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相国》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清相国》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单位组织读王跃文的《大清相国》,这本小说我以前看过,再次阅读,感触颇深。下面从陈廷敬的个人境界、修身齐家方面谈一点感受。
陈廷敬,他21岁中进士,晋身官场后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后仍被康熙帝召回,70岁后主动全身而退,安全着陆。在老家颐养天年并发挥余热,编纂了《康熙字典》与《钦定词谱》,康熙评价他“宽大老成,几近完人”。他不参与派系与集团斗争,有自己的道德操守,讲究政治谋略又不去害人,能够更新观念、迅速转变角色,从错误的思想中走出来,识时务、处处小心谨慎、避免锋芒毕露。用自己的方式报效朝廷、造福子民。纵观他的一生,有如下三重境界:沉得住气、低得下头;耐得往寂寞、经得起诱惑;看得透人、想得开事。先修身、齐家,然后再干大事,陈廷敬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重境界:沉得住气、低得下头
陈廷敬年轻时候也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有棱有角,热血沸腾,所幸遇上一个好岳父,书中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官是靠熬出来的,没到那把年纪,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枉然。人若得意早了,众目睽睽之下,没毛病也会叫人盯出毛病来。”“少年得志是可喜,但隐忧亦在,须得时时警醒,盯着你的人多,少不得招来嫉妒,反是祸害。官场上没有一番历练,难成大器。所谓历练,即是经事见世,乍看起来就是熬日子。任劳是不怕的,要紧的是能够任怨,那就是忍功!”凡成大事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明朝的张居正也是如此,很小时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所幸遇上顾璘这样的好导师,没有让他在年轻时锋芒毕露而得意忘形。这,就是小说中“五字决”中的“等”(要沉得住气)和“忍”(要能经受起磨练)。
第二重境界:耐得往寂寞、经得起诱惑
面对索额图与明珠的争斗,陈廷敬自始至终没有选择站队,两人都想方设法把他拉入自己的阵容,给出了很多诱惑,陈廷敬一直没有动容,甘于寂寞,甚至有很多次皇帝误会他差点断送前程,每每遇到逆境,他总是岿然不动,稳若泰山。“君子有大畏呀,成大事者,必须有所畏。所谓无大畏者流,其实不过莽夫耳。”“稳,一时兴许会吃些亏,但是不会倒大霉。”这,就是小说中“五字决”中的“稳”(要谨慎且低调)
第三重境界:看得透人、想得开事
能将身边的人看透,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准确判断,迅速作出处理,干净利落,不优柔寡断,事后不贪功,做到功成而退,这是陈廷敬最高的'境界。这需要一番历练,一个人没有经历很多事,没有接触很多人,不善于总结和思考,就算有高人指点也不可能达到这层境界的。这就是小说中“五字决”中的“狠”(要坚决彻底),“隐”(要会急流勇退)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递进关系,修身与齐家是基础,若没有做好是不可能做好治国平天下的。近代史上曾国藩、蒋介石是典范,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家书、日记中学到很多很多。修身,包含正己、慎独、贞信、担当、约束、涵养。陈廷敬也有孤寂的时候,也有受委屈的时候,他都是一个人抚琴,静静地思考,反复反省自己,这其实就是一个修身的过程。齐家,俗话说堂前教子、枕边教妻,我们常常看到好多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最后被家里人给害了。汉代霍光就是个典型例子,他功德盖世,因为没有管好自己家里的人,在他死后整个家族遭受灭族之灾。陈廷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的弟弟多次想通过特殊途径,甚至打着哥哥的旗号谋取不正当利益,陈廷敬每次知道后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公正严明地处理,用理智的手段维护好亲情。德,永远比才更重要,我们要教育子女先做一个有德之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德才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他把人分为四类:德才兼备的称为圣人,有德无才的称为君子,有才无德的称为小人,无才无德的称为愚人。在找不到圣人与君子的情况下,宁愿用愚人也不可用小人。
【《大清相国》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古镇——青,清,亲02-15
清 明_550字01-24
清欢的散文08-19
渠清如许_800字02-12
哲理作文-清粥人生09-18
作文:放下,云淡风清07-26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通用12篇)12-28
爬三清山作文11-29
关于清雪作文四篇02-08
清波荡漾蝴蝶岛作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