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时间:2021-08-07 09:06:15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咄咄怪事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导语:咄咄怪事形容使人惊讶的,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咄咄怪事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汉字书写】:咄咄怪事

  【汉语注音】:duō duō guài shì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庆义《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宾语;与“岂非”、“真是”等连用。

  【咄咄怪事的意思】:咄咄:叹词,表示惊讶。吃惊的声音,后来就用以形容使人惊讶的,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咄咄怪事的近义词】:莫名其妙、骇人听闻、不可思议、匪夷所思;

  【咄咄怪事的反义词】:不足为奇、合情合理、天经地义、顺理成章、司空见惯;

  【咄咄怪事的故事】

  晋成帝时期,殷浩曾任过征西将军庚亮的参军。在晋康帝时,接受建武将军之封,任扬州刺史,后又任中军将军,统管扬州、徐州等五个州的军事,在官场上也可谓光彩夺目。可是由于当时晋朝统治集团上层闹分裂,将领之间勾心斗角、加上北征后秦失利,最终还是被撒了职,并流放到信安(现浙江衢县)。虽说对于被贬黜(chù)一事殷浩从未向人抱怨过,可人们总能看到他沉默寡言,老是伸出一个指头,对空画字。这引起了人们好奇心,有好事者悄悄跟在他后边,细细琢磨他画的字,时间长了,后来终于弄清楚,那是“咄咄怪事”四字。这时,人们恍然大悟,他对自己被撤职和流放,是深怀不满的。只不过作为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他不能开诚布公地道出自己的冤屈,也无处倾诉这种冤屈,所以只能整天对空画字以泄怨愤。

  【咄咄怪事例句】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王中半声儿也不应。饮酒闲谈,至将下晚学时,方回碧草轩上去。王中以目送之,真咄咄怪事也!”

  陶菊隐《记者生活三十年》第一章:“而上海竟有某些书坊把它收集起来,刊行《黎大总统政论文选》,岂非咄咄怪事!”

  李辉《摇荡的秋千.关于周扬的随想》:“毛泽东说过:‘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

  【咄咄怪事造句】

  她是个爱穿霓裳羽衣的女人,当然这早就见怪不怪了,像她那样的女人不爱打扮才是咄咄怪事。

  许多共产党人乐此不疲地提倡封建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绝口不提社会主义的艺术,真是咄咄怪事。

【咄咄怪事的成语故事及解释】相关文章:

咄咄怪事的成语故事07-11

咄咄怪事成语故事06-01

废寝忘食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1-09

以逸待劳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2-10

同舟共济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3-14

好逸恶劳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3-21

废寝忘食成语故事及解释02-10

请君入瓮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2-11

破天荒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