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超脱》观后感(精选7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影《超脱》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超脱》观后感 篇1
"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观看《超脱》的过程,是一个灵魂与内心不断受到震荡的过程,电影不断将一些警世名言抛出,与充满扭曲,撕裂的故事相对照。整部片子充斥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忧伤与无奈,甚至有点压抑得叫人喘不过气。它是那么地让人揪心,让你释放内心脆弱的一面时,立刻就给你猛然一击。影片中所描绘的绝望,无助,窒息的感觉仿佛就是如此真切地曾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一般。
电影的主人公亨利是一位代课老师,而且是专业的代课老师。当他在一个学校完成他的工作之后,就会去另外一个学校开始同样的一份工作。作为一个代课老师,学校对他的要求并没有正职老师那么高,只须把课上好,不要给学生的学业留下一个空白期即可。但是亨利却是认真工作,全身心地付出。
《超脱》里讲述的故事大概有两条主线。其一是亨利作为代课老师来到一间学校。这是一间充满着负能量的学校,这里的学生无理,无耻,无所谓,无法无天,是什么造成的呢?从电影中我们看到了教师队伍的鱼龙混杂,尤其是以校长为代表的无能派;我们看到了家长们的埋怨纵容,扼杀天性缺乏关爱,如梅丽迪斯的父亲在看到她画画时,气愤地对她说:别指望我会支持你的兴趣爱好,有本事就考个哈佛;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自暴自弃;我们看到了教育系统的刻板落后。大家都在推卸责任,却无力改变。这里几乎是一群被社会及父母抛弃了的学生,他们人人都是问题学生,几乎每个人都对学习毫不在乎,而且道德品行败坏。
作为差生的集合体,几乎没有教师能在这里呆得住。好在学校里的教师还在坚持,尽管他们每个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每个人都有一大推问题要去面对,但他们都在恪守职业道德,尽职尽责。当亨利第一次去上课,学生马库斯用脏话羞辱亨利,亨利毫无反应,后因马库斯又羞辱了胖女孩梅丽迪斯,亨利将马库斯赶出教室。随后开始布置课堂小作业——写一篇小作文,在亨利开始说作文要求的时候,黑人学生杰瑞因没有纸笔而插嘴,语音中带有大量的脏字,可亨利毫无反应,一直讲完自己要说的话。
杰瑞气急败坏地走到讲台前,把亨利的公文包砸向门口,这时亨利说道:"那个包,没有任何感觉,他是空白的,我也不会被你伤害。我明白你现在很愤怒,我明白,你没有理由生我的气。"在电影这条主线上,不可忽视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饱受嘲笑,自卑封闭的胖女孩梅丽迪斯;另一个是素不相识的雏妓艾瑞卡。特别是他把艾瑞卡带回家悉心照料,然后在短短的数天内,就将这个污言秽语的刻薄女孩教导成了一个体贴善良的女儿……亨利无疑是一个出色的老师,不管他的学生多么调皮捣蛋,他都有办法将自己的理念灌输给他们,慢慢地,他的学生们接受了他,并将他视为偶像。
亨利的超脱,其实只是外在的。他在学生面前表现的一切,都难掩他内心所承受的压力。亨利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的内心深处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在当代理老师的过程中,亨利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问题学生"沟通",但是这种沟通只是表层的,他的精神世界依然是那么的孤独彷徨。
电影的另一条主线是亨利的家庭背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抑和折磨。他在七岁时亲眼看到母亲吞服安眠药自杀了,只给他留下了一卷录影带。其实,作为一个曾经快乐的少年,早在她母亲逝世的那一刻,他就已经面临不幸了。造成这个不幸的根源,其实就是来自于他的祖父,在年轻时对他的母亲做了不该做的事。就是说,亨利本身就是x伦的产物,他的祖父,同时也是他的父亲。这种不幸,深深地压在亨利的心里,以至于几乎要把他压倒。直到,他把捡来的雏妓艾瑞卡狠心送走;他最在意的学生梅丽迪斯在他面前自杀;他唯一牵绊的祖父去世,当这些都一并袭来时,他几乎要崩溃了。
电影《超脱》观后感 篇2
取的这个题目很像之前语文老师会留的那种小作文,我其实不擅长写影评,但是这电影对我冲击比较大,想特别拎出来谈谈感受。现在每天的日常就是从公婆家带孩子完毕出来走回自己家的路上,王先生问:“今晚什么安排?”“听你的呗。”“那一会儿到家看个电影?”这个对话永远不缺席,让人惊叹于毫无惊喜的平淡生活的固定性有多么好。
人生来就会痛苦。我丝毫不质疑这句话,我相信无论一个人的一生有多么顺利和幸运,他/她也终会感到作为人类的痛苦,这是共通的、无法逃避的。比如读高中时的我有很长一阵子即使没有遇到什么困境或人生重大挫折,却也经常感到压抑和不开心,和好同学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沉浸在影片中的情节的时候就在企盼永远也不要走出这个电影院,就停留在这个影片中的情绪里好不好,于是那时我清楚地认识到电影具有让人短暂逃避现实的神奇力量。
你永远没有机会体验的人生和遭遇的故事,都能跑到电影中感同身受地领悟,多么易得的“换命”的好处——但大多数电影还是会让我庆幸自己的生活平凡而幸福,主人公的遭遇绝不是我想去换的。比如《超脱》里的男主,他的生活惨到让人窒息,他是一个代课老师,童年非常不幸,妈妈因为被自己的亲生父亲(也就是他的外公)伤害而自杀,长大后的他却不得不担起照看外公的责任,他也不是普通的代课老师,他接触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父母不管、没人疼没人爱心理问题一大堆的那种问题学生。整个学校的气氛都让人难以忍受,可以说让人看不到希望。
乍一看好像这部电影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但是它所传达的痛苦其实也不难理解,尤其是那个学校的老师每一天回到家都非常难受,他们不忍心看到学生堕落下去可是无能为力,但依旧要打起精神来面对第二天的清晨,还是要若无其事地上班去。那种活着的挣扎,内心想要咆哮却又无力排泄的痛苦,不恰恰类似于每一个挤在地铁线上求糊口的社畜(即我们)吗?谁能否认人活着就是来不断遭罪的呢?当然我们已经很幸运了,可以体验到各种来之不易的快乐。就像我喜欢刷吃播,看搞笑的博主发段子,跟着屏幕一起傻乐,但我知道那是肤浅的快乐,转瞬即逝,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沉溺在这种快乐中并止步于此,再也不去深究自己内心的空虚与痛苦,如果你能做到我佩服你,因为这样简单的快乐非常难得,难得糊涂嘛。可是夜深人静时,大部分人还是无法回避自己心底真实的痛感,电影结尾很糟糕,代课老师班上有个学生自杀了,自己的外公也死了,他想拯救的一个花季少女也感染了艾滋病,可以说是人间真实了。人世间有那么多不幸和悲哀,无力回避,无力抗衡。我努力地想,能从人生苦海中超脱的秘诀恐怕只剩下释然了吧?真正做到释然太难了,大多数人到头来能说出一句“算了吧”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凡你来到这个世上,我便敬你是条汉子。
电影《超脱》观后感 篇3
本来男主角应聘当一群坏学生的老师,还以是放牛班的路数,看到后来发现不是,剧情没有跟跌宕,可是拍摄非常好,很有油画的感觉,加入很多照片的定格,大大提升电影的气质,男主角的气质与电影风格也极其吻合,两个女主角颜值很高。
看影评说整部电影没有希望,不会有救赎,我觉得不是。整部电影高频率的脏话,暴露的画面,加上孽待动物,一次又一次给观众抛出“shit”,这和我宝宝尖利的哭声不相上下,给我很直观的压力,不过几次剧中人物的相互沟通,又让人觉得压力得以缓解,最重要的是,导演和蔼的安排剧中每个人物都被生活所压迫,有一种人人平等的公平设定,只要痛苦不落单其实也还好,举个例子你考了倒数第一名,隔壁小明考了倒数二名,你的压力总比小明考第一来的小很多吧。可能这个电影的重点是“压力”不是“孤独”吧。
感觉剧中每个人处理压力的方式都很外向,躺在地上的校长,咆哮的男主,看黄书的男老师,泪奔的同学,奔溃的刘玉玲,我们知道这个社会并不是这样的,我从来没看见男人在车上哭,可是电影里面每个人都在奔溃的边缘,时刻要哭出来毫不遮掩。这可能是电影治愈的地方“人人都是痛苦的”,让观众看了想想自己的破事也就成了小事。这和“人间有大爱,世间有真情”是两个路数。前者是你考了班级倒数第一,你的朋友告诉你他考了年纪倒数第一,后者是,你的朋友告诉你,他考了班级第一,好好努力下次一定可以进步!试问哪个让我感觉好点,那肯定是第一种。
我觉得这部电影一点启发意义也没有,别说这样负责任的老师不一定有,这样的学校在中国那是肯定没有的。
电影《超脱》观后感 篇4
今天在抖音上看了一小段超脱的介绍、然后就去翻看了一下这个电影。看完后整个人更加的沉重、这部电影有些抑郁及压抑中却又埋伏着希望!就像某个片段每个人都会感觉到胸口被某些东西压着喘不过气、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痛苦与经历、只有坚强的人才会挣脱出来、但是稍微软弱的人可能会选择永远的摆脱一切。
男主始终无法从孩子的记忆中摆脱出来、就像是每个人都无法摆脱他们的过去一样、男主希望可以帮助到别人摆脱过去重新开始、而送给她们最好的礼物是日记本、记录下那些不愿意跟人诉说的又想倾诉的心声。他是人不是神、他已经尽可能的帮助别人、而实际他也需要帮助!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理疗师、我们现在的感受及心理在几百年几千年前的人也会有着同样的`心理及压力、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是哪个没人能理解的人、没人能懂你、实际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个孤岛、每个人都在坚守着自己的孤岛、所以需要有尝试踏出第一步的勇气,每个人的某个十字路口的抉择、都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不同。
很喜欢这个电影,内容发人深省。讲述人性的一面,这个电影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和自己喜欢的人待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不放弃自己,不放弃身边每一个努力的人。努力让自己变得很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好。不因为生活中各种的繁琐小事情而放弃自己的思想。做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为了什么,只为了自己能够活的有思想,感受生活的每一点小美好。不随波逐流,不迎合别人。感谢帮助自己的每一位,记住一句话:任何时候都还不晚。
放慢自己的脚步,让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想:很简单的就是有自己的思想、身体健康、努力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想学东西了就学习,不想学习了就休息。但是不做放弃自己的事情。也许觉得自己可能会太晚了。但是至少自己勇敢面对。人生中的20载已经过完,但是自己却记不得太多值得怀念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应该浪费自己的年华。趁着现在,好好生活。
电影《超脱》观后感 篇5
听说《超脱人间的师格》是一部难得的真情流露的片子,虽然早有预料,这是一部发人深思的教育片子,但是还是耐着性子看完这部将近两个小时的片子。中间没有快进,没有跳跃!
我总是习惯把看过的有感触的片子,尽快的写下我的感受,因为我害怕一旦这些灵感没有了,也许我就无法表达出我的观后感。写东西需要灵感,特别是影评!
这部影片从许多细微之处展示了人性的压抑,孤独。从黑人学生叛逆的摔公文包希望吸引别人注意;白人小孩子满嘴粗言秽语,欺凌弱小;胖子女生孤独不被理解,最后自杀;未成年娼妓迷失自我,自甘堕落,亨利教师幼小母亲自杀留下的心理阴影……
亨利教师虽然是个代课老师,但是他看到这些问题学生,心理是很想挽救他们,最感人的就是无私的帮助未成年娼妓改过自新,其实,亨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这点从最后学生说:“只有他是个好老师,你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可以看出。)这些学生最需要的不是成绩,而是人格,是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亨利在上课的时候讲人性,真情流露,感染了许多人。
片子中体现了许多人都困惑:一个垃圾学生,到底是丢进垃圾筒,还是做着无可救药的挽救,正如一张滴了墨水的白纸,是扔掉它,还是努力阻止墨水的扩散?也许你做的都是无用功,许多老师被压抑的要么无助的偷偷哭泣,要么吃药疯狂自嘲,他们之所以还没有放弃这些学生,或许仅仅是因为本身自己是教师的身份吧。
片子的主角亨利的八字眉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虽然本人的遭遇确实让人感觉到忧伤,他自己本身就无法摆脱这种孤寂忧伤的状态,却不断的用激励的语言去感化别人,教这些误入歧途的孩子怎么迷途知返,说起来非常讽刺。
片子充斥着“拯救”的字眼,学生无可救药,学校面临倒闭,教师迷茫困惑,主角自身难保。但是似乎又有一根无形的线贯穿着整个主线,让人觉得或许还有希望,这根线就是“拯救”!最后雏妓改过自新的一个拥抱,也证明了片子的主题--只要你不放弃,用真情去感动别人最后一定是有用的。也许导演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但是片子总是要有闪光点吧!亨利拯救少女就是闪光点!
老师学生以及任何人,没有人的成长里是不伴随着痛苦的,但每个人对于痛苦的态度却不尽相同。亨利虽然痛苦,但是他选择拯救别人,女胖子痛苦,选择自杀,雏妓选择堕落,而还有些人选择伤害别人。
看完此片,有种伤感,所以语无伦次的写了这么多感受,也许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能得到就是:别放弃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哪怕最后你失败了,但是至少自己努力了!
电影《超脱》观后感 篇6
该电影以学校为背景,讲述男老师亨利作为代课老师,在面对一群“不良少年”时,用文字和情感和孩子们进行连接和相处,在探索问题少年内心的同时,也对封闭的自我内心进行审视和沟通。
一:“不在乎很容易,在乎才需要勇气,可是你们身上都没有。”
来自片中心理老师对一个问题少女说的话,因为家庭的影响,父母的缺失,社会糟粕文化的偏见,让这些少年很早就放弃了生活的勇气,让他们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却率先感受到这世界的残酷。
他们的父母,只是把他们生下来,但从不教养,却还以父母的名号,要对其任意批判。
而父母对于教育者的轻蔑,对文化的漠视,一切只要有钱就可以的态度,让他们叛逆,暴躁,不会思考。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每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和决定,会在未来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影响和伤害。
男主对于母亲受到的伤害是知晓的,母亲选择轻生无疑对他打击巨大。
但是母亲对他的保护和教导,让他懂得尊重女性,尊重人,虽然无法和任何人建立亲密关系,但是却一直在用文字和行为救赎能够救赎到的人。
二:“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影片开头引用的这句话,与影片开篇,每一位老师讲述着自己与教师结缘的理由,奇妙荒诞却又无法摆脱,大家做教师都是身不由己,是暂时过度,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在影片中,结束了傍晚了会议之后,每一个人回到生活中,是麻木又毫无存在感的。
“每个周五下班之后,我都不想回家”--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力体现在空间上的逃避。
在栏杆上攀爬着的中年男人,在无数人的漠视中持续着自我灵魂的暂时性放飞,可在亨利对他的真实存在表示肯定时,在惊慌失措中逃跑了。
三:“你不想要更加永恒的东西吗”
已入这人生的困局中,却又挣扎徘徊在灵魂的边缘。
人生的诸多痛苦使我们难以遏制的想要将自我与现实割裂开来,达到“超脱”。
然而,事实却是,自我与现实根本无法割裂,完全的自由意志和独立自我并不存在。
投入极大的热情,做一个荒谬的英雄,承担一份没有意义的意义,为自己和他人的存在增加一份重量,既是对自己的救赎,又是对他人的救赎。
电影《超脱》观后感 篇7
这部影片有些意识流的味道,又带有强烈的哲学色彩,总之影片只是一个载体,目的是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在看完之,你的心绪一定极不平静,但所能做到的,只有无奈的接受现实。
从影片开始的情节来看,这好像是批评美国教育的影片,但随着角色的增加,主角————一名代课老师的感情世界越发复杂,影片的味道完全变了。片中,最终被杀校(倒闭)的学校,可以说是美国教育的缩影,但它反映的社会现象,却是美国大环境造成的。而这些现象在很多国家,也包括我们,都是客观存在的。
影片中的世界充满了急功近利,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奢侈品。
校长和老师们极力教育孩子们,想让他们学一点有价值的知识,懂得如何步入社会。可社会的种种劣习,早已写在了学生们已然成熟的面孔上。老师的担子相当沉重,要做的事太多,时间却是稀缺的。这导致了老师的盲从和平庸,形成了恶性循环。
当房地产商步入神圣的殿堂,力图把教育变成一桩生意时,老师们愤然离场,可校长却早已败下阵来。当校长躺在地板上,宣布学校的命运时,也正宣布了教育的投降。
教育和现实社会,好像乌龟和兔子一般。兔子不偷懒,乌龟怎能追得上。
这就是主人公亨利老师,为什么只做代课老师的原因。因为严格说来,代课老师和正式老师,只是短期和较长期的区别,未来的命运都将是失败的。
胖女生梅里迪斯,是笔者记住这部影片的原因。
一个善用双眼观察,勤于思考事物内在的女孩,是无法忍受现实的凄苦和残酷的。她用颜料,将照片人物的双眼蒙上,这个世界的混乱便可以无视了。然而,这终将是童话,终将是圣诞节时的许愿。她最后的作品中,自己的照片贴在正中心,四周布满了老师们的肖像。一个思想的牢笼就此产生,精神无法超脱,肉体只不过是一具躯壳罢了。
老师留给爷爷的日记本,老实说笔者很难解释清楚,你可以用自己的答案解释。
如果遇到事情,无论好坏,把它写在日记中,相当于把心事做了倾诉。而日记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多年后回忆自己的过往。证明,你并不至于洪流中的匆匆一簇。你来过。
亨利老师留守在学校,他坚守的到底是什么?读读爱伦坡的小说,或许会有答案。这篇又该废话连篇了,以下内容和电影毫无关联。
笔者也喜欢人文纪实摄影,就像片中的胖女生一样,有着不堪回首的回忆。笔者曾写过《枪声俱乐部》的影评,里面谈到许多记者都是自杀,因为小小的心脏,无法承受世间的罪恶。更巧的是,笔者恰好在798艺术园区做了几年碎催,闲极无聊时看过许多批判现实作品。
相信有不少人反感歌功颂德式的报道,喜欢现实写照的东西。其实,现实已经糟糕透顶,何不寻个开心呢。看多了消极负面,不是麻木,就是心脏发病。《超脱》中几次提到世界是复杂的。也许,站在自己的立场,我们都是善良和无奈的,而别人都是邪恶和自私的......
【电影《超脱》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超脱》观后感10-27
超脱观后感01-19
《超脱》观后感500字09-22
电影的观后感03-07
电影观后感01-22
电影观后感06-16
电影八佰感悟 电影八佰观后感09-14
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电影观后感09-02
天堂电影院电影观后感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