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守自盗观后感

时间:2023-04-25 13:47:1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监守自盗观后感汇编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这样写道: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监守自盗观后感汇编

  用此来形容人类从工业时代至今的历史发展状态和轨迹是再好不过的总结了。特别当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爆发,更引发了人们对自己所处社会和未来命运的思考。除去宏观的和长远的考虑,近观近忧,谁都在困惑和疑问——金融危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意味着什么?

  监守自盗观后感:高级流氓的世界

  我并不常看纪录片,偶尔中的偶尔大约会看一部自己感兴趣且对我来说有意义的,比如这部《INSIDEJOB》。其实把此片翻译为‘监守自盗’并不符合原片名的直译,但是却在意义上与本片的实质无限接近。是的,监守自盗——‘监守之人自己却盗取了那些财务。’本片讲述了有关于经济危机的前后因果关系。

  一部纪录片的质量,就我而言取决于——影像资料是否详实,观点是否犀利以及态度是否客观。影像资料是纪录片的前提,若无详实可信的影像资料做为基底,那么一部纪录片的成色会降低不少。而观点的高度与犀利程度直接决定了这部纪录片的客观性,毕竟,纪录片于我而言如同看书,书不够味儿,再好再深也如同嚼蜡,会产生很大的不适感。态度的客观是纪录片质量的一大保证。这里的客观并不是说马列上的‘客观’。而是说,它是否‘强加’‘观点’于观众。他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是纪录片更多的是记录,至于结果,得由观众自己去判断。它只需要按照它的基础逻辑摆出论点和事实,最终推论,得让观众自己来,这算是客观,也算是尊重观众。

  ‘监守自盗’大部分采用了采访的方法呈现,这些颇具现场感的采访十分給力。因为几乎都是各大经济要员以及官僚以及知识分子,这些人或许在这场次贷危机当中扮演了各种相对重要的角色,要么就是在经济学领域有过突出地过人的实力与地位的学者。

  而对这些人采访中,此片犀利的观点一个接着一个抖出来。我喜欢他们在整个采访过程当中的路数——先礼后兵,先立后破。马特达蒙以很巧妙的‘捧’的方式先让各位专家把自己的‘分析’娓娓道来,和他们建立一种‘和谐’的交流环境,让他们都有‘虚荣’感,拉紧距离。然后再把最尖锐犀利的问题留在他们谈笑正HIGH的瞬间发出,受访者退而不答则将自己立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进而答之则犯了大忌。所以你会看见片子最后学者各种耍流氓。

  监守自盗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又做到了相对客观公平,它尽可能多地把事实呈现,然后让观众自己去判断,而不是用大堆地带有‘下定义’性质的定性言辞来‘强制’灌输观众一种‘理念’。这一点对我而言非常重要。不‘说教’是一切‘教育’和‘科普’的大前提。马特达蒙淡漠的评述让这部纪录片的客观性增色不少。

  其实,在看完‘监守自盗’之后,我并没有一种对资本主义和银行家的厌恶之情。我也并不觉得万恶的金钱与贪婪深深的危害着这个世界与世界人民。我反而觉得,这才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一小撮人主导,大部分人陪玩,更多人受罪的世界。随着对这个世界顶端认知的越来越多,越觉得‘读书无用论’的可笑——一群什么都不知道的老百姓居然做出了一个他们永远无法加以运用的东西没有用的论调。知识与文化这种东西,越是水平高,得到之后就越有用。高到一个境界之后,结果是——你分明知道他玩弄你骗你欺负你,你却一点奈何都没有,他成了正义的一方你却是无理取闹。无知多么可悲。我在看了一系列我朝人民从张神医到买盐这些事情之后,深深的感慨,有这么愚蠢无知的人民,为什么不从他们身上捞取价值?为什么不欺负他们还要捧着他们?我不是傻瓜,只是实力还欠火候,但我看到了这条路,有那么一天,我必然会走上去。

  什么是流氓?就是那种无论如何都要把事儿干成,把目的达到的人。什么是高级流氓?政客,资本家,银行家,学者都是。这些人首先建立一套体系,然后把你带入体系,然后打你,你要还手的时候他们的体系发挥作用,告诉你违法了,然后还要你赔钱。这样,你损了钱又被打了一顿心中还一肚子委屈没地方发。而这些高级流氓就这样欺负着无数个‘你’。他们有了私人飞机团,有了游艇,车,美女,毒品。而你却还在无家可归没有工作为生计犯愁。高级流氓之间没有道德没有立场,只要有钱赚,就能在一起合作。可能会有一些派系斗争,但是那是他们的事情,最终大家都还是要来欺负你赢取利益。

  片中又说学者道德沦丧到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诚然,这是一个事实,但并不是一个事儿。其实学者古往今来都是政治的最强喉舌。是资本家博取利益的砝码。把学术标志为权威,然后学术最终服务体是利益,只是以何等的形式体现。在资本界,体现方式就是——牛逼的学者做一个公式与标杆,然后被稍次的学者完成体系。然后这个体系被盛赞,老百姓不懂,但是会拜服,因为是所谓的权威,这么多年来政府造的‘势’就是你要相信权威。而权威是为上层服务的。所谓教授和牛逼的学者,其实是一个服务行业。你得让知识分子也赚钱啊。知识分子若不赚钱,又被说成臭老九又臭又酸又没本事,老百姓读书无用论顿生。虽然作为高级学者应该一笑置之,但是就算读到教授还要保持自己的节操不为资本家政客之喉舌那生活其实惨淡到一个只能靠开出租养活自己的境地,实在不堪吧?而且,现在受教育成本很高,成个教授付出那么多财力与精力,不捞钱,说不过去吧?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家人吧?

  自己无知,活该被骗。这个世界上阴阳是和谐的。有光必有暗,有黑夜必有白天,若老百姓自诩为光明,道德自诩为白昼的话,那么循环便是——老百姓被骗,处理,新的骗子出现,老百姓继续被骗,处理。如是循环永不停息。那么,为什么我老是被骗呢?我成个穷B,可怜兮兮的求什么帮我解决。我不愿意,我也学了这么多,看见了暗之道。原来,从来都没有敌人,只有方法,只有懂的和不懂的,懂的欺负不懂的,天经地义的事情。

  看着美国资本家无节操的掠夺索取,我不禁觉得我朝人民是幸福的。虽然各种不自由,但是至少不会被各种人无节操地弄死。退一万步说,我朝我党再如何不是,起码还可以解决大部分吃饭的问题,而大家也不必担心国家经济会如何。所谓纯粹自由,真的是会死人,会混乱的。你说我党千般万般不是,至少不混乱也不死人。若真追求‘那种’自由,情况一是文革二十学潮,都是他妈的疯狂的时代。所以,不应该觉得缺乏人性,人性是什么?无尽的贪婪,而道德又太难。所以,我朝选择的方法,很好,虽然很流氓。

  《监守自盗》观后感:关于金融海啸的审问和反省

  《监守自盗》似乎以“末日审判”的审讯眼观,“刨根问底”的坚决态度和“路在何方”的反思精神,探索金融危机爆发的本质所在,为我们解疑答惑。

  作为一部纪录片,我想《监守自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三点——

  第一是在选择题材上。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意义上度过,其影响仍在,以社会大众和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和议论的金融危机作为题材,既照顾了大众口味又极具探索空间,可以说新闻价值、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兼具,颇显独到新颖。另外,这类报导纪录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纪录像片,虽然它的性质与新闻片相同,但报导范围局限性更小,叙事结构完整性更强,也就决定了其视角和深度都是不同的。

  第二是在“写作”方式上。《监守自盗》放到文章写作中去应该归纳到议论文一类。影片共分为五章,分别是“HOW DO WE GOT HERE?(何以至此?)”;“THE BUBBLE(泡沫显现)”;“THE CRISIS(危机降临) ”;“ACCOUNTBILITY(责任追究)”;“WHERE ARE WE NOW?(现况如何?)”在逻辑上,大致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做”的思路,但是在某些方面有所调整和侧重,比如影片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该怎么样去应对金融危机,解决哪些人和事的问题,在这一点更多的像是感叹句,为的是提醒注意、引发思考。

  这是其一,也即在谋篇布局上周全而精巧。其二,在“议论文”中必备的三要素上,论点是潜在的,没有直接地提出,既避免了影片的生硬,又在影片的讲述中可以轻易地明白。论据翔实具体,既有历史的图表文字和视频资料,又有现实中在政治、经济领域著名的学者专家和政府官员的给力出镜(尽管一部分人是在自扇耳光),极大的增强了影片的可信度、感染性和说服力。在论证上深入浅出,科学严谨,比如因果论证贯穿始终,在第二、第三和第五部分可以明显感受到;事实论证上,例举了在美国历史上有关法案的诞生始末、各方势力在利益上博弈争斗前后;对比论证,如Brooksley被对待的方式和其他赞同金融衍生品不受监管合法性的人的仕途的对比,最终让我们看到一群“精英”们的自残行为。

  第三是在拍摄手法上。作为纪录片最大的原则就是客观,但是影片反映的内容再怎么具体真实,如果导演占据的立场和选择的角度不一,也会在“编码(从制作上看)—解码(从观众上看)”过程中发生信息的失真,这恰可以为导演所用,引导观众的情感和思绪。于是我们看到,部分受访者在正式回答问题前的状态被纪录下来;在受访过程中的愤怒、紧张和窘态纪录下来了,包括要求关掉摄影机、直接警告记者只有3分钟的剩余时间;拒绝接受访问的重量级人物名字也历历在目,借此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之神效,此种真意不言自明。除此之外,从冰岛的美丽风景和国家破产开始,案例选择典型并有意味。而在第四部分中,在马特·达蒙沉稳慢速的旁白解说下,用一组镜头展现评估机构各方自我辩解的说辞,是那么的滑稽可笑,颇有点娱乐和嘲弄的色彩。片尾曲同样精彩非凡。点滴之间让《监守自盗》这部严肃的纪录片平添了几分趣味,更具可观性。

  通观全片,可以总结出来导致金融危机产生大致是“政策偏差”、“法律漏洞”、“政商勾结”、“企业责任”、“商业阴谋”“学术腐败”,因为那些可控不可控的因素,政界、商界和学界三足的全面溃败形成的。这是比较抽象的概括,如果看了全片,用获益匪浅一词形容是不为过的。对于电影,我选择的标准之一就是希望让我的大脑合着地球旋转的节拍舞动。《监守自盗》让我感受到了这点,给了我们很多激发思考的机会和空间。

  我想关于金融危机的原因,用韩非子的“人性好利论”完全可以解释一切。韩非子以人性本恶作为理论基础,认为任何人的行为“无免于欲利之心”人们皆“计利而行”。这正是政府愚弄民众、企业欺诈顾客、学者忽悠草根的原动力、出发点和落脚点。

  看到美国的特殊情况,让人想到这背后还有社会思维的影响。实用主义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市场份额不可估量。实用主义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它把“经验”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或“行动的成功”。也就是说有用的就是真理。

  反映在伦理观上,实用主义以行为的实际效用为善恶标准,把道德看作是应付环境的工具。道德理论只能从每个具体的道德境遇中产生出来,而且任何道德理论也只是行为的计划和假设,是个人应付具体情境的临时措施。他们把道德原则和规范看作是个人自由选择的障碍。

  那些下定了决心要推行“金融衍生品不受监管合法化”法律规定、热心推动放宽政策、颁布“利富”的税收政策、刻意逼迫放弃对某些公司追责的官僚;那些把顾客的储蓄存款当作风险投资,狠心推销反投保的有价证券的投资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那些为了获得高额报酬而书写虚假文章的专家学者。都在印证着实用主义的影响,“把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因为考虑所谓的公众利益就会阻碍自身利益的获得,而又因为自己站在强势方,对信息的掌控决定了“我为刀俎,人为鱼肉”,结果可想而知。

  而我们为什么会被欺骗、愚弄和控制???《君主论》给出了答案,“革新的记忆与原因,由于统治已经年代久远并且连绵不断而消失了。” 人们一旦习惯了某种统治秩序,他们的反抗意识就会处于惰性状态。这对统治者来说,是最安全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是封闭信息,二是“洗脑”。有时咱不得不中招,不得不佩服,也许在高端人士看来普通民众是一群可以伤得起的人。

  这班企业家、政府高官完美演绎了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的“认为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违犯其规范被认为是忘记责任”这样一种观念、一种奇特的伦理、一种精神气质。把赚钱本身当作一种目的,当作一种职业责任,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

  所以,他们不缺乏知识和技术,但是缺了应有的信仰和理念,起码是那种作为普通公民期望和要求的。

  但是对于这一点——我们、他们要怎么做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监守自盗》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在不缺乏技术性的手段前提下,或者说在“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的假设下,我想社群主义和儒家思想能够给我们点启示。

  社群主义者认为,个人主义关于理性的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的前提,是错误的或虚假的,理解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方式是把个人放到其社会的、文化的和历史的背景中去考察。所以社群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社群对于自我和个人的优先性,于是在“正当与好”(或理解为“正义与善”)的价值判断中,社群主义将整个人类的幸福(好或善)融入了自己信仰的体系。这与儒家思想中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崇尚仁义,认为“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的观点不谋而合。进而反观《监守自盗》中涉及的“罪人”,无不以看似为正当的自身利益(正义)为最大准则,充斥着阴谋论,左右着与整体利益(善)相违背的游戏规则(礼)。

  这么想,问题的关键是人们的自觉意识和反思精神以及改变的决心和行动有多么坚决。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取法上上,得乎其上”;取法其上,得乎其中、“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有时我们的想法看似天真,我们要达成的目标看似过高,其实不然。

  联系到《监守自盗》在最后记录的一个事实——在最后,没有对任何一名高管进行刑事诉讼,反而某些人甚至得到了重用。联想到“不论做多,做空都有可能赚钱,唯有贪心者例外”——华尔街的名言之一。虽然华尔街一次次的在违背。影片在最后说到的“他们保证这一切不会再重演,当然这一切不会很容易,但至少还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奋斗”

  那么,审问和反省过后,继续前行!!!

  《监守自盗》观后感

  近几年奥斯卡的纪录片都是相当有水准的,不管是去年的《海豚湾》还是今年的《监守自盗》 。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都需要这样一批智者、勇者。能够为世界说话,为绝大部分人们说话。

  国家这个话题我不太爱提,因为这个话题是如此的陈旧,以至完全跟不上时代。国家即是财富集团的结合体,不是为了人民,也不是为了民族,为的仅仅是个人集团利益。作为普通百姓,当领导层打出爱国爱民的标语时,首先要明白,那些家伙正搂着你的梦中情人呼呼大睡呢。我个人所追求的不是爱国爱民这种虚无的玩意,作为底层大众,与上层人民一样,关心的是自己阶层的利益,矛盾的是还关心这个世界的变化,而不是国家。在如今这年代,国家这个名词是如此落后,如此令人可笑。

  《监守自盗》向我们充分展示了那些我们曾敬仰的、崇拜的领导者、经济学家、教授的阴暗一面。为了执政,竞选者可以向上帝发出虚伪的誓言;为了财富,经理人可以吸干底层民众的微薄薪水;为了名望,教授可以作出虚假的论断。哈佛、麻省况且如此,其它为自己一个名衔苦苦挣扎的家伙又会差到哪里去呢。这是一个严密的合作团体,缺一不可,经济学家忽悠人、政治家放宽准入条件、最后由商人从中赚得高额利益(而非利润),经济危机不过是这些家伙玩的游戏的一个尽然后果而已,至于卡尔·马克思说的什么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和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所导致的结果,那纯粹是个笑话。这次的经济危机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需求不足,而恰恰相反非金融领域的生产相当正常而人们的需求若没有华尔街的家伙们推波助澜,也是呈平和之态。这一切只不过是利益集团为了自己财富最大化而吸取底层民众血汗的游戏、赌注而已。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难道能够逃出这个圈子,统治者之所以成为统治者,是因为他能够享受到普通大众所无法触及的权利。

  在这个游戏中,经济学家们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或许称他们为变色龙一点也不为过。经济学家因为这个能够忽悠人的名字而在世界胡说乱扯,当其它行业的人提出质问时,便以一句“你们不懂,经济是个复杂的东西”而带过。的确,经济是个复杂的东西、的确,很多人无法说清楚经济这一回事。但是那些所谓的权威又何曾了解经济,了解这个社会运行,你当自己是上帝吗。这些人不过是戴着经济学家这顶帽子招摇撞骗,忽悠大众,让这个市场按他们想要的方式进行而已,尽管他们也有风险,因为如果大家都不按他设想进行的话,他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但是,在他们摇身一变成为投行经理或者政府顾问时,一切都变得如此顺利,他们大权在握,芸芸众生完全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他们搞砸了一切,然后金蝉脱壳,留下一堆的烂摊子。而这还没完,他们得到财富带着骂名溜走了,但是决不会把这个赚钱机器、系统给搞坏,他们走了,但是另一批来了,充当和事佬的角色,继续招摇撞骗,维持这个集团的统治与财富。

【监守自盗观后感】相关文章:

监守自盗观后感08-24

经典观后感我读经典观后感12-15

观后感重返狼群观后感08-23

圆明园观后感模板-观后感06-16

《冰雪奇缘》观后感_观后感10-06

小孩不笨观后感-观后感09-29

超级战舰观后感-观后感09-17

画皮2观后感-观后感08-10

《鹬》观后感 鹬观后感02-28

[观后感]红高粱观后感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