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2022第二次授课观后感700字(精选13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宫课堂2022第二次授课观后感700字(精选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观后感700字1
从万户飞天到加加林进入太空;从阿姆斯特朗登月到神舟五号发射,从嫦娥探月到天和核心舱。人类在不断探索着未知的宇宙,探索太空是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梦想,经过无数次的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我们实现了探索太空的梦想,我们成了世界上第三个成功飞入太空的国家,我们做到了!
今天,我收看了“天宫课堂”的第二节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再次成为“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有趣,有意义的一课。这次的课程内容是:“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等等。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太空“冰雪”实验和液桥演示实验。王亚平老师拿出了醋酸钠溶液将它挤出来,等它形成一个水球的时候,用一个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它,就会发现液体球迅速结晶,变成了一个看起来冰球的球。原来是醋酸钠溶液在温度较高的水中的溶解度十分大,容易形成过饱的溶液,在这个溶液里哪怕只有一丁点的结晶颗粒,就能迅速打破他的稳定状态,吸出大量的晶体,同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这个像冰球的球当时还是热的。如果在地球做这个实验的话,需要容器不然这个物体就会变形。
看完了太空“冰雪”实验,我们还看了液桥演示实验。王老师取出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板子1,叶老师取出了一袋水,他们把水滴在了两块板子上。王老师把两块板子慢慢的靠拢在一起,刚开始的时候两个水球还没有相融,过了两秒,两个水球竟然融在了一起。分开一点时,两个水球相连着外形酷似一座桥。因为外太空重力与地球不同,所以张力也不同,在地球上它们不能远距离的相连,而在太空上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如今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建立了,飞天梦实现了,靠的这些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观后感700字2
今天是2022年3月23日,迎来了我最感兴趣的天宫课堂。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
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运载着神舟十三号飞船点火升空,搭载着3名航天员如利箭般刺破苍穹,飞向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之战”,青岛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护航技术支撑。
在天宫课堂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叔叔说的“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的效果最好”以后我一定这样照做。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这让我十分期待和无比的兴奋。
因为在小时候我也有一个航天之梦,所以我对航天很感兴趣,况且是能面对面的去看他们的直播。在观看直播时,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比如:“失重是否意味着重力消失”等等一些问题,主持人叔叔和航天员们都一一解答了。
三个航天员轮流解答我们的问题,非常有趣。在他们的身上让我看到了未来,更让我明确了我的梦想。也让我知道了,梦想是一片钥匙,她不能打开所有的锁,但却能够打开属于我们自己的锁。但有个问题,这片钥匙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去打磨,打磨得更适合打开梦想的锁。没有经过雕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的朋友,就让梦想雕琢我们的人生,就让梦想带领我们走向成功吧!
如果想要放弃,请握紧手中的钥匙,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打开那把锁。
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观后感700字3
芳华刹那尽,万千记忆舞翩跹,兴风霁月伴我眠,十方花落旖旎无边”。今天我们再次迎来了神奇的天宫授课。
下午3点40分,天宫授课开始了。我们第一个观看的是太空“冰雪实验”。首先叶光富老师拿来一袋醋酸钠溶液,接着王亚平老师用双手将醋酸钠溶液挤出,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液体球。随后,王亚平老师利用手中的结晶核颗粒的毛根打破了液体稳定状态,迅速结晶,像一个小小的冰電,奇迹般地浮在万空中,并未像地球上的冰電,啪”的坚到地上。液体球结晶外观像“冰球”实则为"热球”。一开始不明白的我,听了王亚平老师的解释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过饱和乙酸钠溶液会向外释热量,从而变成热球。
接着液桥演示的实验、水油分离的实验和太空抛物的实验。水油分离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在地球上,因为重力的引导,水和油放在一起是会分开的。而在太空中,它们就会融合在一起。同学们煞费苦心,想了好多的方法来让水油分离,最后终于如愿以偿,那就是快速旋转小瓶,水油在离心的作用下实现了分层,水油才能分开。
简单有趣的小实验,一个个的精彩纷呈!如今,随着中国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太空授课刷新了科普教育及物理教学的固有模式,其直观性、生动性和启发性,在更多的青少年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前进,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如今浩瀚的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测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
短短60分钟的太空授课,拉近了我与宇宙的距离,让我意犹未尽。通过这次授课,我不仅收获了许多的知识,也深深感受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国力的强大。梦想可以播种、梦想可以接力,梦想也可以照进现实。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富则国富,让我们努力学习,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观后感700字4
夜晚的漫天星火,照亮了无垠的平原,照亮了随风轻摆的小草,照亮了一栋栋高楼,也照进了我的心。天空之外的太空,是辛苦的叔叔阿姨们的忙碌,是一个个新奇的奥秘,也是我们人民的一个个炽热的愿望。
仅仅一小时,说不上长短,却在今天为我又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太空,很多人听到这个词时并不愕然,像听到了蝉在夏日里长鸣似的,家家户户都知道。可真正去了解太空的人却又少之又少。看着屏幕上那奇怪的液体在触碰到管道的那一瞬间凝结,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是好奇,兴奋,还是激动?看着再平常不过的水凝结成水球漂浮在空中,顷刻又撑起了两块桥板,心里又是一阵五味杂陈。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或是懵懵懂懂,或是朦朦胧胧,我们都在缓慢而有序的前进着,而在这份懵懂与朦胧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默默守护我们的,便是这些无畏的"勇士们"了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史上有着不可度量的成就。在古代,我们的祖先也许从未想过来到天上,来到月球,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后代竟有如此厉害的科技。
从这次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在航空这方面的进步,也让我了解了火箭的结构和太空生活。太空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事,等着我们新一代祖国的加班人去发现。
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观后感700字5
2022年3月23日,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本次主要演示了五个项目,分别是太空“冰雪”试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液桥演示实验:演示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水油分离实验:演示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太空抛物实验:演示天地之间抛物区别;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览:介绍核心舱高微重力、无容器实验机柜,展示本次任务中开展的空间科学实(试)验进展。
王永志先生曾经说过:“如同运动员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比别人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来追赶。”是的,我们国家航天事业比西方国家和苏联晚了许久,但是现在我们国家却站在世界前沿。从1956年起步,到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再到1999年神舟一号升空,再是2003年杨利伟升空,以及今年即将建设完成的中国空间站,中国的航天科学家们用实际告诉世界——中国能行!作为一个后起之秀,中国航天实力现在位于世界第二,2021年的发射火箭升空数居世界第一!就连美国也曾经想与中国合作。可见我们“后起者”的实力是多么强大啊!
从东汉刘安笔下的嫦娥奔月;到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笔下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再到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再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再到现在的中国空间站,人类航天事业从幻想到进入太空再到探索火星只花费了2000余年。2000年,对于地球乃至宇宙只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罢了。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漫长的,充满机遇、挑战的。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一定能登上火星,甚至是造出曲率引擎飞船游览银河系。
这次课程,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了中国科技力量的强大。通过天宫课堂,我们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观后感700字6
2022.3.23日下午,我们一起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
首先,我在看完视频后就想说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干什么都不容易,这句话正好对应在外太空的宇航员们身上,想一想,上厕所,吃饭,各种活动都很费劲。就连走路都是个问题,看到太空舱有很多把手,我想是便于他们活动吧。
看完航天员老师们做的实验,也不得不目瞪口呆,比如说今天老师们第一个做的冰球实验,虽然外观长得像是一个冰球,但事实上并不是冰凉的,而是热的,需要醋酸钠溶液,平日我们可以配比,他们实验时,还有备份液体,挤出形成液体球,触碰一下,它的溶解度,低,很容易结晶,太空中悬空。
第二个实验是“液桥演示实验”:地面重力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微不足道,只有几毫米,很难做出液桥。那么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多强?很容易形成液桥。
第三个实验:地面上,水和油混合后自然分层,油在上,水在下。那么在空间站里,水和油会自然分层吗?答案是不会。宇航员老师,通过离心力的方式,分离了油和水。
在外太空,我觉得老师们做的每一个实验都令人惊讶和赞叹。而这些知识的原理,被广泛运用到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本课堂的前半部分说了我国太空实验1992年才启动,是比较晚的,列了三步走,我们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了,若干年前,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这是人类在月球上迈出的一小步,他自己觉得是迈出的'是一小步,然而在人类的里程上,这并不是一小步,而是一大步。
《天宫课堂》这一节课,不单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还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航天科技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中国航天员在遥远的太空传递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
天堂的观后感,你觉不觉得太空中的实验很有趣呢?
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观后感700字7
是的,天宫课堂第二课在2022年3月20日下午三时四十分正式开课。
根据上一次天宫课堂的内容,这一次比上一次的科目要多,上一次叶老师表现在空中“转身”如今我记忆犹新,同样的王亚平老师利用凹凸镜的原理向我们展示了在太空中做到的水中凹镜,还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液体表面张力和人体运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和依据。在60分钟里,我们的宇航员们向我们充分展示了太空中的趣味生活,宇航员们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向陆地上的学生们回答问题,实行了师生间的实时交流互动。
不仅仅是我们,国家也对天宫课堂第二课高度重视,期盼着第二课的到来,终于在我们日思夜想中,天宫课堂到来了。
首先,迎来的就是六个项目:
1,太空冰雪实验。
2,液桥演示实验。
3,水油分离实验。
4,太空抛物实验。
5,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示。
6,天动互动顾名思义。
既然有“冰雪”二字,那么就和冰雪离不开关系,果然,只见王老师拿出一袋冰向外挤压,可惜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失败了,液体未被全部挤出就已经结冰了,还好第三次终于挤出一个水盈盈、亮晶晶的冰球,不一会,那个冰球竟然神奇的结冰了,多么神奇啊!这是高科技的结晶,虽然我并不知道这是怎样的物理知识,但是这个实验让我对物理有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液桥演示实验,王老师在每个板上滴了个大大的水滴,之后将水滴融合在一起,这样液桥就打好了。这个实验只能在没有重力地方进行,如果在有引力的地方进行,难度很大。
天空授课仍然采用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宇航员在太空进行讲解并普及大量的知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了无数年轻少年追寻航天梦的热情。
通过这堂课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了解到了太空的神秘,我期盼我们的教育能有更多这样的太空授课,探索更多太空奥秘。中国航天事业在太空中留下了深刻的足迹,这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也是千千万万人的梦想。
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观后感700字8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天宫第二课,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守在电脑前。因为可以近距离的看太空生活,也可以知道很多很多有趣的实验。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互相配合进行授课。“天宫课堂”第二课,旨在传播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第一次的天宫课堂我仍然记忆深刻,比如:太空健身,浮力消失,细胞培养等等。本次太空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太空“冰雪”实验演示了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液桥演示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水油分离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太空抛物实验演示了天地之间抛物区别。
众所周知,经过我国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航天人不畏艰辛,勇于攀登,奋发图强,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的队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传承下去,必须靠广大青年接好班,因此天宫课堂正好是青少年航天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展现航天精神的好平台。
我们近距离更直观了解天空生活,了解很多物理实验,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感受到科学的力量在我的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还激发了我的探索欲望。
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观后感700字9
冲出地球,飞向太空,一直都是人类不懈的追求。正如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一开始小心翼翼的穿过大气层,然后后边开始征服整个太阳系。”从古至今,人类对太空的渴望可谓是越来越强烈,无论小孩大人,似乎都对这个充满奥秘的宇宙十分好奇。
今天是2020年3月23日,今天下午15:40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这节课还是由原来的三位老师来给大家讲解,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但内容却比上一次更加有趣。“天宫课堂”第二课涉及到的项目有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示还有天地互动环节。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天与地方互动”这一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叶老师、王老师、翟老师站成一排细心地为同学们解答他们的疑问。其中一个问题吸引了我的兴趣,“眼泪在太空中是怎样的是?”是像一个小球样蹦出来还是像什么呢?王亚平老师回答道:“在失重的环境下,眼泪是无法正常流下来的,它只是在眼眶内来回打转,或者是凝在眼角。”要一个在地面上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太空中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其次就是太空抛物实验中的顶流–冰墩墩吸引了我,。在我们的认知里,一个物体在空中都是垂直掉落的,但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得到了新的认知。王亚平老师拿出我们的顶流–冰墩墩轻轻地抛了出去,冰墩墩并没有直接像在陆地上一样掉落在地上,而是缓慢地向外飘去,直到翟老师接住冰墩墩。我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简直是太神奇了!”在同学的疑问与老师的讲解中,这节课慢慢进入了尾声,最后结束了这一节有趣而短暂的第二课。
我相信,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人出现在太空,毕竟“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观后感700字10
天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2022年3月23日,这是一个令许多热爱科学、向往太空的人们激动的时刻,神舟十二号上的航天员们将在太空中为大家进行授课。
太空授课,说明我国为未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和逐渐昌盛的国运。我看到,中国这个巨人又站起来了!
“太空授课”之水膜和水球及泡腾片实验,一个水滴在太空会变成圆圆小水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王亚平老师将普通的水可以固定在钢丝圆环上形成了比较结实的水膜,往水膜里不断加水,会形成一个大的水球;将水球里注入了一个大气泡,往气泡里看,呈现的是正反两像;接着将水球里的气泡抽走,注入蓝色液体,整个水球就变成了非常漂亮的“蓝球”王亚平老师往水球里加入了泡腾片,这时水球里瞬间膨胀起来,十分美丽。
此次太空授课,我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些未曾触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见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更让我给以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印象十分深刻。同时太空授课的益处也不仅仅局限于普通的课堂,它更能激发我们对太空的向往以及兴趣,使我们从小便有所积累,为将来,为了祖国的发展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这无疑是会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发展的。另一方面太空授课也向世界彰显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先进性,对国家在国际的影响及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太空科技,奥秘无穷,未来是属于我们的,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我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使我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
中国梦,太空梦,我们的梦。通过观看“天宫课堂”,我不但感知到了宇宙的奥秘,体验到人类探索发现的乐趣,感受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魅力,更进一步培养了我的爱国之心,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相信未来在知识的不断“浇灌”下,科学的种子定会慢慢发芽,茁壮成长,成就一个又一个航天梦!
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观后感700字11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浸入水中,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平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平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平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观后感700字12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载着理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第二批“入住人员”,这次全球直播的《天宫课堂》更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太空直据课堂里,有多样有趣的实验以及误程,了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关于水膜的几个小实验。首先是水膜张力实验,王亚平老师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实验,那么究竟有多美丽呢?第一部需要做一个水膜,然后往水腹里加水,让这个水膜变成一个后水膜,此时,王亚平老师拿出了她和她女儿在地球上做的花朵折纸,如果把花朵折纸放在水磨当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这还需要我们继续往下看,只见那花朵折纸慢慢开展来,王亚平老师还说看到了这朵花,她就想到了她的女儿,“同学们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含苞待放,未来是你们的。“这让我感到,作为我们祖国新时代的少年我要发愤图强,好好学习,让祖国更加繁荣吕盛!
接着,再往水球里加水,让它变成一个大水球,变大后,我能看到一个倒立的王亚平老师,这让我明白,在失重的环境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会大显神威,这是凹透镜成像的结果,接着,在水球里注入一个大气泡,能发现一个倒立的老师和一个正常的老师,原来这个实验叫做水球光学实验,我知道了,在水球光学实验中,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两个象,是因为气泡将水球分成两部分,分别成象的效果在地球上难以见到这样的现象。
最后老师着我们看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我们将水球里的气泡取出来,为了美丽,再将颜料注这就是泡腾片实验,泡腾片在水球里不断的泡腾,产生了许多小气泡,就这样一个小知识又出现了!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虽然气泡在水里不断的产生,但并没有离开水球,随着气泡的逐渐增多,水球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小气泡的欢乐球,随着气泡的增加,还过发出清香。
这个蓝色的小球。像我们的地球。"地球足我们人类在宇宙中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这也足王亚平老师说的。这让我感到。中国正在跟着新时代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向新的世界,如今,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空间站,我们会逐渐踏入月球、火星和更远深空!这次的课程,让我对太空中的一些知识以及一些常识有了更多的兴趣。也希望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观后感700字13
今天下午15:40在线上观看了天空课堂。
三位“太空教师”为大家展示了有趣的科学实验,同学们在地面上同时也进行了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深思。王亚平航天员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待着能够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复杂多变的,宇宙中许多奥秘值得探究,这就是科学的态度。
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冰雪”实验中,演示了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水油分离试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了水油分层。航天员叶光富重点展示了空间科学实施,比如无容器实验机柜。“无容器”就是不用容器承载,使物体在悬空的状态下实现熔炼的过程。中国空间站的三个舱段舱内共布置了十多个实验柜,支持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广泛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研究。
看了这次天宫课堂里的“水桥实验”以及“太空抛物”等实验,不仅印证了我目前在书上所看到的物理知识,也让我对神秘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原来我们眼睛可以看见很多现象在离开地球后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正如课堂开始时所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不能永远的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一开始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便开始征服整个太阳系。
天空课堂不仅向我们传递了航天科学知识,激发了我们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而且让我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了宇宙的奥秘,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我们一定要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实现“中国梦”、“未来梦”而努力学习!加油!少年!
【天宫课堂2022第二次授课观后感700字(精选13篇)】相关文章:
2022央视“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直播观后感(精选12篇)03-21
2022第二次《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精选19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