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记忆》观后感(精选12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国家记忆》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家记忆》观后感 1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在今年,我国已经发射了“长征七号”火箭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将在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这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关注航天、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潮。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以高标准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国家记忆(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该片共采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神舟五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等24位专家,拍摄了原国防部五院旧址、火箭研制厂、风洞实验室、钱学森图书馆等10多处现场,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
经过近4个月的紧张工作,顺利完成了所有拍摄和制作工作,将于10月7日20:00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该片共包括5集,分别是《艰难归国路》、《命运的抉择》、《长箭趁东风(上)》、《长箭趁东风(下)》和《巡天第一星》。该片形象地反映了在毛主席、周总理和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钱学森带领航天科技工作者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和研制“两弹一星”工程等重大历史事件,内容丰富,史实确凿,画面震撼,情节感人。该片也是我国今年计划播出的、唯一一个纪念钱学森与航天事业60周年的`专题片。
在同类记录片中,本专题片实现了多个突破:
首次反映了钱学森主动寻求归国的艰难历程。钱学森虽然具有优渥的科研生活条件,但是,为了回到新中国,遭受了多重磨难,最后想尽办法回到祖国。
首次展现了系统工程的重要作用。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钱学森带领航天人探索出来的系统工程方法;该片反映了航天系统工程产生、发展和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全过程。
首次披露了许多重要历史事实,包括苏联专家帮助研制“东风一号”导弹、国家困难时期航天工程“下马”之争、两次启动卫星研制工程等。该片在历史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该纪录片在送审时,得到了张文台上将、钱永刚教授、“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组”专家、北京出版集团和中国航天十二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国家记忆》观后感 2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元勋,是共和国永远的丰碑。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科学界的一代伟人,钱学森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还留下了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观看纪录片《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我得以进一步了解钱学森的感人事迹,体悟钱学森精神的内涵。这部纪录片也唤起了我高中时观看电影《钱学森》的时留下的记忆,联系二者的内容,我的心中颇有感触。
钱学森是一代科学巨人、中华优秀儿女的典范,他的成就可以说是高山仰止、大海无边,虽然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取得像钱学森一样的成就,但是我们仍应学习他的伟大精神——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拥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他放弃了美国良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择回到国内,回到一个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即使被美国人软禁,即使已经失去了教授的职位和地位,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和执着。回国后,为了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托付的重任,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为了新中国亿万同胞的安全,他一直在坚持着科学研究。他放下了身为天之骄子的些许傲慢,坚持带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他放下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他为我国的科研付出了自己半生的心血和精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他伟大的另一面。与此同时,他对科学的.精神同样令人钦佩。在回国建设时,他在谈及导弹的制造时说过:不能让导弹带着任何疑惑上天。他也从不放弃每一次机会,从不放弃每一个人;即便是失败了,他都不会有任何的埋怨和指责,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手再一次的尝试。科学事业就是需要这样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正是因为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对待科学的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的60余年里,中国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弱小到强大,最终成为国际社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钱学森式的爱国者。钱学森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钱学森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首先就应学习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如他一样对祖国充满热爱,对工作、生活充满激情。其次,我们应学习他的奉献精神,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精神。或许我们此刻还没到达他无私的境界,但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心中时刻要装有祖国装有他人,要为祖国的利益,群众的利益着想。最后,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就应学习钱学森一丝不苟,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贯彻钱学森精神,我们将能够以端正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进而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
虽然钱学森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但钱学森给予我们的震撼和感动长存心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钱学森精神将永垂不倒,激励着我们无畏前行。
《国家记忆》观后感 3
今天观看了中央四台《国家记忆》关于许渊冲的报道,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我的感受颇深。许老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尽显自己的翻译才能。他对翻译工作的颇高造诣令我佩服,但他作为一个97岁高龄的老人,在痛失伴侣后仍能争分夺秒工作的精神更让我惊叹。这也为我们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做出了优秀示范,惜时如金,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当他由于翻译“不爱红装爱武装”而遭受自我认同危机时,恩师钱钟书的回信使他豁然开朗。正如他自己所说,做学问既要继承前人,又要敢于突破,惟有此才能有所成就。这也告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多鼓励学生,激发她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不断进步。
同时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我们也要做到敢于质疑权威,严谨治学,坚持真理,永远不停下前进的脚步。
《国家记忆》观后感 4
《国家记忆》主要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
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
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进北平》、《从香山到南海》、《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国家记忆》观后感 5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无数共产党员为了追求信仰慷慨明志,从容赴死,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人,写下一封封传颂至今的绝笔信。清明时节,致敬英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国家记忆》栏目,将于4月3日起隆重推出6集纪录片《绝笔》系列(4月3日-4日CCTV-4晚10点档;4月5日-9日CCTV-4晚8点档),通过十多位共产党员临终绝笔,展现他们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
该片紧紧围绕革命烈士的遗书、家信、入党誓词等绝笔,深度挖掘他们向死而生、不改初心的理想信念,展现出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依旧坚定的信仰与不变的追求。片中有新四军军长叶挺出狱10小时就写下的`入党申请,有红色恋人陈觉、赵云霄留下的句句带血、行行含泪的遗书,有烈士钟奇临刑前嘱托新婚妻子“一定要再结婚”的家信,还有共产党员车耀先在狱中写下的传记,告诫子女以“谦”“俭”“劳”为立身之本。通过烈士后人的动情讲述、细节故事的深度挖掘和权威专家的分析解读,让今天的人们更加切身地体会每封绝笔信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据了解,为鲜活讲述英烈舍小家、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故事,摄制组分赴天津、山西、四川、重庆、湖南等多地,探访烈士家乡,深入故居、纪念馆、档案馆,共找到11位在世的烈士后代,亲口讲述他们先辈的故事。受访者中有叶挺将军的儿子叶正光、孙女叶莲,续范亭将军的儿子续大田,蓝蒂裕烈士的儿子蓝耕荒,地下党员车耀先的外孙李少谦,钟奇烈士的儿子钟晓岚,吉鸿昌将军的外孙女郑吉安,共产党员陈毅安的儿子陈晃明、孙子陈正烈等。同时,为更加真实准确地还原史实,摄制组深入中央档案馆,首次披露一系列珍贵档案,如叶挺入党申请书,毛泽东亲笔书写的复信,叶挺在狱中写下的《囚歌》手稿,中共中央追认续范亭同志入党的历史文献。
初心不改书绝笔,革命自有后来人。一封封绝笔寄托着对后人的殷殷嘱托,更承载着超越时空、传承至今的精神信仰。
《国家记忆》观后感 6
在今年的清明时节,为致敬英烈,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推出了纪录片《绝笔》系列。全片以“英烈绝笔”为核心,通过史料展示、亲历者讲述和专家解读等方式,带领人们重温一封封绝笔背后的感人故事,既展现了革命英烈们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也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理想信念的力量在人们的心中愈发坚定。
观完此片,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这十多位共产党员,为了追求信仰,慷慨明志,从容赴死,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人,用血泪写下临终绝笔,寄托着对后人的殷殷嘱托,更承载着超越时空、传承至今的精神信仰。
这些绝笔中有对革命信仰的呐喊:在无边黑暗中,叶挺将军昂首挺胸,挥笔写下撼天动地的《囚歌》,“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夏明翰在临死前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些绝笔中有对妻儿的不舍和嘱托:陈觉给妻子的绝笔中写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红岩烈士蓝蒂裕牺牲前在遗嘱中写给儿子: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烈士钟奇牺牲前在丢弃的香烟盒上给妻子写下“一定要再婚”的殷切嘱托。
一封封在生死关头留下的'绝笔,是革命英烈留给世间的最后话语,凝聚的是他们始终如一的初心信仰和内心深处最具力量的声音。初心不改书绝笔,革命自有后来人。作为新时代的“后来人”,也许不能完全体会革命先烈们舍小家,为大义,抛头颅洒热血感人壮举背后的崇高精神,但却能在这些震撼人心的红色记忆中激发信仰,汲取力量。
从红色记忆中传承“初心不改”。百年传承,初心不变。在那个苦难的年代,革命先烈经历的困苦程度是当下我们这代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支撑他们前赴后继、死而后已的力量,就是坚信革命会胜利的信念。革命理想大于天,信念如铁关键是要勤修内外功,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
从红色记忆中传承“斗争精神”。无论是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还是艰苦卓绝的建设时期,再是改革开放高歌猛进书写中国奇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当前,外部环境云谲波诡,国内社会深刻转型,需要新时代党员干部一脉相承斗争精神,牢牢把握伟大斗争的方向、立场、原则,直面各种考验风险方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拿出敢于斗争的勇气和底气方能“乱云飞渡仍从容”。
从红色记忆中传承“无我之境”。“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积贫积弱的状况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承初心和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平凡之中见伟大,中国共产党人应以无我之奉献,行国之大业。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我将汲取革命先辈们“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力量,用更加强大的工作干劲、工作激情,在不懈奋斗中,为祖国更加繁荣、更加昌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国家记忆》观后感 7
近日,在学校党支部的倡导下,我观看了纪录片《国家记忆---绝笔》。纪录片通过展示十多位共产党员的遗书、家信、入党誓词等临终绝笔,展示了这些老一辈共产党员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通过观看,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他们的初心与情怀,也悟道一些蕴含的丰富精神宝藏。
一封封绝笔,是先辈们的临终意志的体现,同时也是他们在那个激荡的年代对共产党的崇高信仰。叶挺将军,在临终前发出“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的`呐喊;陈然在酷刑中写下惊天动地的诗篇,体现出一个党员的鉴定信念。
无疑,这些英雄都具有斗争之勇,视死如归,不畏牺牲。正如陈觉给妻子的书信中写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还有夏明翰临死前的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挽救了更多的生命,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尽管我们目前处于和平年代,但是也需要有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以舍我其谁的精神和勇气担起时代重任。
舍小义为大义,先辈们的绝中有对爱人的思念,有对子女的殷切期盼。红岩烈士蓝蒂裕牺牲前在狱中给儿子的遗嘱写道: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烈士钟奇牺牲前在丢弃的香烟盒上给妻子写道下“一定要再结婚”的殷切嘱托。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都是这些革命先烈舍小家顾大家而来的。革命先烈临死前,一定是经过了艰难的取舍,但是他们都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就如那句歌词说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一封封绝笔,展现了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向党之志,斗争之勇,家国之爱,学习他们的初心和情怀并将其传承下去,让这些无声的字传递出有声的奋进力量。
《国家记忆》观后感 8
《国家记忆》主要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
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
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进北平》、《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国家记忆》观后感 9
《国家记忆》之《绝笔》系列第一集《忠魂丹心蓝蒂裕 血荐轩辕陈然》和第二集《红色恋人陈觉赵云霄 纸浅情深陈毅安李志强》。全片以“英烈绝笔”为核心,通过史料展示、亲历者讲述和专家解读等方式,带领人们重温一封封绝笔背后的感人故事,既展现了革命英烈们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也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理想信念的力量在人们的心中愈发坚定。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在党史教育深入展开之时,民政局全体职工通过观看纪录片《绝笔》,看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大业和百姓福祉,舍生取义,向死而生,深刻体会和理解了英烈们的初心不改、信仰弥坚。有职工在观影后表示:“学史明理,看完《绝笔》第一集就明白了这七十多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就是最好的营养剂。
为重温革命历程,传承红色记忆,全院干警集中观看了《国家记忆》之《绝笔》系列第三集《初心明志叶挺英魂永存黄显声》。
在无边黑暗中,叶挺昂首挺胸,挥笔写下了撼天动地的.《囚歌》,“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宁可献出宝贵的生命,也要保持军人的气节,在出狱后的第十个小时,他写下了早已在心中写过千遍万遍的入党申请书。叶挺遍尝挫折与艰辛仍初心不改,高官厚禄置于前却矢志不渝,他的一生正如在入党申请书所写“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
黄显声身陷囹圄,却始终初心不改,“我现在虽然坐牢,并未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寥寥数语,尽显浩然正气。纵观黄显声的一生是为理想和信念而努力奋斗,直至牺牲的一生。
干警们观看完纪录片,深有感触。历经百年风雨沧桑,书信会泛黄、字迹会模糊,但其中的精神和信仰,依然力透纸背、历久弥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绝笔》中传递出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穿越时光的隧道,依旧猎猎张扬。
《绝笔》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先烈舍小家、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壮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崇高精神。党委学工部将扎实开展好学生党史教育,引导学生从党史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重任。特别是要注重引导毕业生树立为国家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到西部、到基层奉献自己、锤炼本领、成就人生。
《国家记忆》观后感 10
近期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岁月》等栏目不断播出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家阳早、寒春的业绩。这对老1辈革命家为我国奶牛事业忘我的奉献,可谓奶牛界的袁隆平。如果有人问“现在还有那种为信仰而活的人吗?”“现在还有那种真心奉献的人吗?”这对美国夫妇将终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真相》杂志刊登了1篇题为“1个逃掉的原子特务”的文章,文章说曾参与过美国原子弹制造计划“曼哈顿工程”、掌握了很多机密的年轻女物理学家琼·辛顿此前突然失踪,几年后在北京露面。文章怀疑琼·辛顿和丈夫欧文·恩格斯特到了中国以后,向中国流露了美国的核秘密,并且有可能正在协助共产党政府发展自己的原子弹计划。但是,事实上,两夫妇在那几年间1直在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陕西省定边县3边牧场养牛(现为定边县乳品实业有限公司),由于地方偏僻,在新中国成立20天后,才知道消息,以后他们在中国养了1辈子的牛。那末这对美国夫妇为什么放弃故乡优越的生活而选择来到中国呢?
70年前,1个诞生于纽约州1个农场主家庭27岁名叫欧文·恩格斯的美国年轻人,刚从康奈尔大学农牧系毕业,受《西行漫记》的影响,展转半年来到中国延安。2年以后,他的女同学琼·辛顿,是小说《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孙女,1位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曾从事核物理研究并参与投放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的研制,当黑色蘑菇云升空时,她的同事感慨:“这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血肉!”此话使她尔后放弃了成为纯科学家的梦想,随他来到了延安。尔后,他们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阳早”和“寒春”,1949年4月,阳早、寒春在延安瓦窑堡的1个窑洞里结婚结为夫妇,希望成为中国共产党虔诚的朋友和同志,阳早的专业终究同样成了妻子寒春的选择。婚后不久就赶着83头荷兰奶牛从延安来到位于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陕西省定边县3边牧场(现为定边县乳品实业有限公司),对牛进行改进。
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两人可谓夫唱妇随。阳早负责奶牛品种改进,而曾从事核物理研究的寒春则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中国的农业机械化贡献力量。其间,他们研发、改进的奶牛青饲料铡草机销售近100万台。“我们喜欢那样的生活,吃穿是配给制,自己不用操心,我们只需要1心1意工作。”从此,两位专家兢兢业业,为自己的信仰,也为中国的奶牛事业奉献着自己所有的热忱与智慧。1966年阳早作为中国最早引智专家之1,服从组织安排,调到北京工作。阳早任中国电影发行公司译校,寒春任对外文委图片特稿社译校。但是住在专家楼上的阳早其实不开心,在他们的1再要求下,1972年,他们终究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农场,开始了在小王庄中国农机院农机实验站的工作,这1干,又是310多年。在此期间,阳早、寒春在奶牛胚胎移殖推行工作方面获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我国许多奶牛场和种公牛场牛群品质改进的首选产品,为北京、上海等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鉴于此,他们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顾问。
1987年9月,农牧渔业部给阳早、寒春颁发“国际合作奖”,并遭到万里副总理的接见,2003年1月,中国农机院授与阳早、寒春“个人贡献奖(金牛奖)”,2009年,阳早和寒春夫妇入选CCTV感动中国组委会推出的2009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已经是中国农机院专家的'寒春再次否认了她与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有关的传闻。她表示自己之所以离开美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对研制这些杀人武器的憎恨,固然也就不会支持和帮助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时,他会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为信仰而来。”他们的老大阳和平(取名也是浓浓的中国味)曾幽默地说是毛主席把妈妈“忽悠”来的。
2003年的圣诞节,阳早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85岁,在新华社发布的讣闻中,寒春执意要求加上1句“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她说;“我们在中国呆了1辈子,不是为养牛来中国,而是为了信仰。”2010年,中国“绿卡”第1人寒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89岁。
1个是土生土长的农场主,1个是参加过原子弹实验的核物理专家,情愿放弃优裕的生活,却在710年前来到中国陕北,为中国人养了1辈子的牛,而无怨无悔,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让大多数中国人开始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但是他们对信仰的执著和坚持丝毫没有遭到影响,他们居住的房间陈设仍远非寒酸所能形容。1位来访者曾估算他们房间里的“不动产”:“除电视和冰箱外,她家所有家具可能不值2000元,如果卖给收旧品的,就是100元人家也不要。”他们寻求的不是物资,他们看重的是精神。
在我们心目中他们的份量不单单来源于他为中国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留给我们的深深感动,和由这类感动带来的责任。这家美国人的价值观与人生选择,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是那样的不可思议!但是他们与中国普通人1样工作和生活,并且感到幸福和充实。
如果有人问“现在还有那种为信仰而活的人吗?”“现在还有那种真心奉献的人吗?”这对美国夫妇将终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国家记忆》观后感 11
《国家记忆》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领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国家记忆》主要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
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领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进北平》、《从香山到南海》、《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国家记忆》观后感 12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无数共产党员为了追求信仰慷慨明志,从容赴死,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人,写下一封封传颂至今的绝笔信。清明时节,致敬英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国家记忆》栏目,将于4月3日起隆重推出6集纪录片《绝笔》系列(4月3日-4日CCTV-4晚10点档;4月5日-9日CCTV-4晚8点档),通过十多位共产党员临终绝笔,展现他们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
该片紧紧围绕革命烈士的遗书、家信、入党誓词等绝笔,深度挖掘他们向死而生、不改初心的理想信念,展现出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依旧坚定的信仰与不变的追求。片中有新四军军长叶挺出狱10小时就写下的入党申请,有红色恋人陈觉、赵云霄留下的句句带血、行行含泪的遗书,有烈士钟奇临刑前嘱托新婚妻子“一定要再结婚”的家信,还有共产党员车耀先在狱中写下的传记,告诫子女以“谦”“俭”“劳”为立身之本。通过烈士后人的动情讲述、细节故事的深度挖掘和权威专家的分析解读,让今天的人们更加切身地体会每封绝笔信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据了解,为鲜活讲述英烈舍小家、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故事,摄制组分赴天津、山西、四川、重庆、湖南等多地,探访烈士家乡,深入故居、纪念馆、档案馆,共找到11位在世的烈士后代,亲口讲述他们先辈的故事。受访者中有叶挺将军的儿子叶正光、孙女叶莲,续范亭将军的儿子续大田,蓝蒂裕烈士的儿子蓝耕荒,地下党员车耀先的外孙李少谦,钟奇烈士的儿子钟晓岚,吉鸿昌将军的'外孙女郑吉安,共产党员陈毅安的儿子陈晃明、孙子陈正烈等。同时,为更加真实准确地还原史实,摄制组深入中央档案馆,首次披露一系列珍贵档案,如叶挺入党申请书,毛泽东亲笔书写的复信,叶挺在狱中写下的《囚歌》手稿,中共中央追认续范亭同志入党的历史文献。
初心不改书绝笔,革命自有后来人。一封封绝笔寄托着对后人的殷殷嘱托,更承载着超越时空、传承至今的精神信仰。
【《国家记忆》观后感】相关文章:
《国家记忆》纪录片观后感07-22
纪录片《国家记忆》观后感(通用8篇)07-19
《国家宝藏》的观后感07-14
以国家宝藏观后感02-20
《国家宝藏》观后感11-07
国家宝藏观后感11-07
国家宝藏观后感03-25
最新《国家宝藏》观后感06-19
看国家宝藏观后感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