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时间:2022-10-28 19:36:4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通用16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通用16篇)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1

  “世间万物,优胜者生存,民族国家也如此,今中华民族若不奋起,必将为人类历史所淘汰。

  ——题记

  清朝政府后期国力衰弱,统治腐败,但爱国人士相继而出、前仆后继的保卫祖国,为国抛头颅、洒热血。多少鲜血汇聚成河,多少尸体堆积如山……一切令人愤慨,令人痛心。

  本片电影讲述中国北洋舰队的学子背负崛起中华之重任远赴英国留学,回国后,在黄海大东沟与日本展开斗争,但中国海军的武器装备被清朝官吏所挥霍。邓世昌内心悲愤,奋起抵抗,但中国海军整体水平无法与日本相抗衡。最后,一支曾震撼东方的舰队沉沦于滔滔黄海之中。沉船之际,邓世昌誓与舰船共存亡,悲愤交集的他拒绝救援,与前来营救的爱犬一同沉入波涛。想必,这是一种无奈,与祖国共存亡的感情,如此的惊天泣地,壮烈至极!

  多少人丧命于两国相战,鲜血的代价为何还不能警醒清政府——日军侵略旅顺、威海,屠杀百姓的同时,但慈禧太后正欣然举办六十大寿,毫无丧国之痛,展现出慈禧太后一派苟且偷生的卖国嘴脸。国难当头,全华应团结一致奋力相抗,身为一国之母却不顾百姓之痛,自己沉迷于欢歌笑语之中,令人千古唾弃!

  日军的逼战,迫使清朝签订《马关条约》,丧权辱国的条约就此签约,中国的领土就此割占,中国却更加软弱,饱受外国歧视,任人欺凌。观完后,想到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被一个东亚小国所宰割,却还要笑脸相迎,真是可笑。当时威震四方的中国哪里去了?鼎盛世界的中国哪里去了?令我既不甘心又于心不忍。

  这一耻辱的历史,难道不应铭记在心?正是那些为国捐躯的爱国之人才创就出现代社会,创就出璀璨的今天,鲜血染红的旗帜警示后人,勿忘国耻,为国奋起拼搏,努力学习,让我们的奋斗证明我们的实力,使国旗飘扬的更加绚丽,使中国在世界上矗立!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2

  学习别人最先进的技术,然后运用。并且要不断地升级。定远号和致远号当时还是非常厉害的,7年没升级也就落后了。不断学习,不断升级。

  落后就要挨打。经济军事都不能落后,钱和身体都要厉害,朋友还要多,打起架来有人帮。清朝没钱没现代军事能力,买了两个蒸汽发动机的船,但是也没有及时学习和更新,并且也没有足够的子弹。

  战争是残酷的,哪怕是同学,为了国家利益也会为国而战,你死我活。英国海军皇家学院的同学都是人物,最后不同国家的人最终还是会成为敌人。1884年,那个年代英国已经是非常发达了,已经经历过了1760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1860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中国整整落后了100多年,差距不是一点大。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3

  今天下午,我们在大会堂观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看完后,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电影主要讲述了1894年,由于日本的野心再加上清王朝的腐败和无能,日本和中国之间展开了一场大海战。影片中,一群热血青年为了报效祖国付出了生命,可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贪官的污吏,慈禧的奢侈,使国家一步步走向衰亡;而日本却省吃俭用,用省下了的钱去买战舰,日本日益强大。看到这里,我恨得咬牙切齿。

  其中,令我映像最深的是当两国舰队在海上交战时,敌强我弱。邓世昌却义无反顾地驾驶者“致远号”,在海水如柱的大海中行驶,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前进,在炮火连天的海面上奋不顾身地冲向“吉野号”。他抱着一颗“舰在人在,舰亡人亡”的誓死之心捍卫着祖国的尊严!我被眼前的一幕幕所震撼,心中深深地映入这个名字:邓世昌!他,是民族的英雄!

  电影虽然放完了,可一幅幅画面却时时回荡在我脑海中。我想起了一句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勿忘国耻,长大后用我们最大的力量去报效祖国!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4

  甲午海战是一个对中国有着巨大影响的战争,当中国在经济总量、军队人数、土地面积都远超日本的情况下,日本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将中国击败,并让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台湾以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并赔偿白银两亿三千万两。

  在1867年,李鸿章就上奏朝廷要创建船政学堂,派出了大量海军人才到英、美、法、德留学,并从德国订购了两艘当时世界最大的铁甲舰:致远、定远。然而中国却在1886年之后,一连七年未添一艘军舰。当时有人预言中日必有一战,因为中日两国都在崛起,都想当亚洲霸主,然而一山不容二虎,必定会有一场战争来决定中日两国的地位。1894年,中日两军在朝鲜海面相遇,日军打响了第一炮,甲午战争爆发。随后中国因为炮弹不足,科技落后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战争失败。战争期间,中国的将领、舰长如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森等几乎全部自杀、阵亡。定远、镇远、超勇、扬威等主力军舰也全部被日军击沉。1895年1月底,日本在国力空虚的情况下要和中国和谈,3月5日,李鸿章领命赴日,前去谈判。谈判期间,日本要求中国签订《马关条约》,赔款割地。4月14日,光绪皇帝权衡再三,决定同意日方提出的条件,最后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失去了大量土地,赔偿数目十分可观的白银。甲午战争算是在近代史上一场中国失败最为惨重的战争,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我这次就主要从国民性的角度来分析。

  一、中国人以个人利益为重,日本人以国家利益为重

  在中国,不管是统治阶层还是官员、士兵,绝大部分都是以个人利益为重。在中日同时崛起之时,慈禧太后还有心思建颐和园,所用掉的钱足以买二十艘新式军舰。战争爆发后,一些军舰上的士兵,以及购买炮弹的官员,依然去赌博。买炮弹的牛大人贪污钱财,不顾国家危亡,买了一批型号不对又打不响的臭弹给北洋海军,导致北洋海军定远舰一发爆破弹打中日军松岛舰的弹药库,却毫无反应,松岛舰躲过一劫。致远舰因为炮弹不足,只能选择通过撞击的方式与敌人同归于尽,撞击过程中被吉野舰击沉,舰长邓世昌阵亡。

  日本却全然不同,为了买军舰,日军大小官员全部从薪俸中拿出十分之一,日本天皇本人先拿出三十万;到战争末期,日本粮库空虚,为了号召全国节约粮食,日本天皇每天只吃一顿饭,让日军最后坚持一个月。在两者对比之下可以看出,一方以个人利益为重,另一方则以国家利益为重,自然是日军在战争中发挥得更好。

  二、日本的领导层更理性,中国的领导层更情绪化

  在1885年福州马尾,法国舰队入侵,紧靠着中国舰队停了下来,李鸿章认为福建水师都是木制军舰,法军却是铁甲舰,一开战恐怕凶多吉少,同时他也正在请英美等国出面调停,事后证明,此方案是当时的最佳选择。慈禧太后和其他官员一致认为法国人如此放肆,应该要给点教训,却没有考虑到两方军事实力的差距,结果福建水师在30分钟之内被全部击沉。之后日本出兵侵占朝鲜,李鸿章依然认为北洋舰队七年未添一艘军舰,实力已大不如日本,希望能通过英美法俄等国施压,使日本不战而退兵,光绪皇帝和大多数官员再次认为要教训日本,力主迎战,然而事后再次证明李鸿章的决策更为理性,开战后,济远号挂白旗,高升号被击沉,操江号被俘虏。

  当日本准备挑起战争时,大本营命令日军出动,歼灭北洋海军,吉野舰长坪井认为虽然日本的海军实力已经超过了中国,但中国海军的实力仍然不可小觑,若正面迎敌并无必胜把握,建议不宣而战,司令官伊东考虑再三,认为不宣而战虽然有违国际法,但对日本的战局十分有利,最终决定采纳此建议,最后赢得了丰岛海战。日本在做决策时,是很理性的分析怎样胜算更大,怎样更有利,而中国更偏向感情用事,一觉得不顺眼就打,导致日本在战术、决策上比中国更胜一筹。

  三、日本的官员、将领相对于中国来说,眼光更长远

  日本为了攻打中国,准备了将近30年的时间,并把计划定的非常详细、长远:派出大量学生出国留学海军、全力购买军舰、制定战斗计划(向北打朝鲜、辽东,向南和澎湖列岛,最后吞并中国)等等。并且为了实现这些计划,日本倾全国之力打造、扩建海军。中国的李鸿章、邓世昌、丁汝昌等人也都知道中日将会开战,不断的上奏要打造海军,购买军舰。但慈禧太后以及其他一些官员都认为日本是不敢来攻打中国的,就算打了也很快就会被中国击败,所以禁止李鸿章继续购买军舰。但他们都没有考虑到日本的实力,以及强大之后会对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最后战争爆发,中国海军的技术落后、器械陈旧,都成了海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日本军队相对于中国来说,更加团结

  在朝廷中,清流派和洋务派争吵得喋喋不休,让所有人都不能集中精力做事;在战争中,北洋舰队有很多的逃跑事件,提督丁汝昌甚至命令开炮打自己的舰队让他们回来战斗;战争后发现,中国在广东福建还有十几艘军舰一直没有参战。这类的事情都能体现出当时的中国,不管是士兵、官员、将领都是很不团结的。而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全国上下一心,在战争中把能力发挥到了极致,捐钱买军舰,节省粮食给军队等事情,全国都有参与;战争中,一艘军舰都没落下,要上的全部都上了。

  以上的理性、眼光、胸怀等品质依然是现在大多数国人所欠缺的。我认为我自己现在在责任方面最需要提升。

  我现在在很多方面都担任小组长,担起的责任会比其他一些同学更多。责任越多,我就要越负责。我现在在带领组员做事、学习、练功等,做的都还不错,但在平时生活中做的还不够好,例如看到地面上有垃圾,不会主动去打扫,垃圾桶上的垃圾袋没套好,不会主动去套。我以后在细节上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做。在带领组员、检查卫生等事情上,可以给自己定个明确的目标,例如把自己组的每个卫生区所要注意的细节列出来,这周要达到多少分,检查时提高标准等。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5

  前两天,学校组织我们4、5年级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叫《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主要内容是,讲述了在清朝末期甲午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内忧外患,西方列强纷纷侵略中国,从中国掠夺大量财物?以邓世昌为首的一批爱国将领对此非常愤怒,为了抵抗日军的侵略,在黄海海域与日本海军展开激战?,终因政府的无能,邓世昌和官兵们带着遗恨,慷慨殉国。

  这个电影放完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邓世昌用炸弹炸死了日本,这表现出,邓世昌很勇敢,不畏惧敌人,保护了自己的国家,为我们中国人出了一口恶气。

  我还想对邓世昌说:邓世昌你是好样的,你的英雄气势我深深的感动了,我会向你学习的,以后,不管我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挫折,我都会战胜它。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6

  坐在电脑前看《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时,我是怀着十分忐忑的心情的,因为已经预知那段清王朝末期屈辱的历史,知道每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知道他们或生或死,或壮烈,或悲凉,或无奈。毕竟,那不是光明的结局和美好的命运,令人心有不甘又于心不忍。

  这是一段众所周知的历史。日本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从岛国跳上陆地,将目光投向了东亚,首当其冲的是朝鲜半岛,而当时朝鲜半岛是在清王朝的庇佑之下的,所以当日本进攻时清王朝必然会参加战争。可是,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1894,中国农历甲午年,海上,威海刘公岛,北洋水师,日本联合舰队,丁汝昌,邓世昌,伊东祐亨,明治天皇,慈禧太后,李鸿章,全军覆没,《马关条约》,赔款两亿两白银,割让宝岛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我们在中学时代便默记数次,烂熟于心,以至于现在这些短语、数字和黑白照片还在记忆最深处的某个角落浑浑噩噩地或沉或浮,稍作提醒,便能条件反射般地背诵出来,在想到后来的抗日战争,我们就更加知道日本的无耻了。然而,这些不是立体的。对于我们这些一百多年后的普通人来说,它们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短语、数字、黑白照片。没有感同身受过,我们永远不能体会那段早已作古的甲午风云是多么苍凉,多么壮烈,多么无可奈何!只剩下一声长叹。

  经过这场战争,两个国家的命运从此改变,日本征服了它曾经引以为傲的老师,野心勃勃的登上了亚洲第一的宝座,而清王朝却更加一蹶不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印迹更深,国家屈辱,人民更苦。

  电影的好处就是能使我们以影像的方式来重温那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特效至少能让我们触摸到当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大海战的轮廓,原来,战争是如此血腥,如此残酷,又如此荒谬,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曾经的同学现在兵戎相见,战争中就是如此。

  电影中最让我震惊的是清王朝腐败的程度。其实清王朝在一开始是支持海军建设的,这毕竟有助于国家的强大,但是到了后期我们可以看到中日两国在国家层面的差距,北洋水师七年未添一弹,用于海军建设的军费被慈禧太后拿来用作寿辰经费,这边将士十分着急,那边慈禧十分悠然自得,这是多么鲜明的反差呀!反观日本,在明治天皇的以身作作则,天皇甚至为了筹集军费每天只吃一顿饭,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毅然捐给国家,日本的海军力量迅速增强。也许在这就注定了那场战争的成败。任凭海军将领如何优秀,都无法拯救这个堕落的王朝。

  看着电影一开始时福州船政学堂那群给予了中国希望的海军学子,看着少年邓世昌那意气风华的面貌,我感到了阵阵温暖,要是大清朝有更多有志气有朝气有骨气的爱国青年,那就不会出现后来鲁迅笔下那么多浑浑噩噩的人,这个国家便有了希望,但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他们必然也是注定的命运,在这个封建的王朝中个人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即使有心但也无力,怎么能拯救从制度上已经腐败的王朝了。当电影结束,那背景音乐慢慢响起时我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了,该反思,该疼惜,还是该怎么。

  历史不能被忘记,一个忘记了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忘记了自己屈辱历史的民族更是无法崛起,那屈辱的历史我们记着,这是我们崛起的伟大动力。那段已经逝去的旧时光,曾经壮烈,曾经悲凉,曾经屈辱,曾经惨痛,曾经惊天动地,曾经无可奈何,尽管已化作烟云,却尤未消散。虽然那片海现在十分的平静。我们需要以史为鉴,也许那段看似荒唐的历史就在下一个十字路口等着我们,经历一世又一世的轮回,在惊人的相似中制造再一次的荒唐、执迷、无可奈何,只有时常重温过去,晨昏定省,方能让过去永远过去。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7

  今天我窝在家里,想着周五看的《甲午大海战》。

  甲午大海战中,我军有四艘舰船被敌舰击沉,只有济远、镇远和致远幸免于难。不久,致远号也不幸中弹,但邓世昌下令向敌舰冲去,不幸被鱼雷击中,炸成了两半。邓世昌等人誓与敌舰同沉,可惜后来没碰到敌舰,就沉入了深渊。

  邓世昌等人爱国和宁死不屈的精神令我感动。他们是人民的榜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

  如果每个人都像邓世昌一样,那中国一定会繁荣富强。然而,现在的中国却不是最和平的国家。现在有多少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有多少不法分子在扰乱社会治安?有多少人因为吸毒从国家栋梁变成了一无是处的人?这些我们都应该反思。

  如果中国多一些清正廉洁的官员,多一些遵纪守法的人,多一些自觉远离毒品的人,那么中国将会有一个崭新的、美好的明天!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8

  11月28日,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电影《甲午大海战》。片中一些镜头深深打动了我、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我看见,舰长邓世昌在致远号快要下沉时,升起冲锋旗,威风凛凛地站在船上,风在耳边呼啸着,战袍随风飞扬,命令舰艇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快速冲去,要和吉号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

  我看见,就在邓世昌跳入海中后,他的爱犬太阳也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紧紧咬着他的战袍,不让他下沉,多么忠诚的感情!但邓世昌见船员们都已没有了生路,只好一狠心,把太阳压入水中,与它一起沉入碧波荡漾的大海,前往天国……我的眼睛湿润了。

  当我看见清朝政府挪用军费,用来修建后花园、皇太后只顾贪图享乐,一点也没有危机感,不顾大事临头时,我思绪万千,怨恨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怨恨他们的贪婪,怨恨他们的自私!

  虽然电影中有许多镜头我还不能理解,但我知道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强大的海防!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9

  所有海战,都有胜利和失败,赢了,整个国家风风光光;输了,则成为了一条不可隐藏的伤疤。观看了《甲午大海战》,再想一想,真是思绪万千。

  1894年的甲午大海战,距今已有121年了,大约一个世纪的更改变迁,也无法消除这铭刻在中华人民心中的伤痛——颗颗炮弹,炊烟滚滚,鲜红血液,阵阵呐喊……已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伤痕。当时的中国面积虽大,可没有其他国家的发达,随而受到其他国家的歧视。可想而知,当时中国的地位是那么不起眼。

  正如电影里邓世昌所说,‘世间万物优胜者生存,名族国家也如此,经中华民族若不奋斗,必被人类历史所淘汰。’对,在整个19世纪,大大小小的国家被划分,被侵略,强制被迫进入其他国家,中国也不例外,如果不是我们祖先的力量,我们早就没有了自己的家园。

  我们身为国家的希望,为了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要永远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居安思危、自强不息!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10

  今天,我和妈妈去看了一部电影,是冯小宁拍摄的甲午大海战》,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讲述了少年邓世昌和一群福州船政学堂的学员们赴英国的皇家海军学院求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后和学员们驾驶着各自的祖国购买的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铁甲舰驶回祖国,组建了北洋舰队,保卫着祖国的领海,在后来的中日甲午海战中,因为李鸿章的讨好,本应该用来购置军舰的六千万两白银竟被用来修颐和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我们在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其实到了后来,日本国力衰败,国库空虚,只要再坚持一个月,他们就会由于后勤补给困难,肯定溃败。我们竟连一点打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无能的清政府于是派了李鸿章去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台湾半岛割让给日本,并赔偿白银二亿五千万两!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四千万两,全国人民不吃不喝,不用一分钱也要好多年才能还清,中国人民的血汗钱就这样白白流失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非常气愤,既恨当时的清政府多么腐败、无能、一心只想贪图享乐,不顾国家安危,可怜那么多的年轻学子,一心精忠报国,却被日本打的溃不成军。同时,我也想到自古以来落后就要挨打,要想在世界上有尊严,不受欺侮,就要自强、自新,我们国家现在的面貌已今非夕比,与一百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与世界强国还有差距,这就靠我们这一代人好好学习,长大建设祖国,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强国,让世界各国都对我们中华民族刮目相看。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11

  今天,我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看完后,我不禁为清政府的无能无能和慈禧太后的懦弱而气愤。

  这部电影主要说李鸿章上书,建议光绪皇帝建立海军学堂来培养海军,光绪皇帝同意了。少年时期的邓世昌和刘步蟾等人就在这里认识了。长大后,邓世昌与他的儿时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北洋舰队,并当上了致远号铁甲舰管带。此时,日本正在密谋并吞。可是,日本众大臣认为中国已经有一个比美国舰队还要恐怖的庞大的舰队,如果开战,可能会惨败。日本令全日本大小官员从每月的俸禄中拿出十分之一来组成一支和中国一样的舰队。日本首先买了一艘新式快速舰——吉野号。这时,李鸿章发现导弹数量严重不足,有的舰艇上只能用打木头船的导弹来打铁甲舰,而从外国买一批导弹最快也要几天后到达,刘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终,日本主动挑起事端,北洋舰队被迫应战。

  这场战争最后以日军胜利而告终。一位洋人曾说过:“中国一直在沉睡,有一天,他醒了,我们以为他要干一番大事业,结果他伸了个懒腰,喝口茶,吸了一口烟又睡着了。”

  战后日军统领东乡平八郎的助手问东乡平八郎为什么在清国境内的军舰没有过来救援?东乡平八郎说:“这正是中国的特点,如果有朝一日他们能团结起来,那现在站在这里的就不是我们了。”

  看完电影后,我不禁感到一阵阵失落和气愤。清政府的无能才使这次海战的失败,慈禧太后意从北洋水师的军饷中拿出几百万来修整颐和园,导致北洋舰队导弹用尽。我对日本这种侵略他国的恶劣行径深感愤怒。现在,日本还在对蠢蠢欲动,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啊!

  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祖国更加强大,不再让其他国家侵略我们。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12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甲午大海战》。

  回到家,眼泪就不争气的从我的脸上往下流,那感人的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

  这部电影的内容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邓世昌的人,他很爱国,也很好学。从广东到北京的一个叫“船政学堂”的校园来求学,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入学考试。全校师生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一致决定去英国留学,而邓世昌并没有和他们一起去,因为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十几年后,邓世昌到英国的军校来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刘步檐,而再去英国军校的路程中碰到了刘步檐的表妹小妹(化名),两人相见,互相都觉得曾经好像见过一样。一问,两人正好同路。当小妹去拦车时,英国人嘲笑邓世昌,说邓世昌是中国人,不应该得到尊重,而邓世昌却冷静的对这位英国人说:“如果我们中国人不应该得到尊重,那么你们英国人更不应该得到尊重,难道不是吗?”邓世昌的话激怒了这位英国人,这位英国人就想拿刀来刺邓世昌,而邓世昌不仅灵巧的躲过了英国人的暗器,还拿着刀对英国人说:“如果有下次,你认为我会放过你吗?”

  就这样,小妹和邓世昌去英国军校找到了已经毕业的刘步檐,凑足了兵力,开始了海上大战。

  在中国凑足了兵力时,也就是中日两国开战之时。邓世昌带领着自己的“致远号”在中国的海疆开战了,在中国一筹莫展的时候,邓世昌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为了战争的胜利,他决定用自己的“致远号”去撞击日本的“吉野号”,可是,由于撞击的裂缝非常的大,所以当时船上所有人都淹没在海中,只有十几人活了下来,这些活下来的人不惜自己的生命代价,打出了最后一战。他们用已经破损的“致远号”,对着正在得意洋洋的“吉野号”发出了一颗鱼雷,可是让“吉野号”跑掉了,真可惜,然后中国又向日本连续发出了两颗鱼雷,在发出第三颗鱼雷的时候日本已经无路可逃了,被我们中国的鱼雷炸毁了!最后我们还是失败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邓世昌的爱国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的感想是:我们小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做祖国的栋梁!

  不曾料到之后再也无法放下。

  《震动》讲了六名少男少女因为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改变了彼此之间的恩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复杂。这几位少年的性格、经历完全不同,有的只是别人眼中的“问题学生”。但在经历灾难后,他们的心灵发生了变化,他们凭着意志走出了大山,去寻找他的家人……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13

  昨天晚上,我看了甲午大海战这个电影,非常好看。

  主要讲了:在清代,中国和日本在海上发生了一些摩擦。当知道日本派人去英国和美国学习去时,中国也派了邓世昌等一些人去那边学习,并且买了几艘铁甲舰。等他们学成归来后,中国的`海军变得非常的强大,可是贪官却非常的多!到了战斗的那一天,中国军队竟然没有钱买炮弹!而这时,慈禧太后正在开60岁的庆典!中国海军炮弹只剩穿甲弹的时候,那个弹射出去,竟然不爆炸!中国海军只好用鱼雷,可是发射鱼雷的人不训练,整天赌博,把仅有的三颗鱼雷打出去都没有打中!最后,中国失败了,只好同意把钓鱼岛和其他岛屿让给日本!

  看完这个电影后,我非常的气愤!就因为贪官,因为慈禧太后,不拿出钱来用在军事上,只顾自己玩乐!而这个海战,也给了中国人一次警告!每一次大海战都会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我们这个民族若不奋起,将终究被人欺负!

  今天,我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受益匪浅。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李鸿章上书,建议光绪皇帝建立海军学堂来培养海军,光绪皇帝同意了。少年时期的邓世昌和刘步蟾等人就在这里认识了。长大后,邓世昌与他的儿时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北洋舰队,并当上了致远号铁甲舰管带。此时,日本正在密谋并吞钓鱼岛。可是,日本众大臣认为中国已经有一个比美国舰队还要恐怖的庞大的舰队,如果开战,可能会惨败。日本天皇令全日本大小官员从每月的俸禄中拿出十分之一来组成一支和中国一样的舰队。日本首先买了一艘新式快速舰——吉野号。这时,李鸿章发现导弹数量严重不足,有的舰艇上只能用打木头船的导弹来打铁甲舰,而从外国买一批导弹最快也要几天后到达,刘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终,日本主动挑起事端,北洋舰队被迫应战。这场战争最后以日军胜利而告终。

  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要想团结统一,一致对外,就应该首先团结各个民族的人民,在全国团结稳定的条件下,才能全身心的抵御外侵,没有后顾之忧。民族的大团结,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很重要,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幸存的国家,离不开祖先们淳朴、厚重的文化精神,以及一脉相承的文化氛围观看完后,我不禁感到失落和气愤。清政府的腐败才导致这次海战的失败,慈禧太后意从北洋水师的军饷中拿出几百万来修整颐和园,导致北洋舰队导弹用尽。我对日本这种侵略他国的恶劣行径深感愤怒。现在,日本还在对钓鱼岛蠢蠢欲动,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啊!

  最后,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次海战,不忘国耻,长大后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14

  1894年7月25日,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就是根据甲午战争改编的。

  这部电影从主演邓世昌的童年说起:1877年,邓世昌的同学们怀着强国的梦想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几年后,邓世昌到欧洲,带着中国第一只铁甲船接他们回国了。这些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到了祖国,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当时的清朝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已经非常:慈禧太后的60大寿所用的银子竟是海军的军饷;朝廷因修颐和园而无力购买英国一艘新式的军舰,而日本却带头拿出自己的俸禄,购买下了这艘军舰,命名为“吉野号”。

  侵略扩张的野心终于使日本发动了战争,邓世昌驾着“致远”号随舰队驶向前线。大战之中,邓世昌率领水兵奋勇作战,而他们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而不爆炸。无奈之下,邓世昌驾驶“致远号”撞向“吉野号”,决心与“致远号”共存亡。在敌舰上百门快速炮的轰击下,“致远”号终于沉没,邓世昌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波涛……

  北洋水师战败了,而此时此刻的北京,慈禧太后正在颐和园内过她的60大寿,置海军们的生死于不顾。

  最后,清朝签下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并赔偿白银二亿两。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不能忘记在甲午战争中战死的英雄们,不能忘记清政府所造成的后果。让我们向这些英雄们致敬!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1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家是人民温暖的港湾,一个国家是人民的灵魂,是人民不用任何理由为之捍卫的名词。当国家遇难时,中华儿女会用自己的鲜血之躯筑成一道长城,它是无坚不摧,不可磨灭的。

  从古至今,日本算是中国的“常客”。他们的厚礼往往包裹着一颗定时炸弹,随之爆炸,让古老的中国陷入泥潭中。我们往往无法逃出这致命的魔掌,也只能坐以待毙。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这一年是甲午年,所以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一场凤血之战拉开了帷幕,如火如荼地展现。

  日本军队可谓老奸巨猾!在开战之前,日本军队早有充分的准备,只等我们这块大肥肉上钩,他们便可以饱餐一顿。日本从1868年开始实行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就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并提出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有的装扮成旅行家,有的装扮成商人,重点调查中国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地点,制订军队运送方案。日本军队将中国的铁路、土丘、水井……在军用地图上都标示得清清楚楚。看来,日本军队不仅狡猾,而且战略能力,军事能力也都极强。样样都能驾驭在中国军队的头上,让中国军队呼吸急促,脑浆也怕搅成了一团了。

  终于,这一天来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冲锋向前,但敌人炮火药十足,简直无处可击,日本军队的“吉野号”就像一头饿狼,想要吞没致远舰。不久,致远舰多处受伤,舰身严重倾斜。“吉野号”又突发鱼雷。最后,邓世昌坠身入海,士兵给他扔下救生圈,他断然表示:“事已至此,义不独生,誓与全舰士兵共存亡。”不一小会,致远舰沉入滚滚波涛中,全军覆没。

  甲午大海战就这样以悲惨结束,邓世昌与全舰士兵慷慨的死去。这一幕幕让人胆战心惊,悲愤至极。而在中华人民默默为这些死去的士兵哀悼时。日本军队幸灾乐祸,捧腹大笑。这些大无畏的士兵赤胆忠心,以死报国。中国再一次变成亡国奴,再一次成为日本口中的大肥肉,美味爽口!

  日本无情地肆杀,让全国人民恨之入骨。此时的中国就像一只鹰在空中失去了翅膀,不断下滑。即使人民同仇敌忾,日本那坚不可摧的铁索紧紧地锁着他们,毫无反击之力。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可遗忘;士兵可以死亡,但不可苟且偷生。历史翻过了一座座高山大海,但屈辱永远都翻不过眼前的鸿沟。那些英勇善战的士兵满腔热血,无论前方是敌人的刺刀,炮火,还是万丈深渊,只要是为了祖国,为了家园。他们毫不畏惧,愿用自己的鲜血之躯为家人,同胞筑起一道城墙,可让在战争中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们能有一丝希望的曙光,坚强的活下去。为祖国的明天奋斗,为保卫美好的家园开辟一道荆棘之路!

  我为祖国的失败感到伤心,为日本的残暴感到耻辱!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伤痛之中,一蹶不振,决不允许就这样倒下。我们要化悲痛为动力,勇敢的站起来,去拯救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让中华民族血泊之中,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之灯,点燃那一缕光芒。

  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历史老人的脚步一刻也不曾停留,我们今天的生活由昨天延续而来。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篇16

  我们的祖国有许许多多让人们感到自豪的事情,同时我们的祖国也有一些让人感到耻辱的事情;比如《甲午大海战》,下面就是我看后的观后感。

  日本为了扩大海军,到处抢离海岸处别人的地盘,还到处杀人放火;十分可恶!我觉得日本人太残忍了,我非常讨厌日本人,勇敢的战士们为了保卫我国的每一寸土地,许多战士都在战场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说到这,我觉得慈禧太后也有错,本来中国的船就比日本人击坏了不少;为什么不买几艘,难道就为自己的六十大寿让日本杀死那么多无辜的老百姓。等我长大了我一定好好地守护我们国家的领土。祖国是伟大的,我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个地区。我们的祖国是强大的,我决不允许日本再次侵略我们的祖国,从此以后我决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做个有用之才,让祖国变得更加美丽、更强大、更富饶。

  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希望大家都有热爱祖国的爱国精神。这时候,我想起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起来力量大”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中国人们只要团结起来就不会让任何国家侵略我们中国。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相关文章:

观《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有感01-21

《甲午大海战》的观后感05-15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05-30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08-09

电影《甲午大海战》观后感07-19

看甲午大海战观后感05-07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05-07

甲午大海战电影观后感05-07

甲午中日大海战观后感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