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时间:2024-10-11 10:14:13 秀雯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范文(精选9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纪录片家园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范文(精选9篇)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1

  2009年6月5日,地球环境日,地球已追不上人类的欲望。一部大型环保纪录片《家园》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场合不止在传统的影院、剧场,还有互联网。这使得这部《家园》转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

  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家园》,感觉或许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类欲望的无节制膨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生态的被破坏,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书籍、电视电影片也早已层出不穷。然而,何以看了《家园》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为片中通过航拍而产生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对那伤痕累累大地的俯视效果,那以独特女声配以直白解说而产生的直指内心的揭示,还有那以咏叹吟诵般的音乐产生的震荡…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据说,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可以想象,片中那一个个精美的镜头,那一句句隽永的解说,都是他和他的团队心血的结晶。他坦言,"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类了解的",而问题只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为这部片子确立的核心理念便是:"当我们耗尽自然遗产之后,必须面对的是什么?"当然,《家园》展示的远不止是贝特朗那法国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虑,为《家园》撰写的所有评论,由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和美国著名的环保学者莱斯特?布朗阅读、审定。环保专家们为贝特朗提供了详细的最新数据。因此,有评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当然,大千世界,无异不有。即使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仍然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地球的温度肇因于它绕行太阳的轨道规模及形状、地轴偏向轨道的角度、放射性衰变及地壳下深埋的重力热,人类不是因素之一;也有人说,很少有人会因为一件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难而牺牲自己现在的生活质量,因为这是违反人性的;当然,更有人论证说,正是人的欲望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人放弃、哪怕是节制自己的欲望,都无异于饮鸩止渴。

  诚然,在造成今日地球"温室效应"的诸多因素中,人类未必是唯一原因,甚至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就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言,对这一现象的探究还刚刚开始,结论自然不可能准确。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地球正在越来越暖,由此造成的各种影响正在显现。面对这一变化,作为地球村最有责任的公民——人类应该做点什么,而不能旁观,更不应继续造孽。这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也是《家园》再次大声疾呼的核心观点。

  同样,欲望的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许许多多科技发明都是因满足人类的欲望而推动、而实现的。然而,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切事物彼此关联"。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关联。任何事物的衍生、发展都不可能无视他事他物,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意想不到的变化便会发生,终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这正是《家园》所宣扬的核心观点之一。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

  至于追求生活质量是人之天性的看法虽则荒谬,却因其强大的实利价值而为众多世人固守。其实,即便是眼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亦已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人们正在承受各种各样古怪疾病的折磨,这并不以富裕与贫困为界线。何况,任何稍有理性的人都会承认,一个人不可能只为自己活着。即使只为自己的后人考虑,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所谓生活质量而让后人们承受那污秽的水质、污浊的空气,以及因日益提升的海平面而不得不做"气候移民"。人们恢复理性,以头脑思考、而不再以感官思考,是时候了!

  《家园》中倡导的"分享、智慧、节制的.生活"特别让人感动。贝特朗认为,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家园》以融融的暖意描绘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赞扬了哥斯达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绿色旅游,展现了韩国通过全民性植树,重建战争中被无情摧毁了的森林,使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65%,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开始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通过替代、再生、循环、回收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

  是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在地球早已追不上人的欲望时,我们更应该早点行动,多点行动!

  我们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她孕育出来的万千物种长期一直相互依存。但只有20万年历史的人类,却快速掌控了这个星球并为所欲为,过度索取资源,打破了亿万年来的固有生态平衡。在《Home》里面,我们了解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饲养提供肉类的牲口,生产1公斤牛肉就需要消耗1万3千升的水;为了生产纸浆而砍伐原始森林大量种植桉树,生物的多样性被人为破坏,快速生长的桉树,抽干了地下的水分,快速消耗地球的资源。过去50年,人类对地球的改变,比前面20万年还要多,令这个美丽的蓝星球千疮百孔:大河断流,资源枯竭;冰川冰冠快速减少,气温上升,气候反常;森林消失,物种灭绝。

  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全球军费开支多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经费的12倍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10亿人在饱受饥饿全球超过50%销售的谷物用于喂食牲口与生化燃料上全球40%耕地质量下降每年有1300万公顷的林地给毁灭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生物品种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75%的渔产品已耗尽或面临耗尽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是有纪录以来的最高冰冠的厚度40年来减少了40%到2050年,可能导致多达2亿的气候难民。

  我们的家,有多美?

  杨恩·亚瑟用影像给出了他的答案:

  美到令人流泪、美到令人窒息、美到令人惊恐、美到令人无所适从。

  在宏大的航拍中,我远望地平线,却望不到半点弧度,才知道我们的地球是多么的庞大与包容,想要征服他又是多么的可笑——是的,地球不是地理书上画的那个站满了小人儿的球体,也不是天体物理书上说的那个宇宙中小小的尘埃——她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家园,是我们脚下的大地与头顶的天空,是我们灵魂永恒的故土,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你要美到何时才是终点?

  琥珀般的远古火山、翡翠般的森林、珍珠般的湖泊、丝绸般的河流与冰川、蓝玉般的大海和沁丝般的珊瑚…这是影片的前半部分给我们展现的美景——航拍,全是航拍,高高的俯视镜头高到让人几乎认不出原本熟悉的景物,一切都变小了,小到根本无法认出那些在草原上奔驰的、在海面上跃出的、在天空中飞翔的到底是什么——是的,比起地球的博大,那些自以为高大的生物又算什么?

  是的,我们才是真正的尘埃。

  航拍,是本片当之无愧的精魂,也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人参悟到影片真正的精髓。

  精髓是什么?我们不妨继续看下去:

  影片进入后半部分,现代文明粉墨登场——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肉牛市场、太平洋巨轮上的集装箱、迪拜的摩天大楼、中国南方的新兴工业城、非洲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埃及小山般的长绒棉…人类啊!万岁的`人类!这是人类文明演化了几万年的最终成果,这是美国梦的巅峰,是"万物灵长"的杰作!

  纪录片中的音乐是由法国著名作曲家ArmandAmar创作,并由布达佩斯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演绎。影片配乐融汇了蒙古、亚美尼亚、伊朗等国的吟唱和器乐,犹如冥想般舒缓又带着淡淡哀伤的音乐,以另一种方式,传达了对地球家园现状的不安及深切怜爱之情。

  纪录片《家园》无论画面、音乐、解说都令人叹服,而影片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值得大家花一点点时间,坐下来静静观看。

  看了《家园》,影评只有一个字:美。美得令人自卑,美得令人心痛。对于一个整天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角落里患得患失的人来说,是自卑。对于人类糟蹋自己家园的行为,是心痛。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2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是母亲。人类的历史只有20万年,地球却已经存在了差不多40亿年。对于地球来说,人类不过是刹那的闪现,可是这个刹那,却在20万年间几乎耗尽了地球40亿年的积累。

  我们对我们的家园了解多少?她的壮美,她的富饶,她的生命我们看到了多少。《家园》以这样一种深情而缓慢的姿态,讲地球母亲的身世现境一一道来,只有你亲自去观看,否则难以体会其中承载的厚重的情谊和思考,感动于震撼。

  从古细菌到蓝藻,原始的地球开始被慢慢净化,氧气开始充沛。从植物到动物,生命的多样性开始显现,地球开始热闹而富有生机。海洋、湿地、森林、河流……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多样承载了其千姿百态的生命奇迹。我们对它们的了解有多少,每一天都有许多新的物种被发现,而比起极其丰富的地球生命资源来说,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生命都是相关联的"。一切都是联系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道理老祖宗早就都说过了。维持自然的均衡,才是人类发展的.道路。人类发展的20万年,早期也遵循了这样的一条道路。但是从一万年前农业发明开始,人类渐渐走上了另外一条路——牺牲家园,换取利益。进入近代,尤其20世纪以来,石油,机械,电力相继被发现,这一百年科技的突飞猛进,人口的爆炸增长,对地球资源的依赖前所未有,这100年的开采和破坏,比过去的总和还多。100年,几乎就耗尽了地球前40亿年丰富的积累。

  "越来越快"。这是影片里不断重复的一句话,迪拜、中国、纽约、洛杉矶……这些国家或者城市,成了人类发展的最好代表。依靠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迪拜这个荒凉之地,却成为了西方发展模式的顶峰,无数的摩天大楼,无数的人造岛屿,人对自然的远离与对自然的依赖都空前的加剧了。相同的模式在不断取代文明间的差异性,利益分配的不均,将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空前的拉开了。为了满足人口的增长和利益的需求,对资源的开采和自然的破坏空前的加剧、加深。深圳40年从一个渔村变成了大都市,许多城市的人口也在几十年间从几十万增加到几千万。膨胀的人类世界,导致了各种变相和扭曲的发展模式。贫穷的国家砍光了树木出口来换钱,结果水土流失,森林所剩无几,复活节岛上的居民,连出海的独木舟都没有了木材可以制作。无数国家就这样衰败下去了。那些繁荣的幻影还能支持多久?我们都不知道。"要悲观已经太迟了"。人类的本性之一就是对于灾难即使提前知道也难以采取行动,滞后性太大,不是懒惰就是推脱,结局就是谁也没有做什么。气候的问题各国吵了几十年,最近更加汹涌,但是吵归吵,实质性的措施依然拿不出来。

  20%的人消耗了80%的资源。

  全球每年军费开支总额超过了对落后国家援助总额的12倍。

  每天有5000万人死于饮用水污染,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源。

  接近10亿人面临饥荒。

  全球50%的谷物被用于制造动物饲料以及生物能源,如果这些谷物作为食物,可以养活全世界的人。

  40%的可耕农田遭到长期破坏。

  冰盖减少了40%。

  四分之三的渔场已经枯竭和减产。

  虽然,导演最后依然从世界看到了诸多的希望,并且对人类的未来提出了美好的期望与憧憬。前途到底如何,路确实是在人类自己脚下了。

  整部电影,通篇都是我们已经知道但是却被忽视的真相,对于环境的严峻和恶劣,大家都清楚,但是人的这种滞后的惰性,确实很多时候让大家选择性忽视和遗忘了这一切。带有了某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觉。导演就是要打破这种迷梦,整部电影没有什么新的东西,都是陈酒,但是,这个被忽视的陈酒,却散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味道。

  吕克贝松,这个法国当今电影的怪杰。曾经以《碧海蓝天》等佳作震撼人心,如今,带着对地球这份沉甸甸的爱与悲伤,再次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艺术和努力,唤醒世人的眼睛。

  影片许多镜头都是高空俯拍,许多景致都震撼的美。一方面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另一方面是人的巧夺天工。但是,人的美景却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征服上的。许多窒息的美丽背后,就是许多窒息的痛苦。想想死海那个纯净的盐岛,美若如此,却是死海日渐死去的象征。无数生物灭亡的命运,换来了人类的繁荣和生机。我们欣赏它们,却忽视了它们背后的惨烈。

  《家园》,值得我们去观看。家园,值得我们去守护。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3

  前不久,经人介绍,在电脑前一口气看完了电影《家园》。影片仅有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却是导演历经15年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动用88000多名员工拍摄而成。

  影片开头是以一位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讲述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历史与人类二十万年的历史,也深刻地指出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破坏了四十亿年营造出的平衡。这部电影深深地拷问着你我:我们应该做什么?

  接着,影片又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示了她是如何创造出了这绝美的蓝色星球。但她却又看着人类一点点将她毁灭,并且将人类自己也一步步送进坟墓。上帝将毒害大气层的碳囚禁在地壳,而人类却又亲手打开潘多拉盒子,让它来毒害自己的`肺,但这仿佛还不够,人类还要制造出农药,聚乙烯来加速自己的灭亡。

  "人类的欲望与数量似乎都在无休止的增大。人类在积极繁殖的同时,剥夺了其他物种存在的权利。因为人类的存在,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0倍;因为人类的存在,海洋将在2050年无鱼可捕;因为人类的存在,北极在随便哪一年的夏天都有可能完全融化,而北极圈各国却早早地投入到了争夺北极航道的斗争中,他们似乎已经迫不及待了。

  人类的处境不容乐观,地球变得越来越热,海平面越来越高,那么,马尔代夫、东京、纽约、甚至于广州…它们将要怎么办?环境问题没有疆界,更不要以为他离我们很远,未来并不遥远,只是要看我们选择怎样的未来。

  狂热的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们或是对于数字十分感兴趣的人很多,可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以现在的增长速度,本世纪人口总数将达到90亿;全球花在军备上的资金是援助发展中国家的12倍;每天有5000人因引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十亿人在饥饿边缘挣扎,而全球一半谷物用以喂养牲口或作饲料。每年有一千三百万公顷森林消失,到2050年全球将至少有两亿五千万气候难民。

  正如影片所说"要悲观已经太迟。",是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面对贫困,数百万非政府组织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比各国的自私自利更强大。许多政府也纷纷意识到这一点。在韩国,全国性的植树计划是被破坏的森林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四分之三纸张是循环再造,哥斯达黎加在军备与环保之间选择了环保,这个国家没有军队,他将本应投入军备的资金投入到了环保中。但是中国每星期就建两座燃煤发电站,再看看丹麦,有一座燃煤发电站将释放的煤送到地底,而非天空。

  作为一个普通民众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不管怎样做,首先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了,想想大家都买了些什么吧。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4

  前几天观看了纪录片《家园》,感触颇深。

  影片开头是以一位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讲述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历史与人类二十万年的历史,也深刻地指出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破坏了四十亿年营造出的平衡。这部电影深深地拷问着你我:我们就应做什么?

  之后,影片又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示了她是如何创造出了这绝美的蓝色星球。但她却又看着人类一点点将她毁灭,并且将人类自己也一步步送进坟墓。上帝将毒害大气层的碳囚禁在地壳,而人类却又亲手打开潘多拉盒子,让它来毒害自己的肺,但这仿佛还不够,人类还要制造出农药,聚乙烯来加速自己的灭亡。

  “人类的欲望与数量似乎都在无休止的增大。人类在用心繁殖的`同时,剥夺了其他物种存在的权利。因为人类的存在,此刻物种灭绝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0倍;因为人类的存在,海洋将在2050年无鱼可捕;因为人类的存在,北极在随便哪一年的夏天都有可能完全融化,而北极圈各国却早早地投入到了争夺北极航道的斗争中,他们似乎已经迫不及待了。

  人类的处境不容乐观,地球变得越来越热,海平面越来越高,那么,马尔代夫、东京、纽约、甚至于广州…它们将要怎样办?环境问题没有疆界,更不要以为他离我们很远,未来并不遥远,只是要看我们选取怎样的未来。

  狂热的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们或是对于数字十分感兴趣的人很多,但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以此刻的增长速度,本世纪人口总数将到达90亿;全球花在军备上的资金是援助发展中国家的12倍;每一天有5000人因引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十亿人在饥饿边缘挣扎,而全球一半谷物用以喂养牲口或作饲料。每年有一千三百万公顷森林消失,到2050年全球将至少有两亿五千万气候难民。

  正如影片所说”要悲观已经太迟。“,是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应对贫困,数百万非政府组织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比各国的自私自利更强大。许多国家政府也纷纷意识到这一点。在韩国,全国性的植树计划是被破坏的森林恢复,森林覆盖率到达,四分之三纸张是循环再造,哥斯达黎加在军备与环保之间选取了环保,这个国家没有军队,他将本应投入军备的资金投入到了环保中。但是中国每星期就建两座燃煤发电站,再看看丹麦,有一座燃煤发电站将释放的煤送到地底,而非天空。

  作为一个普通民众的我们就应怎样做呢?其实不管怎样做,首先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了,想想大家都买了些什么吧。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5

  这是通识课上看的一个纪录片。说是纪录片,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教育片。从人类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直至消失1000年,探讨了地球将会发生如何的变化。

  第一天,也许没什么变化。只是家里的狗狗很有些寂寞。

  过了没几天,城市乡村的夜晚开始陷入一片黑暗。因为主要的供电是靠煤炭燃烧。一旦燃烧炉内的燃料燃尽,而此时已经没有工人继续往里添加燃料。大部分的供电会因此而停止。连狗狗在家里唯一能够“看”的电视也没有了。宠物狗们在家里可吃的东西已经不多,它们被迫出门觅食。而大多数狗天生就不适合在野外生存,它们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它们在大自然中的弱势(如脸太长或太短,腿太短,跑不快),所以一大部分的狗会丧尸荒野,而少数长相普通的狗却在此时成功的存活下来。

  至于其他动物,渐渐地它们会来到街头觅食,就像在原始的大自然中的生存法则一样:弱肉强食。甚者,当城市周边有动物园的话,那些动物一旦有潜力冲出了牢笼,它们将会使新一轮的战争更加激烈。毕竟本性难移。但是由于刚开始的一阶段,城市还未因为无人管理而乱成一团,所以站在新的食物链顶端的是哪种动物,答案或许并非如同从前。

  也许一开始世界的变化还不是太明显,但是大自然的能量还是强大的,几十年后,人类存在过的痕迹会被大自然一点一点的消除。高楼倒塌。大桥被腐蚀断裂,书本被微生物侵蚀至化为须有……一切人类存在过的痕迹将会慢慢被人类抹去。即使是历经风霜的世界七大奇迹,也终将抵但是风和雨的侵蚀,化为一团沙随风散去只是时间的问题。

  地球存在的历史如此之长,人类的存在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时间。反观人类,我们又如何自大地认为地球能够任由我们掌控呢?

  矿产的过度开采,树木的过度砍伐,对别的生物的杀戮……我们已经做了太多危害地球的事情,而这一切却终将害了我们自己。看看全球变暖的后果,我们砍掉了那么多的`森林,二氧化碳已经无法被及时吸收。温室气体笼罩在大气层上,使得大气层变成了一个微波炉。而紫外线正源源不断地给我们加热。

  地球上那么多种生物之所以能够和谐的共存,是因为它们经历无数的考验,无数的磨练才构成了此刻的复杂而环环相扣的循环体系。而人类也只但是是在这个循环中存在的一个环节而已。我们大肆地做着看似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和发展”的事情,不断的破坏以前和谐的循环,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所作所为只是将我们自己一步步地引向地狱的深渊。我丝毫不怀疑地球的更新和保护潜力,没有人类的存在地球还是会照样转,并且说不定没我们捣乱会转得更好。所以我们还是趁早改变我们的利欲熏心和目光浅薄,趁还来得及,赶快自救!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6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法国纪录片《家园》,看完后,感触很深,有许多想法。

  这部纪录片的开头,旁白者定位于地球母亲,就点名了中心,她是这么说的:“请听我说,你跟我一样,是智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生命是宇宙的奇迹,出现于约四十万亿年前,而我们人类只有二十万年的历史,但是生命却破坏了,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平衡。请细听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你的故事,然后决定你就应做些什么。”

  就是这一段话,使我更想观看这部电影,并且,我正在这段话的意思!

  这部电影大部分是采用航拍的方式,开始是先把美丽的一面展现出来,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之后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从不同的视觉来看拥挤的'街道、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动物以及……这些都是人类的杰作。

  看到地球这么虚弱了,我们怎能不动心?告诉自己尽可能去善待它多一点,尤其是那些富裕的人,你们的富裕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过得很残忍,你们就应把你们的钱、物、力,用在环保、公益上,这样对你们也好,对所有人也好。

  但片中的最后还是给予我们期望。各国政府都去用心地参与环保事业,发展洁净能源,对于我们个人最主要的还是观念和行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保护我们的家园。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让我们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就让我们一起来保护这独一无二的可爱的地球吧!不要再让它受伤了!

  《家园》,值得我们去观看。家园,值得我们去保护。

  是啊,为了人类共同的家园,是该做出行动了!从每一个人做起。关注人类最基本、最真实、最根本的需要。

  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7

  受本学期课程影响,在学校布置观摩课作业选择时,我选了纪录片《家园》作为我的观后感影片。

  先说说影片风格。全程航拍,把母亲大地的大气、雄伟、鬼斧神工展现的淋漓尽致;大量长镜头的推摇十分流畅,干净利落;没有特写;没有对白;主角不再是“主宰者”——人类:有了上帝视角般的俯拍,人类在自己的家园里似蝼蚁般拥挤不堪,苟延残喘。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纪实地球无限风光的风景片,因为影片的画面向我们展示的都是地球上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一些我见过的、没见过的、想象到的、震撼到无法言喻的大地之美都在影片里向我的眼里、脑海里输送。其实,我也能感觉到这部片子的不简单,因为这些美的背后也都是我这些年成长过来时所了解到的残缺。所以,越看到后面,我越有些坐立不安,直到影片不再是单一的风景如画,江山多娇。

  是的,这些美丽的地方是无人之地:一个是人类还没有染指的,一个是人类无法染指的。人类还没有染指的美好而脆弱,需要守护和珍惜;无法染指的迷人而危险,应当敬畏而守护。但是人类是个倔强的生物,他偏不!

  鸟儿单只难成群体,树种单一不叫森林。地球是多彩而富饶的生命体,我们作为寄居者,只是一味的`在索取:开采石矿,伐木造物,捕猎滥杀。没有为她增添新彩,反而给日渐匮乏的土地增加负担。虽然大自然本来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人类却一直在介入,强行改变原有的自然形态,让本来就残酷的自然考验更加严峻,也使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你看这烟尘中排列整齐的工作车,是不是缓缓向你靠近的怪物,他们在狼烟的掩护下嗤笑着向你进击!

  当然,他们只是造型生动些,也不能怨这些兢兢业业的‘工作者’,它们只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他们也有退休,罢工,寿终正寝的一天,不知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他们是被抛弃在荒野,与自然相结合成为一道风景线;还是被扔在“瓦力”的废墟,等待报废处理;亦或者是被扔进熔炉,当了燃料……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了,影片的镜头在慢慢推进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自己快被火光吞噬,火苗在风的带动下顺势而上,舞动着她们妖冶的身姿,把地球的“肺将军”杀的片甲不留。人类为止损,也能勇敢向前,但付出的都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代价太大了,一部分人用生命做为代价想救,一部分人冷眼旁观:影片中说2050年,有1—2亿人口将会被生态环境淘汰。也许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活不到那个时候,所以放弃了吧。但事实相反,如果真的被淘汰,大自然会精确到个人吗?并不会,而是集体!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8

  今天我看了纪录片《家园》,它让我感到震撼!地球经过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然而,自人类出现以来В我们只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将何去何从?人类自私,贪婪,狂妄,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对大自然疯狂索取。不但打破了自然的平衡,还打破了自己的秩序。人类开矿,战争,无时不刻不在挑战自然的和谐和自己的平等秩序。把地球伤害得遍体鳞伤,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人类的富贵凌驾于自然之上,他们目空一切,不断挑战自然的底限,不断在死亡的道路上狂舞。

  人类为了自己几十年的享受可以牺牲数以计万人的生命,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剥夺别人的.幸福。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人与人之间是不共戴天的关系,视生命如草菅。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他们想拥有一切,为此肆意掠夺。人的狂妄也是无以复加的,妄想自己是宇宙的主人,无视别人的存在,唯我独尊。他们将地球破坏殆尽。

  人类把最大的生产力都用在了对资源的掠夺上,人成了政治的牺牲品。石油的泛滥导致能源大战,粮食也遭殃了,一半的粮食用来饲养和加工生物燃料。这些活动导致了水的污染,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水上涨,陆地减少,地球的灾难已经来临,你我都是罪魁祸首和灾难的受难者!

  看了《家园》,只有一个字美。美得令人自卑,美得令人心痛。对于一个整天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角落里患得患失的人来说是自卑。对于人类糟蹋自己家园的行为是心痛。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9

  水是生命之源这些我一直有领悟到的,也是我所感念和敬畏的。

  我从小生活在平原,我的家乡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有肥沃的土地,壮硕的庄稼,参天的杨树还有四通八达的河流。后来离开了家乡,去到了南方,过着崇山环绕,小桥流水,江南鱼米乡的生活,十几年回不去的故土成为我梦中的常客,梦里一切都没有变化,依旧有泥土的清香和雨水的清凉。

  今年年初的疫情让我留在了老家,十几年了,我总算不再是匆匆忙忙的过客,而是做回当地人安安静静的生活做饭,耕种生活了,一直到今年六月。这几个月的回归生活让我开始怀疑自己这十几年对故土温润气候的追忆和思念是否真实了?

  首先就是水。先不说4/5/6月份是南方的梅雨季节,雨水偏多也是正常。对于我们农业大省来说,5/6月份是播种育苗的好时节,收完麦子,禾苗开始育好在水田里插秧了。但是水没有了。无论是河水还是雨水,都没有了。河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早已干涸,河床也开始皲裂出大裂谷般的裂缝。雨水的不正常已经严重影响到老乡们的耕种和生活。

  5月初我便陷入了缺水危机。平时一点点的小雨点,我种的小花和杂菜根本得不到滋养。自家的吃水井抽水情况也一天不如一天,终于在某天,抽水机在电机的驱使下,只能嘶哑的干吼,再也抽不上一点水来。我家停水了。房子周围的邻居们也都停水了,他们打井深的开始成为我们饮水接济的来源,问到什么时候能来水:等雨吧,一场能浇透土地的大雨。那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雨呢:按照往年经验,近几个月是没有。

  我的记忆像是被篡改,亦或者是,以往的`雨水充沛,河流蜿蜒,以后只能成为我的记忆了。就算以后跟我的孩子们讲,他们也可能只是“哦”了吧……

  农人缺水不能种水稻,我们缺水不能生活了。洗衣做饭要水,洗脸洗漱用水,口干舌燥也要用水。以前刷牙不知道原来一杯水能刷两次牙;洗脸水留着能洗手,洗完手积攒起来冲厕所……这些都是我小时候后作文里节约用水的设想,果然没过多久,愿望成真了!但着实有些悲惨和心酸。不仅仅是我们的状态惨,更惨的是用水越来越艰难,这个是个可怕的现实。

  打包行李从镇上逃回了乡下有自来水的老庄子上,才明显觉察到:镇上的楼房周围原来没有树了……我才发现吗,还是因为在城市呆久了,见到没有树木环绕的居民所已经习以为常了,突然置身绿意和氧气之间有些受宠若惊了。我在乡下的十几天,每天清晨在鸟鸣中悠悠醒来,夜晚在虫鸣和远处田野里的蛙声中入睡,没雨水的滋养,听一听风声吹的树叶沙沙作响也能让人悠悠记起雨来时的动听瞬间。

  我想我是太久没有听到雨声了,回到南方后,连日来的瓢泼大雨我都觉甚是亲切和珍贵,而有些却认为这雨下的他们苦不堪言。再次领悟到“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了”。

  任何国家的人民在困苦和苦难中会表露本性,变得极端。如这次疫情,全球都在困苦中奋战,自保,而有些国家却在危难时刻,见缝插针,针锋相对,俗称“搞事情”。

  影片也走访考察了中国的许多生态情况,有还不错的,也有很糟糕的。中国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也很有觉悟。好山好水好风光逐渐消失的情况下,中国也在艰难而积极的自救,我们不搞分裂,没有歧视,即使现在的驻防,也是在自保。眼下我们都在讲“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许在不久之后我们会为了生存,为家园战斗。但人类的自私也是有限的,像《流浪》地球那样,人类开始为了生存而带着地球在在宇宙中流浪,子孙后代在不见天日的地下城苟喘,各国战士们在绝望和回忆中把燃料车开向中国城,我们全人类携手保卫这个被我们消耗殆尽的地球家园,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在悔恨中的闪光点。

  但我希望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虽然这些都是燃烧后的灰烬,有过绚丽的色彩,但是太绝望了,一切都来不及了,人类的毁灭是一瞬间的,只有苗头和修罗场,没有起承转合让你煽情。

  影片最后,人类在大地的内脏里索取时也在做着缝缝补补的工作,把获得能源的渠道开始向天空,向太阳迈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至少这些是目前人类能做的最环保的事情,接受大自然的馈赠,把这些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一味的开采和索取。

  “人类已经没有时间悲伤了,十年内人类若能做出改善,还是有自救的希望,否则,人类的命运不是热死就是淹死……”这是十年前影片里的一句话,现在十年过去了,人们还在安居乐业,营造自己的幸福小家园,孩子们还能欢声笑语,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地球在负重前行。

  不知道这样的我们还能走多久,笑多久。

  现在的我已经开始十分理解当初那句:请给我们自由呼吸的权利!自由呼吸的权利谁剥夺了吗,是自己呀!

  影片讲的是家园,我看完后才完完全全明白,先有自然后才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个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飞禽走兽、树木植被的家园。但影片什么也没说,他没有指责,没有教化,他只是通过记录和数据在警醒还能左右自己命运的人类,为了还能活着,为了还能自由呼吸,做点什么吧!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相关文章: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通用15篇)05-06

纪录片敦煌纪录片观后感范文04-11

纪录片观后感01-05

讲究纪录片观后感11-07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01-31

华尔街纪录片的观后感03-02

纪录片先生观后感06-07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06-14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11-02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