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教学反思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作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1
一提起作文,不仅让学生头疼,也会让老师头疼。特别是在我们这样偏远的农村中学,许多优秀学生有时见了写作文也会“一声叹息”,就更不用提那些“学困生”了,他们要么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应付了事,更有的学生干脆不写。问其原因,他们都是振振有词,不会写或者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要想让他们说爱写作文还真是不容易。看到这种情况,我不禁思索起来:“是啊,他们本身写一两句话都不容易,要他们流畅地写出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何其难啊!”但是有没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也有话可说呢?通过平时在写作教学中有意无意的尝试,我摸索出了几点激发“学困生”写作兴趣的方法:一、选取贴近生活的“学困生”关注的素材。“学困生”总是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不闻不问甚至睡大觉。可是一次训练“缺陷也能变成长处”这一作文时,我问同学们有哪些材料可选,前面的同学纷纷举了贝多芬等经典名人事例后,我又问还有没有其他一些热点的素材呢?正在班上鸦雀无声时,坐在最后的最调皮的大个子韩清同学扯起嗓子喊了起来:“火箭队的布鲁克斯,他在nba里算个子小的,本不适合打篮球,但他作为得分后卫身体灵活,速度快,带领火箭队打败了强大的湖人队!”我一听,感觉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像他这样的学生关注的适合写作的素材么?于是我马上对他加以肯定和表扬,并鼓励他在自己的作文中就可以运用这些材料。在以后进行作文选材时,因为这些“学困生”对热点事件比那些“优秀生”更关注,我就经常让他们说一说有关热点,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又为其他同学要提供了很好的平时没有关注的热点素材,真可谓一举两得。由此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些“学困生”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老师没有挖掘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素材来发挥他们的潜力呀! 二、引进多媒体等“学困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 针对许多“学困生”喜欢上网这一特点,我尝试着把多媒体教学适当引入作文课堂,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多媒体对学生而言还是新鲜事物,更具新鲜感,自然怀有一种猎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如我在教授《热点素材在作文中的运用》这一内容时,针对08年很多省市的中高考作文出现了汶川地震有关的内容,我就结合这次地震中感人的人物和事迹,从网络上找到了一些相关文字,图片,诗歌等,通过分类组合,配上音乐,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连那些平时上课就无精打采,左顾右盼的一些“学困生”看到这些画面后也都鸦雀无声,有的甚至开始抽泣,学生对这些人和事的印象非常深刻,不仅这些写作上的“学困生”也能在作文中自如运用,更让学生在思想上深切感受到人间大爱和真情,激发了学生的凝聚力和爱国热情。这样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特别是让那些“学困生”也能主动参与到写作中来。
三、尊重“学困生”个性,引导他们讲真话,抒真情
在平时的写作时,我们总是习惯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写作。作文一旦布置下去,学生就没有再选择的余地,甚至连表达的思路、立意都无法选择。这样的作文,学习优秀的学生可能会按照老师要求的模式写下去,而“学困生”们总是要么写一些停留在小学生水平的假大空话,要么干脆不写。可是我在一次作文训练《老师,请你__》时,一位平时一写作文就睡大觉的学生写了一篇《老师,请你也多关注我》,针对教师只关注前面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不管他们这些所谓的“差生”这一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的不满,希望老师的眼光能多看他们一眼。整篇作文可谓情词恳切,表达流畅,写的全是自己和所感、所想。我觉得这篇文章相比来说有创造性,真正做到了“以我手写我心”。原来,这些“学困生”并不是完全不会写作文,而是教师为了应对考试,要求学生为了高分跟着一些套话转,按照固定模式写。而“学困生”往往都有自己的个性,不愿跟着转。我就想,对于这些学困生,为什么不让他们去选择自己写作呢?为什么不能划出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呢?他们也需要更多心灵表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于是,我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对于那些“学困生”,引导他们自由写作,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命题,尽可能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在自由状态下表达内心的想法,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让作文成为他们表现自己,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这样作文竟然也成了他们感兴趣的一课了。
以上几点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慢慢尝试、总结出来的,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些方法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用心去发现、尝试,作文课对于“学困生”来说也不会再是一潭吹不起涟漪的死水,让他们也能够容易地对作文说一声“我爱你”!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2
纵观自己高中以来的语文教学,最感无奈的要数作文批改这一环节了。每次作文课后都是收作文、看作文、下评语、讲评这几个“固定招式”,然后又布置新作文,进入下一轮“固定招式”的批改模式。学生翘首以待,等待自己的作文被老师评定为一个等级或分数;老师看着堆得像小山似的作文本,甭提有多愁心了。而且这种批改模式的最大缺点是耗费人力资源又得不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事倍而功半。
难道就没有一个更好的批改作文的方法了吗?我也试图做过改进,也只是轻批改过程而重讲评过程,即轻对个体作文的批改而重对优秀作文的表扬和差作文的讲评式修改(即讲评时边读边指出问题边修改),还将自己所代两个班级的优秀作文办成“发表园地”展出交流,以“激励优秀带动后进”。这样总可以提高一点效率,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觉还不如人意。关键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总感到在作文批改这个环节,只有老师“闭门思过”,最后才在讲评时指出学生作文之“过”,学生是否有所感受和领悟,还是未知数。
对这个问题的豁然开朗,还是去年底至今年初的“国培计划”——陕西省农村骨干教师脱产研修期间。主要是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让我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想武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高中语文作文批改要有新突破,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那就是在作文批改中也引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大胆采取“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促进反思,并鼓励同伴参与到评价之中”的高中语文作文批改新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分好学习小组。一个班分为8个学习小组,每组6—7人,一般按自然组前后一分为二的分法最为简便,也最好操作。教师最好对学生水平心中有数,分组时做到先进和后进搭配。若原班级自然小组中不具备这种条件,语文教师可根据自己教学需要重新调整。一经分定,至少保持半学期不变。
第二步,进行作文批改教学。又可分两步:
先由学习小组内部交流。利用自习辅导课或作文课,让小组内部围成一圈,每个成员在小组会上轮流念自己的作文,每念完一篇,其他成员可就该篇作文是否达到了这次作文要求展开评价,这篇作文存在哪些问题,应怎样修改等方面充分发表意见,对这篇作文进行一个基本评价,得出是否达到此次作文要求的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评出本组一例最为优秀的作文和最有问题的作文,写出评语,交给老师,进行全班交流。
再由老师对各小组交上来的最优秀作文和最有问题作文进行全班讲评。学生评出的最优秀作文和最有问题作文在此都是相对概念,老师还需要作出基本判断,对所谓最优秀作文还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对最有问题作文同样不能“一棒子打死”,最大限度地指出一个闪光点,哪怕一个好词、好句也好,这是对该生的鼓励,不至于使其对作文丧失信心。然后进行“手术式”修改,并阐明为什么要这样修改,让同类的“问题作文”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明白: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知道怎样写这类作文了!
第三步,针对作文根基差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先安排其余学生就刚才老师讲评到的问题进行自我修改,然后到作文根基差的同学的小组进行座谈交流。了解该生对此次作文的想法,为什么没有写好的原因,是否有再创作的新思路、新的作文材料,等等。并在这些具体工作的基础上,要求该组成员共同帮助这个基础差的同学,争取每次作文中一点一滴的进步。
第四步,办好“发表园地”。现在网络技术发达,为我们办好“发表园地”提供了有力的网络技术保障。学生们的信息技术课又使他们具备了网上发表的技术能力。可以办一个班级发表园地的博客,由学生写作爱好者当主编,当每次作文教学中确有学生佳作时,教师表扬后可录入该博客,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写作动力和精益求精的写作精神。
当然,上述过程需要教师的充分准备,要提前设置预案,要精心组织,切不可偷懒,随意应付;同时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尽量和学生一起写写“下水文”。我坚信,只要做到这几点,并持之以恒,班级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只提倡高中作文批改教学进行这种新尝试。这是由高中生生理条件基本成熟的条件决定的,使得他们基本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也是符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其目的就在于充分发挥每个高中生的潜能,培养他们在作文评价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批改的全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局面,高中生作文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3
一提到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师讲授习作知识时可以侃侃而谈,却不能领着学生操作,为学生示范;家长辅导习作,求助于各式各样的作文汇编,却也只是徒劳无功。真可谓谈“作文”色变,作文难就成了“历史性”问题。当然也有入门的学生,他们却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可是,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在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下,有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的时间吗?
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送来了缕缕“春风”,为习作教改注入了活力,为习作教学翻开了新篇章。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相机点拨,灵活引导,激发动机,以情造文,让学生重新体验习作的乐趣。
一、丰富习作源泉,让学生敢写。
习作离不开生活,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学生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在习作教学中,课堂上,我不是指导学生应该写这个,可以写那个,而是安排学生先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草木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见多识,纵向延伸,开阔眼界,积累习作原料。通过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熏陶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操,从而树立敢写的信心。然后,我又横向拓宽,放低要求,让学生撇开心理负担,自由选材,引导他们在丰富的习作源泉里对号入座,产生生动直观的形象。有纵有横,扫除学生怕作文的阴影,使学生放开手脚敢写。
如,我在教写《我的校园》一文时,我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找好角度,然后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从外到内地让他们参观校园,这样,学生心中对校园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写起来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二、激发创作动机,让学生想写。
习作是一项具定创造性的作业,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才能有所成效。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鼓励性语言的作用下,会产生很好的创作欲望,从而克服习作的心理障碍。
教学中我努力去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儿微小的进步,如一词、一句,都及时给予鼓励。一旦发现习作中的毛病,并不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地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让学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怎样该好。让学生的热情也能水涨船高。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又给学生增加“营养”,用心评改,鼓励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改作文,从而让学生自愿地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如,教《一件难忘的事》时,我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难忘事,然后相机点拨,鼓励学生把刚说的写下来,自读自赏,动手动脑互评习作。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闪光,从而让学生想写。
《语文标准》明确提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如果学生连说真话的勇气就没有,我们很难要求他在作文中有所创新,只有敢于说真话,讲实话,才能谈创新。因为只有学生把写作当作是 一种需要,把写作当成是自己情感渲泻,真情流露,价值体现,理想放飞,表述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舞台时,学生的内驱力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智力中潜在东西才会涌现,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学生的作文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 假大空 的不正之风。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一次作文,发现有许多篇写自己父母亲生病住院,甚至自己亲人去世的内容。结果作文写得空洞无文,读起来索然无味。这不能不说是 假大空 思想对学生的一种影响。如果这种风气不能及时止住,对社会的危害是无穷的,六十年代的浮夸风已给人们的记忆留下了伤痛,我们不希望那样的悲剧重演。
试想,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连讲真话的勇气都没有,我们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创新,就更别说能为社会有所作为了。当然导致学生不敢讲真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教师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有忽视学生讲真话的现象,本来学生讲的是实话,由于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待它,强加一些成人的思想、情感和观念,甚至把学
生当作异端看待,予以无情地批评乃至呵斥,学生哪还敢讲真话。比如教学中有这样一篇作文,由于学校采取分层次教学,各班所使用的资料不尽相同。于是一个同学针这种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认为学校这是在歧视差生,为此表达了对学校的不满,整个作文可谓情辞恳切,笔锋犀利,表达流畅,写的全是自己的所感所想。按理说这是一篇佳作,相比其他学生的作文来说更富有创造性,因为这种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和勇气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然而遗憾的是这篇作文却未能评为优秀作文。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创新性的一种扼杀。同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在无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思想要健康,立意要高远。学生为了高分只好跟着这样一些套话转,能写出真话来吗?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提倡学生说真话,鼓励学生讲实话,为学生营造一个说真话,抒真情的平台。让作文真正成为表现自己喜怒哀乐,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让学生想笑就放声笑,想哭就尽情地哭。当然,我们提倡学生说真话,绝不等于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是真的就行,不需要引导。
总之,鼓励学生说真话,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4
平时,大多数学生只是把作文看成是一种令人头疼的常规作业,往往在敷衍和推脱中,徒然地消耗着自己的热情与灵气。写作教学,若是仅凭教师之力,显然只会走入困境和误区。在作文指导课上,为使学生转变观念,积极作文,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从“要我写”到“我要写”,刻意唤醒创作意识。
爱,是平凡的世界里,卑微的泥土中,开出的一朵会让人感动落泪的花。东方式的隐忍牺牲和默默付出,很多时候就像空气一样,平凡到让人几乎很难感觉到它的宝贵和重要。太多人坦然享受着,坦然忽视着,坦然到情感枯竭心灵麻木却不以为意,
但当心灵在某个特定的时刻醒来,他们必定会在那些神圣的沉默前潸然泪下,并终将明白,所有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言行原来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爱
朱自清的《背影》真实地表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关爱和父子间的深情。但很多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并没有产生要写自己亲人的创作欲望。他们困惑的眼神传达出一种信息:父母的爱,真有那么感人吗?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呢?这时,我及时抓住时机引导,在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之后,利用“头脑风暴”法,我不失时机地将他们引回自己的生活,唤起他们对身边亲情的感悟。
“如果你愿意,请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此刻的所思所感。这样的感觉和感动是稍纵即逝的,请大家好好把握住啊。让我们记住身边每一个关爱我们的人,并学会去关爱他们吧。”如此,学生们也很自然地取出纸笔,记录下自己的心声。此时,欲望被唤醒了,还愁学生写不出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文章吗?
二.“从没得写”到“写个性”,引导精选独特视角。
教学实践中,倡导个性化阅读和推荐阅读。平时,我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作相应的摘录和点评。逐步明确自己的思想观点,形成自己的阅读风格和审美趣味,建立自己的阅读素材库,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筛选整合能力。
当然,在阅读资料鱼龙混杂的资讯时代,推荐阅读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个性化阅读的目的是保证阅读的精深,推荐阅读便是为了保证阅读的广博。阅读训练,只有将经典与流行、精读与泛读、学生自主选择与他人推荐结合起来,才是最完善而有效的。
“厚积而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是克服“作文贫血症”的惟一良方。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而广泛的阅读,为写作技能的训练奠定基础。例如某校一关于“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的看图作文。平时注重课外阅读的同学,无论作文的立意还是内容的选择上都要占尽优势,比如有的同学自拟的题目为“苹果与维纳斯、“诚信的缺口”等从审美及社会的角度来对问题加以阐述,从苹果想到断臂的维纳斯,想到商家的诚信,不仅具有文学立意,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其次,多读可以丰富语言储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文章的门面,引人人胜的文章首先在语言上就让人限睛为之一亮。语言的养料从哪里来,只能到古今中外优秀的名篇佳作中去汲取,仅仅读读课本上的几百篇文章显然不能根治语言的营养不良。当然,多读也可以丰富人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独特的视角,自然彰显着作文的个性,
三、从“潦草应付”到“精心修改”,逐步养成修改习惯
“文成于改”,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他们在修改上所下的功夫之深。
我认为,很多时候学生的写作水平迟迟不能提升的根本原因,不是写得不够多,而是改得不够多。“玉不琢,不成器”,写作如治玉,学生的文章可以说都是璞玉。
我的做法是:①当面批改,修改给学生看,并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了。再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如此反复修改三四次,直到学生的文章大为改观为止。所用时间和精力虽然较多,但此法对写作水平中下的学生颇为有效。②教师修改后,让学生比较文章修改前后有何不同,从中学习修改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修改能力。与其给学生一些不痛不痒的评语或虚浮空洞的鼓励,让他们周复一周地原地踏步,还不如让他们用两三星期的时间去精心创作并修改一篇文章,切实提高自己的修改能力和写作水平。
从潦草应付“作业”,到精心修改“作文”,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自改能力和修改习惯就会水到渠成。
四、从“不是写作文的料”到“出乎意料”,充分调动创作激情。
采用表扬、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比如说,教师可以对基础差的同学“沙里淘金”,只要有一个好的段落,有一个好的构思,甚至只要有一个创造性的句子,用得准确传神的一个词语,就提出采表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其觉得只要认真作文同样可以写好,自己并非“不是写作文的料”。同时,教师也应注意鼓励要针对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这种个性差异也往往表现在他们对自己写作能力和文章水平的认识和评价上。有的学生个性自卑,他们敏感脆弱,经受不住批评和歧视,同时更渴望得到重视和赞同。对这种个性的学生,我们在作文评改中要“出乎意料地满足他们的渴望”,带夸张性地去肯定他们作文的优点,培养他们为人的尊严感,这有助于提高他们作文的自信心。而对于有自负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在集体场合给予鼓励,在个别指导中指出其不足,在单独面改时,要尽量避免夸大其辞,鼓励时宜适可而止。从而,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创作激情。
“每个学生的心里也都沉睡着一个作家,而他们最需要的则是来自教师的呼唤。”只有学生有了创作欲望,创作储备,创作方法,创作激情后,才能用心去打造自己的作品,才能去体验写作带来的价值感与成就感、生命感与愉悦感,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5
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一口难言,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整体上明显的现出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情况。第二方面,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缺乏具体的作文教例、教参、教案等工具书。第三方面,写作训练量少。
困境之二:源于教师。教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困境之三:源于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农村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农村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其中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和教材原因。
总之,面对种种境况,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确实陷于重重困境之中。那么,应如何走出困境呢?寻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师务必面对和肩负反思的职责。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要勇于正视上述陷我们于困境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
一、作文教材就在课文里
教师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确是不够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永远存有缺陷。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订一个详细作文计划。然后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怎样开头、结尾有特色,怎样描写生动、丰富、细腻,怎么议论有说服力等。这些课文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好教材。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其次也应结合作文训练内容,补上一些具体的,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二、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
针对作文课存在随意、没有确定的教程、知识含量低的情况,丰富作文课堂内容,提高作文指导实效是其出路,从形式上谈,教师大可根据文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型,优美语段赏析课、片断练习课、材料评议课、看图说话课、读书活动课、作文讨论课等,教师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作文学习的重点和要求,丰富作文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内容上谈,则要提高作文课的指导实效、训练实效。每一堂课都要提出明确的训练项目和目的、要求。即使是最基本的布置一篇作文练写,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导和作文后的评讲。坚持做到讲课有内容,训练有重点目的,评讲有针对性,加强体现作文课指导意义,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三、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兴趣。
素质教育注重人格的养成,个性的发展,弘扬创造精神。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个性,灵性从应试教育模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拓宽学生写作的宽度,写作的自由性。让学生用其眼睛,用其心灵去察看社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再用心去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其有充实的生活,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则更新观念,投身到教育的浪潮中,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捕捉他们生活的热情和兴奋点来实施作文教学,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情因境而发,则学生有话写、容易写、爱写,学生写作兴趣活跃起来,作文教学出路可寻。
总而言之,中学的作文教学确实陷于困境之中,是语文教师中老大难问题,到了非改革变新不可的地步,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就让我们携手面对,去反思、去探讨、去实践,走出困境之路一定会让我们找到,写作之花一定让我们撷取。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6
在xx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时时感受到xx教学的有序性和系统性,尤其是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反观我自己的作文教学,可以说问题多多,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
不足之一:作文教学缺乏目的性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大多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先从作文题目的拟定说起,大多情况下,作文题目的拟定比较随意和盲目——要写作文了,才去找题目。而题目又往往从网上搜索或从往年做过的题目找,找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命题方式就造成了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学校规定每两周要做一次作文,所以往往每周连堂的语文课就用来写作文,这样,只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多少或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等。一句话,作文教学没有方向性,没有设定明确又科学的目标。
不足之二: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
与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相伴而生的,是作文教学缺乏有序性和系统性。大多教师没有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无序化无系统性。这样,上作文课也没有具体的教案,只是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去写,然后批改然后讲评,至于效果如何则另当别论。试想一想,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心所欲,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激起自己写作的动力。
不足之三:作文教学存在功利性
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使高中作文教学失去了正常有序的教学环境。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几个阶段。尽管众多媒体和专家都认为话题作文是最好的考场作文形式,但实际上我们无权去找理由说谁是谁非,它们本应该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间。学生读高中肯定是想考一个理想的大学的,于是老师就带领学生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你考材料作文我们就训练材料作文,你考话题作文我们就训练话题作文,不做“无用功”,一切向高考看齐!但事实证明,功利化的.作文训练既应付不了考试,更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综合以上的反思,如何才能使作文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呢?在“黑暗”中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一、要确定具体的作文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智力水平。
二、制定作文教学计划
围绕不同年级的作文训练目标,分解目标,做到有步骤有序列的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采取有效的方法
(一)、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连接。
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作文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要想学生作文中有情感、有思想,可以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阅读教学入手。纵观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还语文其“人学”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一口难言,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整体上明显的现出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情况。第二方面,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缺乏具体的作文教例、教参、教案等工具书。第三方面,写作训练量少。
困境之二:源于教师。教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困境之三:源于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农村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农村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其中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和教材原因。
总之,面对种种境况,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确实陷于重重困境之中。那么,应如何走出困境呢?寻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师务必面对和肩负反思的职责。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要勇于正视上述陷我们于困境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7
那一天,我准备上作文指导课。我很认真地备好课。什么审题,写作目的,选择材料等等,一大堆写作理论,早已印在我的脑海里,还准备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写好这次习作,尽管如此,但我的心仍不够踏实。
自从接手这个差班后,我的心情总不那么舒畅,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的知识差。而是学习态度实在是令我不敢恭维,特别是作文,学生头痛,我更头痛。每次交上来的作文,很多学生都三几行字。应付了事。问他们,总是说不会写,没什么可写。最初,我大为恼火,要知道这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呀!上课时,我狠狠地点名批评了一顿,要学生重写。可是交上来的作文仍旧如初。太不象话了!我的火气又冒出来了,气冲冲地找来了几位学生,一阵"暴风骤雨"之后,心里舒服了一些。"老师,我花了很多心思,已经尽力了。""老师,我实在没什么可写的,每天都是这样……。"学生面对我严厉的目光,下巴快贴着胸脯了,眼泪禁不住刷刷地流下来。哎,我真的无可奈何了。一想到他们已经是毕业班了,如果不想办法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能力,难道能让学生以这样的水平升上高一级的学校吗?心里就免不了焦急起来。所以每次写作指导,我都讲得很细致,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写具体。学生似乎很认真地听,可是写出来的习作,也没有多大的起色,总让人感到空话多,假话多,大话多,没有一点真情实感。学生不喜欢习作课,总提不起兴趣,而我又苦于找不到能让学生兴趣浓厚的好方法。就因为这,我带着一丝的压抑走进教室。
我想打开电脑准备这节写作课的课件。咦,钥匙不见了。听说电脑钥匙不见了,学生都围上来帮我找。我搜遍了教坛,抽屉,也不见钥匙的踪影,裤袋翻遍也找不着,我的心有点急了,自言自语地说:"怎么搞的,明明拿了来,怎么会不见的呢?"大家都为我着急,"您忘记带了吧?""看有没有丢在地上。""可能在您的办公桌里吧。"大家七嘴八舌,边说边忙着找。教坛周围,走廊通道。他们认真地看,仔仔细细地找。"陈锦东同学,你马上到我的办公桌的抽屉里找一找。"我急着说。很快,陈锦东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说没找到。糟糕,我的精心设计泡汤了。听了我的话,焦急,失望,惋惜,多种心情表露在同学们的脸上。我看见他们那么热心,心里涌出一种感激之情。忽然,一个惊喜的声音传来,"找到了!找到了!钥匙在这儿呢!"大家欢呼起来了,那劲儿甭提有多高兴了。短短的五分钟时间里,为一条钥匙,全班行动起来,竟让大家经历了焦急,失望,惋惜,惊喜一系列的情感变化。我转念一想,咦,这不就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吗?我兴奋起来了。拍拍手掌,大家马上安静下来,趁热打铁,问∶"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和老师一起找钥匙。""你们是怎么找的?"同学们刷刷地举起手抢着回答,就连平时不喜欢举手发言的而且常因说话不流畅而引起全班哄笑的同学卫海沛也讲得头头是道,博得大家的掌声。我立即启发他们,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上、身边,可写的东西多着哩。就看你有没有留心。"刚才发生的事你们能够把它写下来吗?""能。"大家在我的启发下充满信心大声地说。好!说写就写,一气呵成,同学们进入写作状态了。这次写在学生脸上的不是愁结,而是喜悦。不多久,大家陆续交出习作。看着同学们交上来的一篇篇习作。我笑了,刚才的情景就在大家的笔下得到了生动地再现。令我高兴的是卫海沛同学,真有点不相信平时最怕写作的他也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之后的评讲课,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都想老师展示自己的习作。因为这次写作令他们感到轻松愉悦,获得成就感,尝到了写作的甜头。啊,真意想不到。一次的粗心大意却换来了如此大的收获。
如何使学生把写作包袱卸下来,让写作变得轻松愉悦?这次我得到了启发。如果没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们怎会写出令我满意的习作呢?大话,空话,假话,怎不充斥学生的习作呢?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景,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实践,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这次写作指导课打破了我预设的教学思路,但我丢失钥匙,无意中就让同学们不自觉地进入找钥匙的行动中去。由于这是他们亲历的事情,所以很容易引发他们的写作热情。用不着老师费尽唇齿去作抽象的写作指导了。从这以后,我就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写一些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写好身边的事情。如一次辩论会、故事会、小制作、手抄报、编辑作文集等等。我让学生即时写作。他们有了现成材料,再不像以前那样搜肠刮肚的不知道写些什么才好。"老师,我再不为写作文头痛了。""老师,我喜欢上习作课啦。"习作的兴趣渐渐地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了种子。对于小学生来说,与其大讲枯燥的写作常识,倒不如多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自我感悟,得到启发,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7篇】相关文章:
语文的考试反思作文03-03
语文考试反思小学作文02-22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7篇)03-01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13篇)02-27
语文反思作文(集合15篇)01-25
语文反思作文合集15篇01-25
语文反思作文(通用15篇)01-25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汇编15篇)03-03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精选15篇02-28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集合13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