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发百中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2-10-17 17:17:25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关于百发百中的成语故事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发百中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百发百中的成语故事

  百发百中的成语故事1

  【释义】

  形容射术高明,百不失一。比喻料事和打算极有把握。

  【故事阐述】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就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 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

  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名叫养由基(湖北襄阳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伸直左臂持弓,弯曲右臂引弓持箭,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调养气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

  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城池。

  【近义词】

  弹无虚发、百步穿杨、百无一失、一针见血、穿杨射柳

  【反义词】

  无的放矢、百不一存、眼大无光、毫无章法

  百发百中的成语故事2

  养由基是春秋时的楚国名将,他的箭术高超。

  一次晋国和楚国在鄢陵交战,楚共王亲自监督。晋将魏琪瞄准了楚共王射了一箭,箭射伤了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负伤返回了军营,他对养由基说:“这两支箭交给你,你拿这两支箭替我报仇雪恨。”养由基骑马来到城下挑战,魏琪出城迎战,没等交手,他便跌入马下,原来养由基一箭便结束了他的性命。

  楚共王很开心,给了养由基许多赏赐。

  百发百中资料

  【注音】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释】人们形容射箭的技术高超叫百发百中,这句成语在今天常用来形容神枪手的技术,还可以用来比喻事料必中和谋事必成。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

  【简介】“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近义词】弹无虚发、百步穿杨、百无一失、一针见血、穿杨射柳

  【成语举例】我参加了射箭比赛,我聚精会神地瞄准箭靶,结果百发百中。

  百发百中的成语故事3

  【成语】: 百发百中

  【拼音】: 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释】: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故事】:

  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养由基。

  养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一百步远的距离,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宽度的柳叶,同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没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赞他的箭法,有的人说“百步穿杨”,也有的.人说“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的绝技。它的意思是在称赞别人做事要有绝对的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

  虽然现代的人们,已经很少人再对射箭会发生兴趣,但是“百发百中”这句成语,可以用在不只是箭术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欢玩的人,他的射击技术很高明,他拔出,并不需要花时间瞄准,就可以在射程的距离内准确的命中目标,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的射击术“百发百中”。

  又譬如说某人对事物的发展,因为观察很仔细,并且了解它的规律,推断很正确,我们这个时候,也可以说他是“百发百中”。

  百发百中的成语故事4

  百发百中

  此典源于《虎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春秋战国时代,楚共王有两个非常擅长射箭的弓箭手,一个叫养由基,一个叫潘党。有一天,养由基看到潘党连射三箭,箭箭都射中前面箭牌的红心,很不服气,就想与潘党一比高低,他们决定在柳叶上用黑色做记号,站在百步之外去射,如果谁能够射中,就算谁本领高强。结果两人都射中柳叶的中心。他们又选了高低不同的三片柳叶,不但在柳叶中心涂上黑色,而且注明一、二、三等符号。养由基描准柳叶上的墨道和符号,然后搭弓上箭,连射三箭,依着一、二、三的顺序,箭箭命中,观看者都拍手称赞他“百发百中”的本领。

  后来,人们用“百发百中”比喻射击技术非常高明。现在也用“百发百中”比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把握,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解释:

  每次都能命中目标,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闪。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养由基,是春秋时楚国的名将,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左传》和《史记》都载有他的一些故事。

  有一次,晋厉公攻伐郑国。楚共王出兵援郑,和晋军相遇于鄢陵(即所谓的“鄢陵之战”。鄢陵,今属河南省)。战斗中,晋将魏錡射伤了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恨之入骨,就约养由基两枝箭,要他代为报仇。结果,养由基只用了一枝箭就把魏錡射死,而把另一支箭还给楚共王复命。

  在楚共王时,还有一个善射的人,名叫潘党,能每箭射中箭靶的靶红心。养由基对他说:“这还不算本事,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柳叶子,才算差不多了。”潘党不服,当即选定杨柳树上的三片叶子,并标明号数,叫养由基退到百步之外,顺序射去。养由基连射三箭,果然,第一箭中一号叶心,第二箭中二号叶心,第三箭中四号叶心,非常准确。

  《史记》说:“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

  形容射箭技术的高明,因此叫做“百发百中”,也称“百步穿杨”。王琚的《射经》说:“其的(箭靶)始于一丈,百发百中,寸而加之(一寸一寸地增加距离),至于百步,亦百发百中,乃为术成。”

  “百发百中”这句成语,今天常用来形容神枪手的射击技术,还可以用来比喻料事必中和谋事必成。

  百发百中的成语故事5

  【出处】

  《战国策》。

  春秋时期,楚国的养由基,箭法超群,独步天下。

  有一年,楚庄王在镇压叛乱战斗中,命养由基约叛军首领斗越椒隔着一条河比箭,每人只能射三支箭,看谁能射中对方。

  斗越椒自认为箭法相当不错,心想,射三箭总能中一箭,于是便要求先射。不料,三箭未伤养由基毫发,全被养由基巧妙躲过。轮到养由基射箭时,只见养由基稳稳地举起箭,只一箭便射中了斗越椒的脑门。

  叛军见主将已死,四处逃散,楚庄王亲自擂响战鼓,指挥大家乘胜追击,平定叛军。由于养由基的一箭定了胜负,养由基赢得了全军上下所有人的敬重,被人尊称为“养一箭”。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了养由基的另外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有一天,养由基表演射箭。只见他站在百步开外,瞄准一片杨树叶,随着“嗖”的一声,杨树叶被射中,旁观的人无不由衷发出感叹,拍手称好。养由基不由得洋洋得意,越发高兴,又连射了十几箭,箭箭中的。

  观众被他的高超技艺震惊,说他射一百支箭都能射中。

  百发百中的成语故事6

  百发百中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西周策》。

  春秋时期,楚国有两位擅长射箭的人,一个名叫养由基,一个名叫潘虎。一天,养由基看见潘虎一连发出三箭,而且都是射中了箭靶子的红心,就说:“你只能射中红心,没什么奇怪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我的箭能够在百步以外非常准确地射穿杨柳的叶子。”

  于是有人立即用墨在一片杨柳叶上作了一记号,让养由基到百步之外的地方去射。箭镞恰好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当时潘虎很不服气,转身择取了高低不同的段片杨柳叶,用墨分别注明“一、二、二”三字,叫养由基射。养由基看过树叶,然后自己退到百步以外的地方,按着顺序射去。箭发出之后,果真一箭射中“一”叶,二箭射中“二”叫一,三箭射中“砚”叶,一点不差。

  后来人们就用“百步穿杨”或‘百发百中”来形容射击或射箭技术高明、准确,每次目标都能被命中。有时也用“百发百中”来比喻人处理、观察问题恰当、准确。

【百发百中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故事:百发百中06-07

百发百中的成语故事06-07

成语故事:百发百中08-15

百发百中成语故事12-15

百发百中的出处与成语故事10-18

百发百中的故事05-02

百发百中的读书笔记5篇02-05

神话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06-07

成语故事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