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天鹅》观后感

时间:2021-08-23 16:46:0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黑天鹅》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黑天鹅》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黑天鹅》观后感

电影《黑天鹅》观后感1

  影片里的演员都是美女,很漂亮。这是这部点电影给我的初步印象。当然,这部电影也有很丰富内容告诉观众。

  舞者妮娜(娜塔丽—波曼饰)已经二十八岁,技艺无可挑剔,却一直以来没能成为她们艺术团的台柱子。她的艺术总监,法国人托马斯告诉她,“四年来,你每一次舞蹈都毫无瑕疵,但我从未见你失控,从未见你释放自己。”。是的,一位谨慎,优秀,不允许自己犯错要求完美,不能施展自我的女芭蕾舞演员———妮娜,她演绎代表着善良,纯洁,懦弱的白天鹅,当仁不让是最佳人选。但团领导为了给团创受益,为了博得观众的喜爱,为了把芭蕾舞演绎的更完美,他决定演黑白天鹅的演员让一个人来演。这给妮娜带来了挑战。尽管后来她终于有机会在《天鹅湖》中一人分饰黑白天鹅两角,成为当女一号,她却始终惴惴不安。

  妮娜,是妈妈眼里的乖乖女,每天很认真的练舞蹈,力求每个动作做得完美。每当她很累的时候,她只是在自己的床上静静地躺着,似乎内心总有什么被压抑。她消瘦的身体,让人看着心疼。还有她背部的皮疹,这是她内心压力的躯体化表现,这也让人心疼。我知道,我是把自己的某些情绪投射在她的身上了。我的大女儿身上的某种气质特别的像妮娜。这让我内心很不舒服,有点自责。我在反思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把自己的某些期望,焦虑,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嫁给了孩子。希望通过孩子来实现我的自我价值。

  再回到剧中,白天鹅的矜持、优雅和无害是尼娜本色,她演绎白天鹅完全不成问题,但事情的关键在于,她要如何化身为邪魅而妖冶的黑天鹅。怎样才能把把黑天鹅的野性,激情,自我,以及对王子的诱惑表达出来。

  一人分饰两角的尼娜,在现实中也日渐分裂。她难以突破多年来“妈妈的乖女孩”的角色。导演为了激发他内心的自我,亲吻她,侵犯她甚至把这一角色给了团里的另一个女孩儿。此时,妮娜内心万分痛苦。她觉得她的竞争对手是靠色赢得机会,此时她出现幻觉,尼娜被幻觉和欲念折磨到几近疯魔。她把自己内心的那份“黑天鹅”幻化成竞争对手,她用玻璃碎片刺伤了对方(其实是刺伤了自己),她内心的黑天鹅几番挣扎破茧,终于成功完美的被演绎。

  人性一半天使一半魔鬼吗?一位印度老人对孙子说,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两只狼,他们残酷地互相搏杀。一只狼代表愤怒、嫉妒、骄傲、害怕和耻辱;另一只代表温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爱。小男孩着急地问:“爷爷,哪只狼更厉害?”老人回答:你喂食的那一只。——你的心所朝的方向就是你未来人生的路!

  白天鹅,黑天鹅,也是妮娜人性里典型的两面。她被欲望,名誉,地位,所奴役,为之疯狂。

  这又让我想起在炎风神经症群做值班咨询时,有时会遇到某位求助者,自述有幻觉。看到此电影,也更能理解这些有幻觉的求助者内心的苦楚。这样的患者,属于精神分裂症了。还有些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的求助者,导致自己患上强迫症。这些人,内心也住着一只黑天鹅,一只白天鹅。犹如上边印度老人所说的两只狼。

  再回到影片尾声,妮娜带着伤完美地演绎完白天鹅,她从高出跳落下来,躺在垫子上,从腹部取出半截玻璃碎片。我相信妮娜终将会借着天鹅的躯壳,找到自己。

  再次呼吁家长们(包括我自己)教育孩子,其实质是父母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放弃自己的“执”,让孩子做他自己,成为他自己。

电影《黑天鹅》观后感2

  《黑天鹅》这个故事其实并不复杂,讲述的是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女主妮娜,为了争取剧团新剧《天鹅湖》的天鹅皇后一角而经历的成长和改变。天鹅皇后需要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纯良无害的白天鹅,一个是邪恶阴毒的黑天鹅。从小就承载着母亲殷切希望的妮娜,一直都是个乖乖女,白天鹅的部分自然手到擒来,而黑天鹅的部分却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最后为了达到角色要求,妮娜内心的黑暗被发掘出来,被释放出来,并在电影中以一个黑暗人格出现在观众面前,在最后的表演上,妮娜的黑暗人格杀死了白色人格,演绎了一个完美的黑天鹅,从而达成了她艺术生涯的巅峰。

  在妮娜完美的表象之下,是压抑的黑暗灵魂,那个黑天鹅,原本就在她的体内,如果是白天鹅是她的身体,那么黑天鹅就是她的影子,在惊悚与压抑之中,妮娜完成了她灵魂的释放,观众也完成了自己情感的释放。

  苛刻与极致的艺术之美

  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自问世以来就是美的化身,而这部电影却另辟蹊径,揭露这美好舞姿背后的极致苛刻,无论是女演员为了练习芭蕾舞弯曲成平面的脚趾、能塞进手去的胸腔以及为此付出的其他的身体代价,还是妮娜为了达到角色的要求而不得不分裂成两个人格,无不在诉说极致的艺术之美背后那一份不为人知的黑暗。其实这份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本身也是黑白两面的,白色的那面是圣洁,是观众看见的美好,黑色的那边是残酷,是演员独自承受的部分。而无论是表面的美好,还是地下的残酷,都是艺术魅力的一部分。

  本我杀死超我的彻底释放

  这部电影的女主妮娜,在母亲严格而周全的教育下成长,优雅而善良,但善良绝不是人生的全部真相。根据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我们可以知道被教化而来的这部分是超我,踏包括理想和良知,而我们灵魂深处那个没有道德观念不计后果只求快乐的'部分被叫做本我,平时我们用来平衡无私的超我和自私的本我的就是我们的社会面具,这个部分叫做自我。年轻漂亮,舞姿优美,人又甜又乖,从来不做任何出格的事情,妮娜这个人物在出场的时候其实是完美无缺的,但完美无缺的人物是不真实的,是压抑的,妮娜便是一个超我压抑到快要窒息的灵魂。总监及时看出来妮娜身上那急欲冲破超我阻碍的黑暗本我,所以才给了她这个机会,而最终妮娜也不负所望,自己的本我从超我中分裂出来,并杀死了超我,完成了人性和艺术上的双重释放。

  一人双面的炸裂演技

  最后我们不得不夸一下娜塔莉·波特曼的演绎了,一人双面的角色要求她都达到了,白天鹅的纯良无害,黑天鹅的邪魅狂狷,区别是那样的大,以至于观众从不会搞混哪个是她,哪个是分裂出来的黑暗灵魂。同样作为要分饰两角的演员,娜塔莉可比妮娜强多了,娜塔莉可以在黑白两个角色中自由游走而游刃有余,妮娜却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不说什么艺术是不疯魔不成活,有控制的收放自如显然要高过豁出一切还搭上自己的疯癫。

  妮娜那绝命一舞,是她艺术生命的升华,还是个体生命的破产,我们都很难说了,感叹于绚丽的芭蕾舞,也感叹于生命的脆弱与极致,《黑天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场视听盛宴,也是一场人生反思。

电影《黑天鹅》观后感3

  众所周知,娜塔莉·波特曼是饰演《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古灵精怪的小女孩,而鲜有人意识到标签为惊悚的《黑天鹅》女主妮娜也是由她饰演,时隔多年当年的那个小萝莉以新的面貌和精湛的演技出现在大众的眼前。

  故事围绕妮娜,一位纽约的芭蕾舞演员展开,她与她的母亲————演员艾丽卡居住在一起,她的生活只有舞蹈以及野心勃勃的职业目标。好机会终于降临,当导演托马斯决定为新一季《天鹅湖》挑选新演员时,妮娜成为了第一候选人。不过,她还有一个竞争者莉莉,托马斯要求舞者不仅仅能演出白天鹅的无辜与优雅,更要能演出黑天鹅的诡诈。妮娜是完美的白天鹅而莉莉却是黑天鹅的化身,渐渐的,两位舞蹈演员的竞争与对抗进入扭曲的状态,妮娜开始鲁莽、不顾一切的探索起自己黑暗的一面,这也将毁掉她。

  《黑天鹅》并不是灵异电影,里面一切的诡谲血腥宛如恐怖片的画面都来自于女主人公的臆想,而往往这种类似于精神疾病的现实向惊悚会让人更加毛骨悚然。相较于《这个杀手不太冷》温暖跌宕的色调,《黑天鹅》有着英国特有的冷硬风,影片封面就是阴森可怖的,女人白皙的脸上有一道黑色的裂纹。它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双重人格的互相博弈历来都容易受到高智商高情商观众的追捧;悬疑和惊悚元素的巧妙植入为影片带来了强烈的戏剧感;优雅华美的芭蕾舞和世界名曲的交相辉映又让影片充满了知性感和优越感。

  芭蕾舞演员妮娜在权威母亲的长期压制之下,形成了温婉恭顺的外表,当然这只是表象。环境和成长经历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塑造是有决定意义的,权威压制和挫折打击之下,很容易把人谋求生存空间和满足各种欲望的天性掩盖起来,在适当的温度和土壤中,被压抑的本性会以加倍的破坏力爆发,“外表是天使内心是魔鬼”就是对这种人格异常的生动描述。

  《天鹅湖》中黑白天鹅的角色是一白一黑一正一邪。妮娜的人格异常融入到舞剧中的假想角色中,把现实中无法形象地实现的人格裂变通过唯美的芭蕾舞剧彻底实现。虽然妮娜在天鹅皇后的角色之争中暴露了她暴戾的充满恐怖色彩的另一面,但当她在舞台上成功地诠释了黑天鹅这个角色时,也意味着她多年来被束缚的女性欲望和真实人性得到艺术性的完美释放,这对于一个艺术工作者而言,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影片借助舞台角色和迷离的幻想情境,让妮娜这个人物裂变过程充满惊悚感和隐喻性,一方面妮娜需要和自己被长期隐藏的阴暗面做斗争,另外一方面这种带有功利性质的阴暗面也正是大多数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舞台上的天鹅皇后之争也是真实中的人性博弈。妮娜最后在精神迷乱中杀死的竞争者莉莉其实就是自己——这个情节堪称神来之笔,假如妮娜的确是杀死了真的莉莉,那么她的最后裂变就带有了无法洗净的罪恶,当我们明白死亡的人是她自己时,随后而至的和现实人物心理变化丝丝入扣的芭蕾舞表演让妮娜的死亡有了一种凤凰涅槃般的悲情和唯美,这时我们生出的情感只有同情惋惜而没有厌恶憎恨——凌空一跃的妮娜在肉体上死亡了,但在精神上却复活了。

  凌空一跃的妮娜在肉体上死亡了,但在精神上却复活了。

  影片通过一幕幕奇幻血腥的画面展现的挣扎和搏斗,甚至于妮娜的精神偏执,都只是把人性的些微阴影无限放大,最终通过自我了断实现升华。人们可以从中寻找到自己,或不寒而栗,或找到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