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成长中明媚的忧伤
影片的开头是不同的人物在不停的切换,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判断出他们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弟。从他们的工作场所--飞达速递公司,我们可以推断出该片应该是讲述农民工与城里人的一些列纠葛。
《十七岁的单车》是吉光电影公司制作,王小帅主导的一部片子。该片是焦熊屏与史东明策划,焦熊屏制作的。该片主导王小帅在没拿到审片结论之前便携片参加了柏林国际电影节,虽赢得了一尊银熊,却因此在国内被禁播。该片是一个艺术性与综合性都很强的片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平时被我们忽略的问题。
1.音乐
在背景的配乐中,多次的用到了华尔兹。轻松而欢快的3/4拍调子显示出了小贵的快乐与兴奋。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找工作,第一次有车子。这些个第一次,再加上小贵的单纯.朴质的脸,无一不表露出这的河南小伙的“轴”劲。
一串清明的电钢琴倾泻而下与周围的环境相应和着。另一位男主角小刚登场。琴声与心情交和着,表达着小坚内心的喜悦。初尝爱情的滋味使这个高中小伙子在举手投足间都显示着自信与潇洒。
整个影片一共出现了两次鼓的声音,紧张而有序的鼓点,让听众内心无比焦躁,表现出主人公们内心的煎熬。第一次出现是因为小贵的丢车,丢车使这个河南小伙焦急.心痛.懊悔.无措。一张被放大的绝望的脸让观众看了心痛。第二次出现是在小贵和小坚被人在巷子里追着跑。紧张的画面和狂乱的节奏在不知不觉间将观众的心提了起来,不觉的为他们捏了把汗。
音乐和画面完美的融合,另人引引入胜,本片不仅在思路上更胜一筹,在音乐方面也紧紧地抓住人心。
2.镜头
在本片中王导多次运用了“跟”的拍摄手法,让摄影机与被测物体一起运动。放平了视角让我们从平行的角度上客观的等待事情的发展。
当镜头照在地图上时运用了拉镜的手法,成功的切换了观众的视觉,将观众局外人的视觉换成了小贵的视觉,突显了北京的大,以及小贵今后的不容易。
因为小贵送东西时的大意,致使车子被偷了。镜头从刚开始的红绿灯摇到了一个空旷的建筑内,再由建筑内拉成透过建筑的天空的远景。表现出了小贵在刚开始丢车时的手足无措,慢慢的脑海里的思绪陷入了死角,怄气的坐在了丢着的地儿,似乎在等待小偷将车子送回来,后来思绪逐渐清明,下定决心要找回车子。虽然有了目标,但内心很空洞,不知从何入手。所以天空广阔却很黑暗。
日落西山之时,小坚骑着车子回家。在门口停下,望了一眼破旧的门,便开始找地方将车子藏起来。镜头慢慢地向上移,一种无法言喻的压迫感向我们袭来,我们本能的感觉到这个车子来路不正。后面小坚与父亲的对话则让我们越发肯定我们的猜想。在小贵知道小坚的车是他的后,跟着小坚来到了小坚的家,依然是抑郁的压迫感。当小坚在镜头前消失后,小贵出现了。依旧是隔着门打量。第二天,小坚的车没了。中间用了巧妙的过渡和转换,即使导演没告诉我们,我们也清楚的知道,车子肯定是再次回到了小贵那里。
3.长镜头
本片除了运用大量的推拉摇移之外,还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长镜头的描写不仅清楚地指出故事所发生的细节,还客观的向我们展示了人物的内心。
片中有一处运用了两个长镜头。是在一处废弃的建筑中,小贵与小坚同时出现,两人在车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大的歧义。最后小坚在一对哥们的帮助下与小贵抢夺车子。小贵死抓不放,最后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哭叫。似对命运的愤怒,又似对社会的不满。镜头慢慢的往下拉接着便出现了另一个长镜头。天已暗了下来,华灯初上。在众人的劝说中同意两人一人一天的骑车方式,两人同时拥有车子。在两个长镜头之间用了一个“拉”的方式过渡,前后的巧妙衔接将中间小坚与小贵的谈判过程一笔带过。使观众想象中间的过程激起了对下文的兴趣。
4.女人
本片一共出现了两个女人。一是周迅饰演的保姆莉红,一是高圆圆饰演的学生萧萧。两个女孩贯穿电影的始末,虽出场不多,但,是本片不可缺少的暗线。
小贵因莉红而想挣钱,小坚因萧萧而想买车。小贵因莉红的离开而拿起了烟,小坚因萧萧的移情而愤怒。他们都成长了。一系列的事让他们都认清了现实的无情与残酷。二他们所能做的除了接受就是忍耐。
5.烟
在两人商量怎样骑车时的长镜头中,有人给了小贵一支烟不会吸的他大大呛了一口,那不仅是不成熟的标志,也是无奈的象征。他不得不接受他与小坚一人骑一天的现实,就像手里的烟,他明知道自己不会吸,但他不得不吸,因为给他烟的人他惹不起。后面在小坚将车子送给小贵时也吸了一口烟,他也是第一次吸。他也尝到了对现实的无奈。他要车.买车.骑车的目的是为了追女孩子,向她炫耀。而她却不理他,他很无奈,因为她身边有一个比他更好的的人,在大人面前他还是个孩子,孩子是斗不过大人的。他放弃了,放弃车子的同时,也等于放弃了她。
我对本片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小坚半夜起来练车。那个镜头强烈的光暗对比刺伤了我的眼睛。他不管周围的黑暗多么的骇人,他现在只在那唯一的一片光晕下努力练车。不停的跳跃想要多得到一份光明,多一份快乐。突然小坚停了下来,冲着光源努力的伸出了手似乎要抓住它。他一定知道自己的车子来路不正。但在他所处的环境中,只有这辆车能给她带来快乐和慰藉,他很珍惜这份快乐努力的想要抓住,可是他忘了,当白天来时,灯要灭的。
在影片的最后小贵用砖头将砸他车子的男孩打晕。扛起车子走了。那是一个被升格的镜头,背景音乐是排箫,哀伤而无助,周围的一切静止无声。镜头跟着小贵一起移动,绿灯亮了,周围无声的喧嚣与静止像是对他行青春的注目礼。车,终于属于他了。
影片《十七岁的单车》将两个毫无关系的年轻小伙用一辆车子紧密的联系了起来。故事的一切也都紧紧围绕车子展开。车上有河南小伙的挣钱梦想,有北京小伙的爱情梦想,爱情在现实面前是脆弱的,也许在小贵与小坚握手的刹那,他们就已经明白了其中的真谛。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青春年华的贫富差距
一部叙事性很强的电影作品,而且是完全凭借叙述性和阐述当代青年成长的故事而被禁播,仔细想想也是件挺不容易的事了。
片中小贵和小坚都没有错,即使有错也是错在了他们对理想的坚持,对美好青春的向往。同为一件事物而坚持,但却用途完全不一样,这辆普通的单车在他们各自的青春年华中发挥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但我认为导演在影片中更加着重刻画的并不是青春本身,而是当代中国青年人青春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巨大的,是残酷的,是很表面化但却很少有人注意的。之所以巨大,体现在他们的生活差距,小贵想拥有单车,因为那是他生存的必需品,是他要摆脱贫困的必需品。更准确的说单车并不是他的追求,因为在他的命运中谈不上什么是追求,谈不上什么是青春的追求。而单车对小坚来说则是他的追求,虽然他在应试教育下不应该存在这种追求,不应该用车技在同学中炫耀,不应该用车技去吸引女生的注意,但这一切他都做了,而且他很固执,无视身边的所有人。
之所以残酷,体现在他们命运的差距,体现在社会的无情,当在伟大首都北京的小巷中进行血腥的打斗时,那些旁观者是那么的熟视无睹,镇定自若。就象自己家的牲畜在那追逐打闹,且导演在这段镜头中着重的去刻画了场面和旁人,以及恰当的音乐,让这种残酷体现的是那么的强烈,使你看过很久也不会忘记。
之所以表面化,体现在这种事不经意间都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但却很少会引起注意,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影片开头那段打工者的自白,诙谐幽默下让每个观众都是那么的熟悉,因为对于这些打工者大家应该都习以为常了。导演这是选择到了这些大家都熟悉的现象和场面让观众和社会有一次自省的机会。
这是一种对贫困最直接的表达-----------通过贫苦人无知的话语博得观众的笑声。但当你欢笑时,你要知道你是在嘲笑贫穷,侮辱自己,很少有人会冷静下来去思考这些无知的话语是多么能说明这个社会的残酷和黑暗。
单车,并不代表其本身,而是代表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所出现的无数新鲜事物。而所面对这些事物的正是当代青年人,但不同群体的青年人所面对它们的心境则是迥然不同的。影片的原名叫做北京的单车,我想用“北京”这个名字要比用“十七岁”更有说服意义。因为十七岁只要看影片都能知道,但用北京则是在强调北京的存在,强调故事发生的地点,强调这个时代。北京,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且是文化等多方面的中心,不用多说,大家就都应该明白了。
片中两位主人公代表者当代中国青年人青春年华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其本身并没有多少意思,意义在于其差距,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一样的十七岁,不一样的单车
十七岁,正值青春年华,按照常理,应该拥有最灿烂的时光和最理想的梦。同时,十七岁,也是一个裂变的时期,年轻的心最躁动也最曲折。在《十七岁的单车》中,一辆单车连接了两个男孩的世界,随着矛盾冲突的展开,展现出这个充满动荡的社会中年青的一代。
单车的意义
在成人眼中,单车不过是交通工具罢了。它的功用就是省时省力的完成运输的过程。然而,在小贵眼中,这辆单车是他生存的必需品,是他融入城市的重要标志。有了单车,便有了工作,有了在这个城市生活的一线生机。虽然依然是一幅农民工的打扮,但是,当他骑上这辆单车的时候,他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似乎远远的有个梦境在等待着他。梦里,或许还有一个穿着红色高跟鞋的女子。同样十七岁的年龄,小坚的生活算是衣食无忧,他所追求的是自尊。父亲的再婚让他感到被忽视,有了单车,可以在哥们面前有面子,可以在喜欢的女孩面前装酷耍帅。单车,便成为一个与同龄孩子平起平坐的资本。这单车,增加了他的自信,更增添了他青春的色彩。
当单车从两个少年的生活里消失的时候,他们一时手足无措起来。小贵丢了工作,他的城市梦濒临破碎。而小坚则让爱情擦肩而过,与女神失之交臂。当小贵紧紧抱住单车大声呼号的时候,当小坚面对父亲的巴掌大声理论的时候,作为青年一代,他们宣泄出作为弱势者的一种痛苦。那种无力感如此清晰的渗透到每一个毛孔。在某种意义上,单车支撑着他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因为单车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意义,而成为完成他们追求的重要工具。所以,他们为了找回曾经出现的美好和梦境,对那同一辆单车执着不已。
外来者的附带伤害
小贵是个外来打工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农民工。能在城市里找一份快递工作,在老乡看来那是真的幸运。虽然辛苦,但毕竟有一种被接纳的归属感。
到城市打工的外来者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被排挤。在胡同里开着一家小小杂货店的小老板,如此;在城市中干活的小保姆,如此;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员,如此。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城市梦,希望能够成为这里的一员,接受平等的对待。然而,在这座城市中,他们无论怎么做都有附带伤害。小贵的工资被误算,谋生工具自行车被偷,最后一天与小坚的相会还惨遭毒打。在挨打的过程中,执拗的他口里只是喃喃道“不关我事”。然而,即便这样,麻烦依然找上门,造成无可避免的伤害。在这里,似乎毫无缘由的被怀疑、排挤、贬损。唯一将他平等对待的还只有共有一辆单车的“敌人”小坚。毕竟,他是这个城市中第一个向他伸出右手的人。
当小贵没有单车的时候,他用奔跑的方式完成送单任务。随着路边景物的移动,“奔命”渐渐烙印在这个少年的身影上。作为“当代骆驼祥子”,他的命运似乎并没有改变。
成长的疼痛
成长是令人向往的,但也是疼痛的。在小贵和小坚的生命中,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一辆单车。他们的疼痛来源于他人的误解、社会的压力、以及对梦想生活的追求。他们的向往和理想被残酷的现实考验着。小贵两次被群殴,小坚一次被父亲打、一次被群殴,身体上的疼痛不过是精神世界的表现形式罢了。小贵的城市梦的破碎、小坚的爱情梦的惨败让他们意识到,这就是成长。
在这样一个时期,作为大都市的北京同样经历着一种变化。外来人口增加导致城市与农村的冲突更为凸显。如何让外来人口融入到城市中?如何更好地吸收这样一个外来群体?城市建设的同时如何协调人文方面的融合?外来者的单纯怯懦和老北京的事不关己如何相处?两个少年不同的身份背景折射出更多的内涵。老北京小坚的主动握手和外来人小贵的积极融入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调和。当小贵扛着被砸的单车行走在人流车流中时,他的脚步疲劳却坚定。
《十七岁的单车》整部电影没有过多的台词,镜头简单纯净,记录片式的风格恰到好处的表露出一种探究性的思考方式。简单的画面中,更多的回味留给观众去思考——一样的十七岁中不一样的单车。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相关文章: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12-12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02-06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范文(通用11篇)10-17
十七岁的天空07-28
十七岁的夏天作文01-18
十七岁的感谢作文04-17
陈奕迅《单车》歌词07-18
重返十七岁观后感600字07-14
十七岁的青春年华作文05-12
十七岁的自己作文(精选23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