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铁道兵宣传片观后感

时间:2022-02-01 17:35:1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永远的铁道兵宣传片观后感

  在这个世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双手握着和工人同样的铁锹,他们的筋骨却充斥着军人的刚强,他们的衣服沾染的是工地上的泥浆,他们的旗帜却在边疆的战场上迎风飘扬。他们的名字叫“铁道兵”。

永远的铁道兵宣传片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宣传片观后感

  六十六年前,在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铁道纵队,铁道兵正式成为独立兵种登上历史舞台。此后,他们活跃在祖国的戈壁荒原、冻土沼泽、蓝海孤岛上,战争时则抢修线路,保障物资命脉和军事要线;和平时便开山架桥,为国家铺架安全便捷的交通线路。

  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三场大规模战争极大地考验着这支队伍。炮火隆隆,枪林弹雨,他们毫不退缩,坚定地建设、守护着交通线路,为胜利夯实了基础。“当时美军出动了很多战斗机、轰炸机到我军后方破坏铁路、桥梁,他们破坏一次,我们就重修一次,修修补补,绝不耽误物资输送。”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当年战争中铁道兵不屈不饶的坚韧斗志。

  承平时期,大自然便是最大的对手。鹰厦线、成昆线、贵昆线等铁道线路,面临着崇山峻岭、河川密布的难题,铁道兵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掀起了铁道建设浪潮,为福建、云南、贵州等偏远省份打造了出省通道,加强了各省的交流联系,推动了物资流通、经济发展。

  一九八二年,铁道各师成立工程局,划归铁道部。铁道兵从此成为历史,但铁道兵精神一直传承下来。铁道兵们脱去了军装,但没有卸下那股“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的锐气,依旧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开山架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传承铁道部队军魂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将“不畏艰险,勇攀高峰,领先行业,创誉中外”作为企业精神,鼓励员工发扬铁道兵精神,不畏惧艰难险阻,以坚韧的意志和先进的技术,攻克重重难关,不断争先创优,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都成为过去,然而,那面飘扬的八一军旗、那首回荡的《铁道兵志在四方》,依旧在那,在所有铁路员工心中。

  永远的铁道兵电影观后感

  当前,史诗般的十集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

  在新的历史时期,编导者独具匠心,以凝重沉厚、质朴形象的渲染,真实地再现了这支“人民铁军”的英雄历史与辉煌功绩。作品全方位的满足了二百万已告别“八一”军旗的几代铁道兵将士们的期盼与热望,满含深情地告慰了那些为国捐躯的铁道兵英烈,并以弘扬铁道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唤起泱泱大国的英雄主义气魄,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强国梦注入了新的正能量。观后,令我们这些曾经的铁道兵老战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站在哲学唯物史观的角度,重新演绎一段宏大的历史侧面,必然是为社会现实的需要服务的。这就向人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铁道兵面前无险阻?为什么一代代二百多万铁道兵将士能在枪林弹雨、炮火硝烟的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的生死搏杀中舍生忘死,勇往直前?为什么铁道兵能在和平建设时期以极其简陋施工设备,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大漠深处、高寒禁区创造出世界奇迹?可以肯定的讲,绝不是金钱的诱惑,绝不是“舒适优厚”的生活待遇!因为,那屈指可数几块钱津贴、那药汤般的脱水菜、那令人难于消化的高粱米、更还有那炮火连天的残酷战争和人体承受极限的施工条件,是不值得任何人心甘情愿地冒死前往的。可是,我们可爱的铁军将士们却无怨无悔地承受了,做到了,并有8341名战友英勇献身,他们把自己幻化成一座座隧道、一幢幢桥墩、一条条枕木,用鲜血和生命支撑着两条不尽的钢轨,任凭时代的列车在自己的身躯上飞驰,更还有59234名战友光荣负伤致残……为什么?他们傻吗?他们不知道家中有年迈的父母?他们不知道家中有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期盼着团聚?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幸福和追求?不是的。道理很简单,是有一种精神力量的鼓舞、一种精神境界的驱使和引领,这就是铁道兵精神。这种精神力量的核心与内涵,就是具有一种打不垮、炸不断的“硬骨头”军魂。这正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同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本质区别,也是人民军队几次三番战胜世界上最强大对手的利器,更是人民铁军以钢铁般的意志,无往不胜、所向披靡的根基所在。简言之,“硬骨头”是铁道兵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系。

  但是,这种精神力量的源泉、具备与形成,绝不是铁军将士们头脑中先天固有的。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大家不会忘记,我们的铁道兵司令、政委、师首长们大都是国内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老八路;我们的团长、营长大都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或抗美援朝的血雨腥风;即便是连排长也有不少人经受过建国后的相关战役或援越抗美的战火洗礼。然而,这些具有“硬骨头”精神的老资格前辈们,在我们十八九岁、二十岁刚刚出头的年轻战士面前,他们却身先士卒,官兵一致,患难与共,吃苦在前,率先垂范,一身豪气。在军营里,他们如兄长、似父母,又像良师益友一样时时处处以榜样的力量和博大的情怀,潜移默化、源源不断地给战士们在精神上不断注入英勇无畏、不为任何困难所屈服的活力熏陶与鼓舞。基于此点,我们的班长和党团员战士们在他们的感染、教育、影响和带动下,必然在任何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无私无畏,英勇奋战,进而在全军上下形成无往而不胜的永恒军魂。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强将手下无弱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所言,早已被铁道兵“硬骨头”英雄张春玉舍身救战友的果敢行动所诠释。

  在《永远的铁道兵》影视画面里,我们又一次看到,在近半个世纪前的1965年6月30日凌晨,在嫩江段朝阳山1号隧道施工中,铁三师13团16连副班长张春玉临危不惧,舍生忘死,不顾个人安危,为抢救战友脱离险境,被塌方的万斤巨石压倒在地,经战友们两小时四十分钟奋力抢险,终于支起巨石,使张春玉获救。1967年5月,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铁三师 13团张春玉同志为“铁道兵硬骨头战士”称号。这正是精神世界的映照,折射着一个人情操的高下,重在洗涤人们的灵魂。令人欣喜的是,虎口余生的铁道兵老英雄张春玉,至今仍与相伴护理他的夫人安居在上海。

  话到这里,人们不能不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当那些靠买官卖官而升迁的军内外腐败分子们收看到这部《永远的铁道兵》时,会做何感想呢?他们能带出这样英勇善战的部队?他们能培养出这样出色的战士?他们能铸就出这样的军魂吗?真是丑死了。显然,这部作品是对他们丑恶灵魂的有力鞭挞。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更值得我们警示。诚然,战争并没有消亡,中国的周边也并不太平,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也决非一帆风顺,我们希望和平崛起,但也无法避免战争与牺牲。

  今天,当我们静坐在荧屏前,与《永远的铁道兵》一起共同回眸那波澜壮阔历史画卷时,我们这些四五十年前曾经的铁道兵老战士,并没有忘记那些谆谆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老首长、老前辈和牺牲的战友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敢打硬仗、不怕牺牲的精神,已深深地印记在我们的心底,永不泯灭。他们的不朽功绩和壮举,将永远激励后人们为实现强国梦不懈奋斗。

【永远的铁道兵宣传片观后感】相关文章: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01-09

观永远的铁道兵后有感08-16

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观后感01-09

电视剧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01-09

永远的永远作文06-29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 观《永远的长征》有感11-08

溺水宣传片观后感11-25

公司宣传片观后感01-19

永远的童年,永远的童心作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