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反思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反思的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反思的作文 篇1
今天下午,庞老师利用第三节课的时间,给我们讲了一些事。讲这些事的原因,就是因为周末两天的作业,有很多同学都没有交。
“叮铃铃”,清脆悦耳的铃声传进了我的耳朵里,上课了,热闹的教室安静下来,同学们又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庞老师走进教室,本来就觉着庞老师心情不好,正在想为什么的我,被老师那严肃的脸吓得心直扑腾。果然,庞老师咳嗽了一下,就问:“谁没交作业?”教室里安静起来。过了一会儿,站起来几个同学,庞老师问他们理由,这些没带同学的理由大多数是“没带。没交。没写”甚至有的同学竟然说是黑板上的作业改过。我心想:这是什么理由?你不写不带还有理了?!
庞老师说我们最近很浮躁,也没错。也许是最近活动比较多的`缘故,(篮球、跳绳),但你也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呀!以前,我们输什么都没关系,因为我们嬴了一样最宝贵的——学习。现在,我们一有放松警惕的同学,班里的成绩就会拉下来,老师经常说一句话:原地踏步就是退步。我们现在就是在退步!原来,我们班是个好班,因为我们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可现在我们班上课时举起的手越来越少,老师的情绪也受到影响,我们听课的质量也受到影响,这对谁有利啊?同学们,其他的班马上要追上来了,我们可不能浮躁,不能骄傲呀!
老师也说到我了,说我做事慢吞吞的,我会改的,相信我,看我的表现吧!
反思的作文 篇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作文评改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与习惯,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领悟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一般都侧重于“改”,而忽略“评”,这没有把握住“评改”的基本内涵。实际上,“评改”是“评”和“改”两个语素并列组合而成的词语,二者不可偏颇。因此,作文之“评改”,不仅要从字词、语法、逻辑的角度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之处,从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帮助学生修改不适当的地方,而且还要对学生的作文做出中肯的评论与评价。同时,对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的态度要进行适度地批评与纠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与习惯,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领悟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对作文的评改一些看法。
一、认清本质,正确对待。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并不是艺术,也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小学语文教师,更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
我们在批评他们的作文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绝不能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知识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难免有些语言表达方面不足,那是无关紧要的,随着他们语文知识的增长,孩子们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师对他们的作文要求过高过严只会适得其反,那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产生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所以教师在评改他们的作文时,只要学生写的是真话,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只要“其意义不谬误”,“字句已通顺”,哪怕有的是幼稚可笑的,也不必大评大改,把学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因为我们评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参与互评,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既学会帮同学改作文,又学会了修改自己的作文,这真是一举两得。同时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作文评价与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唯一的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事实上,如果学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都要经过十天半月的批改后才能进行评讲,那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怎样写作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他们大多只是浏览一下成绩或评语而已,而对自己的习作连认真地看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即使老师把他们的作文改得再仔细,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反而使老师的批改显得劳而无功了。所以我们在评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尽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争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目的,灵活运用作文评价与评改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及时从本次作文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三、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
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评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我们在评价、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还经常采用面批的方式跟学生一对一地进行交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同时让他们如何把句子写具体,文章写生动,还让学生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更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写作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还得靠学生自己,不只是老师单方面应该努力的事,所以,教师是绝不可能包办代替学生写好作文的。在作文评价与批改中要让学生从习作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努力让学生从习作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比原来更通顺了、更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反思的作文 篇3
第三代作文图书对小学、初中、高中段的作文训练进行整体的认识与规划,并注意其间的衔接。新作文杂志社曾编发了一篇高中段的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训练案例,执教老师有意引导学生对亲情进行纵向对比思考,丰富亲情的内涵,使学生先完成由“事”到“理”的升华,再完成有理性认知到细节的体验与观察、由对亲情事例地感受到对亲情内蕴的理解、由对亲情的感动到对孝道的理解与体悟。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书读多少是限,路行多远为度?粗放式的学习方式与今天快节奏、广信息、多元立体的生活环境有明显的脱节。第三代作文图书的编撰必须建立在对作文形成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之上;作文训练应分解到具体的环节,不少家长、学生甚至老师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考试作文上,岂不知,考试作文犹如秋天粮屯中的粮食,在收获之前有春的播种、夏的蓬勃。作文训炼不应该将目光只放在中、高考作文这样佟极目标上,不应该只盯着演员在舞台上动人的“一分钟”,而是应该关注过程的展开,关注演员台下艰难困苦的`“十年功”。
作文训练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老师、家长、学生、文化氛围、读书、思考、心境,等等,这些因素构成一种特定的个性化作文空间和作文氛围。作文训练要注意协调各种因素的关系,形成训练的合力。这样的训练才是高效的、经济的。
其实,作文训练最根本的是思路问题,“没得写”是不知道写什么,“写不来”是不知道朝什么方向写。如果写作者文思泉涌,写作就不成为问题了。这最终要看写作动力能否被激活——发动机发动起来了,走不走不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吗?
此外,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习得与发展,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社会上所谓“快速作文”、“一点通作文”之类的只是商家吸引读者眼球的手段,其实与作文能力形成的规棒完全相悖。
不难看出,写作学习与训练对学习者的情商、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提出了严峻挑战。如果不对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予以呵护与关怀,写作训练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这是两条腿中的一条,少了它,路将走得艰难、痛苦。非智力因素训练是一种隐性训练,是一种附着式的训练,是一种长期积累、渐显成效的训练。第三代作文图书重视这一因素,以渗透的策略和渐进的方式对学习者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读与写的关系是语文教学中的老话题,也是大家争议了很长时间的话题,结论是“读是写的基础,以读为主”、“读为写服务,写来引领读”、“读是吸收,写是输出”,等等。中国古代以科举取士,一文定终身,写一统天下的状况延续了好几个朝代。后来,这种格局被一场空前的文化运动给颠覆了,于是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折,写从此成了读的附庸。当国人的写作水平江河日下,当人们从这场无意与无知造成的噩梦中醒来时,读与写谁是“老大”的争论仍然让语文界热闹不已。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个争论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许多人没有弄清楚阅读与写作各自的内涵与作用,而是把两个互为你我的问题当作一对矛盾来讨论。
第三代作文图书本着读写和谐合一的认识,对阅读与写作进行平行处理,引导读者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在写作中体悟文章阅读的意义与途径。比如,对的阅读将为写作输送新鲜血液,使写作充满时代气息,而在写作过程中对时事信息的深层解读又将深化对信息的理性认识。这是一个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谁主谁从的问题。
反思的作文 篇4
一本本作文选摆在我的面前,这是已毕业的六年级学生留给我的一份礼物。翻看着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包含真情实感,展现无限遐想的作文,我想起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产生了诸多感慨,更多思考,先以反思的形式记录如下。
一、愉快中学作文
兴趣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学好作文的入门向导。新学期刚接一个三年级班,学生正处于作文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如果让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感,可能就会使学生产生对写作的厌倦。因此,我从培养他们写日记的习惯入手,有的学生开始只写一句话,我也表扬一番,鼓励他们坚持写下去。不苛求每个词用得正确与否,可长可短。不讲究怎样开头与结尾,只要求能连贯的 把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就行,从而引导学生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从一句话到几句话,再到一段、一篇,学生写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是身边实实在在的人和事,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作文不再是一件难事。
二、生活中写作文
学生在生活中,在自己的身边能发现许多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可是往往被忽视,因此提起笔来依然无话可说,常有“无米之炊”之感。这就充分说明学生无能力写自己的生活,不会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所以小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及时把握各种有利契机,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勤思多写。如今年的教师节,学校少先大队召开了“老师,您辛苦了!”主题队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说说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借此机会布置一篇和老师有关的写作练习,不限制内容和形式,只要作文充满真情实感就行。
此外,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如:“六一”春游、中队活动、艺术节、运动会、社会调查、劳动等。做到有活动必参加,有感受必记录,写真实的生活,抒生活的真情,叙身边的`事实。这样,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写起作文来会有一吐为快之感。
三、激励中爱作文
学生的作文本发下来,他首先要看的是老师对他的评价,小小的评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笔墨,多给学生几句赞扬的话,期盼正面的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因此,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要带着欣赏而不是挑剔的心态。对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表现出的闪光点,都应大加赞赏。写得优秀的日记、片段、文章,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一读,使学生从中感到成功,看到希望。
学生写得比较好的作文,让他们保留起来,到六年级时编一个自己的作文选,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呀。
反思的作文 篇5
作文就是书面表达,表达什么呢?当然是你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东西。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呢?原因很简单,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天生有一种表达的欲望。音容笑貌、言行举止甚至衣着打扮等等实际上都是表达,都是在向外界传递着关于自身的信息;书面表达则以其超越时空限制和更为细腻、深刻、丰富等特点而成为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然而,这不是一件人人都能胜任愉快的事情,它首先要求起码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其次是基本的写作技能。
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文学家无不是语言艺术大师,也必然同时是思想家。这里就引出了作文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语言,一是思想。谁更重要?如果说作文就是表达,而表达就是交流,那么,毫无疑问,当然是思想更重要。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际互动都是思想感情的交流,语言形式只是工具和手段,古人讲“得意忘言”就是这个道理,进一步说,如果我们都能做到“心心相印”的话,甚至连语言都是多余的,当然,我们在绝大多数时候不能做到,所以还需要这个“累赘”。
就中学作文教学来说,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文学家,事实上,文学家不是你能培养出来的,这个社会也不需要那么多文学家;而主要是培养“思想家”,也就是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习惯、意识和精神,这种观察和思考当然主要是指向人生和社会、历史和现实、文化和精神等领域,这才是中学作文教学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思想不仅是人的权利,而且是人的本质。没有思考的生活是动物式的生存,不会思考的人只能丧失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从而沦为感性和知性的奴隶。
只是由于思考的成果也就是思想必须在物化以后才能更好地交流,才需要语言,需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起来的好的语言,书面语言的要求则更严格一些。事实上,在言语形式的交往中,更多的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言语能力,而是思想!“话语”日益繁荣昌盛,而思想则逐渐淡出,这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奇观。再说,思想可以直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时候压根儿就不需要外部语言。
总之,如果两者不能兼有,宁可要思想!
以上所说的道理都是极其简单的事实,然而,正像马克思以前的学者总是被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蒙蔽而不能发现人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这样一个简单事实——马克思正是从这里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一样,中学作文教学也是弄不明白自己的任务和目的究竟是什么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而一直在黑暗中摸索。
中学作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思想。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是要求学生把文章写得像一篇文章就可以了。所谓像一篇文章,主要是指形式,如起承转合的行文格式、通顺规范而不乏生动老练的语言、必要的表现方法和手段乃至书写的工整和卷面的整洁等等;尽管也有立意的要求,但不是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中分析思考出来的自己的见解,而是命题者事先寓于题目或材料中的结论且大多流于空洞,比如助人为乐啦,全面地看问题啦,追求坚韧的品格啦,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啦等等,这些观点放之四海而皆准,根本无法证伪,当然也就不需要思考,只要举一些现成的例子,然后说一堆大话、空话、套话就够了。
为什么不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精彩纷呈”的“事件”?像企业改制、下岗分流、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恶化、贫富悬殊的加剧、精神家园的丧失、党风、行风、民风、贫困、失业、失学、民生、民心乃至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等等等等,所有这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为什么不能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进入学生的作文乃至高考的考场?
我们害怕什么?害怕学生稚嫩的心灵难以承受?害怕他们的思考太幼稚或偏激?然而,他们已经并终将去承受这一切!然而,幼稚的思想总比没有思想好,偏激的观点胜过一切不假思索的结论!再说,他们总有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偏激到冷静的过程,这正是人的成长规律。幼稚不可怕,可怕的是虚假的早熟;偏激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更重要的是,只有让他们真正去思考现实人生中的种种问题,才能真正培养起社会责任感、历史忧患感和人生沧桑感,这是比什么都宝贵的财富啊!
我们害怕什么?说穿了,我们是害怕他们思考!害怕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我们掩盖了真相而代之以假象,撤消了真问题真思考而代之以伪问题伪思考,就中学作文教学而言,则是放逐了真思想真感情而代之以形式和技巧的操练。我们错误地以为,这样一来,学生的心地就变得简单而又清明了,然而,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学生怎么可能与现实完全隔绝呢?由于不会思考,他们对社会上流行的形形色色的浅薄恶俗的“文化”照单全收,并如获至宝,奔走相告。
为什么那么多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因为他们没话可说,因为他们不会思考。为什么学生作文中没有真情实感,缺乏个性张扬,而是篇篇四平八稳,人人千篇一律,个个异口同声,因为我们早已把他们的思想轮空,然后塞进去我们为他们准备好的一些东西。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们总是认为我们比他们自己更懂得他们应该如何生活并妄图替他们安排好一切。
写作又叫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创造什么?当然,从语言形式到表现手法到文体都需要不断的创新,但是,这显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中学作文教学也不可能承担起这样一个需要几代文人尤其是杰出的文学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重任。不同时代的人面临着不同的来自自身和外界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特定时代的个性,也有历史的和人的共性,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中学作文教学正是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只是我们为了知道他们有没有真正去思考和思考的结果怎样,才需要物化形式的作文。所谓创造,主要是指表现在作文中的他们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见解:只要是自己的,就是创造;也只有是自己的,才是创造!
没有怀疑和批判就不会有创造,没有真思考就不会有怀疑和批判,没有真问题就不会有真思考,不去关注现实人生怎么会发现真问题呢?而没有真问题和真思考,要作文教学干什么呢?再者,没有思想,语言何用?不能“铁肩担道义”,怎会“妙手著文章”?
把真相告诉学生,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才是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反思的作文 篇6
很多中年人知道,当年著名演员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小品,那是着着实实的火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其代表作之一就是《主角与配角》。由于该小品反映出了一个共性的主题,因而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即便到了今天重新观看,它仍然是美味如初,令人捧腹大笑。
其实,学生的作文中也是有主角与配角之分的。二者若是配合好了,作文就会出彩;若配合不妥,作文就必定会出现问题。作文中的主角与配角的表现形式,与小品、影视作品中的大体一样,就是看谁出镜多、谁出镜少。主角是作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应该用文字详细来写,简称“详写”;反之,配角是作文的“次要内容”,字呢应少写,简称“略写”。
作文中配角抢主角镜头的情况大多出现在人物的安排上。比如,有个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妈妈爱我》的作文,在行文时,他把妈妈的表现写少了,而把自己的情况写了很多;又有一个同学,把妈妈和他自己的表现各写了一半(字数几乎一样多),这同样是配角抢了主角的“戏”。
有时写景的作文也会出现主配角不明朗的'情况。比如,一个同学写了一篇题为《盘山美景》的作文,“作文要求”中的一条明确规定是“要突出中心”,他却笔走歧路,盘山景色及特点没有写上几笔,倒是激情似火的写了很多自己爬山时如何苦累,妈妈又是如何帮助他的情况。
主角姓“主”,那么我们在写作文时就要突出它这个“主”的地位;配角姓“配”,它只能是个“配合”。作文中之所以有这个配角,完全是为了陪衬主角的需要,这就好比一个画家要画几朵牡丹花,那么在茎上也同时画了几片绿叶。
【反思的作文】相关文章:
作文反思01-29
作文:反思01-28
反思作文02-03
月考反思作文:在反思中进取01-28
月考反思作文01-28
学习反思作文01-28
月考反思作文01-27
深度反思作文01-28
开学反思作文01-28
国人,反思!作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