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作文范例(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反思的作文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反思的作文 篇1
此次习作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虽然年少,但已经有了丰富多彩的经历。通过批改作文,我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的成长历程,被这些孩子纯洁的'心灵和美好的愿望深深感动,作文中既有对自己的清晰认识,也饱含对亲人的感恩之情。教学相长,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帮助他们整体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不被习作本身所限,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对未来充满自信。
反思的作文 篇2
一提到作文,孩子们都有点儿谈虎色变,非常害怕,不知道从何下笔,总觉得无话可说。因此,作文教学是我一直深深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将我在近一年多的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写日记,为写作文打下基础
去年我教三年级,已经让写作文了,可学生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从哪儿下笔,也没有内容可写。于是,我就要求学生写日记。我觉得这样可以为写作文积累素材,从而为写作文打下基础。一开始,不限字数,但大多数学生只写一句话。针对此问题,我就限定字数,每篇至少写80字,多者不限。但后来,我发现大部分日记内容很空洞,都是流水账。怎么办,看来让学生写好日记还得下一番功夫不可。于是,我就每天给他们读一些《好日记》中的范文,读后点评。其次是口述示范,也就是说假设让我写这一天的日记,我会怎样写,我就把我要写的内容口述给他们。再者就是限定内容。例如,开学发新书了,让学生写拿到新书之后;升国旗了,写升国旗;我们班排课本剧,就写排课本剧等。凡是有重大事的时候,我就限定内容。结果,发现效果不错。渐渐地,学生写日记的水平提高了,班里涌现了许多好的日记,我就每天宣读一些写得好的日记,并作点评。这样,会写日记,也就为写作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创造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在去年教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作文课。一上课,我说:“孩子们,这节作文课,我们来写一次活动。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你们以前都做过哪些活动? ”话音刚落,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啊!我们都没有做过活动啊!”我说:“真的吗?”学生大声说:“真——的——。”于是我就灵机一动,何不来个顺水推舟。我又说“那你们喜欢做活动吗?”学生就高兴地说:“喜欢。”“好,今天,咱们就来做一次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活动好吗?”“好。”我接着说:“不过,我有几个问题,你们要记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了几个问题。1、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活动?2、活动前,老师是怎么安排的,说了那些规则?3、活动开始了,老鹰是怎么捉的,鸡妈妈是怎么保护小鸡的?结果怎样?4、活动结束后,大家的心情怎样?写完后,让学生读了两遍,然后开始到操场做活动。活动结束后,马上让学生动笔写。并且要求我提的问题在习作中要体现出来。写好之后,点名读,读后评,然后修改。我觉得那次作文写的还是比较满意的。通过那次习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写熟悉的人、物、亲身经历的事等。作为教师,除了为学生提示内容外,还要为学生创造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三、设定模式 教给习作方法
三年级刚写作文,往往都是一段下来,不会分段,连基础的写作知识都没有。于是,我就给学生设定了模式。简单地说,也就是一个样板,框架。要求学生作文一定要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告诉学生具体写作时如何安排这三部分内容。例如写人时,开头要点名你要写的人是谁,他有哪些特点,要概括写出来;中间选择具体事例详细写出他的特点;结果,再次概括写出所写人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这样把习作分三部分来写,可以分三段,习作看起来才完整,中心才鲜明突出。另外,我在教学课文时,注意的'把这种模式凸显出来。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这两课都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也就相当于开头总写,中间具体写,结尾再总写。这样在教学课文的时候融入作文教学,让学生学到写作的方法。
四、让学生互相批改,培养写作能力。
从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我批改过左文发下来以后,学生感兴趣的只是批语,对作文内容一概不管,纸一翻就算完事。其实,作为教师,我也觉得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只是简单的做一下评讲,没有让学生反复修改重写。至于让学生批改作文,也不是说放手不管。首先,在学生批改之前,我先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如:批改前要认真地读,什么是眉批、旁批和尾批,分别都在什么地方批,怎么批。然后,我又具体列出了一些批语和一些批改符号。当然这些批语和符号要视习作而定,不能死搬硬套。还有就是如果遇到特殊的情况的时候自己要会创造一些新的批语。再一点,学生批改时,我在旁边作指导,哪位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问;第四点,学生批改之后,我要重新验收,再做补充。另外,对批改的比较好的学生会进行表扬。截止到现在,学生已经批改了三篇了。经我检查,发现孩子们改得很认真。习作中圈圈画画批的地方很多。有一部分程度好的学生批改的还真与我想的一样。让学生批改作文,我认为这是一个让学生学习提高的一个过程。批改时不但要读,要思考,还要写。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习作中的毛病看不出来,而对别人的作文,却能挑出很多毛病,这样对自己来说,不也是一种学习和提高吗?
认真想想,我在作文教学中,我觉得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自己的知识很浅薄,对习作的点评还不很到位,不能写出很好的范文;班内学生很多,对习作不能一一点评等。还有就是学生知识面狭窄,阅读量还少;有一部分孩子很懒,对所布置的阅读作业根本完不成,多次与家长沟通,效果不佳。对此,我感到很困惑。不过,我对我的作文教学还是充满信心的,我会更加努力。
反思的作文 篇3
我也该好好反省了。
生活中最需要自我反省,倘若在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后,仍反省一下,那么会取得更多的成绩,然而自我反省后往往很难做到。
事实上,我自己反省过无数次,也下过无数次决心要一心一意的学习,更订过无数次的计划。可惜啊!因为没有坚定的意志,总是坚持不下去。
不过,有一次我真是出于生气,竟写到“该反省的不是我,我不会再反省自己,要反省让他们自己反省去吧!”。“他们”指的是我的爸爸妈妈。而且,那篇作文被妈妈发现并且拿给了爸爸看。虽然如我所愿,可还是有一丝担心。幸好,爸爸只认为那是因为他禁止我上网,我一时的情绪罢了。这样,我似乎该反省了。
可是,他们也的'确是过分,竟以为我早恋,唉!没办法。至少我自己知道,我从没喜欢过任何人。就连家人、朋友,甚至我自己。怎么可能早恋呢!可是,这样也不好。
如此看来,不论在哪一方面我都需要反省。生活、学习、对到事物的态度、对大家的感觉。我可真失败呵!从前居然没发现。
那么,现在我知道了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我会尽力而为的,不然愧对了家人、老师、朋友,还有我自己。虽然挺多,要很久。但我相信,一步一步向前,总会到达终点。
反思的作文 篇4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的第一单元的课文基本为“写景文章”。第一篇《观潮》展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雅鲁藏布大峡谷》描绘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的景观;《鸟的天堂》描写了“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火烧云》描绘了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而与之相应的习作板块要求就是描写奇特的自然景观。
写景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有难度的,特别是针对于农村的学生。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而农村学生对于写作文更是“惧怕“。在农村,受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村里大多没有可供人们娱乐的公共场所,生活相对单一,学生相对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的时间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中度过,这样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写作文时,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材料,无从下笔,总想翻阅范文,希望以范文来开阔视野,模仿写作。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没了,写作文的兴趣也没了。
我发现我班的学生在写景作文上存在着较大问题。如学生不能理解什么是写景作文,写景的过程中往往写了大量的人和事,轻重不分。文章缺少文采,干巴巴的。文章太短内容不具体,不会具体写一处景物(一种景物), 段落的衔接不好,段落中间的逻辑顺序也有些乱,如写了花,又写其它,再接着写花。
我决定采取以下策略:
1、因学生的所见所闻实在贫乏,在布置作文时给学生明确的标题,如“我美丽的校园“。
2、必须给学生作文实例,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如何写作。
3、让学生多读多看一些写景文章并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想象。
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是说一个单元就可以完成一类作文的训练。一类作文,训练的点也有好多,一个训练不到,学生的习作就可能不能完成得让我们老师满意,所以,不能期望一个好教案就能做到完美无缺,把所有的训练都完成,要求的作文写完整,写完美,这是不可能的。平时的训练,点点滴滴的训练,有系统的训练必不可少。
反思的作文 篇5
正所谓乐极生悲,我今天算是领略到了,我又干了一件“好”事,把几千元的手机不知丢失在了何处,我十分自责,在那之前,我十分小心谨慎,甚至在它丢失的几分钟前我手中还紧紧握着它,但就因为我短短几分钟的大意,便痛失爱机。
从这样的事情中,我联想了许多,当人一时的放松警惕,粗心大意,就会出现错误甚至将一切努力断送。学习中是否也是这样呢?一时的大意,放松,就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涯。命运总是神一般的`相似,一个人在学习中的坏习惯归根结底来源于在生活中的习惯,当你在生活中的习惯出现问题时,也同时会影响到你身边的每一件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从生活中去更正规定自己的行为习惯,才能改变你在学习中乃至人生中的不足。
当你发现自己的力量不够去完成一件事情时,就一定要学会向比你有能力的人求助,因为他们无论在阅历还是思维方面都强于你,可以为你提供更好的建议。
不要为已经过去的事后悔担忧,因为你不会再有机会将它改变,你唯一能做也必须要做的就是如何在下一次中去避免这些错误,一味地后悔只会让你失去对未来的信心与前进的动内,人生本来就是充满挫折与坎坷的,但要过怎样的人生,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每经过一件事,我都会得到一次教育,一次感悟,这也是一次成长,我相信我一定会在人生的道路中不断成长!
反思的作文 篇6
应试作文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其目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而不是把写作当作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来抓。
应试俄文讲究的是:篇幅够数,中心突出,注意点题,结构美,语言美,字体美。内容嘛,一有意义,二不跑题,三是新颖。用这种指导思想指导作文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写。也许难到极致谈变成容易吧,有的教师干脆什么也不讲,一味地多出题让学生硬写。不过,也有例外,有的教师找到了所谓捷径:让学生背范文————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议论的等等和背1至3篇。考试时可以随机应变,移花接木,好像什么题目都能应付。例如《一件有意义的事》、《难忘的事》、《童年趣事》,只要将头尾分别换上“有意义”、“难忘”、“有趣”就行了,主体内容可以不变。反正中小学生写记叙文是主流,万变不离其中,以不变应万变,成为百战不殆的法宝。
如果单纯人单个的卷面作文来看,作文水平的确可观,但要从群体作文来分析,就会露出王二麻子。因为同面孔的作文太多了。倘若进一步让学生将作文知识和能力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往往一筹莫展。其症结是:学生根本没有弄清生活和作文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水与鱼的关系;不知道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写好作文;不知道生活才是写作文的最好的老师。
作文教学要转轨,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认识要转变。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应当指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精心地构思。从生活这个富矿中去勘测,去发现,去挖掘,去提炼,找出光的东西。另一方面,应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树立“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的观念;让学生懂得“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道理;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采集生活鲜活的语言,培养“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良好习惯。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成理,言之成趣,从而形成健康朴实的文风。要做到这一点,还要设置一个坡度,即: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佳境而不觉难。
反思的作文 篇7
不要总是去当手电筒,总照他人的暗处,总找他人的缺点,也要学会回头审视自己。试着找自己的短板,因为人无完人,人总有缺点需要改正。可以想想自己有什么做的不正确或者还需要改进的。就像做功课一样,看到自己的成绩不如他人或者还不如过去的自己,不能抱着侥幸心理躲避,而是要反思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并且找到自己不如过去的原因,这样才有机会成长。就像荀子所说的'“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天过已。”“反思”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词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可以成长、可以超越自我的机会。
反思的作文 篇8
现就中学作文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文的重要性。
对于语文,作文分数比例是让人不敢忽视的,在150分的总分中作文就占了1/3甚至更多,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真可谓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就算他们的基础和阅读比较差,但是却不会影响他们在作文方面拿多一些分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光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你基础再差都要去写作文,特别是在考试中,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作文写得差就胡乱完成甚至不写。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在生活,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做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描绘下来。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其中的素材,那么他们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
第三,避免面面俱到。
在以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文体、立意、谋篇到谴词造句做到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00字。但是,这样的要求却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且,由于一次作文花费的时间多,而语文又不能仅上写作课,写作的次数很有限,每学期仅六至八次作文,训练重点又不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提高。并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学生很难取得成功,受到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的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又怎能写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最好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而不应面面俱到,希望学生能一次性地就写出一篇上好的作文来,对普通班的学生更是如此。
总之,写好作文的方法技巧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反思的作文 篇9
在一定程度上说,目前学生作文雷同化倾向是同质的、一元化思想教育的要求所致。这种思想教育严格地规定了写作教学“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这就潜在地、隐蔽地把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异化为“千人一面”的社会规范的实施过程,也就必然导致作文的雷同。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雷同”。人们呼吁不要雷同的作文,也进行了各色各样的作文教学改革,但是往往摸不到痒处,因此收效不大。作文教学为什么是今天这种局面,这种局面背后存在着怎样的失误,这是我多年来思考最多的问题。
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作文的“雷同”与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思想教育任务有密切的关系。思想教育任务在作文教学中历来占有很高地位,对作文以及作文教学影响也最大。然而,长期以来这一点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另外一方面,也因为思想教育对于写作教学的“教”和“学”的影响处在潜在的、隐蔽的状态,得到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不容易,所以,对于思想教育影响作文以及作文教学的情形也就没有认识,抑或仅有的认识也停留在感性诉求阶段。下文我试图从文化现代化变迁的角度对思想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学进行反思和分析。
雷同的写作
写作是最具有个性的活动,因此也是最忌讳雷同的。但是目前学生写作出现的最突出的现象就是雷同,雷同“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 [1](p.234)翻开学生的作文簿,看看学生发表的习作,往往给人的感觉就是似曾相识。每一年高考阅卷过后的作文评析,都会批评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一律,结构相似,甚至语言本身都没有多大的差别。而且多少年来这种情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以致于每年高考阅卷后的作文情况通报本身也都有些雷同。
从现实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深刻地看到人们不仅仅在作文,更是在有意无意地“汇报”自己所受到的“思想教育”的成绩,尤其是在表明政治上或者道德上的立场、态度等。人们并不单纯的为提高写作水平而进行作文教学的“教”和“学”,人们更是在为贯彻思想教育的要求而进行作文的“教”与“学”,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在作文中育人”或者被称为“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
具有教育性的写作
“写作教学,通常地称为作文教学,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构成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担负着培养学生现代语文的写作能力的重要任务。”[2](p.197)这里对于写作教学的说明应当说揭示了写作教学的目的。但是写作从来就不单纯是写作能力的培养或者单纯的技术训练,而是历来被看作有“教育性”的活动。 “写作教学不是单纯的写作技能训练,而是思想认识、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写作训练内容中的思想性、社会性,决定了它必然蕴含着诸多思想教育的因素。这就使写作教学具有显著的教育性。“在作文中育人”或者“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这在作文教学理论话语中,一般是指“写作的教育性”。具体来讲,就是指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在传授写作知识、训练写作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受到熏陶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也能得到发展。”[3](p.202-203)这样看来,所谓“教育性”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特定思想内容的教育,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另外一本作文教学专著认为中学作文教学目标有一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进一步要求“把作文过程当作道德情趣高尚化的过程,是灵魂净化的过程”。[4](p.13)剔除这里表述语言华丽的表象,说的也就是“通过作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这个意思。
人们赋予写作以思想教育的任务,这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中国自古及今都很强调写所谓的“道德文章”,延伸到作文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要求学生在作文产品中直接地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表达出来,再进一步地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里所引述和说明的,是要求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比较显在的说明,而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却并非能够明显地观察和认识到的。综观我们若干年来作文教学研究中关于“作文教育性”的论述,一直就停留在“主张”和“如何实行这一主张”范围内,从来没有“审视”过思想教育要求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问题。
事实上,要研究这一问题,局限于作文教学本身的研究范畴是不能揭示问题症结所在的,必须将这一问题放到更为广阔的研究背景中去,必须把“作文”与写作文的人、与某一具体的社会文化对于其中的“人”(写作者)的规范联系在一起考虑。如果说过去我们习惯于按照既定的视角看待作文并构建作文教学理论和从事作文教学实践,很少或者不能对“作文何以成为可能”的“文化前提”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现在,我觉得我们首先必须研究和反思“作文何以成为可能”的“文化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该文化关于“人”的规范要求的作文教学理论。因为语文(包括作文)具有特殊的文化品质,通过“文化视角”来看看我们过去的作文以及作文教学就是一个适宜的角度。在这里,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写作教学的教育性问题,也就是作文教学中思想教育问题。
在作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该文化中规范特征的部分和被先定为正确的“思想”。在语文教学(包括写作教学)中所进行的这种“思想教育”,从文化角度来看,是社会对未完全社会化成员进行教化、规劝、训诫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教育对人实施精神上的影响、控制,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的一种手段。这种思想教育使得接受该教育的人能相对地分享共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并且通过这种“思想教育”使得生活在该文化中的人有精神上的归宿感和依赖感,从而维护了社会现有的秩序和稳定,保有社会有序地生存和发展。任何文化、任何文化任何阶段都需要这种“思想教育”。 一个社会没有规范,就会乱,一乱就使社会因失序而倒退,弄得大家都活不下去或者痛苦地活着,所以,思想教育历来都受到重视。西方国家“在他们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崇尚个人主义、自由平等、鼓励竞争、讲究实际等价值取向显而易见。相比较而言,以中国大陆为代表的汉语文教材,价值观念侧重于社会责任感,评价标准是个人对社会贡献;西方侧重于个性的发展、评价标准是个人的成就。”[5](p.8)无论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试图通过母语教学将学生纳入到社会生活规范中去。而能够进入教科书和课堂里的“思想”,是经过社会主导力量精心选择的,那些符合统治要求的被选中,另外一些则被闲置和批判。[6](p150)这些思想往往被表述为真理,被认为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反映。如此说来,思想教育问题在文化中也是一个社会控制的问题。任何文化都要通过国家机器以及风俗、习惯和道德教诲等方式将个人的行为、言语纳入社会模式中去,借以维护社会存在和发展。教育就是有效的、通行的社会控制形式之一。语文教学因为其特别的文化品质,从来是社会控制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理论话语中,这种“社会控制”是以“思想教育”或者“教育性”来指称的。
一般说来,写作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个规律性的认识和总结,具有普适特点。但是,在具体文化环境中,人们通过写作教学所进行的思想教育的'目的、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方式都是有所指的。简单地说,在中古文化环境中以“代圣人立言”为主要标志,到现代文化环境中就是“吾手写吾心”,以“创造”为终极指向。这也就是说写作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变化的。一方面,在中国文化向世俗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的分科体系的确立,写作教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任务,叶圣陶说:“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7](p.57)事实上,思想教育是属于道德、政治信念等文化规范特征的部分,与旨在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写作教学是两个领域的内容。把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变成思想教育的过程,应当说是前现代社会的通行做法,在文化向世俗化方向发展的环境中,仍旧这么做,可以说是没有经过思考的非理性的传统跟随行为,也与文化发展的实际不相一致。最直接地说,就是写作教学培养言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根本不能达到。若干年来的作文教学成绩可以为之证明。另外一方面,写作教学的本身又具有天然的“教育性”,或者说具有“思想教育”的作用。但是,在现代社会文化环境里以培养写作能力为目的写作教学中,这种教育性是定位在其附带功能上的,而且思想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与过去一元化的、同质的思想教育迥然不同。
思想教育与雷同化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应该说比语文教学的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都来得严格和隐蔽。我认为,这对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影响也最大。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正是目前这种一元化、同质的思想教育的要求使得学生作文出现雷同化倾向。但迄今为止,很少有人作这方面的思考。相反,人们乐于提倡和忙于贯彻“寓思想教育于作文教学之中”。
现实当中,人们常常特别强调作文内容和主题的“积极健康”,并把它作为作文最重要的规定,也是作文考核的第一条标准;从具体的写作过程来说,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写作指导中把“审题”作为写作第一道关键性的程序,因为所谓“审题”事实上就是对命题者思想要求、价值取向的揣摩,从而保证自己的写作与命题者既定的“思想”要求保持同步,这与古人写作“代圣人立言”首先要把握圣人之“道”是一个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异化为社会对于它的成员的“思想”进行控制的手段了,所以学生作文最怕“跑题”。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教”就是将已经规定好的“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从而通过写作教学将预定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内化到社会成员的言行中,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学”就是将已经规定好的“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等外在要求内化的过程。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这是中古文化形态社会(圣化社会)的通行做法,因为在中古形态的社会中,作文的目的在于“教化”,在于“代圣人立言”。以过分强调“思想感情积极健康”的作文教学,在本质上与“代圣人立言”的作文教学没有差别,也是泯灭“个我”成为“代社会立言”的“大我”的实践过程。目前学生普遍“不喜欢学语文,害怕写作文”,其实就是对这种一元化、同质“思想”和负载这种一元化、同质“思想”载体文字以及试图通过语文教学培养这种思想“复制能力”的厌倦,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求创造性的作品,无疑是痴人说梦。这也就是圣化社会的情形,也可以说是圣化社会的常态。现在中国社会文化向世俗化变迁,个体权益和世俗情怀受到尊重,人存在的差异性得到强调,个性成为文化追求的品质,再让大家用不同的头脑来想一样的东西,按一样的程序思想已不可能;如果一定要如此,大家就只有用编造相同的假话,空话、套话来应付。目前,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小学生作文就是应付的产物。
可以这么说,学生写作中这种或者出于真心或者出于编造的“雷同”和“一律”现象,也是国家对人才的政治方面的简单、一元的要求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自建国以来,国家为所有的成员设计的思想是“红”,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有所变化,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一元的、取向单一的、意识形态的特征没有什么不同。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对于人才的总体设计才有了变化,但是在教育尤其语文教育中,这种变化并没有体现出来,语文教学仍旧在旧有的轨道上因循前行。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文化多元、思想多元的时期,还想将一元的思想通过写作教学涵化到学生的言行中去,那么就会搞不下去,就会有不满和批评,所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语文教学的批评之声甚至达到语文独立设科以来最激烈的程度,所谓“误尽苍生是语文”。在我看来,在这些言辞激烈的批评中,韩军的“伪圣化”比较击中要害[8]。
写作教学中的这种一元化、同质的思想教育事实上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也就只能停留在空喊口号之中了。如果对此缺乏认识,则对于大家辛辛苦苦教作文而结果作文总是没有成绩这一现象只有困惑不解了。事实上,既然“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都已经是严格规定好的,都在一整套严密的思想规范之中,任何有差异的个人化表达都要受到以同一的标准所进行的审查、批评、指导、评价,要想写出个性化的、独创性的文章难矣。换句话说,通过写作教学中思想教育(是整个社会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具有一样、单一、同质思想的人,却同时要求具有一样、单一、同质思想的人(“千人一面”)写出不是“千篇一律”的文章,岂不正是自相矛盾,岂不正是南辕北辙。所以,我认为:学生作文雷同化的根源在于这种一元化、同质的思想教育的过度要求,在于思想教育对写作教学的控制、压制、利用、改造和遮蔽。
在这里有必要作一个小小的声明:我并不反对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以及“做人”的熏陶。但是我反对在作文教学中以“思想教育”“做人”的名义来规定学生“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借以达到涵化社会规范的目的,而忘记了作文教学本身目的在于培养言语表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平.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调查和思考(四)[A].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曹明海.营构与创造--语文教学策略[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3]曹明海.营构与创造--语文教学策略[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4]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5]张中原.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概论[A].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课题组编.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论集[C]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
[6]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8]韩军.反对伪圣化[N].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1999-06-07。
【反思的作文】相关文章:
反思作文02-03
作文反思01-29
作文:反思01-28
反思的作文11-03
反思作文12-04
[经典]反思的作文08-25
【精选】反思作文08-26
【精选】反思的作文08-16
(经典)反思作文09-02
(精选)反思的作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