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记忆作文(精选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冬至的记忆作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冬至的记忆作文1
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也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记忆作文。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比起白居易我可就幸福多了,每年冬至我们全家都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据说,在冬至只要吃了饺子,无论天气再冷,耳朵也不会冻下来。
记得去年的冬至,我是在姥姥家度过的。那天天气格外得冷,路上我感觉耳朵都要冻掉了。可一进姥姥家门,冰冷的身体便被暖流所包围,立即感到舒服多了。看着姥姥、姥爷、姨妈一家的笑脸,听着他们亲切的问候,特别是大我一岁小宇姐姐的一个拥抱,让我从心底感到温暖。在大人们边看电视边聊天时,我和姐姐则在一边尽情地做游戏,打闹嬉戏,就像两只快乐的小鸟。当看到家长们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时,我俩就按捺不住新奇也嚷嚷着去凑热闹,在家长的示范下学着擀皮,捏饺子。因为是第一次学包饺子,刚开始不得要领,要么皮擀不圆,要么饺子胀破肚,总之状况百出,惹得大人们善意的哈哈大笑。但我们毕竟是心灵手巧的小姑娘,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后来,我和姐姐还进行了饺子创新,一起合作捏了十二生肖饺子。看着形态各异的十二生肖饺子,姥爷自豪地说:“我的外孙真聪明,简直可以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了!”屋外寒风刺骨,但和家人在一起过节的感觉却是温暖的!冬至,昭示着冬天最冷的天气已经来临,它就像我们遇到很大的困难一样。
既然冬至已经来到,那春天还远吗?
冬至的记忆作文2
冬至是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包饺子,有的是做冬至圆。今夜是冬至夜。叁九严寒,外面寒气彻骨。我家里却温暖如春,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吃了汤圆大一岁”。今晚要吃汤圆了,这是冬至的传统习俗,而且妈妈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汤圆。我们高兴得在大厅里欢呼雀跃。
只见妈妈先打来几勺白花花的汤圆粉,接着加了些温水与汤圆粉一起用力和面,把汤圆和成了一团。我用手一捏,觉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软滑有弹性。我们照着妈妈和奶奶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揪些小面团,先把小面团搓成一长条,接着把长条分成寸长的一段段,然后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两手轻轻揉搓,一个小圆子的汤圆就诞生了。
水开了,我们把一个个洁白的小圆子放进锅里,一个个汤圆像爱睡的小娃娃静静地躺在锅底。不一会儿,水又开了,汤圆像一个个打着哈欠、调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来。妈妈连忙把火力关小,个个汤圆在锅里不断地翻滚着。又过了一会儿,汤圆皮软了,熟了。姥姥把面团揉一揉,然后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又切成大小一样的小面团,撒上些面粉,因为害怕我擀的面皮不够圆,姥姥又帮我把这些小面团压成圆圆的面片。擀饺子皮可是个技术活,用力太大,面片就会粘在擀面杖上,还会厚薄不均。
我先把面片擀成椭圆形,再把它转个圈,擀短的一面,如果觉得有地方厚了些,我还会再补一下,这样圆圆的面片就大功告成。
接下来该包饺子了,这我还不太熟练,姥姥给我做了示范,我照着姥姥的样子,把面片平摊在手上,挖了点饺子馅放上去,对折饺子皮,轻轻把皮捏在一起,好,成功!
可我包的饺子真难看,肚子瘪瘪的趴在桌上。姥姥说这是因为我包的馅太少了,再包一个,多放些馅,这次的好看多了。
姥姥说冬至不吃饺子,耳朵会冻掉,我猜,一定是因为饺子的形状像耳朵,又热乎乎的,吃了饺子,耳朵就不冷了,再冷的天也不怕。我可不想耳朵被冻掉,所以我要多吃点,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真香呀!
在冬至,天气变得更冷,而人们的心却会走得更近。心与心的温暖,让整个冬季从冬至开始温馨。所以,我喜欢冬至。每一年的冬至都是如此,每一年的冬至都相同快乐。在冬至,我们收获得很多,同时,我们也收获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来。
冬至的记忆作文3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题记
冬至的南方,寒风呼啸,光秃秃的树木矗立在刺骨的寒风中。周围的.几根草儿,围绕在树的身旁,挤成一团,相互取暖。冬至的城镇,外面却十分热闹。家家户户的孩子都在外面嬉闹玩耍,我则在家中与母亲一起做汤圆。
我趴在桌子旁,饶有趣味地望着妈妈做汤圆。白花花的糯米粉儿倒入一个大盆,极像那冬日里洁白而细腻的雪。温水倒入盆里,花白的糯米粉迅速融合在一块。乍一看有点像在跳双人舞。等着糯米粉与温水融合在一起后,妈妈将糯米粉揉成糯米团。白净浑圆的糯米团,与小孩子白净的脸蛋一模一样。
捏一团儿糯米团子压平,裹入芝麻糊或红豆糊,包裹起来,浑圆的汤圆儿就滚在桌子上,像那正熟睡的小白鸭。我跟着妈妈做,不一会儿我的脸像极了白色的花脸猫。妹妹和爷爷直指着我,捧腹大笑。没多久,汤圆做完了。我望着着滚圆的白汤圆,像极了小孩子胖嘟嘟的脸。
汤圆在热水锅煮着,咕嘟咕嘟的声响,仿佛是冬至来到的欢快歌曲。“卖汤圆,卖汤圆,小二郎的汤圆是甜又甜……”小妹们边拍手边唱着我耳熟能详的歌谣,我坐在椅子上,进入了小二郎卖汤圆的铺子。
“叮咚!”门铃忽而响起,入门的是风尘扑扑的父亲。父亲笑着着将鞋脱掉,一把抱起小妹。一家人快乐地笑着,聊着。汤圆出了炉,我和小妹跑到餐桌前,等着汤圆的到来。一碗冒着热气的汤圆摆在眼前,我经不住等待,首先匀起一个送入口中。“烫烫烫!”刚进口的汤圆又被我吐出,我可怜巴巴地看着母亲。她哈哈大笑,说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欢声笑语中,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着执呼呼的汤圆。汤圆圆圆的,就像坐在我们桌前的一家人,团团圆圆。
冬至的记忆作文4
屋外,明亮的斜阳不倦地营业着,四周的云彩谨慎地斟酌着颜色的浓淡。平静的天空,呈现出不一样的安详。屋内,暖橙色的吊灯散放柔波,青纹白资的碗里盛放着几颗白胖的汤圆。小勺在碗中搅着红糖汤的漾漾微波,应合桌边起伏的欢声笑语。
冬至是快乐的,汤圆里有我们互动的乐趣。冬至前夜,奶奶便张罗着各种食材,摆满圆桌的盘盘食品,是对生活的期待与回味。洁白的糯米团很快揉好了,一家老小坐在桌前,掐取一块,揉圆,包馅,最后搓圆。大大的汤圆里包着的,是童年期最美好的回忆。
那时候,一年冬至里的搓汤圆,是孩子们盼望的时刻。很顽皮的小孩揉着或大或小的糯米团子,和同伴笑着闹着。奶奶看着我们,总是苦笑不得,她把手放进茶色的竹箶,一遍遍不厌其欢地教我们,怎么揉怎么包。粗糙褶皱的手掌握着细滑白嫩的小手,手起手落,慢慢地揉着、搓着。圆圆的团子不知何时从手掌中溜出来,滚到箶边,老人、小孩都笑了。搓完汤圆,奶奶晃着大大的竹箶,汤圆参差不齐地在箶里奔跑着。奶奶笑得更灿烂了,她说这是“公孙丸”,有大有小,团圆平安。不一会,奶奶开始煮汤圆了。她戴着老花镜,瞅起眼睛,捏着小秤外,量测着红糖与清水的比例。奶奶抄着那把古老的铜勺搅拌着红糖汤,又放入搓好的汤圆,铜勺搅起的微波,似奶奶脸上不会消逝的笑容。我们总是赖在厨房不走。我们爱听着汤圆咕噜咕噜的歌唱,爱看汤圆在锅中转圈舞蹈,爱闻厨房烟雾中浓浓的红糖香,更愿意等着汤圆完美出浴。
几年光阴消逝似水,飞速流过。原本茶色的竹箶不知何去何从,取代它的是市面上普遍的塑料红盘。那把年代甚是久远的铜勺也消失了,换成了长柄的不锈钢勺子。市面上各种汤圆层出不穷,花样甚多。但是,奶奶仍坚持自己做,还是平静坐在桌前,亲手搓着每个汤圆。我们全家也像小时一样,一家老小围坐一块搓汤圆。只是长大懂事了,再也揉不出那参差不齐的“公孙丸”了。汤圆大都挺均匀,也没办法可以去搓或大或小的圆子了。
六碗汤圆,装在清纹白瓷的瓷碗里。奶奶执意要用这种碗装汤圆。“这样吃,才有以前的味道。”她温和地说着。捞起汤圆,放入口中,嚼着软软糯糯的外皮,咬开是流心的芝麻馅——最简单却是最好吃的馅料。一口一个,每一个口都含着童年,含着那异常香甜的美好。
纵使岁月无情飞逝,纵使传统习俗逐渐消失,但只要奶奶搓汤圆时的笑容永存,只要童年的冬至记忆永存,那份乐趣便永不会消逝,那份香甜便会留驻舌尖,那份情味也会永远留存。
冬至的记忆作文5
记忆是思念中的一幕回首,美好便是有过,记忆是尘世中的一丝牵挂,留恋便是永远。关于记忆有太多的名词来诠释,但我相信所有的记忆都是你内心深处最真实,最难忘的曾经。
关于冬至,小时候更多的是陌生,可能是因为不太懂事,也可能是因为那时还没有冬至的概念,所以对我来说真正懂得冬至是在上了大学。
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在每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之间,今年是在二十二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起源于春秋时期;中国古代使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不知道为什么,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感觉这些传统的节日对自己来说越来越重要的,当然说它重要不单单是因为自己一个人,还因为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他们的挂牵,让心中的那份亲情格外温暖,让记忆中那个寒冷的节日倍感亲切。
时间就像自己的脚步,不管你行走还是休息,它都与你不离不弃。转眼,今年的冬至又到了,说实话对于这个节日,特别亲切。不说别的,至少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一家人一道静静地享受放松和惬意。记忆中,每年的这一天母亲都会为我们准备好节日的晚饭,说不上丰盛,但却美味可口。即使后来离家去读书,每次还是会在第一时间接到母亲的电话,嘱咐我们一定要去吃一碗家乡的节食。
我不清楚其他地方在冬至这一天会吃什么节食,也许和我们一样。我的家在北方,每年这个节日,家人都会煮一锅饺子给我们吃。据说,很早以前有人打趣说冬至这一天一定要吃饺子,如果不吃饺子会冻坏耳朵,小时候,每次听到这样的话语,总是会把这碗尽情的吃饺子,边吃还边说,吃多了,耳朵就不会冻坏了。每年的饺子,都是母亲亲手捏的,记得我们几个第一捏饺子时,还是母亲手把手地教我们,母亲说捏饺子,一定要捏出两个角角,这样它才会像耳朵。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冬至了,以往的时候回不去总要给母亲打个电话,今年终于可以不用打电话了,走在路上就已经在想念母亲的饺子了。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今时今日,饺子馅里怕是很难再找到药食了,但是各种花样和饺子馅的增多也是对节日最好的铭记。就像除了饺子,家里还做一种冬至特有的食物,便是我们常说的扁食,也叫它“至子”。
至子,是在寒冬腊月的时候用手捏的,要做它非得在这个季节,换了其他的季节,都会因为天气太过温暖而失败,所以至子属于寒食节特有的食物。要做至子,首先要和好面,然后将面摊开,直到像饺子皮那么薄即可,再用菜刀将摊开的面皮裁剪成只有指甲皮那般大小的面积,紧接着再由自己手,扯住面片的两个角,然后合力将两个斜角拉在一起,再用力一挤,至子便是捏好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把至子要盛在竹篮里放到屋子外面,让它接受寒冬季节的凝固,再放到冬日的阳光下等待风干。做至子虽然比较麻烦,但是吃至子却很美味,母亲每年都会先炒好肉臊子,添上菜将其煮成汤,等到汤汁煮到沸点,再将至子放进锅里,便静候着美味。
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在冬至这一天降雪了,今年的雪或许来的有点早,走在路上,提着为家人准备的物品,踩在路上的积雪,咯吱咯吱的响个不停,天色虽然有点晚了,但是接着昏暗的灯光,回家的路还是那么清晰,不远处,已经可以看清家了,虽说小时候陪母亲在家门口等父亲的记忆有点远了,但是走在这条路上,在冬至的这一天却是格外如新。
异乡的你,还是忙碌的你,亦或是走在回家路上的你,不管平日里的工作有多忙碌,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不论你是否过得如意,虚无,伤心,请相信在冬至这个节日,或是普通的每一天,总有那么一份牵挂在等着你的回音,期盼着你的归途,还有那么一锅滚烫的饺子,或是冒着热气的饭菜,那是思念,也是最好的回报方式,常回家陪陪亲人,道一声平安,送一句祝福,哪怕是一起聊聊天,吃吃饭。
我们常说欲望永无止境,但是在经历过岁月的沉浮之后,你会静候内心,也会看淡世俗,想要的也是愈发简答。
【冬至的记忆作文】相关文章:
冬至记忆作文08-26
记忆中的冬至初中作文11-10
冬至的记忆初二作文08-23
冬至的记忆初三作文08-24
冬至的记忆初三作文范文11-10
冬至记忆作文(通用26篇)11-12
冬至记忆作文(通用22篇)11-08
2016关于冬至的记忆范文精选10-26
冬至记忆650字作文(精选27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