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通用2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征文,肯定对各类征文都很熟悉吧,通过征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征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长,如浩瀚的星河光芒璀璨。生命投入其中,象进入桃花园,触目皆是芳草鲜美,绿肥红瘦,总是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往返。我喜爱那里的山山水水,画梁雕栋,亭台楼阁以及象征生命品格的梅兰竹菊,但我更喜爱那里的诸子百家,生命之花,因为有了他们,历史文化才得以传承,人文景观才呈现出无穷无尽的魅力。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在那里伫足了望,散步徘徊。
我遭遇了李白和杜甫,也遭遇了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还有我最喜爱的柳屯田,他的千古绝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知迷倒了多少文人墨客,就连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也为他亲自点评,说此句深得天籁之音,乃无我自境之典范。来到会嵇阴山脚下,那里虽然人去楼空,但古迹依旧,兰亭鹤立,曲水流畅,崇山峻岭,修竹茂林,小桥流水,给人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感。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行,百里之外,就能听到琵琶女铿锵有力的音符,那音符给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而琵琶女手抱琵琶半遮面,曲调未成先有情,听的连不远处的东船西舫俏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切都浑然天成,让人禁不住遐思翩翩,更何况后面应接不暇,风景不断。生命遭遇这样的良辰美景,岂不是天上人间?
三十多年的读书生活,三十多年的读书阅历,真的让我心智大开,精神无边,一如蓝色天际,无边无垠。是的`,我说过,读书如寒鸦戏水,冷暖自知。这么些年来,不管风雨如何变换,于我心却永远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诸葛孔明在给他儿子的信里所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对于他的这句话,有很多人尤其是读书人曾一度将它捧为圭臬或者立身图志的座右铭,然而,事实却告诉我并非如此。换句话说,一旦这些人走上仕途,没有一个真正能做到象诸葛那样,一直保持书生本色!这就是我不愿放弃并且耿耿于怀在这里提起他的原因所在。我的意思是说,做一个纯粹的读书人容易,但出将入相后还不改当年的青云之志,那不仅仅是可圈可点可以了得,而且更应该值得每个喜爱读书生活的人铭记于心!这样做,才真正符合一个人读书的品德与标准,当然它也更符合读书生活的要求。老实说,我向来不反对儒家学而优则仕的倡导,但如果仅仅为仕途而读书,那是我所不屑的,甚至是鄙视的。说穿了,这种人本质上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两个字而来:名利!是的,为了名利有多少人成了孤魂冤鬼,有多少人卖国求荣,又有多少人晚节不保。袁世凯、周作人、李鸿章之流不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人物。
读书明志,这是最基本的道理,然而,要想让这志明亮通达那可不是轻而一举的一件事,因为这个世界欲望太多,诱惑太多,包括金钱、名利和美色。所以做为一个读书人应该谨记诸葛孔明的话: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它念念不忘,才有助于生命灵魂的长进。三十多年来,我的读书生活一直行在其上,所以它不仅保证了我生命的质量,而且让我精神品质得到无限提升。可以这样说,我对物质生活一点没有要求,只要有饭吃,有衣更,有为我遮风避雨的屋子就行,而读书生活我从来不马虎,不懈怠,总是要求自己天天与书相亲,至于时间早已不是问题,随心所欲,游目聘怀,能让心释放,让灵舞蹈就好,总之,轻松愉悦,赏心悦目是我现在对自己读书生活的要求,我清楚地知道,从前我不靠功名,以后更不会去投入,因为它长期以来一直与我的性情向悖,凡是与我性灵向左的事我不会去做,更何况年今不惑。生命到了这个份上,应该多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才有益身心健康。健康很重要,至少它能保证我以后的读书生活。有了读书生活的保证,我的生命才一路高歌:风景这边独好!
我承认,三十多年来我的读书生活让生命跑的太远,古希腊、莱茵河、法兰西、日尔曼、俄罗斯都是文化重镇,那里有我留下的背影,与月色、星空交相辉映。但我更多的时间还是将它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因为这里才是我生命的根,因为这里才是我开花结果的故园,因为这里才是我灵魂得到抚慰和饱足的天堂。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传统以及中国特色是需要、也是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咀嚼和捍卫的。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2
知名作家路遥先生活着的时候,写过一篇《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是他继写完《平凡的世界》之后所写的一部随笔,它清晰地为我们记录了他自己读书生活以及个人的喜怒哀乐和情感发展的脉络,写的非常到位,在我眼里它无疑是一部经典作品,远胜于他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书:《平凡的世界》。对于这本书我是在第一时间里阅读的,时间跨度相当大,涉及的面大且极其复杂,人物刻画的也还不错,一路读来,还真的让我身陷囹囫,不能自已。但它与《早晨从中午开始》相比,总是让我觉得似乎欠缺了点什么,这就象我读《红与黑》带来的那种感觉一样,就是让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但无论怎么去说,路遥先生是现代作家中最值得我欣赏、最值得我尊敬的作家之一。其他的不说,就单单一部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就可以压到群芳,鹤立鸡群。读它,让我感动的.不是他优美的文笔,也非细腻的情感,更不是他阅读的经历和创作时所付出的辛苦与热情,而是他表达的那种生活理念与处世为人的独立精神。读过这部随笔,还真的让我没有任何理由不感动,正如他在集子里自己所说的那样,完全有资格和别的作家一样倚老卖老,过着轻松悠闲的日子。但于他却偏偏做不到,因为他是属于那种宁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的汉子,所以,他挑战自己,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做赌注,其结果无疑是胜利了。仅凭着这一点责任或者血性,会让多少活着的人或者名存实亡的作家感到内疚和汗颜。在这里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只是想说三十多年的读书生活我也是一样,只是没有象他那样功成名就而已。有人因此说我追随也好,仿效也罢,总之,我觉得自己没有辜负于他和岁月,更没有辜负属于我的读书生活。当然我清楚地知道,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完全仰仗于两方面的精神历练。一方面它来自于诸如路遥这样完全性格之人的激励,另一方面,是读书生活为自己塑造了一种坚毅的品格和生命意志。要知道,品格与意志永远是读书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还真的别说,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还真不应该得过且过、稀里糊涂的活着,让岁月逐流水,让生命打水漂,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真正的生命应该象路遥那样,舍得为生命下赌注,做到虽死无憾。屈子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才是人为之所为,三十年来,我平淡而曲折的读书生活历练告诉于我,结果并不重要,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我主张生命应当实践,如果说我的读书经历算是一种实践的话,那么我的写作生涯更是建立在读书生活的历练之上,通过它才可以鉴定我三十年来的读书生活所带给我的成效与收获。理性而客观地说,我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我没有象俗世里的人那样堕落成泥,至少我生命的每一天都在读书生活中度过,至少通过日常的生活反映我看见了自己丰满的羽毛,这羽毛离飞翔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这无疑让我看见了希望。
但这希望于我还真的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因为希望的实现不是一个人的乌托邦,它是一种社会的秩序,道德、良知的综合认可。如果个人具备了升腾的喜悦,而社会却处在黑暗之中或者风尖浪口,个人的希望自然成为一种泡沫的多数。所以我非常理解先生当年说这句话时的无奈心情,如果将它结合于目前或者我身上来说是最为恰当不过的了。但无论情形怎样,我的读书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因为那是我生命的延续,品质的保证。
三十多年来,我的读书生活基本上让我与开头提到的路遥一样,早晨从中午开始,尤其是节假日,但还不是完全或者真正意义上让我做到与他一样,因为为了生存的需要,为了读书生活的需要,我还必须尽到养家糊口的责任,但我渴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见这一天来临,这也算是给我一生读书生活的一种交代吧!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3
多少次幻想,若时光倒流,若重新来过,我一定好好学习,多读书,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让今生不留遗憾!可惜,这只能是幻想!不是梦想,因为,梦会有实现的一天,可大学梦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再不会实现!
青春岁月,行如流水,浑浑噩噩虚度了几十年!
四年前,家里买了电脑,也就是从那时起,网络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
上网不为玩游戏,不为聊天交友,而是注册博客,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曾经想:虚度时光,将来老了,蓦然回首,给自己给后代能留下了什么?没有,除了日渐长大的儿子,还有写满沧桑的脸庞,什么都没有。真是可悲,可叹!
渐渐地,博客成了我的知己,每天随意敲打着,用纤纤墨痕勾勒出的横撇竖捺,梳理着一天的思绪,心不寂寞。
文字是我网络中的挚友,不可少的一部分,可是,在每天的书写中,感觉到想象空间的狭隘,词句的困乏,由此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要读书,要丰富内心世界的色彩,要让自己的文字与心灵有润味有内涵,做为女人,更应如此!
读的第一本书是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作者用她自身的独特,清丽、感性的笔调不卑不亢地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故事。古韵中有新风,新风中有古韵,几分亲和,几分顽皮,几分魅力,几分辛辣,字字句句,段段行行,让我痴迷在每一个诗人、词人的爱恨情伤的故事中。
曾教儿子背诵《长恨歌》,说实话,在没读这本书之前不知“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的凄惨景象,只知道李隆基沉溺了,“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所谓的红颜祸水,往往是无辜的!
背诵陆游的《钗头凤》,却不曾背过唐婉的《钗头凤》,从书中看到唐婉伤心饮泣的一阕词,只有叹息,有缘无份空悲切!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错的是兄妹依恋同一屋檐下,错的是孝从母命,错的是一支钗头凤衔去一世的情缘,人生聚散天注定,只能求得来世!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书,记载了古代很多诗人、词人的爱情,有喜有忧,有笑声有泪水,不知不觉中感动着他们的情伤,了解历史人物的软弱与磊落,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字水平。
读书时,喜欢一支笔一个本,好的词句,精美的段落,摘抄,据为己有,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会抄,会用,才能够真正地驾驭在文字之上!
读名著《三国演义》还是受儿子影响,《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环节,儿子会不假思索地说出来,让我这当妈的佩服得五体投地。《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可我却不如个孩子,为了不让儿子看扁,我要读书!几天时间把《三国演义》读完,其中乐趣只有读书人自己知道。
读过《三国》之后,在儿子面前有了自信,再探讨起来,不再是一言不发,假装斯文,侃侃而谈令儿子刮目相看。
记得在一篇文字中曾提到“三姓家奴”,发到论坛之后,朋友们用异样的话语点评,哇,女人能知道“三姓家奴”真是不简单!为此,自豪感油然而生,得意、兴奋,不过只藏于心,不以为然地回复朋友,女人怎就不能知道“三姓家奴”,太小瞧女人了吧!话说中夹杂着十足的傲气,可心里却偷偷地笑,不过是现学现卖而已!
读过村上春树的书,最喜欢的`还是《挪威的森林》,吃饭时看,睡觉前看,一行一行不忍心错过一个字。直子死了,木月的死还是个谜,友情爱情的离去,没有让渡边萎靡,而是在绝望中找到人生真正价值所在。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间,面对生老病死,经历悲伤与痛苦,往往在这些中人们容易失去自我,而文中的理解正是告诉我们,生活不会不尽人意,也不会尽违人意,悲伤使人痛苦,但是,要学会坚强,只有坚强地走出来面对生活,才是我们唯一能够做的!
闲暇时,经常带着儿子到“图书大厦”买书,购买曹文轩的儿童文学是我们最得意的一次,本意是要儿子读,可看着崭新的书就忍不住翻开,之后却爱不释手。《草房子》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意义的一本,九年级课本中节选了其中一段,儿子很是得意地跟老师说,我家有这本书,我读过!
《草房子》写的几个个性不同的少男少女,纯情,可爱,用他们的真实真诚演绎了一段段感人心动的真挚故事。文字朴素,不失优美之感;地方偏僻简单,却不丢浪漫情怀,读中,仿佛自己的童年就在眼前。
读书,对于我没有过分的要求,只要是健康的,能够让我感动其中的都可以说是好书。读书中,感触最深的是社会性小说,在文字中感受社会,融进社会,从而弥补了生活中对社会的认知与了解,用自己的思维去认识社会,融进社会,给自己的心灵找到一隅之地,仿佛应了那句格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的好与不好,只有读了才知道,另外,好与不好的标准对于每个人也不尽相同。一本书读过之后,能在书中学到不知的新鲜事物,能重新认知一个新世界,能被书中的理念深深打动而得以启发,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好书!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不分老少不分国界,读书,不仅陶冶人的性情,还能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则是人类进步的促动与步伐!
喜欢读书,却读书不多, 但这些已经让我在生活中汲取到营养,且受益匪浅,在这个困乏的时代中,金钱已经征服人类的灵魂,所以,只有让书籍来营养我们的精神,让书来慰籍我们的心灵了!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4
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很难有时间静下来读书了,科技的发达,网络的快速发展,娱乐消遣方式的增多,生活压力的加大,各方面的因素,都让人很难使自己的心静下来去读书了!看着摆在那的那些书都成了一种装饰。
其实,书是人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读书可以让人改变思想与思维方式。
读书可以让人减少曲高和寡的孤独,读书也象和朋友谈心一样,可以感受它的欢乐和痛苦,可以让心灵激荡,产生一种共鸣的快乐。可以使人视野开阔,思想成熟,胸怀宽广,精神充实。
一本好书,犹如阳光、空气和水。
读书也是一种精神的'沐浴。
书,是一个时代的记载,一个瞬间的永恒。
书虽无声,却有仰天长啸,书虽无语,却有心语低诉,书虽不是药,却也有药的辛辣,书虽不是花,却有花的馨香郁浓。书虽不是知己,却也有知己的万种风情。
一本好书是先哲前贤们的思想结晶,是逝去一段岁月生动的记载,是对纷繁生活的梳理,是对人生的总结与思索。是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分析与界定。
一本好书,可以引发心灵的震颤,可以从中感悟出深邃的意蕴,可以确立一种信念,实现生命的价值,完善自己的人格。
书,可以给人一种无以言表的快乐。
读书可以让心灵,平平淡谈,自自然然,轻轻松松,从从容容。生活中也因为有书,才会不在感到孤独寂寞。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5
书是生命永恒的香味,而茶却是这淡淡清香的源头,把读书作为日常,也被认为是人生命之中最好的习惯。------题记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生活之中与书为伴,把书作为自己的朋友,以诚相待,融入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使其头脑清溪,思维敏达。
书是生命永恒的香味,而茶却是这淡淡清香的源头,把读书作为日常,也被认为是人生命之中最好的习惯。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个惬意的午后。
茶几上散发出幽幽的香气,弥漫在了空中,合着阳光照射进来,扑鼻倾心,细细的咀嚼书中的文字,反复品尝,方方盈口,满满的都是余香。古今中外,万千气象,多数如此。
一生之中,读书阅人,增知识、长智慧,遨游在书的海洋,与伟人指点江山,与智者谈思想进步和提高,与同行谈天说地,聊聊你我,与文人墨客谈讨千古文章、诗词歌赋。跟着历史学家的脚步,穿越时空的隧道了解古代文明,和考古专家一起探索发现那沉睡千年的古城恒源,让福尔摩斯带你去破获各类扑朔迷离的惊天奇案。
你可以走近历史的深处,看三国风云变幻,群雄争霸,观大宋扬鞭惩厄,好汉难归。你也可以悄悄的'走近封建时代的大观园、和宝黛们一起,赋词歌舞,嬉笑玩闹,偷偷的溜进神秘的西厢阁、爱上崔莺莺,和张生一起玩转不伦不类的三角恋。
而这一切都可以在一个闲暇的时光,砌上一杯小茶,随心而欲,无需太多的讲究与纠缠,忘却短暂的烦恼,补充一个美好精神世界,那么只次一本,就可以扑获更大的快乐!
书就是我们的朋友,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了一个益友。一杯茶,一个悠然的午后,静坐在窗前的藤椅上,随便的拿起一本小书细心地品读了起来,静静地沉醉在了其中,这种随心而惬意的时光仿佛古人隐居一般悠闲自乐,沉醉不拔,称心而满意。
人们常说,读书是智慧的行为,可以说这种行为的本身能引领我们走向更大的智慧。如果一个人能在现实生活中表现的恰淡愉悦,快乐自得,那么他的生活必然有书籍的陪伴,使得他能活的豁达开朗,意境超俗,随意而安。
时光流逝,岁月不言。生命在书墨中渲染,散发出一种灵魂的香味,就像那杯清茶一样飘逸四撒,那一缕芬芳就是我们留给着这世上最美的痕迹。
如此想念某一段时光,一个人,一杯茶,一本书,在一个安逸的午后,这种随心而惬意的生活。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6
读书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犹太民族的小孩略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蜜的。这个崇尚读书的民族,诞生了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依德等一大批让世人瞩目的天才。
假设说书本是甜蜜的,那么读书的人无疑是幸福的。
一次旅行,看到一座古老而又小巧的石桥上有一副桥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每每读到这富有诗意的句子,我的眼前总是出现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在那美妙的夜晚,月光如水,小河轻流,橹声欸乃,草堂清静,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不时从透着灯光的小窗里飘出……
我们汉民族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人才辈出。却不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驾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明显带有功利性质的老话,单从那小桥的桥联,就不难看出,我们的古人在劳作之余,赏景、读书,何等惬意!
最难忘的是小时候对小人书的痴迷,至今记忆犹新的仍然是坐在灶前烧火时读书的情景。那时,幼稚盲目的阅读,使我张开了对世界的朦胧的想象。有书为伴的日子,自得其乐。雨天对窗独坐,欣赏黛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顾影自怜。寒夜灯下享受余秋雨笔下的满载文化内涵的'历史山水……
每每以小扣柴扉的心情轻轻地翻开一本书时,另一番境界的杏花春雨,和着淡淡的菊香迎面扑来,惬意的感觉布满整个身心。读书,让我的生活,平添了几分特别的味道。后来也曾在工作中,因试卷、作业、分数、评比等,太多繁琐的的事务,让我没有了给心灵加油的时机。特别是近几年,眼睛花了,就以“好读书不好读书”为自己找到了借口,自己守着满屋子的书,却离阅读越来越远了。
重新让阅读成为习惯,是在我们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以后。我戴起老花镜,以“闻鸡起舞”的韧性天天坚持着阅读,读完了《中国文学人文风景》、《和庄子赏鱼》、《刘文彬谈红楼》等书,精巧的作品,先贤光辉的思想感染着我。因为阅读,穿越文字,我的案头荡漾过庐山的云雾,洋溢过唐宋的诗香,飘渺过李白的浪漫,映照过杜甫的忧伤。感受着庄子的淡定,沐浴着书的霞光,沉着地开始一天的工作,是多么自在,多么悠扬,多么美丽。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7
夜守书斋,把白天的喧嚣和烦恼抛向九霄,橘黄色的光影中,心之犁悄然开铧。
读书,犹如在人生的荒漠中耕作,思想的胚芽,在知识的花园里茁壮成长。
读书,就像在炎炎夏日痛饮一杯可乐,在茫茫沙漠中找到了绿洲,荒芜的心在甘露的润泽下更加明亮纯净。
读书,可以让我们撩开前人生活的面纱,探寻一个个不平凡灵魂深处的奥秘,可以漫游世上一处处陌生而多彩的地方,见识新奇的事物,体验迵异的社会环境和人生品味。有时候文字不仅激起情感,还像雷电似的撞击出思想的火花,这些火花落于纸,便成了一抹灵魂的鸿印。
读书,是生命中一种真正的投入,是精神的一种畅达飞驰。静夜独坐,展卷而读,神游五洲四海。读书,读出了疲惫,读来了智慧。
静夜读书,与几千年前的古人对话,与哲人相厮守,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萍逢。那颗平静的心总是不由自主的涌动着一种愉悦感和幸福感。尘封深处的悟性也渐渐活跃,经缕缕清风轻轻伴奏,不眠夜虫的缠绵低唱,一种思维便会慢慢从心底冒出来,使我不得不用理性的目光,对人生这个命题展开无限的`遐想。
读书,能给困难架一条希望的虹,能给黑暗点一盏明亮的灯,能给孤独伸一双温暖的手,能给寒冷燃一堆热烘烘的火,能给匮乏注一桶高能的油。
在书籍的海洋中畅游,浮躁变的沉静,肤浅变得深刻,狭隘变得宽容,无奈变得自信。翻一本“老照片”集锦,恰如和一位沧桑老者交流,看一个关于“人生与修养”的著作,或许是与一位挚友娓娓诉说,也可能是一汪清水滋润自己的心田。
读书,如鱼游于水,鹰翔于空。不仅有目睹珊瑚的美丽与神奇,穿越水草的激越与快感,也有飞翔的豪气与壮美,追求的快慰与浪漫,不仅有叮咚小溪的欢乐,也有鹰击长空的豪情。每一本好书都是一个智者,它手握思想的花朵,让我们分享它的芳香。书,就像一方清幽的芳草地,供我们在一天匆忙之中作短暂的休息。我们可以和书中许许多多高尚的人物对话,聆听先哲们的谆谆教诲,走上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读书吧,走进书香的世界,宛若走进人类温馨的家园,生活多了一种滋味,多了一份轻松。
今夜端坐桌前,轻轻地翻动着书页,窗外的秋叶随风而落,留下的是累累的硕果。叶的使命,原本是为了带来枝头的葱翠,果实的芳香。那么书给我们带来的则是精神的富有和思想的充实。我们要牢记名人所说的“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8
读了《细节决定成败》的《回绝急躁》一文,对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做好每一件小事就等于做了一件大事,假设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就更谈不上做大事了。在日常工作中,对待每一件事情,无论大小都须加倍认真,这样才有可能把它做好。做人也是,不能计较得失,要团结同事,多为集体着想,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中和信任。在这里还有一句话是西方的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万里长城也不是一天垒成的"不管是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还是我们的教育事业,都是在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中长大的';急躁被扎实所代替,冲动被理智所折服,这才是长大的硬道理。
最近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例如管理一个班级,要想把这个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恒心,要求学生做到的除了自己做到以外,必须想方设法让每一名学生最后都到达要求,并进一步养成习惯,然后再做第二件事。最后,把班里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了,班级管理也就到位了。最忌讳的是还有几个学生没有到达要求,你就开始急着做第二件事,并把第一件事淡忘了。这样时间一长,你可能一件事情也做不好。
说实在的,读书的感觉真好!开阔视野、净化灵魂,百利而无一害!最近几天我才静下心来,经常翻开《细节决定成败》读一读。最初,感觉里面的事例和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相差很远,但细细品味,才真正感觉到书里面的每一个事例都影射处了做好一件事情的真谛:"把小事做细"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关键。能做到这一步确实很难,需要你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对待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力争做好每一件事。每当翻开这本书,必然想起一句话:小事成就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仔细阅读后觉察里面也浸透着一种理念:节约也可以决定成败。如今国家正在倡导节约型社会,学校也是如此。要培养人们的节约意识必须从细节抓起,从小事抓起。曾几何时,同事们聊天时,多了些读书心得,少了些家长里短。通过读书,使我理解到徐斌成长的困难历程,华应龙走过来的一路坎坷……更重要的是是我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的,坚决了信念,勾画了自己的成长蓝图。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9
当今,读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终身学习“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气。热爱读书的教师,是一笔无形资产。教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成为“书香校园”、“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读书,不仅能让人长见识、明事理,还能坚心志。“心安茅屋稳,情定菜羹香。”置身于物欲炽烈、思想急躁的时代之中,我们教师假设没有甘于寂寞、安于贫寒、锐意求索静的阶梯。以书为伴,与书对话,会使我们心无旁骛、沉醉于书香之中。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本好的书,是一个足以让你“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课余闲暇时,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仰或俯,或高唱或低吟,心态平静自由,兴味十足,“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是一份提到了开发的天性。读书的佳期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交融,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此情此景,大多数人会从心底时里说一句:读书如此,人生足矣!
一位哲人说:读书虽不能延长人生命的长度,但是却能拓展人生的宽度。我们每天坚持20分钟的读书,让这些人类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文化的底蕴,“积水成渊”的一点点积累,终有一天,读书沉淀的养分会在关键时刻助我们一臂之力。
与书有缘的人生,是快乐的,有阅读伴随的人生,是美丽的。“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让我们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吧。读书不仅是工作的需要,更是生命的需要。我们的工作琐碎而艰辛,读书一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之后,我们就能诗意地栖居在教育这片土地上。“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工作之余,让自己多读一点书吧。
教师这个职业是注定一辈子做"小事"的。特别是我们小学教师,天天与小学生打交道,天天管的是小孩子那些不上眼的事。而"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是伟大的,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在我们天天干着这些不起眼的事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形成了他们的思想、形成了他们的行为习惯,成就了社会的进步与开展,成就了祖国的将来。
为了我们更好地注重教育的"小事",更好地注重教育工作中的细节。上学期期末我购置了一本《细节决定成败》(汪中求著),作为本学期我自学的内容。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教育的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实、做好。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在教学中运用的知识。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10
鸦鸿桥河西小学,位于还乡河畔的东侧,是一座古老又新奇的学校。这些简单又静谧的校舍,隐藏着许多古老的传说和传奇……这所小学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名校小学。
传说河西小学最早是一座老爷庙,这里供奉着许多神灵和佛像。人们不断祭祀祈祷着幸福和吉祥的降临……河西小学发源于这样的吉祥地,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民俗特征。他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爷爷,历经千辛万苦、千锤百炼、沧和桑的见证,道和义的洗礼,依然展现着他独具的成熟魅力。风光绮丽,书卷飘香,吸引着八方来客。
河西小学读书节的跳蚤市场独具匠心,热闹的市场,火热的交易,却充满着如此神奇的宁静,那是只有读书懂书的`人才能营造出的书卷氛围。好一个河西小学读书节!好一个跳蚤市场!我不禁叫绝。
我融于其中,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和童话世界。孩子们手捧着书天真的推广着,微笑的脸如花儿般静美,稚嫩的声儿如水般轻柔……是的,这是书的魅力,书的匠心独运,才能打造出如此儒雅书香的文化气质。
看着零散而秩序的跳蚤市场,一堆堆,一团团,一簇簇,攒动着小脑袋。我不断的走,不断的看,不断的兴奋,不断的想,也不断的疑问,这些孩子们为什么对这个市场有如此大的兴致和专注,是蝇头小利吗?还是?这时一个帅气的小男孩手拿一本《稻草人》来到我面前,轻声礼貌的对我说,阿姨,你来这本吧!三块钱卖与您好吗?我故意说你能不能再便宜点呢?小男孩睁大明亮的双眼好像有点委屈,接着说:“这本书我买时很贵的,您能花这么便宜的钱买上这样好的书,满值的”。我笑了,所有的答案都有了,这些天真的孩子们太爱书了,这些孩子们也渐渐懂得了什么是生活。这些孩子也渐渐学会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是的,他们收获的不只只是蝇头小利,还有生活的大道理人生的大智慧。
朋友,当你走近每一个孩子的时候,每个开心的孩子都有一件至爱的宝贝,这个宝贝如张天义童话般的宝葫芦,置换出无数奇异的珍品,那就是他们美妙的梦想。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已经超然地享受在书的海洋之中了。孩子们读书的乐趣,不再只停留书的知识,书的故事,书的奇迹。因为孩子们自己也在书写着故事,创造着价值,发生着奇迹。
当一方热土,经济繁荣,物欲横流之下,孩子们仍然保持着对书的如此热爱和痴迷,真的是河西小学的骄傲!
腹有诗书气自华。曾经传说中的老爷庙——今日的河西小学愈发像一位自信的老人,书卷气浓,神采奕奕。我不禁向远处望去,看见了李校长陈校长会心的笑着,看见了老师和孩子们们灿烂的笑容。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11
我读书慢,从小缺乏阅读训练,没有读书的童子功。我生长在湘西山区,祖上虽有读书人,但到了祖父、父亲一代,书香气脉已经很弱了。
我小时候,家里只有算盘和账簿,没有经史子集之类。
那时乡村几乎找不到书。有天,我在大哥床头发现一本残破的书,繁体竖排,书角翻卷,纸质蜡黄,很多字不认识,我即半认半猜,隐隐知道一个叫宝玉的人,同一个叫袭人的做了什么事。那袭人应该是个女的,书里用的人称却是“他”,很让我不解。
我真正开始阅读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了大学。我上的是家乡一所专科学校,如今改名叫怀化学院。刚进校,老师发给我们长长的阅读书目。可是进图书馆去查,很多书都是没有的。市里有家小小的新华书店,别说书并不多,哪怕有书也掏不起口袋。我星期天会去书店,假装找书却在读书。有年为了应付考试,跑到街上看了几天连环画。那时,很多中外文学名著都有连环画。同学见我复习时很轻松,问:这些书你是哪里看的?我道破天机,引得很多同学上街看连环画去了。
倘若谁从图书馆借到了书,就要在寝室里周转完了才还回去。当时我们学校图书馆有个规定:借书时要注明计划还书时间,大概是为了加快图书周转之故。如此就苦了借书出来的同学,注定是要冒着挨批评的风险。记得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我就是从寝室同学手里拿来看的。傅雷先生的译笔,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拿在手里,纸张泛黄发脆,散发着淡淡的霉味。那部书给我带来的心灵和情感冲击,至今回忆起来仍是那么鲜明强烈,仿佛雷电与鲜花同时迸放出炫目光彩。我对音乐、对友谊、对爱情的启蒙都来自于它。我还清楚地记得里面的一些话,比如“没有一场深刻的恋爱,人生等于虚度一样”;“扼杀思想的人,是最大的杀人犯”。那时候单纯,一部小说,一句名言,真会影响自己的人生观。
我最初喜欢的是读外国文学,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狄更斯、雨果、斯汤达、哈代,等等,大凡图书馆能找到的.书,都读完了。在所有这些外国作家中,影响我至深至重的是托尔斯泰,在他那里,我领悟到伟大的文学家,必须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突然有天,我对外国文学失去了兴趣,回到对本国文学的热爱。从先秦文学开始,原先是因为需要考试,死记硬背的功课不得不做。现在重新爱上它,终于找到手不释卷的感觉。曾背过《论语》和《孟子》,还算有些许心得。也硬着头皮读《易经》,终究没有读进去。都说老来读《易》,我想再过30年可能都不会去读。读得最多的当然是《红楼梦》了,还值得一说的是曾伴我多年的那套《红楼梦》,开本不大,一共四卷,绿色封面。它是我多年的枕边书,直翻得封面脱落,书如卷云。我工作之后,有回去印刷厂印文件,我巴结一位女装订工,请她帮忙重新做了封面。女工很用心,拿做账簿的硬皮纸,把我的破旧《红楼梦》装帧一新。她还把内页整理了,切去少许边白,书角不再翻卷。可惜,那套书被人借走,杳如黄鹤。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12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我很赞同这位作家的说法。
首先,我们要读一本“有字之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黍”,在书中我们能遇见一切美好。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草房子》,我了解到了物质不怎么丰富的那个年代的人精神的富有,看到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细马等许多人的成长;读《想赢的男孩》,善良、乐观、执着、积极向上的辛可夫像一个盛满阳光的瓶子,带给我很多启示,教会了我如何对待人生的输和赢,让我知道了输得起更可贵。读《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朋友付出的精神,鲍西亚的胆识、智慧又让我折服。这些人传递着很多的正能量,让我们也知道了该怎样做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不仅要在书中和人物对话、和世界对话,更要真正走出去,去读一本“无字之书”,让思想和灵魂一起上路。也许我们在书中领略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景,欣赏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桂林山水;流连于“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乡间风光……但总不如亲眼看到震撼心灵。不去黄果树瀑布,目睹不了珠帘瀑布飞泻的壮观;不登长城,感受不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闲暇时,让我们背上行囊,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或看看祖国的秀美河川、壮丽山河,或远离城市的喧嚣,走到乡间小道去寻得一份静谧。当我们放下书本,回归自然的怀抱,去拥抱自然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处风景,更多了一份阅历,无疑让自己活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没错,多读书的人,会更有内涵,灵魂都会变得有香气,生活也会更有味道;多看世界,看风景的人,眼界也会变得开阔,心胸也会更辽阔。如果我们仅仅去读书,去看风景,永远就只能停留在“书读我们”“风景看我们”的境界上,我们永远不可能提升。所以我们要读读自己的“心灵之书”。
读自己的“心灵之书”,就是要和自己内心去对话。时常和自己的内心对话,我们就能够诗意地栖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我们时常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于永正老师说:“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写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默”自己的过程,就是和自己内心交流的过程。所有的灵感、灵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长期的`、不倦的思维所闪现出的智慧的火花。所以,我们必须回归自己的本心,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好好读读自己的“心灵之书”。
如果说读“有字之书”,能让生命更厚重的话,那么读“无字之书”,则是厚积薄发的必然过程,它架起了读“心灵之书”的桥梁。只有读了“心灵之书”,我们才能真正把人生这本书读“薄”,才能真正做到“诗意地栖息”!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13
书店里,一手牵着女儿,一手抱着女儿选的书,女儿幸福的笑脸,还有那淡淡的书香,让我沉醉。
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哪买得起书啊,记忆中只是抽屉里那本被翻了无数次缺页的小人书。第一次,看到厚厚的书,大概是五年级了吧,哥哥高中毕业那年暑假,拿回了一本汪国真的诗选,清楚地记得,书的背面印的是《热爱生命》的节选,“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默默地记在心里,并偷偷地把它抄在了日记本里,让它伴随着我求学苦读的日日夜夜。
考取师范之后,闲暇时间,我第一次去了叫图书馆的地方,那里的书多的让我吃惊,突然之间,置身于那样一个干干净净的书的世界,里面除了书还是书,除了安静还是安静,我震撼了。于是,我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在那些书架前穿行,怀着敬畏和憧憬,将目光从一本书挪移到另一本书上,然后用手轻轻地、轻轻地抚摸着那些散发着水墨清香的扉页。
一方安静的角落,一本赏心的书籍,还有一个沉醉书香不知倦的我。
《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他的一生经历过穷困潦倒,也体验过富裕和显贵,但他能始终如一地一心向善,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简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获得幸福,让我懂得尊严的重要;鲁滨逊在荒岛独自生活了二十几年,他面对困难时的毅力、恒心、积极乐观感染了我......
朱自清的作品,让我走进一个柔美的世界。梅雨潭醉人的绿,灯影里的秦淮河,月光下柔美的荷塘,激起我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路遥的书,将我带进了一个平凡、充满奋斗力量的世界。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公平的。林清玄的散文恬淡自然,蕴涵佛理。他的`文字犹如一股凉风,让我浮躁的心,充满宁静与关爱......
“美丽的辞藻是比较短暂的,只有真正的思想观点才可以恒久。”一篇篇动情的文字,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语言,总是打动着我,丰富着我。
书,读着别人其实也是在读着自己,品读出书里的真善美的同时,也会完善提升自我。
转眼毕业为人师了,成家了,家庭事业,整个人变得忙碌起来,读书的时间少了很多。办公室的桌面上也少了一些文学的气息,多了几分枯燥的理论书籍。怎奈只能 “偷得浮生半日闲 ”,挤出时间慢慢享受读书的乐趣。
现在,看着小小的女儿对书喜爱,再看看书店里静静看书的孩子们,心中暗喜,因为我知道,如果人的一生有书相伴,就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份宁静;少一些庸俗,多一点文雅;少一些无知,多一些智慧。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会成就幸福的人生。
牵着女儿的手,走出书店,阳光温暖地洒在怀里厚厚的书上,我们相视而笑。
让我们一起做个自由、幸福的读书人,让书香弥漫美好人生。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14
夜静如水,涓涓细流,唯有清风与明月。窗沿前阳台上,泡上一杯清茗,茶欲飘香人欲仙。此情此景,独自于灯下伴明月而展读,悠悠然游于道,飘飘呼行于道。夜读的境界醇厚如酒,四溢飘香,以至“三更有梦书当枕”,梦醒时分书自出,连梦中也飘逸出阵阵沁人书香了。
仲夏时节,明月当空,清风徐来,夜语深邃。听着远方草丛深处传来的一丝丝蟋蟀争鸣,与稻香田间一片片蛙声沸腾,有如天作人合,天籁之声一般。随之翻开一本散文,让思想在身边的大城小事里穿梭,在郊外的绿树杨柳之间畅游,在乡间的阡陌小巷深处神游。难觅的往事,流失的时光,水一样清润着我们的灵魂。让疲惫的.身体变的轻松,让紧张的心灵变的松弛,给迷茫的人生点亮一盏指路的心灯。书籍更改变了世界,读书又丰富了人生!
如果说人生如画,那么,书就是那鲜艳多彩的颜色;
如果说人生如海,那么,书就是那呼啸奔腾的江河;
如果说人生如山,那么,书就是那延绵不绝的山峰。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栗,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于一位真正的读书人,读书之意并不在于寻求书中所谓的“黄金屋”、“千钟栗”、“颜如玉”,读书自然不需锥刺股、头悬梁的逼迫,而是人生最大的一种享受。宋代诗人尤袤对书的赞语更富于浪漫的味道,谓之:“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贫贱读之以当朋友,寂寞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饥以书为食,寒以书为衣,是何等的喜书、爱书,以至钟情于书啊。又有多少人意气风发、志得意满,喜言书中;又有多少人壮志难酬、忧国忧民,徒添书厚。古人以书为友,尽把豪情壮志言表其中,以求报效祖国。而今我以书为友,以求学之所长,避之所短,得之精髓丰满羽翼,等待一飞冲天,脱颖于万千学子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读书是精神王国的探险,是灵魂的壮游,是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书改变世界,读书丰富人生!书能让愚者变智,落后变先进,平凡成伟大。如我们之普通与平凡,果然以书为食,着书为衣,势必笨鸟先飞。也能在读书人生中改善自我,改变人生,取得成功!以至不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憾了。也让养育我们的父母有所期待,亲朋好友有所期盼。
但坐拥书城,须时时输入新鲜的空气才是。熟话说:拿得起,放得下。进得书山,出得书山,方才是纵意书卷。文绉绉,酸气太盛,难免不被讥为书呆子,犹如孔乙己自然要不得。今日,科举出士已成过去时,现在社会涤荡了古人读书特有的浪漫意味,商浪冲击下,所忧的不是书呆子多,而是读书人太少。然而,对于今日的读书人来说,要在万紫千红中独显一绿,则要抵制更多的诱惑。但欣喜的是,大浪淘沙之后,留下了一群为之不多却又痴心不改的真正读书人,他们更为执着地坚守人类的精神空间,力求探寻生命转圜的途径。
星光隐退在浩瀚的天际,不知不觉已是夜深人寂之时。独悟于书,酣醉不已。诚如酒不醉人、人自醉,书不与香、人也香啊!此时此刻我也以如梦书中,以书为枕入梦于书啊!我与书有约,自是“三更有梦书当枕”,梦醒时分书自出。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15
在等待中细听花开的声音,在品尝里静观茶叶的沉浮,水一样幽深的风景里,他们的文章如音乐般回荡,纵使斯人已去,但我们可以在这浩瀚如海的“世界”中寻得见他们,二手中的书籍有记载了那过往的一幕幕…….
(一)
自皇帝开始,到汉武帝南征北战,历史如同流水,细细的敲点着那过往,那如烟般缭绕的往事。《史记》带我们走入了那段历史——铮铮铁马踏梦而来,后宫佳丽莺语争宠,忠良小人弄堂争策……
胜者为王,《史记》记载的那些,无论是真是假,亦带着作者的主观思想,但不乏被称为中华诗学,文学界的经典之作,它的文学细腻,语言流畅却又并不做作。笔触中无不让我们了解司马迁的为人,个性,亦有那赤诚的汉家魂。当然,在当今的《寻找失落的历史年表》一书中指出《史记》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真实的历史。但就文学方面的成就,又有哪部经典可以超越这千年以前的绝唱?
(二)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了《纳兰词》只有这句话在我头脑中久久不能抹去。人生之道又怎么可以轻易吐出,况且是这位相爷公子,皇帝的御前侍卫,斯文清秀却又短命的公子哥,生于富贵之乡,成长与贵胄之间,这样的生活却没有让这位翩翩公子眉宇舒展过。也许人生过于沉重,也许……
人生之中,思索人生。我不指望如纳兰那般,我亦并没有兰心的智慧,我反复思索着“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只在这里道出我对人生的看法。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不堪一击。人的生命是顽强的,在逆境中后起博发。而人生又是奇妙的,事事难料却真的让人乐在其中。人生如舞台,我们在上面拼命地吹拉弹唱,或是找个角落缩在一边,形形色色的看客,而我们又为了什么?大千世界,我们之中不乏为钱财而来,为利益而往之的人,而且比例是巨大的。我不是圣人,我也不想找个清幽之地,了此一生。我亦不想修禅养道,面心向佛。我是个俗人,只想在自己的舞台上风姿勃发,赢得掌声与鲜花。我也不想坐在阴暗的角落里,因为人生只有这么一次,我不相信异度空间,所以要精精彩彩的活。“只如初见”,太过幽怨,所以要活得精彩!
(三)
高中的时候看小说,同学们喜欢读言情的,架空,穿越的,而我只喜欢三毛的那些游记,《哭泣的骆驼》《稻草人笔记》《我的宝贝》,那个通灵的女作家把我一次又一次带向那无边的撒哈拉,又把我带向神秘的南美,玛雅的文明,神奇的湖泊。三毛的人生可以说是相当的传奇与丰富,她的人又如文章,表面上淡淡的、轻轻的,而真正的'却如同那神圣的火焰,热烈而又让人温暖。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虽没欢庆,我喜欢她的笔触,点点滴滴却见真情流露,不掺杂半点杂质,不染半分污点。如此干净的人生却在艳盛之后骤然死亡。因为她的纯净,她的美好,却容不得那伤痕累累的记忆。
(四)
书与人生相互缠绕在一起,坐着的人生与作者的文章,笔触之间让我们读懂了他们的心境与人生的沉浮。而这些有如指路的航标,在静静的无航标的河流上给我们引路。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
(五)
茶沉茶浮,花开花落,心情积蓄,味道几何,书籍与人生,让我们活得更精彩。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16
我读书不是为了附庸风雅,也不是为了博取功名,更不是在人前卖弄。我读书,就是喜欢。也可以说是自娱。
我虽对国外的文学有所渉猎,但我更喜欢本土的文学。文学爱好者根据我国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学的特点,概括为“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由于个性使然加之鉴赏水平有限,我更喜欢“唐宋诗词”,唐宋诗词以优美的语言,隽永的画意,凝练的思想和巧妙的构思而获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细细去品味每首诗词里的意境,真是妙意无穷,常令我拍案叫绝。每首诗词若展开来,都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唐宋诗词里的作者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在他们的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读之动情处,常令我感慨万千。一代名臣范仲淹给人的印象是大体的不苟言笑,正襟危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他名垂千古。殊不知也有“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黯然销魂,更有过留恋烟花女“何物慰相思,寄汝好颜色。”的风流倜傥。一代词豪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何等的大气豪迈,依然掩不去“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婉凄凉。“忍把浮名,换做浅吟低唱。”的`柳永,终身被宋仁宗排斥在仕途之外,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把深深的失意化作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报国无门的辛弃疾也只能“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身素衣的李白,他藐视万物的气魄,一直让我的热血激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何等的潇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的酒中仙。”是何等的逍遥。但背后怀才不遇的伤感是李白久久挥之不去的情结。在感悟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的心和诗人一样变得超尘脱俗,名利之念也渐渐的淡化如菊。
年华似水,不惑已秋。在感叹青春已逝,韶华难再,碌碌无为之际。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庄子又来到了我的精神世界。“称物以游心,独于天地之往来”的庄子,让我浮躁的心再次的平静了下来。一棵大树,枝干卷曲,木匠弃之不用,大树得以保全。庄子借以“树之有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无为而自由,无为而逍遥。达到天人合一,什么功名利禄都可付之一笑。又是书籍使我调整了心态,让我经常拥有一个美好的心境。
与书为友,可以使我心胸豁达,睿智深刻,懂礼明志。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是我的良师益友。书,让我的内心变得丰富。书,让我在喧嚣的世间返璞归真。
我感谢书籍,它给了我一条精神的出路。让我灵魂滋润而充实,让我相信头上三尺有神明,让我对人对物有敬畏之心,让我面对如今浮躁,物欲横流的世界,内心依然能保持平静。
偶尔读到“无声听细雨,寂寞闲读书”的句子,刹那间从中了悟了许多。大千世界,红尘滚滚,多少人为功名累,为金钱苦,为情感欲绝。当这一切都失望的时候,只有读书才能使人了心悟性,学会“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闭门是深山,读书随处是净土。”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泓清泉,甘之若饴;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杯醇酒,闻之欲醉;读一本好书,如同聆听一个长者的教诲,受益匪浅。
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寄情于山水,相忘于江湖,这是何等快事,何等惬意。享受的是“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的极乐。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17
曾几何时,同事们聊天时,多了些读书心得,少了些家长里短。通过读书,使我了解到徐斌成长的艰难历程,华应龙走过来的一路坎坷……更重要的是是我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坚定了信念,勾画了自己的成长蓝图。
谈到我的读书生活,追根溯源应从中学时代说起,我读的第一本书是人物传记《贺龙将军》,至今还清晰的记得贺龙将军拿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接着受个人喜好的限制,我陆续读了写评述类的书籍,如:《三侠五义》、《隋唐演义》、《大、小八义》等等;到初三的时候我又开始钟爱起来武侠小说啦,和所有的人一样,可以说毫无选择的,无目的,接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像金庸、卧龙生、古龙、梁羽生等的作品几乎看了个底朝天,如果说当时有什么目的可能就是为了把自己的作文写好,自己写一部同样有着惊险历程的小说,因为我的一位好朋友,可以说是个小说迷,到高中时自己竟然写了一部小说,而文中的主人公也是他本人的缩影,当时感觉特羡慕。为了这一点点虚荣心,我也开始欣赏起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现在细心品味,当时的成长,不仅是看书,更重要的是读后的交流,虽然也说不上是什么反思,但与同伴交流时,看到自己的`夸夸而谈,别人投来的目光,自我感觉挺满足,同时也使得个人在口语表达以及与人交流等方面无意识的得到提高。有了这点启发,我在辅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时,更多的是交流、汇报的形式,因为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
到了师范后,我又开始热衷于伟人传记、商业精英的成长历程,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业精于勤荒于嬉”的人生哲理。受职业的影响,在毕业前后我又开始关注一些具有成功经验的教育经典案例,如:《卡特·威尔的教育》、《哈佛女孩刘亦婷》、《发现母亲》、《微格教学法》等,通过对这些书籍的阅读学习,在我心中逐渐建立起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至今影响着我的课堂、教学理念。
作为99、2000年的毕业生,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正是这个机会,它“逼着”我学习起来专业知识,这些知识是枯燥的、无味的,但还是耐着性子,击退了夹在心中的“惰性”,无意中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又上升了一个高度,备课时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但我深深知道:冰冻三只,非一日之寒。在当前这样的时代,特别是当前校本教研的大潮中,要想有一席之地,绝不能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混日子,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贵在坚持、在个人的毅力!
看看我们的周围吧,一位位老师、一位位同事茁壮成长,他们的成功成材哪个也离不开读书呀,我们还等什么!有人说:“仰望是一种奢望、望尘莫及”,而我要说的是仰望是一种理念,是我们寻找差距的一种手段,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是自己人生路上的开端。通过仰望“名师”,使我们找到了与“名师”的差距,了解到他们和我们一样的“平凡”、“普通”,贵在他们坚持了,他们围绕梦想奋斗啦,付出啦。比比人家,对照一下自己:我们还空口埋怨什么?诚如南京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说的:“守住内心的宁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立大志,做小事。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做小事,把小事做好,做到极致,最终就能成就大事”。是啊,立大志,做小事,多么普通的一句话。大家都知道,“难事始于易、大事起于细”,但我认为贵在毅力,坚守住自己的阵地,守住内心的那丝防线,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以读书为阶梯,踏踏实实的走自己的路,承担起“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吧!”。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18
教学之余,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新主张,收获诸多,感触颇深。
主张之一“兴趣”重于“技能”
我们都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教学这么多年下来,学生很有写作兴趣的,确实少之又少。对写作缺少兴趣与热情,作文水平原地踏步。管建刚老师认为,这些学生也能成为写作的高手,日后也可以自如的使用文字。那么,该如何着手呢?管老师认为,比培养作文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意志。给学生一定的鼓励,会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意志,并非一两天就能完成。必须要教师扎扎实实的带班,每一天,每一周到每一月,每一个学期。持久维持学生“写”的兴趣,要老师的引导与激励。坚持鼓励学生写日记、写周记,有点评,有奖励措施。
管老师还认为,写作文,要写真实的东西,而且是真正的真话作文:要允许学生写“不好听的真话”。管老师支的招是让学生写老师的缺点,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像鲁迅先生一样,写真话,做一个勇敢的斗士,正视自己的灵魂。
主张之一:“讲评”重于“指导”
管老师说:“作前指导,你还没见到学生作文呢,你还没给病人把脉呢,也没给病人做化验,想当然地给病人吃药,这是什么逻辑?杀人不见血的庸医逻辑!”
管建刚老师认为并非所有的帮助,都有美好的结局。不明事理的帮助,往往适得其反。我们语文老师,大多数都是女教师,都是家庭主妇,都是孩子他妈,并不是人人都具备非常的“帮助”的技巧和艺术。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说:“如果你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那就给他爱和自由。”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指导作文,那就给学生自由创作的机会吧!
记起同事曾经抱怨的一句话:“批孩子们的周记作文觉得还挺有趣的,可是一批教材作文真叫人反胃!”为什么周记作文中能感受到一些孩子鲜活的生命律动,而教材作文却千篇一律地成了“把受伤的同学扶起来”“把橡皮掰两半”呢?那是因为细致的“作前指导”让教材作文从“创造的艺术”跌入到了“僵化的技术”,这份细致的活,是功?是罪?呜呼哀哉!
《做冰棍》、《挖野菜》、《买菜》、《包馄饨》、《种植日记》、《冰项链》……回忆学生曾经写过的这些周记作文,因为缺少时间“作前指导”,反而给了作文活泼泼流淌童真童趣的机会,读来让人忍俊不禁,真实生动。这岂不正好印证了管老师的“应该把作前指导毫不心疼的、割掉肿瘤一样地抛弃!”这句话的意义么?我在语文教学中有幸也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而更有意义的`写作妙招——《班日记》,那里面真实而全面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描写不乏生动幽默,且写尽学生人生百态。
当然,舍弃作前指导并不意味着在作文教学上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将作前指导挪后,改成了“作后讲评”。管老师认为“讲评课,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写而教。在讲评中将‘的’病、‘我’病、‘长着’病、‘心想’病等顽疾一一治愈。”
我的主张:记录真实生活,无声有痕的指导
读中我也在不断地反思琢磨。我个人认为,其实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无声而有痕的写前指导。譬如说仿写,这就是很好的写前指导。教师无需说一个字,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很好的写作范例。当那一个个文字成为一个个动听的音符撞击到孩子们的每一根骨头,定会激起他去写一写的冲动,这样无声有痕地去仿写,而后去点评指导,学生写得容易了,写得也就越来越进步了。我在作文教学中受益于仿写这一妙招,常去自己动手写一写随笔,文章,与孩子们分享写作的快乐。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19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喜欢摘抄书中的优美词句和经典名句,喜欢融入到书中与主人公一起感受快乐与悲伤。
我喜欢读书,书是我的朋友,与我形影不离,在学校,我是图书管理员,一有时间就与孩子们一起畅游书海。在家中,我一直有着看床头书的习惯,喜欢在枕边放几本精选好的书,可以顺手拈来,把读书看做是一种休息方式。
现在,更喜欢看网络书籍,登陆豆瓣读书网、新浪读书网,红袖添香读书网等等,特别是手机上网以来,喜欢在手机腾讯网的书城里面看书,还在手机里下载安装了读书程序:熊猫看书、百阅等,用手机看书可以随时随地,还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搜索,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真是无法形容的。
我在网易开设了自己的博客,现在已经有一千多篇文章了,博客等级28级,已有30万人的访问量了,现在的日访问量能达600人左右,每每打开我的博客,就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很有成就感。博客中或转载引用些“它山之石”,或经过“采花酿蜜”后抒发些感想与反思。分为:教育教学工作文章、班主任工作文章、教学工作文章、课题研究专题、心情无痕、美文引用、学生学习资料、个人修养、学习感悟等等16个分类。我的“兰梦”博客就是我的心灵家园,是我的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看的书内容很广泛,从教育类到管理类,从生活类到家教类,从工作励志文到文学美文,从医学养生到电脑技术等等,我都如饥似渴的遨游其中,一一拜读。
在教育书籍中,我平时喜欢看《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管理》、《小学语文教学》、《金明教研》、《福建教育》等教育杂志,这些教育杂志可以让我在思想上始终走在教育的前列,时刻了解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特别是《金明教研》,“教而不研则枯,研而不教则浅”的警句深入我心,每一篇我都认真研读。印象深的有一篇篇首语,张克勤局长亲笔撰写的《理想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这种教育有着明晰而强烈的未来指向——美好社会与美好人生。当学生走出校门时,他的内心秉承道义,有着宽厚的仁爱之心,浓浓的感恩之心。他们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老师的教育之恩。内心充满着回馈父母,回报老师,报答社会,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他们同情弱者,珍视平等,嫉恶如仇。爱好和平。他们乐观自信,憧憬未来,渴望凭一己之力,做出一番或平凡、或卓越的事业。理想的教育是健全的教育。这种教育高度重视养成学生的操守,培育学生的品德。理想的教育会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观察生活,融入社会的.能里。走出校门的学生会有一个终生痴迷的领域、会有一个持续一生的爱好。理想的教育又是活泼灵动的教育。师生之间关系平等、和谐融洽,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更多的是榜样示范与环境熏陶。
近来,我读了《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重温了王金宪的《傻瓜教子法》,学习了魏书生的《教育的55个细节》、彭清一老先生的《激情与梦想》。
在管理类书籍中,我最喜欢看曾仕强教授的,他的《中国式管理》、《中国式团队》、《人际关系与沟通》、《易经与人生》、《大易管理》、《情绪管理》等都对我影响很大。
《中国式管理》就是中道管理,就是中庸式的管理,是合理的管理,是情理法的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修己:洞悉人性。即洞悉人性动态态度的变化,掌握变数,有效沟通,拥有丰沛的人脉。安人:知人善任。即掌握识人的领导本事,栽培得力能干的左右手。治事:运筹帷幄。轻松愉快,宁静致远。日理万机而不失策。做人做事要兼顾并重,通过好好做人来把事做好。领导的意义,在于发挥安人的潜力。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高智慧。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变,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基层的员工是枝叶,干部是树干,老总是树根。树是上上下下一条心的。根不必招摇,而是要让自己的树干越长越粗,最后把华丽留给枝叶。管理一定要制度化,但是制度化不是最好的管理,制度化之后要加上四个字:衡情论理,然后合理解决。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20
在工作闲暇之余,我喜欢听听音乐,放松放松心情;在家陪陪孩子,让孩子感受母爱;也喜欢户外运动,徒步去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但是我更喜欢看书、读书,融入书中,在书中享受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一直以来的座右铭。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就已经写出如此生动的名句来告诫我们书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了,可想而知,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比黄金还贵。赫尔岑也说:“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所以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不读书的人就不是一个完人。”是的,不懂学问,没有知识,见识短浅,在遇到大问题和技术性强的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因此,不仅要多读书,还要多去理解书中的意义,运用知识,发挥书给自己人生带来的乐趣与精彩。
翻阅古今,纵览青史,名书好书更是数不胜数。穿越时空,我来到了古代,那我将拜孔子为师,接受孜孜不倦的教诲;领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仙气派;感受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民情感;接受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领教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胸襟。雄心壮志罗贯中,描绘智勇三国真英雄;大方豪放施耐庵,书写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惩恶扬善吴承恩,打出惊天动地美猴王;多愁善感曹雪芹,演绎凄异缠绵《红楼梦》。李白的俊逸,杜甫的忧民,李清照的婉约,王昌龄的边塞情怀,谱写了一串古代诗歌动人的音符。
遨游海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体味洗礼过后坚强故事;阅《居里夫人传》,述成功女性背后的艰辛史;品《鲁滨逊漂流记》,历漂泊动荡的勇敢,看《飘》,亲感南国战争背后的爱情故事。
有时,我浏览时尚杂志,感受时代的脉搏。有时,我细品诗集,在灯下咀嚼诗人的苦乐。有时,我阅读一些小说,在墨香中人生百态。我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学会了什么是坚强;在冰心的《小橘灯》中知道什么是温暖;在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深深地感动;在霍达是《平的葬礼》中体会到爱的辛酸;在黎家明的《最后的宣战》中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和宝贵……
我最喜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本书,我已经读过几遍了。然而,我一点也不厌倦,就拿海伦·凯勒希望的三天来说: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井井有条的三天,与我们相比,我们的'时间和机遇还很多,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光明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奢望,声音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可欲而不可求,对我们来说也并不缺乏完善的身体,相比之下,我们幸福多了,海伦·凯勒是一个在遭受不济的命运却自强不息和从容豁达的人,在并非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勇,做命运真正主宰者的人。每读到她一个个真实而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心灵都将进行一次次的充实,我的意志都将进行一次次的坚定;每看到这本书,心中都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心情: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坚持、坚强……这就说明读书给我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丰富,更是这种良好的粮食给与了我强大的动力与人生的精彩。
感性的书是蓝色的,让你愤怒的心情镇静下来;欢快的书是绿色的,让你倍感清新舒快;激情的书是红色的,激起你活动的细胞。书是五彩缤纷,我们的生活充满颜色。
读书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书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读书,多看书,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21
书,是一坛陈年老酒,甘甜浓烈;
书,是一首经典老歌,幽幽动人;
书也是一缕奇异的香,久久不散。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及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任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怒,从不动气。”
《边城》中的这一段着力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为了写出人物的内在的精神面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文中的翠翠是《边城》里最难写,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与爷爷相依为命,对爷爷体贴入微,愉快地承担着家里生活的担子,还常常帮爷爷划船渡人。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爱得痴心。当傩送驾船远走,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新上任的归来。从翠翠身上,可见苗族青春少女那种对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出色的心理描写是《边城》的一大特色,也是它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成就。它是心理描写方面的一个范本。
小时候,我总觉得电视机是十分有趣的,朦胧间,仿佛书是我的一个敌人,它虚伪,许多大道理都是造的。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这么爱看书呢?小时候,我常常看见妈妈拿着一本没有彩色图案印满文字的书在看,小小的我总会凑过去,妈妈就会给我讲一些道理,说实话,我真不爱听,直到我认识了书,我的态度才发生了变化。
“看一本好书仿佛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的确,一本书,汇聚了知识和精华。在人生道路上,我不免受了不少挫折,有时感到失落。除了亲人,朋友,老师的帮助下,还有一位无声的朋友帮助了我——书。记得在我五年级时,我迷上了唱歌,家人劝我放弃,我坚决摇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感到书里面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能使我清醒地入了迷,叫你全部器官能在活跃着的时候享受快活的日光浴,这种由阅读所带来的愉快乐趣是不会被遗忘的。
要是有人问我:读书像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像喝红酒。是的,读书像喝红酒,如果一饮而尽的话,只会尝到苦味。这味道,会像一丝云雾,在记忆中飘去;读书也一样,你一目十行,只能了解大意,过不了多久,这篇文章就会在记忆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喝红酒,必须一小口一小口地喝才能品尝出当中滋味儿,读书也一样,必须斟酌每一个字,才能把文章融会贯通。我特别偏爱老舍先生的'散文,假若看他的散文一目十行,你会发现,他的文章称得上是俗!但只要你稍加认真,就会发现每一个字都渗透着感情。看书就是要如此。看书会让一个人暂时忘记喜怒哀乐,它会让你融入里面的世界里,会令人落泪,令人开心,令人震撼,令人感动。书是生活的真实记录,它把每一个细节都写出来了。书是一位优秀的、无声的老师,它让人懂得人生的真谛。“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样的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水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水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了当日孤独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盼着我了,它已入土了!”读到这里,我的泪水已经遮住了我的眼睛,“失去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是啊,我不禁想到我的母亲,她令我感到安全,令我感到温暖。“生命是母亲给的,我之能长大平,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老舍先生每写的一句话,都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读完《我的母亲》这篇散文,着实令人伤心!我总觉得书发出一阵嗅不到的香,那是一种朴素的香,一种有活力的香,一种有文化气息的香,这种香是我读了这么多年书品尝出来的香,这种香仿佛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一直鼓励着我,让我勇往直前,向高峰攀登!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的确,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我的心灵深处,最依恋的是永无止境的书山。它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它像一片灿烂的阳光,温暖了我冰冷的心;它像一首动听的歌曲,唤醒了我沉睡的智慧。它给予了我知识,力量和勇气!小时候,每天都会听妈妈给我讲故事。从妈妈口中,我认识了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因骄傲自大而输给乌龟的兔子等等。那时候的我,就觉得书中的东西是多么的奇妙!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就像鲁迅所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读的书一步步地攀爬了。书使我了解了全球各地的风土人情;书使我了解了我国56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书使我知道了世界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书使我知道的太多太多,无法形容。书既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又是一位真诚友善的朋友,它们不断地帮助着我,启迪着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的道路是无止境的。书啊,你是多么崇高,多么伟大啊!无论我做什么事,你始终对我不离不弃,反而还告诫我,鼓励我,帮助我。书香伴我成长,直到生命尽头。
天下第一好事,就是读书。凡人为了名利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智慧的人为了修行而读书,书是无声传递知识的老师,书是做人必修的功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不但喜欢读书,还喜欢写作。当一篇篇工作经历,教学心得,优秀论文被刊登或获奖,我收获着成功,收获着喜悦,收获着对读书更加浓浓的爱!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五花空折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人生苦短,只争朝夕。让我们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让我们在读书中品味书香,让书香伴我成长!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22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这是于谦关于读书的一首诗。诗中反映出人生的每时每刻无不与读书相联系。“我最喜欢做书的蛀虫”的马克思;“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可不能少读”的毛泽东;“余一日不读书,即不能生活。”的孙中山;“好书读得越多让人感到无知”的萧伯纳;“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的高尔基。……无不如此。
读书可养德,一个人可以通过读书,也必须通过读书来,怡情益德。古人云:“不读圣贤书,难有圣贤德。”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说:“读书这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壮,读书使人贤达。”英国萨克雷指出:“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增长才智和陶治心灵”。读书使人品德端正,精神富有,从而能自觉地遵纪守法,消灾弥祸。书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读诸子百家这类含哲理的书,使们们明白人生价值;读书蕴藏着先进思想,高尚情操,浩人正气的仁人志士的传记,使我们从中受到思想上的激励从而思进向善;读理论著作,使我们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水平。可见,只有读书才能使自己坚持时时,事事、处处以德为心灵的哨岗,不断清除内心的私欲和邪念,永远保持一颗火热的进取之心。
读书可养性。人一旦钻进了书的丛林,可以远避尘世的渲嚣,开避出自己一块清静的“绿地”。在那里可获取读书的无穷乐趣。古人说:“至乐莫过读书”,一些古诗也生动形象畅言了读书之乐。“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的确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每当内心一旦有块垒需要排遣时,不仿吟咏几首消愁解闷的'古人诗词;或阅读一些感悟人生的名家时文;或欣赏一点颇具消遣娱乐功能的文学作品,将会令人感到春风入肺腑,时雨滋心田,乌云浙散、雨霁天晴、块垒顿释,豁然开朗。读书给人带来一方不可侵犯的自得其乐的神圣领地。
读书可养智。蜚声国内外走向世界的农民企业家鲁冠球当初打铁为生,如今已成为由17个企业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他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读书。读书使他拥有了一个智慧的大脑。事实上任何人想要建功立业,就必须勤奋读书。胸无点墨要想建立起事业的摩天大厦,那只能是空中楼阁。
读书可养生。古人说:“读书悦心”。荀子说:“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欧阳修的《东斋记》对读书能治病养生说得更具体。他说:“每体之不康,则或取六经百氏若古人述作之文章诵之,爱其深博闳达,雄富伟丽之说,则必茫乎以思,畅乎以平,释然不知疾之在体。”他根据自身的切身体验,极言读书有养生去疾之效。我信其然,本人虽步入“天命”之年,因手不释卷,常常感到内心坦荡荡,脑际思纷纷。步入老年后,经常读书,有利于大脑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益寿延年,可见读书养生并非消极之举,而是让自己的生命多几份生气,多几份活力、多几份作为,多几份价值。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23
大概生命的每个阶段,都会出现一本书,它恰到好处,或是安慰,或是证明,或是希望。《教师人文情怀》是一本汇集钱理群、余秋雨、吴非等教育大家的散文集,是一本平实的充满禅意的教育小品,语言温和柔美,浸润着真情实感,每次捧起它时,眼中都有持久的温润。
我想,正在这个时候,浮躁的明朗夏日里,让我足够平静的,已经不是一杯茶,不是所希冀的目标达成,不是固执的自我坚守,而是一种参透,一种贴合之后将心灵带到更远处的沉默指引。或许是吧?仅仅是些微细碎机缘的不断到来。
昨晚睡前小读,泪水滑落,静默,心中升起体会,便用本子记下。这是我第三次捧起这本书,前两次是大致浏览,心中未起太大涟漪,温温疲倦至极的心,读着读着,所有情绪如游鱼一般沉下……
读此书的过程,如同与大师对话的过程、与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更是追寻教育本质的过程。在这本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就是“爱”字。围绕着爱谈了很多理论和经验,归结一点,师道即是人道。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仔细想来,放在教育中,何尝不适用?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理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境界,谓之立志。作为教师,当爱教师职业,而且,三百六十行,独爱教师这一行。春去暑来,心无旁骛,披星戴月,一心奉献。勤勤恳恳传道,一丝不苟解惑,冰清玉洁育人,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在教书育人的田地里辛勤耕耘。
在书中我读到了张海宏老师对教育的执着,他写道,“我总觉得自己的生命与学校紧紧相连,乐也罢,苦也罢,总是难以割舍。”我读到了熊瑞霞老师在《奉献并快乐着》一文中写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在此情此景中所有的辛劳都可以忽略不计!”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各自有各自的理想。如果有人问你最初的选择,你还愿意当老师吗?因为在我们的人群中,“没有达官显贵的子女,没有高层知识分子的伴侣。”选择了教师,即是选择了责任。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
“为伊消得人憔悴”----追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对事业有一股痴迷劲、有一颗赤子心。钱理群老师在《我的教师梦》中有一段话“不管怎样,反正我要当老师,我要教书。明知道这是一个梦,还要做。因为这是美丽的梦,没有梦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有人说这是痴梦,痴迷于此,痴心不变,及无可奈何,又十分美好。教师就该是‘只管耕耘,不顾收获’。”读到此, 我看到了一颗赤子之心,虽然他的外貌变老了,头发白了,但还是当年那股精神头儿,“永远年轻的'”感觉。
读到张玉蓉老师写的“‘叽叽喳喳’,那是孩子们欢乐的声音,那是孩子们生活的语言。我的孩子们也喜欢围着我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我也愿意听,用我敏感又激动的心静听心灵深处的声音,孩子的世界是空灵、纯净的,听孩子们心底流淌出来的声音,那是赐予我们教师的福分。”读到此,我看到一颗赤子之心,尽管她年纪渐长,却愿意走进孩子的心,与之共振、共鸣。在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张老师、钱老师深爱着教育工作,为之探索、为之倾情?
“众里寻他千百度”----顿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界,谓之顿悟。我们为做一名好教师下很大的功夫,为教材所左右,为现实情况所左右,经常被弄得摇摆不定,当我们蓦然回首中,或许会豁然开朗。
怎么样的教育美丽?简单就是美!回到教育的原点,即是成就“人”。原来“没有神,也没有兽。那么,让我们大家在这个世界中,好好地做‘一个人’,让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时刻有‘人’。”正如曹子方老师所说,“每一位教师要把孩子当做活生生的人,而非当做学习机器。”正如李辉明老师书中所说,“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照。”
当你还在为白天课堂上孩子的调皮而生气时、为班级的评分排名烦恼时,或许这些话会让你变得如清泉般透彻、大海般包容。接下来的事情迎刃而解、得心应手。这“蓦然回首”是“独上高楼”的积累,是“衣带渐宽”的硕果。若能在“独上高楼”中矢志不渝,在“衣带渐宽”中孜孜以求,自然能在“蓦然回首”中品味喜悦。想至此,欣然入睡。
第二天清晨,悻悻然醒来,心里突然冒出一句——迟来的幸福似海深。我的心在刹那,如莲花次第绽放,富足而赞叹。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24
《致青年教师》一书,虽名为《致青年教师》,其实对任何年龄阶段的教师而言,都值得去读一读。对于我们年轻教师而言,它更像是朋友间家常式的聊天,有来自年轻教师内心的倾诉,有以过来人身份给予的倾听和开导,充满了智慧和人情。在这本书中吴非老师曾多次谈到教育常识问题,这也使我不得不多次停下来思考:什么是教育常识问题。带着疑惑我查阅了字典,在字典中常识的意思是“普通知识”。那么教育常识自然就是教育的普通知识。说实在的这样的解释还是让人有点不知所云。读完全书之后,我更愿意将这个教育常识解释为教育常规、人之常情、生活之常态,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尊重常识,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崇尚人之常情、乐品生活之常态。
一、尊重教育常识就要遵循教育规律
教育是艺术也是科学,所以教育必然是存在规律,即便如吴老师所描述的在很多时候,教育规律经常会被忽视、弱化,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在众多的教育规律中,李老师尤其强调“慢”的艺术。作为年轻教师而言,我们所拥有的激情、冲劲,却往往使得我们在这条需要等到的道路上走得头破血流,心灰意冷,如果我们能早点意识到每一朵花都需要等待的绽放的时间,那么我们就不仅能欣赏到花朵绽放的瞬间,还能拥有更多等待花开的期待和乐趣。在吴非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一点。
二、尊重教育常识就要崇尚人之常情
所谓人之常情,我想到了作为性善论基础的四心说,孟子认为人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以人要保持这四心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教师独特的身份职责又决定这是我们必须拥有和崇尚的,即便学校也并非是一片净土。
首先,教师要有恻隐之心。
也许是在学生冒雨回家的瞬间,也许是在学生因家境贫寒而暗自神伤时,又或许是他满腹委屈无处诉说时。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我们并不缺少爱,只不过有时我们表达得过于直白,过于急速,过于唯我独尊。为人父母后的经历,让我想到年轻教师有可能有了孩子之后,他才可能渐渐地明白该如何更加理地表达他的爱。也许到时他才会明白那个在课堂上经常捣蛋,不交作业的孩子,在他还是个孩童时,该是一个怎样可爱的孩子呢,也许他可爱的就如你家宝宝。
其次,教师要有羞恶之心。
每次听到有关中国人在国外种种不文明的事迹时,我就在想这样的人在学校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人的习惯的养成正如一个刺激的形成,需要很多次的强化才会最终确定下来。也许他们生活中就是这样的,只不过与他周围的人群相比,他们的行为并不“出众”,但跟文明素养,家庭教养有明显差距的人一比,这种距离就明显了。也是在这时我总会想到学校里那一个对什么都不在乎的'女生,每次听到同学、教师对她种种行为的描述,联想起学校中流传的种种关于她的绯闻时,我总会疑惑,她真的什么都不在乎吗?甚至于很多次我都有一种冲动,很想跟她聊聊她的未来她的人生,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或许是处于自己的惰性,又或许是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与她对话。
对于我们而言,有羞恶之心的教师应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勇于表达自己的不满,能为自己的不良行为而歉疚。在吴非老师的书中提到年轻教师穿着高跟鞋旁若无人地走进教室的场景,也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教师培训的场合,不合适宜的电话铃声一次又一次响起,有人举止大方地接起电话,我经常诧异这些人的勇气,毕竟可以置他人不满眼神于不顾的人是不多的,更何况是年轻人呢。
第三,教师要有辞让之心。
表现在教师要有开阔的胸襟,平和的心态,要待人真诚,平易近人。正如吴非老师在文中所说的要大方。这不仅仅是从教师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的角度而言的,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我们心情愉悦的投入工作。每次进入学校,我都会主动跟门卫师傅打招呼,去食堂的路上,跟遇到的老师和学生一一问好,在食堂里我总忘不了在接过早饭的同时说声“谢谢!”,到了办公室我总会跟打扫卫生的阿姨聊聊他儿子的近况。我想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相互的,这样做可以让每天的工作变得更有人情味:双休日我有快递时门卫师傅会用自己的电话卡给我打电话,食堂的阿姨会悄悄地告诉我今天什么早餐更好吃,打扫卫生的阿姨总忘不了问问我家孩子带得怎样。
另外对待学生也要平等尊重。我时常看到有些教师自己两手空空的走回办公室,而让学生替他拿东西,也时常看到有些学生为了给老师拿点东西,而在他们不熟悉的行政楼的各个办公室之间来回奔走,上课铃响时飞奔回教学楼,碰见这样的学生我时常会附上一句,“慢慢走,迟到不要紧的,小心摔跤”。我想这些老师可能也是有各种原因,或是因为身体状况,或是因为旅途遥远,但是无论如何,作为老师,特别是作为年轻老师而言,千万不要忘了说一句:谢谢。想到我第一次坐在办公室里,对来交作业的课代表说“谢谢”时,她是如何的不知所措,我想我们真应该对学生多说几句“谢谢”。
最后,教师要有是非之心。
学校是辨明是非,追求真理的地方,最基本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真善美,知道对与错的标准。与其教授学生大量若干年后对他作用不大的知识,还不如让他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每每看到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冷漠、自私、狭隘,我总有一种眼泪即将夺眶而出的感觉,不为别的,只因为担心以后他们也可能遭遇的冷漠、自私、狭隘。
三、尊重教育常识就要乐品生活之常态
从我跟社会的接触来看,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应该是处于中间地位,比起普通老百姓我们是属于知识分子,但是跟公务员相比虽说我们享有公务员待遇,但与他们的生存状态还是有差异,所以我觉得我们教师所拥有的生活还是一种比较常态的生活:我们不会有眩目的财富但也不用担心生计,所以我们过得心安理得;我们不会拥有多大的权势,但不用担心仕途的得失,不会有推脱不掉的饭局,所以每天吃得舒心健康;我们不用忙于算计他人和提防他人计算而身心疲惫,未老先衰,相反与童心的交流,会让我们青春永驻。我想生活的实质不在于追寻财富、地位、权势,而在于有时间有心情去品位平凡的点点滴滴。作为年轻教师,要安于生活的常态,不被太多的功名利禄所左右,不被纷繁的人情世故所牵绊,也许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我的老家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想对年轻教师而言,不看看这本书,你也会后悔的。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25
时光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从人们身边流过;时间如同奔流不息的大海,一去不复返;时间如同奔驰的骏马,白驹过隙;时间如同手心的细沙,无论你摊开还是紧握,它总会从指甲悄悄流过,不知不觉中,一个值得回忆的2017年匆匆地走了,迎来了一个新的岁月,开始了我们的又一段新的旅程。
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好好学习,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在语文课上,我要听老师讲每课的主要内容,把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圈起来,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都要查字典或者问老师,老师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只要我知道,就要大胆的举手,说错了也没关系,要把正确的答案记到脑子里去。在数学课上,我要认真学每一个知识,如果上课的时候哪一个题我没听懂,下课的时候就要去问老师,老师讲的题,我也要记到脑子里,说不准考试就要会上,只要老师说的重点句型,我都要圈起来,放假的时候,除了在家里写家庭作业,剩余的时间我就要把这些句型至少抄两边,深深的刻在我的脑子里。我的2017作文我的2017作文。在英语课上,老师讲的每一个单词我都要记住,听写单词的时候也要全对,在讲句子的时候,如果哪个句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我要标上,如果单词不会读,我就标上音标,尤其是在讲故事课的时候,如果那个不明白或者不会读,我更要去问老师,只有这样,我的英语才会越来越好。除了这些,我的家庭作业还要按时完成,不能让老师和家长生气。
不仅在学校表现好,在家里我更是要好好表现了,我要完成孝亲作业:每天早晨起来我要给家人叠被子,妈妈做好了饭我就要及时拿碗筷,每天都要帮家人刷碗,吃完饭以后,还要扫地镦地,还要再写两小时作业,总之,在家里,我有做家务的时间,有写作业的。时间,也有看电视的时间。
这就是我的2017。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26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感觉有点新奇,对于教师来说教室是最熟悉不过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为什么是56号?奇迹是什么呢?我充满了好奇,手捧着这本书,细细研读,这本书在讲一个故事,故事的梗概就是一位小学老师精心教育他班里的学生,使一届又一届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次次的被雷夫老师对教育的真情投入感动着,被雷夫老师对于教育的执着追求激励着,雷夫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爱心是不断创造奇迹的根源。正如伊建立在为本书写的序中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在这本书里,要学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但给我感触最深,最让我受用的`还是以下几点:
一、营造像家一样温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二、寻找第六阶段
雷夫老师把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导入任教的班级,使“六阶段”成为凝聚全班的粘着剂,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的成长。这“道德发展六阶段”仔细研究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安静,老师来了!”孩子们紧张地彼此告诫。他们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他们排好队是为了让老师高兴,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讲是为了赢得老师的宠爱。而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威胁说“不乖就要你们好看”,或是“等你爸回来,你就倒大霉了。”这种思维不断地被强化着。但是,这样教小孩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雷夫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和孩子们建立伙伴关系。他会先请孩子们信任他,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让孩子们把第一阶段的思维抛在脑后。雷夫老师强调的是首要动机的正确引导,对孩子们的一生将有很大影响。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雷夫老师认为,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他的话是有依据的,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是初中,有多少不是在奖与罚中进行的,奖励成了孩子们最爱的一种方式,“贿赂行为”常见于全国各地的教室。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孩子们慢慢长大以后,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他们取悦老师,取悦父母,表现出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他们的做法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很舒心,但他们这么做的理由全都是错的。为父母或老师努力的念头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压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备感沮丧、厌恶工作的人,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对生活如此不满。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让孩子们懂规矩是必要的,好一点的老师会花时间解释制定某些规则的“理由”,也有不少富有创意的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参与班级规范的设计。老师们依据的理论是,参与制定班规的孩子比较愿意遵守规定。事实确实如此。但雷夫老师通过许多例子发现完全遵守规则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比如他们缺乏真诚的感激和最大限度的创造性等等。所以雷夫老师认为能达到第四阶段是件好事,但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不论是儿童或是成人,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这种组合使得仿效成为不可能:就定义而言,第六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无法讲述,“看看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这就是你们应有的表现。”一旦你做出示范,就等于违背了第六阶段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条自相矛盾的行为准则,让教学者陷入两难的困窘。
读到这里,我在想,如果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我也把这六阶段发展教给我的孩子们,那我们的班级也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三、全心全意投入教学
这是我读过此书后,最大的感触。作为新老师,我非常想知道自己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们。雷夫老师给我指明了这条路,即全心全意投入教学!所以,我打算,在教学之中,时时提醒自己:“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们身上,注意到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和表情”。从而了解孩子,并在孩子最需要的地方帮助他们。在课外,如果能够无论在做什么的时候都想着:“孩子们会不会喜欢这个;这个能不能辅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东西……”那么我相信自己能够逐渐把握住教育教学的规律,让学生发展得更好。这样开始时可能会有些别扭,但习惯一段时间,我相信自己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为了孩子们的发展而做每一件事。
四、要有长远的眼光
拥有全心全意投入教学的激情和方向,还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把孩子向某个方向引导。单靠自己的经验积累,是不能够完全教育好孩子的,甚至会把孩子局限在自己的框架内,在这种程度上,投入越多,危害也就越大,可能尽管在短时期内,会出现很好的成绩。
从雷夫老师教给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和技巧、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学习乐理知识以及经济学的常识等等,可以看出他是在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基础。法国教育家朗格朗在上世纪初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在知识量迅速发展的今天,单纯教会学生固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教会他们如何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通过阅读此书,使我仿佛置身于第56号教室,用心聆听雷夫老师对我们的教诲:“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作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读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思:雷夫老师用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用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了温暖的家。作为一名教师,我为学生创造了什么?给学生留下了什么?雷夫老师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奇迹。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 27
读书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犹太民族的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蜜的。这个崇尚读书的民族,诞生了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依德等一大批让世人瞩目的天才。
如果说书本是甜蜜的,那么读书的人无疑是幸福的。
一次旅行,看到一座古老而又小巧的石桥上有一副桥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 每每读到这富有诗意的句子,我的眼前总是出现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在那美好的夜晚,月光如水,小河轻流,橹声欸乃,草堂清静,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不时从透着灯光的小窗里飘出……
我们汉民族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人才辈出。却不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驾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明显带有功利性质的老话,单从那小桥的桥联,就不难看出,我们的古人在劳作之余,赏景、读书,何等惬意!
最难忘的是小时候对小人书的痴迷,至今记忆犹新的依然是坐在灶前烧火时读书的情景。那时,幼稚盲目的阅读,使我张开了对世界的朦胧的想象。有书为伴的日子,自得其乐。雨天对窗独坐,欣赏黛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顾影自怜。寒夜灯下享受余秋雨笔下的满载文化内涵的历史山水……
每每以小扣柴扉的心情轻轻地翻开一本书时,另一番境界的杏花春雨,和着淡淡的菊香迎面扑来,惬意的感觉布满整个身心。读书,让我的生活,平添了几分特别的味道。后来也曾在工作中,因试卷、作业、分数、评比等,太多繁琐的的事务,让我没有了给心灵加油的机会。特别是近几年,眼睛花了,就以“好读书不好读书”为自己找到了借口,自己守着满屋子的书,却离阅读越来越远了。
重新让阅读成为习惯,是在我们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以后。我戴起老花镜,以“闻鸡起舞”的韧性天天坚持着阅读,读完了《中国文学人文风景》、《和庄子赏鱼》、《刘文彬谈红楼》等书,精美的`作品,先贤光辉的思想感染着我。因为阅读,穿越文字,我的案头荡漾过庐山的云雾,洋溢过唐宋的诗香,飘渺过李白的浪漫,映照过杜甫的忧伤。感受着庄子的淡定,沐浴着书的霞光,从容地开始一天的工作,是多么自在,多么悠扬,多么美丽。
当今,读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终身学习“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热爱读书的教师,是一笔无形资产。教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成为“书香校园”、“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读书,不仅能让人长见识、明事理,还能坚心志。“心安茅屋稳,情定菜羹香。”置身于物欲炽烈、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我们教师如果没有甘于寂寞、安于清贫、锐意求索的心志,实难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书是我们心灵的净化剂,是我们寻找宁静的阶梯。以书为伴,与书对话,会使我们心无旁骛、沉醉于书香之中。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本好的书,是一个足以让你“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课余闲暇时,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仰或俯,或高唱或低吟,心态平静自由,兴味十足,“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是一份提到了开发的天性。读书的佳期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此情此景,大多数人会从心底时里说一句:读书如此,人生足矣!
一位哲人说:读书虽不能延长人生命的长度,但是却能拓展人生的宽度。我们每天坚持20分钟的读书,让这些人类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文化的底蕴,“积水成渊”的一点点积累,终有一天,读书沉淀的养分会在关键时刻助我们一臂之力。
与书有缘的人生,是快乐的,有阅读伴随的人生,是美丽的。“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让我们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吧。读书不仅是工作的需要,更是生命的需要。我们的工作琐碎而艰辛,读书一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之后,我们就能诗意地栖居在教育这片土地上。“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工作之余,让自己多读一点书吧。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相关文章:
我的读书生活教师征文201705-31
我爱读书征文比赛范文03-15
我心中的老师征文09-05
我的好老师征文02-09
初中我的老师征文04-26
初中生我读书我快乐征文02-12
教师节征文:我的老师05-29
读书照亮生活主题征文(通用15篇)04-23
我爱经典阅读书香燕京征文03-21
(实用)教师节征文:我的老师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