白的灵魂升入浑浊的天空,只留下了一张染血的欠账单,玉秀一腔相思情终于化作墓碑前的花环。他们是战争中无数对苦命鸳鸯的缩影。
我最欣赏的人物,叫靳开来。
他言语粗俗却有着真性情,他重义气,讲道理,不斤斤计较。他不在意自己的直言不讳会为自己的政局风评带来不良的影响,也不在意自己为了战士们的存亡私自带人去砍百姓的甘蔗会不会让自己的评功蒙上阴影,他是我在这部电影看到的最真实的战士。他不贪腐,不畏战。他是中国的战士。
我最震撼的一幕,是蒙生从三喜胸口前掏出欠账单的那一刻。欠账单,一张有着皱巴巴的折痕和暗红的血渍的欠账单。一张整整齐齐的写着欠了什么欠了几元的欠账单。一张被三喜放在胸口前,写在遗嘱上的欠账单。玉秀用一头猪和三喜的抚恤金抵上的欠账单。他承载了三喜寒风傲雪的灵魂。它是一种重诺守信的精神,它刻在中国人挺直的背脊里。
这些令人骤然泪下的故事,是由一个又一个小人物组成的,战争把他们联结在一起。他们有的并不富足,有的并没有什么才能。但在国家兴亡前,他们永远把国家的荣辱胜负放在第一位,位卑未敢忘忧国。泱泱中华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这些闪亮的星星在河底发着光。这光芒微弱无比却坚强不屈,无数颗星芒汇聚成流,汇聚成一股无法战胜的中坚力量,成为中国的铁拳。
新世纪二零一九年,战火不再弥漫中国的每个角落。但祖国依然需要这无可战胜的铁拳。
泱泱中华,万里长城。古有烈士黄继光献身堵炮口,文人谭嗣同横刀向天笑。今有博士杨振宁兢兢业业,水稻之父袁隆平消灭饥荒。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可以不必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必须在生活中做好孩子,好学生,好市民。为祖国科技事业做贡献,为社会秩序的铸造添砖添瓦。社会稳定,科技发展,国家才会安宁。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4
周末偶尔刷视频看到《高山下的花环》片段,索性上优酷搜全片来看,看完感慨良多,为投机取巧的军二代赵蒙生而愤怒,为心直口快的靳开来救了全连的命却没被记功而难过,为正直守信的梁三喜家属而感动。
全片开头,“军二代”赵蒙生,被母亲动用关系送到部队担任指导员。实际上,赵蒙生只是到军队镀金,随后就将“曲线转正”。在连队迎接他的,是电影的另外两个主角:连长梁三喜和炮排排长靳开来。
连长梁三喜家境贫寒,但尽职尽责,待人真诚,深受大众喜爱。梁三喜的高尚之处不只是他爱护战士,顾全大局,更在于他的诚实守信的品质。他在战前给妻子的'信里写到,自己因给父亲治病借了欠别人和公家620块钱,如果自己牺牲了要妻子用他的550元抚恤金和家里卖猪的钱替他还账。后来,梁三喜真的牺牲了,他的母亲梁大娘和他的妻子韩玉秀抱着他们刚出生未满月的女儿千里迢迢地来到部队,而且是下了火车不舍得坐车,步行了几天几夜,最终把620块钱还清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操啊,俗话说:“人穷志不能短”,梁三喜他们一家诚实守信,坚守“人死帐不能赖”的道理,他们虽然贫穷但他们活的有尊严有骨气!当然在一些欠账不还的老赖看来可能就是傻子所为。
得知自己的指导员要临阵脱逃,梁三喜再也顾不得形象,大骂粗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你们都涌到部队里来,现在感到吃苦了,又削尖脑袋要回大城市。”并对赵蒙生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相比一副人民子弟兵形象的梁三喜,靳开来是一个心直口快的武夫。因为说真话得罪上级,他一直未获升迁,直到战争开始前才被提拔为副连长,用他的话是“战前赏了一个送死的官。”这说明上级并不否认他是英雄。当战争打响了,他冲锋在前、吃苦在前,最后为了救活全连战士,违反纪律去砍甘蔗,结果踩到地雷壮烈牺牲。因为他的牺牲不是去堵枪眼,所以他牺牲后竟不被基层领导承认是英雄,不给他发军功章。这引起了全连战士的不满,大家都说了“如果不给靳开来同志立功我们就不干了”之类的话,就连雷军长知道后也说:“不给靳开来立功,天理难容!”
靳开来当然不喜欢赵蒙生这种吃奶油蛋糕的“军二代”,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轻蔑,甚至说“要自费到北京去上访”。这几乎是“三十年”后,中国百姓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特权阶层和大众子弟的对立。
战争山雨欲来,部队即将开拔。赵母不想让儿子去送死,她试图在最后关头动用关系,把赵蒙生从军队拉出来。她把电话打到旧日战友、现任军长雷震那里。这让雷震很恼火。随即,他在大会上当着全体官兵的面,把赵母描述成“一位神通广大的贵妇人”,并怒称“老子要把她的儿子第一个送去炸碉堡!”当时的观众听起来很过瘾,现在的观众听起来一样过瘾,雷军长这个角色也得到了升华,他原本是被赵蒙生的母亲从死人堆里背出来活了下来,然而他却“不近人情”,不走后门,不拉关系。这不是不讲人情,而是讲天理。雷军长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把他的儿子“小北京”凯华也送上了战场,最后壮烈牺牲。军功章送到他面前时,他亦老泪纵横。
战前最后一顿晚餐,靳开来举杯对梁三喜说:“干了这一杯,烈士陵园见!”后来,两人果然牺牲。军人也有家人,也是血肉之躯,他们在明知会牺牲却能义不容辞,这种军人形象让人肃然起敬。同时也说明拥军优抚的必要性,没有先烈的流血牺牲,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环境,我们要从心里敬重这些最可爱的人。
这部电影里面说了很多别的导演不敢说的、不敢拍的内容。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片就会被禁,同时后面有情节也很感人,还是赶紧刷了为敬吧!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5
《高山下的花环》讲述梁三喜、赵蒙生及靳开来等人经受洗礼,一心为国奉献自己的故事。在电影中,梁三喜以大局为重,放弃来之不易的探亲机会,跳出小我,用生命保护战友;赵蒙生作为高子弟,从一心享乐到自我变革,最终成长得到认可;靳开来性格直爽,临危受命担任副连长一职,牺牲后因违反纪律为战士们“偷甘蔗”未得到表彰;雷军长儿子“小北京”,战斗时坚持学习,梦想将来能做一名将军,最终因遇哑弹而牺牲。
在九连这样的组织里面,凝聚了许许多多愿意为胜利而付出生命的人,它允许靳开来的直言不讳,也包容不成熟的赵蒙生,并帮助其成长,作为景诚一员,我很渴望在一个成功的组织中获得成长,更渴望能够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景诚发展贡献价值。
我渴望的组织是“力往一处使的”。力往一处使,前提条件是我们有具体的目标,并且作为基层员工,我理解并认同这个目标,九连的目标是在中越战争中取得胜利,他们清楚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个位置作战,一切动作都有关战争胜败,很多时候,员工并非不愿努力,而是还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价值在哪里,例如园艺师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做好厂区绿化,但他不一定知道工作价值在哪里,如果能够清楚描绘他的工作与景诚目标的关系,会大大提高积极性。
我渴望的组织“领导是超脱自我的”。梁三喜作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九连连长,担任着最为重要的领导角色,在他身上,我感受最深的便是他“不以小我为中心”,为了组织,放弃来之不易的探亲假,在所有人对赵蒙生嗤之以鼻时给出安慰,引导赵蒙生一步步成长并最终为其牺牲自己。我心中超脱自我的领导始终站有高度,不是以自己或自己的部门利益为主,而是以公司发展为重,他们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带领员工做对的事。
我渴望的组织是“勇于接受改变的”。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谁痛苦谁改变”,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不被淘汰,无论是个人的改变还是组织的变革,必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如果太多人害怕跳出舒适区,可能整个组织都会显得缺乏活力。赵蒙生一门心思想要调回城市,始终离不开大少爷生活,直到踏上战场,看到别人的努力和牺牲,最后自我认可,一个“勇于接受改变的组织”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在改变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反复实战,最终我们会因为改变而收获颇多。
前几天在微博看到一个话题:#年轻人假期生活图鉴#,国庆放假前制定了好多积极向上的目标,最终还是逃不过躺在床上刷一天手机的结果,最后感叹假期余额不足,可能我们缺少的不是一个目标,而是艰苦奋斗的勇气,为什么明明拿着手机不知道看什么,还是忍不住看了一天?为什么躺到腰酸背痛还是不愿意走出家门?“小北京”有当将军的目标,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就算炮火纷飞,食不果腹,他一直都在准备着。反思我自己,在目前的岗位上,应该如何尽己所能,时刻做好准备,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
不断学习,保持前进。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学习是永恒的话题,在我的岗位上,我需要更加刻苦学习,努力在学历上得到提升,同时借助公司学习平台,特别是目前倡导的向华为学习的契机,使自己得到综合性的提升,另外,我希望能够影响身边同事,哪怕只是一个人,逐步建立景诚的学习氛围和风气。
下现场,让工作不脱离实际。既然自己不是制药相关专业毕业,那我就更加需要下到现场了解情况,才能不脱离实际去工作。下现场的主要目的并非要精通生产工艺,或者是要提出什么问题,而是要了解流程,员工的工作方式、需求等,将自己所学用到一线,能够为领导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在最近“故障成本”工作上,经过与各部门对接,我才发现自己设计的表格并非实用,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工作,我才能让我的设计更匹配实际。
开始工作前先进行演绎。在我的岗位上,有很多工作是需要与各部门沟通和协调的,虽然我能够清楚传达,但是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先充分想清楚、想明白,这个工作该怎么做?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有什么建议可以提供给领导们?后期,我希望自己在这个问题上能够得到改变,接到工作任务或需要沟通的事宜,先自己理解清楚,考虑周全,要做“过滤器”而不是“二传手”。
仔细更仔细,不断降低错误率。在我的岗位上,涉及较多需要对外的,或帮助领导审阅的资料,我相信“粗心”不是性格,而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责任心,后期,我需要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断降低工作中的错误率。做一个艰苦奋斗的年轻人。在公司向华为学习的过程中,
我新学了一个词语——“艰苦奋斗”,很长一段时间我将它作为自己的电脑桌面,时刻提醒自己,学习很苦、工作很苦、生活也苦,以往的努力只够让自己维持现状,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年轻人,不怕挫折,不言放弃,有勇气也有能力接受变革和挑战!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6
历史的长河始终奔腾不息,无数的英雄先烈们用青春用热血为我们护航。——题记
岁月如歌,唱不尽中华儿女豪情万丈。经典流传,难忘那一段段值得铭记的历史和英雄。大多数的英雄们并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更多的是给我们留下了坚定的爱国情怀。
这个国庆假期,我观看了《高山下的花环》,它讲述的是一个普通边防连队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故事。在无数的感动与泪水中,我记住了梁三喜、靳开来、薛凯华等不朽的英雄先烈。
梁三喜是一个来自革命老区的连长,他抽的是黑乎乎的旱烟末,连块手表也没有,用的牙刷只剩“八撮毛”,“吃粮费米、穿衣费布”。他是顶着满头高粱花子参的军。但是,正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物,在极度贫困的生活中,默默为部队建设、为国家尊严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为了救战友而永远地离开了爱他的家人,并且留下了一张染上鲜血的欠帐单,一张令人深思的欠帐单。梁三喜这位英雄,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民刻苦勤劳、坚韧宽厚的气质;看到了他对祖国、对革命事业一片忠诚;也看到了他淳朴厚道、坚毅刚强的性格。他不完美,但是他的英雄形象却令我深深感动。在战前,他严以带兵,宽以待人;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为掩护战友不惜自我献身。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坚定的爱国情怀。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看到了新中国70周年的光辉历程,就更不能忘记当初为了保家卫国而献出生命的战斗英雄们,像梁三喜这类英雄,今天依旧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此外,还有貌似圆滑、玩世不恭,但在生死关头却是深明大义、舍家报国的靳开来;还有胸怀大志、才华过人、活力满满,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薛凯华,他们身上都闪现着一种鲜明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观看《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我被英雄先烈们的爱国情感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静。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牺牲换来了今天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当年,英雄们为我们负重前行;今天,我们也要把复兴大任扛在肩上,在学习上努力拼搏,砥砺前行!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7
军训第四天组织观看《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影片,传达了作者对解放军战士们无私奉献的赞美与歌颂,我对那一群为国家奉献自己生命的真实事迹充满了敬佩之情。
赵蒙生,出身在一个军人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在下连队时,思想上还停留在“我要回去”,生活中不能融入集体,事事需要他人帮忙。但经过自卫反击战的洗礼,战友的牺牲触动他,战场上的血腥,使他懂得了作为军人不应该有退缩当逃兵的思想,要有军人的责任与使命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总会有很多想要逃避、退缩的时候,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勇敢的去面对,不畏惧困难,迎难而上。
当自卫反击战打响,战士们义无反顾地杀上战场。艰苦的环境里,战士们干渴难耐,靳开来为了提高连队战斗力去砍甘蔗,被地雷炸死,炮手“小北京”被敌人的枪弹击中而牺牲,通信员金小柱被炸断了双腿,梁三喜为掩护战友赵蒙生中了敌人的冷弹倒在山坡上,愤怒的赵蒙生抱起炸药包冲进敌人山洞,为赢得胜利立了功。
在一场战争中,牺牲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但那些牺牲的战士们,他们的热血会永远存在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心中!
新中国成立后并不是完全的太平,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当年那些战士们用他们的生命所换取的,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们都爱自己的家,爱生活,尽管他们生活得并不富足,但他们始终将国家的兴衰放在第一位,在国家需要时,义无反顾、毫无怨言地献出自己的生命,位卑未敢忘忧国,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极强的爱国主义和崇高的情怀!
《高山下的花环》让我看到了战中的浴血奋战、战后的感人事迹,让我了解到我们脚下的土地不是用土铺就的,而是战士们用他们的鲜血,用他们的身躯奋战而成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应用在这里是恰好不过的了。
热血沸腾的青少年们,我们是幸运的,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应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读书,争做社会好青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奋斗,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出自已的力量。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8
有这样几个人:他们有的来自家庭条件极为困难的农村,有的出生就在大城市过着富裕的生活,有的已成家立业,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英雄,保家卫国,流血牺牲的大英雄。这些英雄人物出自谢晋导演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九连战士们担任尖刀排英勇奋战的故事。影片中有许多情节让人感动:战士们爱戴的连长梁三喜同志,在攻占主峰时为了掩护战友,为国捐躯;心直口快的副连长勒开来同志,在前线战士们严重缺水时,不惜生命危险以及违反战场纪律的处罚,为同志们带来甘蔗,带来胜利的希望,自己却壮烈牺牲;“小北京”同志在战斗过程中,打了两响哑炮,被敌人射中,不幸牺牲。在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他是军长唯一的儿子,却没有因为出身不同,仍然站在了前线。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梁三喜同志。作为一个基层连长,在和平生活中,他是非常受人们爱戴的兄长、好同志。他的家境贫穷,平时不舍得乱花钱,回家探亲,都是战友把皮鞋借给他穿,自己的孩子满月了,也没有给孩子买奶粉,就连他的妻子和母亲来参加葬礼,也是带着孩子长途跋涉十五天赶来的。尽管这样,生前他曾写信告诉妻子,如果自己牺牲了,让她用自己的抚恤金和卖掉家里唯一一头猪的钱,也要把生前欠的账单还清。“人死,账不能死”!他所留下的遗物,也只有一件自己舍不得穿的军大衣以及他和妻子唯一的定情信物——拨浪鼓。他,一位平民老百姓,一位勤俭节约、生活朴实的连长,却死得悄无声息,死得光荣……司马迁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我认为梁三喜就是重于泰山的那个人。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的每个鲜活人物,有的来自大城市,有的来自农村,但他们在战场上,都用无私的爱国情怀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奋勇杀敌,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我们换来安宁和平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名在幸福中成长的学生,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以此来告慰像梁三喜同志这样的先烈们,祖国不会忘记你们!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9
20XX年9月30日下午,在公司领导的安排下,共同观看了《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一开始并没有理解这个电影名,直到最后镜头拉长,在高山上,军烈家属离开墓园,军长行起军礼,那一排排花环下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荡漾在天空,烈士们虽已去,但仍然驻守高岗,守卫国家,身先士卒。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心中充满了无限敬意。同时,对影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也产生更多感慨,很多是我们在工作中、学习中值得学习的榜样。
作为生产一线管理员,要像梁三喜(连长)一样的做一个正直、关心下属的人,敢于担当。我们要站在公司的角度,公司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公司需要我们的时候,要勇于主动站起来,为公司添砖加瓦。懂得培养员工,树立榜样。在团队中也培养像靳开来(排长)一样的心直口快,做实事、正直、有正义感的人,团队亲和力更高;但不得满腹牢骚、抱怨,不作为。
生产一线员工学历参差不齐,年龄大小不均,作为基层管理员的我更加要工作作风端正,对员工一视同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对于进公司时有背景的,到岗后应做好相关培训,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绝不为任何人开后门。凡事都细致观察,若发现员工思想、心思有动态时应及时沟通、交流、引导。绝不做自私、没有责任感的人,带领团队共同进步。
当然,作为基层管理者,也得学会沉着冷静和智慧的一面。当员工犯错时,可能会十分愤懑,此时要学会三思,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当一个人做出勇敢的决定时,也是一次人格升华的决定,这个决定会让我们在之后的经历中,除却了懦弱、逃避的性格,变得越来越英勇、也越来越令人尊敬。
工作业余时间大家可以开怀畅谈,和蔼可亲,接地气,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为尊敬。团队像亲兄妹一样,面对问题共同克服。影片中连长对指导员的一句话:“中国是我的,也是你的”。我们平时也在说:“家是国的家,国是千万家”,只有国家存在,我们才在。我们才有生存的价值,我们才有创造的机会。
我们要珍惜和平、缅怀先烈、珍爱家庭、热爱祖国!同时,也要珍惜公司,热爱工作。对工作热情饱满,勇于挑战,不畏艰辛,时刻牢记公司使命,共同为景峰医药的发展壮大而努力奋斗。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10
高山之下,烈士陵园,一束束白花放置于坟前。谁知陵墓下的白骨,也曾是多少姑娘心心念念的梦中人。
如果,赵蒙生的转变是导演极力想要表达出的一条电影主线:对那个时代的一些高子弟的鞭策与冀盼。那么对梁三喜与靳东来等烈士们的塑造则是电影另一主线所在:对万千于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们及其家属的敬意与歌颂。
在影片里,从连长梁三喜与各士兵的对话、连长自身的回忆与举动,都可以看出,他与韩玉秀的婚姻,令人羡艳,十分美满。从梁三喜推着韩玉秀与小猪崽到玉秀不远千里赴部队解相恩最后留波浪鼓等一件件能够体现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事件。本以为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连长凯旋而归,一手娇妻,一手憨儿。可是战争无情、子弹无眼,一切成了奢想。前期的美满与结局时玉秀在烈土园的悲恸,也不过是场战役在这个时代千千万万的缩影。逝者已矣,可遗于生者的,只剩无尽的悲痛与思念。
于锋火之时的家书可抵万金,因为能予牵挂之人一声平安之音。但若为,绝笔之信呢?玉秀所求,仅是三喜的平安,不再是团聚与富贵,可那封自前线而来的锦书,却残忍地抹杀掉了这一切念想。想来林觉民的妻子收至《与妻书》之时,或也同玉秀一般,悲痛欲绝。回看残破史书万卷,又有多少本该琴瑟和鸣的幸福之家成为时代的眼泪呢?有多少妙龄少女从此只能睹物思人呢?
靳东来对梁三喜说:“烈士陵园见”,那时看到这一幕的我,多希望这仅是一句玩笑打趣话。可在最后,他们却真的在高山下的烈士陵园里相聚,和万千牺牲的弟兄们一起。在结局,靳东来的儿子拿着甘蔗,带着军帽,佩戴着一等功勋,用尚且稚嫩的声音喊出:“我也要做像爸爸那样的英雄。”而他的母亲,看着儿子,怔怔出神。我猜,她或许是从孩子的身上看到了那个从今在后,只有在梦里才有相见机会的人了。
那样的千山万水之隔,那样艰难的长途跋涉,挡不住数干年前的孟姜女,更挡不住思夫心切的韩玉秀。孟姜女犹可在遍寻白骨后随之而去,但玉秀不能,她要替三喜给母亲养老送终,将孩子盼盼抚养成人。遗孀之悲,在这漫漫历史路上有多少?唯愿战争不再,唯愿相思不负,更愿人长久。
那高山下的花环何来?不过是有人千里迢迢而来,在梦里人的白骨填埋处所放罢了。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11
在烈日炎炎的八月,我观看了一部由真实历史改编的大型战争电影《八佰》。看完后心境既沉重又感动。
这部电影讲的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四百多人由团长谢晋元带领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顽强抵御日军进攻的故事。
在战争中,死亡是司空见惯的,但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死亡离我是遥远的,绝不是我每一天要应对的事。所以我对于片中人物的死亡,是不习惯的,心境压抑的。
战争的残酷可能远超出我的想象。只是简单的交火,在短暂的时间内就会有很多的伤亡,战士们在这短暂的时间内结束了短暂的生命。死神盘旋在战场上每个人的头顶,不论年龄。这让我想起故事的主角端午和小湖北,他们年纪轻轻却要直面很多的死亡,如果不是战争,死亡离他们是遥远的。可是没有如果,战争无情,或者说是侵略者无情,在这样的环境下死亡之神离他们是如此的近。
正是这种民族团结凝聚的精神让我感动。毕竟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就像应对战争,有人冲锋陷阵,有人临阵脱逃。但在危难之际,大多数人的心都在一起:中华民族不亡。这样自发的凝聚力让我感动。
不止于此,每一位在战争中尽职尽责的将士都值得我的敬佩。正如片中所说:你们是英雄。他们在保护着我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离不开他们的牺牲。从短期来看,他们的牺牲毫无意义,国军连走麦城,看不到胜利的期望,但从长期来看,到了抗战胜利,便就有了意义。没有他们的坚持付出,就没有之后的胜利。之后的之后,也许都不一样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
战争早已结束,电影也已结束,但斗争还没结束,国际上依然不宁静。美国带头制裁抹黑中国屡见不鲜。弱小不必须挨打,但被打了就必须打可是。仅有强大起来,才能尽可能地保护自我,予以还击。
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期望我能见证新时代的到来。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12
1984年谢晋导演的《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经典电影。小时候看过,但不知道啥意思,只知道打仗的场面热烈。今天陪着儿子认真观看了一遍,感受很多。
先说一个插曲。儿子四岁半,看电影哭了。两个地方,一是看到赵蒙生马上要掉队了,他哭了,我估计是着急哭了,怕他跟不上部队;二是看到战士一个接一个牺牲,他哭了,我觉得他是难过。小孩天性善良,很高兴看到他的感动。当然也要感谢谢晋导演。
我也很感动。主要有四点:
一是为梁三喜的敬业、朴实和无私。
二是为靳开来的直爽、敬业和无私。
三是雷军长的正直和崇高。
四是军嫂、军属的顾全大局和忍辱负重。
梁三喜,九连连长,爱护战士,平易近人。军务原因,一年只有探亲假才可以回家。本来已经请好假了,家里老婆也快生产了,他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考虑到新来的指导员情况不熟悉,他要带赵蒙生一段时间,以实现连队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这是敬业的表现。他平时非常节约,一双黄胶鞋都穿烂了,也没舍得换新的。
影片通过补叙的方式,交待了他上前线前夕给妻子的信,信中他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老娘和老婆,对家人他充满了愧疚,历数了老婆的艰辛,以及老婆的刻苦耐劳,特别感人。这些恳切真挚的语言,让三喜朴实的形象丰满。朴实还有一点,就是他牺牲后口袋里里一张620元的欠帐单,其实他已经要求家里在他牺牲后以抚恤金还账。人死了账要还,多么朴实诚信的人啊!这样三喜朴实的形象更加丰满了。无私是说他勇救战友。危难时候,他没有想到保护自己,而是先救战友,不幸自己中弹牺牲。一系列事件的描述,让梁三喜的形象非常丰满,观众自然而然喜欢爱戴这样的敬业朴实的军人。
靳开来,九连副排长,多年的炮兵排长,虽然作战勇敢,军事过硬,但由于牢骚多,爱提意见,一直得不到提拔。临战前提拔为副连长。这是非常有典型意义的形象。生活中这种人不少见,优点突出,缺点也很突出。敢于提意见,不唯上,对不正之风敢于抨击,某种程度上他的缺点是重大优点。
电影里也有正副连长战场上的生死对话,连长梁三喜说从心底里佩服靳开来的敢于向不正之风开炮的精神。从中可以看出编剧、导演的意图,其实他们都是褒扬靳开来的。电影里还从他借皮鞋给连长、与赵蒙生的和好、主动承担找甘蔗的任务、不幸触雷牺牲等情节,多个角度刻画了靳开来的光辉形象。
最后,当部队从战场归来,立功受奖却没有靳开来。虽然雷军长也发怒,说不给靳开来立功天理不容!虽然他骂团队干部连死人都不放过,要求三天搞出一个宣传材料报军党委审批,但这就是这个社会的现实。靳开来这样典型人物,在社会上就是混不开。只有深刻理解社会,理解这个社会的现实,才能充分理解靳开来这个人物的重要性和蕴含的丰富内涵。
雷军长,一个战争年代从死人堆里爬出来高级将领,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前线尖刀连。雷凯华不幸牺牲,雷军长的悲痛可想而知。其实,雷凯华是连发两次迫击炮,均因炮弹造假而哑火,第三次被敌人击中。如果不是炮弹的原因,雷凯华可能不会死。如果雷军长知道这个,又会作何感想?雷军长让人痛快淋漓的片段是全团大会上讲话。
电影给了两个镜头,他大手紧握拳头,表明他的愤怒,并暗示他在克制,随时可能爆发。果然,马上爆发了,他说,他的部队正在准备打仗,流血牺牲。却有一个贵妇人,将电话打到前线指挥所。大家知道,这个时刻,我的电话分分秒秒,千金难买。她来电话干什么呀?要我关照她的儿子,要我把她的儿子调回后方。把我的指挥所当作交易所了。她奶奶的,走后门,都走到我流血牺牲的战场上。她的儿子何许人也,这人就在你们中间。我不管她是天老爷的夫人,还是地老爷的太太,我偏要她的儿子第一个扛着炸药包去炸碉堡。精彩的演讲词,也是非常精彩的战前动员!他还有一句名言:共产党的词典里没有功臣二字。一个正直崇高的高级军官形象跃然纸上。
最后一点,不得不说,我们的军属和军嫂。在经济不发达的时候,军人两地分居不说,经济上也是非常困难的。军嫂一个人持家,吃苦耐来忍辱负重,非常了不起!当梁三喜牺牲,当靳开来牺牲时,我看到两位军嫂,心中非常难过。
孤儿寡母的日子怎么过呀,梁三喜的女儿才刚刚出生,靳开来的儿子也就三四岁的样子,这两位军嫂以后漫长的人生路,艰难可想而知了!看到这里,我觉得一个军人在战场上牺牲,倒不算什么,但他们的牺牲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沉重的打击!是希望的破灭,太残酷!影片的背景是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据资料显示,中方死伤5000人。涉及的就是5000个家庭吧。不论是对参战者,还是参战者的家属来说,战争都是十分残酷的!这就是为什么要热爱和平的原因吧!
电影看过,很感动,略记几笔,以平静激动的内心!谢谢谢晋导演!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13
高山之下,烈士陵园,一束束白花放置于坟前。谁知陵墓下的白骨,也曾是多少姑娘心心念念的梦中人。
如果,赵蒙生的转变是导演极力想要表达出的一条电影主线:对那个时代的一些高官子弟的鞭策与冀盼。那么对梁三喜与靳东来等烈士们的塑造则是电影另一主线所在:对万千于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们及其家属的敬意与歌颂。
在影片里,从连长梁三喜与各士兵的对话、连长自身的回忆与举动,都可以看出,他与韩玉秀的婚姻,令人羡艳,十分美满。从梁三喜推着韩玉秀与小猪崽到玉秀不远千里赴部队解相恩最后留波浪鼓等一件件能够体现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事件。本以为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连长凯旋而归,一手娇妻,一手憨儿。可是战争无情、子弹无眼,一切成了奢想。前期的美满与结局时玉秀在烈土园的悲恸,也不过是场战役在这个时代千千万万的缩影。逝者已矣,可遗于生者的,只剩无尽的悲痛与思念。
于锋火之时的家书可抵万金,因为能予牵挂之人一声平安之音。但若为,绝笔之信呢?玉秀所求,仅是三喜的平安,不再是团聚与富贵,可那封自前线而来的锦书,却残忍地抹杀掉了这一切念想。想来林觉民的妻子收至《与妻书》之时,或也同玉秀一般,悲痛欲绝。回看残破史书万卷,又有多少本该琴瑟和鸣的幸福之家成为时代的眼泪呢?有多少妙龄少女从此只能睹物思人呢?
靳东来对梁三喜说:“烈士陵园见”,那时看到这一幕的我,多希望这仅是一句玩笑打趣话。可在最后,他们却真的在高山下的烈士陵园里相聚,和万千牺牲的弟兄们一起。在结局,靳东来的儿子拿着甘蔗,带着军帽,佩戴着一等功勋,用尚且稚嫩的声音喊出:“我也要做像爸爸那样的英雄。”而他的母亲,看着儿子,怔怔出神。我猜,她或许是从孩子的身上看到了那个从今在后,只有在梦里才有相见机会的人了。
那样的千山万水之隔,那样艰难的长途跋涉,挡不住数干年前的孟姜女,更挡不住思夫心切的韩玉秀。孟姜女犹可在遍寻白骨后随之而去,但玉秀不能,她要替三喜给母亲养老送终,将孩子盼盼抚养成人。遗孀之悲,在这漫漫历史路上有多少?唯愿战争不再,唯愿相思不负,更愿人长久。
那高山下的花环何来?不过是有人千里迢迢而来,在梦里人的白骨填埋处所放罢了。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14
《高山下的花环》在壮丽的悲剧中,热情讴歌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饱含着对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的赞美与歌颂。影片中许多情节让人触动,让我感受到了军人背负的责任和担当,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着坚决完成任务的毅力和决心。
在新时代下,我们都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有血性、有灵魂、有本事、有品德的新时代消防军人,用自己的信仰、知识、技能守护一方平安。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15
该影片是由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由谢晋执导,1985年11月在香港上映。虽然我看电影不多,但是这个看过之后,我觉得真的是一个超正能量的,比较真实的一部影片。抨击官僚主义以及高官子弟贪生怕死的不正之风。塑造了由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雷军长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战士们舍小家,保大家的高尚品质。
梁三喜某军队九连的连长兼指导员,本该在新指导员来了之后有一个月的探亲假却为了理顺新指导员的一切事物,迟迟没有动身,直到赴越自卫反击战,为保护新指导员也就是赵蒙生,牺牲在战场上。
梁大娘,也就是梁三喜的母亲他有三个儿子,都是为国牺牲了。按说这样的命运也的确让梁大娘心里挺悲凉。当最后得知雷军长,也就是这个部队里的军长唯一的儿子,他的儿子隐姓埋名也是同样的,牺牲于这场战役中。梁大娘说,人活100岁,总有一死,为国牺牲值了。有一个像雷军长这样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觉得咱们国家还是有希望的。说实在,看到这里,我的眼泪真的哗哗的流下来。军人,战士也是人家的儿子,也是爹娘养的。他们上战场赴汤蹈火,视死如归是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赵蒙生是个高官子弟,父母亲都是军队干部。父母亲利用关系设计了一个曲线救国,目的只为让尽早调回城里。一开始来到军队的懒散,魂不守舍的姿态。在被战友们嘲讽,以及雷军长公开批评的激励下,内心的军魂被点燃。亦然与军队一起同生共死的姿态上战场,最后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得到了人格的升华。
靳开来是一个敢说敢做,心直口快,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那种人。最后是为了全军队人解渴的问题,踩到地雷而牺牲在战场上。
看到这里有个细节,我气死了。越南人居然吃着中国人捐的大米,倒打一耙。
真的很庆幸自己不但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而且还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战争那种残酷的场面,太血腥了真的是不想看到。
我相信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好好生活着,好好活着。就像我看到茶馆里面那个时代陈宝国主演的他说了一句,你想好好活着,却有人不让你活呀!但是生逢乱世你真的是不得不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得不舍小家为大家。在这里,我诚挚的向革命前辈以及无数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01-20
观《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10-17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通用10-17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12-20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600字11-22
高山下的花环的观后感(精选11篇)12-19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精选10篇)12-20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精选9篇)12-20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精选12篇)12-20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精选15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