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班门弄斧的故事
导语:"班门弄斧"这条成语,就是说在内行面前摆弄自个儿的学问。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解释】:在鲁班、匠石的门前 舞弄 大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出自】:唐· 柳宗元《 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 斯 强颜耳。”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成语故事】
唐· 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 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的 能工巧匠,直到现在,人们还都说,鲁班是木匠的 祖师爷。当时还有一个 工匠,名字叫石,人们叫他匠石,是楚国京城郢都那个地方的人,他的本事据说和鲁班分不出高低。他的本领高到什么程度呢? 庄子在《 徐无鬼》这一篇里讲过一个故事。据说这个匠石有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这个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涂一层白灰,这匠石手中拿着斧子,瞅准了鼻子尖,"唰"这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给扫掉了,鼻子尖连皮都蹭不到。可见他的本领有多大了。所以后来 柳宗元就说,假如有人"操斧于班、郢之门",拿着斧子敢在 鲁班和郢都的匠石面前耍弄,那就有点儿"强颜",也就是不要脸了。
有一次,明代诗人 梅之焕来采石矶凭吊李白。 采石矶是民间传说中著名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殁的地方。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不少名胜,如李白墓、 谪仙楼、捉月亭等等。采石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
这天,梅之焕来到采石矶旁的李白墓,一看却心中大为不满,矶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写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诗句,那些文章狗屁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竟在被称为“ 诗仙”的李白的墓上胡诌乱题,那些拙劣诗句的作者,又有什么脸在李白面前 舞文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极!梅之焕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最早出现的雏形是柳宗元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 强颜耳”。意即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讽刺那些 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
梅之焕讥讽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句话被后人缩成“班门弄斧”。这样,“班门弄斧”的成语,就流传下来了。
小贴士:谦虚,随时学,学越多,就知道越多,不会有班门弄斧的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