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6篇[集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1
1.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参考标题:
1、 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
2、 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
3、 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
4、 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
5、 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
6、 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
7、 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
2.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 心动不如行动
3.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提示: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新型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
参考标题:
1、 远离毒 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
2、 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
3、 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 4、 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
5、 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 6、 成功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种人)
7、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 8、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
4.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只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为易了。材料中曹植的《七步诗》“广为人知”,便点出了是一种传统的认识法。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语句,则运用了逆向思维,说明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这样一分析,就不难确定出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1、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3、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
5.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
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他想,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请你以上述故事的寓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本材料可以采用多角度立意法:一是从孙子这个角度,可立意为:“在模仿的基础上要进行创新” “要批判地继承” “经验主义要不得”等;二是从猴子这个角度,可立意为: “吃一堑,长一智” “要进行创新”等;三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立意,可以从模仿与创新﹑ 经验与创新 ﹑守旧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等角度立异,论证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但重在论证要敢于创新.
6.阅读下面一组材料,结合实际情况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一: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在他75岁的时候,一天正蹲在地上看他画的几何图形,残暴的罗马士兵闯进来,拔出了利剑。阿基米德坦然说:“等一下杀我的头,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几条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不完整的定理呵!”可是罗马士兵的剑已经砍下,阿基米德大叫:“我还没完成——”便离开了人世。
材料二: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黄色炸药。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而他却高兴地大呼:“我成功了!”
材料三: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在实验室里与镭、钍、铀等放射性元素打交道。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居里夫人后来患了恶性贫血而死。她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而她自己却死在镭的手中。
提示:
三位科学家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研究领域也各自不同,但他们有着相似点:那就是对所从事的科研事业,都具有执着忘我的可贵精神。抓住三则材料的“共性”,进行“求同概括”,便会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了。
参考命题: 《可贵的执著精神》 《成功者的启示》
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威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比你行。你看到那儿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大到成了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紧。
终于,风放弃了。然后太阳从云拮走出来,对老人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不久,老人开始擦汗,然后脱掉大衣。太阳对风说:“你看,还是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
【提示】写作时要注间以下几点:
第一,准确领会材料精神。不仅要诠释“友善”的重要性,还要拿它与“愤怒”“暴力”作比较。
第二,可以小处着笔,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可以大处着眼,谈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友善相待,不要战争,不要恐怖等等
8.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的体育明星。”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请你根据这一段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提示:
贫困是一笔财富,之所以说它是财富,是因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越是要改变生存环境,自然就产生了“人十之,己百之”的上进心。古代就有“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的说法;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参考论据:
范仲淹两岁丧父,后随母亲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也出生寒门;明代大学士宋廉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是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身于鞋匠家庭;居里夫人刚刚满十岁就去打工,供姐姐读书……
参考文题: 《贫困是一笔财富》 《自古雄才多磨难》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2
教学目标:
1、了解材料作文命题形式的特点,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2、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3、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4、掌握单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有新意)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所以,审题立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也需要做到准、深、新。
二、材料作文的概念界定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三、材料作文的特点
近年来,材料作文命题采用新的设计思路,被称为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袭。撤销话题、强化材料,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1、典型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知。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材料的大概内容是鲸为了追捕沙丁鱼陷入海滩,而沙丁鱼却逃生了。我们首先看巨大的鲸是怎样陷入沙滩的,因为它只看到沙丁鱼,没有看到险境沙滩,才会落得沙丁鱼没吃到,反而陷在沙中动弹不得的结局。其次,在巨大的鲸眼中,沙丁鱼太渺小了,不足畏惧,只要逮住它,就是一顿美餐,哪里想到小小的沙丁鱼会引它入险境。再来看沙丁鱼,它与强大的鲸相比微小而处于劣势,但它能利用身体小、灵活、需水少的优势向浅水奔逃,得以逃生。所以这则材料的主旨是:人应该怎样对待诱惑和弱小者,处于弱势地位的人,身处险境怎样才能战胜强敌的问题。
"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意味着可以选取主旨的一个方面立意,于是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立意:每个人都会遭遇诱惑,把目光放远,才能避免跌进陷阱;藐视弱小,等于自掘坟墓;身处险境,冷静思考,利用自身优势,战胜强敌。
小结:这种新的作文样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2、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或故事;
引用一段或几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一)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1、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教案《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教学设计》。如: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解析】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2、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如: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解析】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题意。
3、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例如: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解析】儿子与父亲之间是一种特别的关系,作为他的同学给他写信,要劝导、教育他懂得孝敬父母。这是材料反映的主要的矛盾关系,不要在"花销紧"要节约方面大做文章。
【强化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保罗迪克的祖父留给他一座美丽的森林庄园,不幸的是一场山火烧毁了他的森林。一天,十分伤心的保罗走到一条街上,看见一家店铺门口在排队购买用于烤肉和取暖的'木炭。他眼睛一亮。回去后,他雇了几个炭工,把庄园烧焦的树木加工成木炭,送到集市上的木炭分销店。他用卖木炭得来的一笔不小的钱在第二年春天购买了一大批树苗,终于让自己庄园又新绿滚滚。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失败。很多时候,埋没或毁坏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失败。很多时候,埋没或毁坏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进行立意:
战胜困难,不断超越自己
自己挽救自己
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2、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某日,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身不敢忘。"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材料中轿夫的事是王廷相用来告诫新御史们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就被赋予了新意,我们就得把握其新意。这就是审题的关键。王廷相作为都察院长,对新御史们讲轿夫的事,不是随便讲讲逸闻趣事,而是有其用意的;新御史也心领神会,所以说出"终身不敢忘"的话。那么,王廷相的用意何在?御史"终身不敢忘"的是什么?在这个语境之中,再去琢磨轿夫的事,就利于准确把握了。
轿夫穿的是新鞋,开始没有受污染,因此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新鞋受到污染,便不再顾及新鞋了。这"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就是造成轿夫前后变化的关键。王廷相用轿夫的事,告诫新御史们,新任要职,要走好每一步,以防一不小心踩进污泥浊水,受到污染,由此可以立意:"要防微杜渐","谨防走错第一步","谨防失足泥水中","要善始善终","始终洁身自好难能可贵","一步不慎影响终身","一失足成千古恨","提高警惕常备不懈"。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3
学习目标
1.明确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要求
2.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
3.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立意
学习重点
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立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文是中考的半壁江山,而材料作文又是近年来河南中考必考形式之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板书课题)
二.明确并齐读学习目标,出示课件
三.明确概念
1.什么是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形式。作文时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提供给考生了。
2.什么是审题?
材料作文的审题就是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进而领悟材料的主旨,它是一种思维趋向的过程,也是写好材料作文的第一步。
3.什么是立意?
立意就是根据对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理解与领悟,确立文章的中心。
四.考情分析:明确材料类型,总结审题方法
下面我们来分析近年来河南中考材料作文。
(一)(2018年)1.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苏轼)释义:巧于议论别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
2.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魏源)
释义:品德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师:请大家读材料,划出关键词句。哪位同学来说?
生:议论别人、很少省察自己
师:不错,谁还找到了?
生:小事、严格要求自己、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师:很好,这是两则名言警句,通过划关键词句,我们可以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可立意: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板书:划关键词句)出示课件:关键词句法
方法一:关键词句就是能突出材料中心的语句。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中议论性或有哲理性的语句,或反复出现的句子,也可能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有总结、概括、强调材料中心的作用,它是材料的“眼”。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中心,准确理解材料,确定正确的立意了。
(二)(2017年)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先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地向上,在天空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生:齐读,划出关键词句。
师:提问学生
生:高飞、低处飞翔、积蓄力量、一道漂亮的弧线
师:这是一则自然现象,除了划关键词句,我们还可以把燕子想象成人,由物及人,燕子高飞也就是人要高飞。
可立意:人要有高飞的理想积蓄力量厚积薄发
分阶段实现理想循序渐进能飞得更高做事不能急功近利
(板书:由物及人)出示课件:由物及人法
方法二:由物及人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三)(2016年)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渍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容融合。
师:默读材料,找出表示结果和原因的句子。
师:提问学生
生:结果是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容融合,原因是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渍上涂了几笔。
师:非常准确。这是一则生活现象,我们可以由结果追溯到原因,在原因处立意。立意为:换个角度看问题遇到困难要学会灵活变通失误面前,不轻言放弃
(板书:以果溯因)出示课件:以果溯因法
方法三:故事类作文材料涉及到的故事结果,如果往前追溯,发现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由结果追溯到事物的起因,在原因处立意,就可能是作文的最佳切入点。
(四)(2008)1.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
2.如果你想走的远,请和大家一起走。
3.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
师:读材料,说说这三则材料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讲了团结的力量大,都讲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师:真棒!这是多则材料,分别从植物、人、动物的角度出发,都讲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我们可以寻找共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
立意:团结就是力量学会合作,发展自己
(板书:求同存异)出示课件:求同存异法
方法四:求同存异法——有些材料作文会有多个材料或多个意象,如一组谚语、一组名言警句等,敏锐地寻找到它们之间地共同点和不同点,这些共同点和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作文地立意所在。
五.牛刀小试,真题演练
师:学习了这些审题方法——“渔”,同学们一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吧!(板书:渔)
请看下列材料真题,进行审题立意。
出示课件:材料真题(先独学后小组合作交流)
生:先独学后小组合作交流。
要求:1.说出你的方法及分析过程,说出你的立意。
2.用“我用了……方法,通过找……(关键词句、原因和结果、什么物、相同点)
我的立意是……”的模式来回答。
3.声音洪亮,条理清晰
师:提问点拨,总结立意。
1.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分析: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是爸爸的话“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
“阳光是公平的”“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西瓜好比人,阳光好比机遇困难。
立意:做人要乐观积极向上把握机遇,迎难而上接受磨难,更好成长
只要努力拼搏,就会成功
2.许多年前,一个十多岁的男孩来到杭州一老字号药房做学徒。临行前,他的老祖母交代了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男孩记住了这句话。?当学徒很辛苦,可得到的报酬却很少。有一天,男孩打扫卫生捡到了几枚钱币。他很缺钱,但他还是把钱捡起来交给了师傅。这样的事后来还发生过多次,他都如数上交。师傅每次见他来交钱,总是不置可否。?
治咳嗽有一味药叫鲜竹沥,需要用火烤毛竹蒸出的水分。这是一件细致活,烤好几两鲜竹沥往往需要烤上个把时辰。男孩就老老实实地烤,一点一滴地收集,从来没想过往鲜竹沥中掺点水。多年后,他成了某著名药厂的老总,他创出的品牌已热销了二十多年。
分析:找出结果男孩成为某著名药厂的老总,他创出的品牌热销二十多年。原因是男孩一直按照老祖母交代的话“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来做人做事。
立意:做人要脚踏实地坚守诚信,方能成功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胡居仁
分析:这是关于学习的三则格言警句,三个诗句都是从勉励学习的角度入手,“舍”与“不舍”,“勤学”与“辍学”,“苟有恒”与“最无益”对比,因此,“坚持”“恒心”对学习的好处应该是最佳立意。
立意:学习贵在有恒心持之以恒是成功的不二法则
4.路边长看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开始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已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深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新的花朵。
分析:把雏菊想象成人,雏菊的经历就是人的成长,由最初的索求水,到后来鼓励自己向下深扎,自己找到水。
立意:人贵在自立人生当自强告别依赖,走向自立鼓励自己?夯实基础
六.选择角度,让立意出彩
师:通过以上练习,可以看出所学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那么,我们如何选择其中一个立意呢?
出示课件:选择角度,让立意出彩
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写作角度
发散思维为你的立意提供了多种选择,但下笔写作时毕竟只能选择某一方面或角度。在众多的选项中,你应当选取最适合于你的那一个。
1.新颖的,有别众生俗论能吸引读者
2.正确的,立论稳妥而不会走火入魔
3.可写的,能够从道理上深入阐述的
4.熟悉的,平时有积累、手头有素材
5.喜欢的,有写作灵感和创作欲望的
生:齐读(板书:新颖、正确、可写、熟悉、喜欢)
七.小结:同学们,相信今天的学习让你对材料作文有了新的认识,老师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考试中放手大胆地写材料作文。
八.布置作业: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滴墨水落在一杯清水里,清水变了颜色;一滴墨水融入大海里,大海依然蔚蓝。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板书设计(见下页)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材料作文的常见病症。
2. 探索归纳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3. 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4. 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5. 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能力目标
考试中能准确审题立意。
教学重点:
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教学难点:
归纳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步骤:
一、 故事导入:
宋徽宗时期,京城的画院每年都要招收一名画师。这一年,主考官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画院以“深山藏古寺”这一句古诗为题来考应试者。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经过层层筛选之后,画院招收的这名画师将在最后几个人中产生。
画师一: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画师二: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画师三: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准—深—新)
那位聪明的画家巧于构思,发挥了想象能力,选择了老和尚挑水的角度,就使画面含蓄,能启发别人的联想。写作跟作画一样,仔细审题,选择新颖的表现角度,巧妙地构思是十分重要的。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1. 关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
2. 什么是审题立意?
文章符合题意,关键在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所以,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符合命题意图的明确的论点。很多考生提炼不出明确的论点,因而议论往往失去中心;有些考生论点虽明确,却不能紧扣所给材料,不符合命题意图,也就是说,不是最佳立意。这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文章的质量。
3. 审材常见病症
联系本班学生实际,展示一些学生审题不准的作文,小结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常见病症。
(1)脱离材料,随意而为
(2)笼统含混,泛泛而谈
(3)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抓现象而弃本质
4.审清题意三原则
(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三、结合练习,探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课前分发练习材料,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上合作探究)
(1)学生分组讨论
(2)组长将本组有代表性的立意写于黑板上
(3)各组间互评
(4)老师分析小结
【材料1】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小结: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板书 :(一) 抓关键句
【材料2】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
儿子与父亲之间是一种特别的关系,作为他的同学给他写信,要劝导、教育他懂得孝敬父母。这是材料反映的主要的矛盾关系,不要在“花销紧”要节约方面大做文章。
小结: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板书 :(二)辨明关系
【材料3】从前,有位年轻的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
这则材料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小结: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板书 : (三)舍次求主
【材料4】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
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题意。
小结: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板书 : (四)情感倾向
【材料5】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
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
(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小结: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多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板书 : (五)提炼中心
【材料6】
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②恩格斯21就着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
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
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
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
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小结:
从提供材料本身入手,寻求相似事件和对立事件。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由表及里,挖掘其内涵。
板书 : (六)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四、课堂总结
总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的,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最佳角度构思作文。
五、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材料内容,自选角度审题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犹太有句名言,叫做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他就把豆子拿回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不好卖,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而如果豆苗再卖不出去,索性移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这不是更大的收获吗?
练习提示:由犹太的这句名言我们可以联想到人生。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的征途上,你会遇到困难,遇到挫折,遇到失败,成为一粒卖不出去的豆子。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是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还是努力改变自己,锲而不舍地前进?如果你放弃了,那么这粒豆子也就永远消失了,如果你能锲而不舍,无数的机遇也就随时可能光顾。所以,有时挫折与机遇是并存的,就看你能不能把握。写这篇文章时,最好能举出有说服力的实例,使之有理有据。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准确审题立意
(1)确定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5
关键性语句是指所给材料的中心句和关键句。在区分这些关键性语句时,要注意联合复句、偏正复句或联合句群、偏正句群的辨识。
例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①在美国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
②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
③十几年后,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
④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
⑤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⑥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这是个叙述性材料。纵观全段文字,⑤⑥两句是关键性语句,句⑤从反面说明错误做法导致的不良结果,句⑥用转折复句从正面指出恢复生态平衡所收到的良好效果,由此不难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例2【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一、舍次求主法
一个材料,其叙述对象往往不是单一的,常常具有多个叙述对象。因此在阅读材料时,我们一定要分清哪个叙述对象体现了整个材料的主要倾向,哪个叙述对象没有体现主要倾向。体现主要倾向的就是叙述的主要对象,反之,就是次要对象。把握了这个倾向,材料的立意也就不难搞清楚了。
例3:就下面短文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能够联系实际的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①山坡上有一棵巨树的残干。
②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年了。
③当初它只是一棵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
④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由树皮往里吃,以它们微小的却不停止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
⑤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甲虫面前。
此材料叙述的对象有两个:大树和甲虫。依据句③中"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和句⑤两个关键性语句,可推断出材料叙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树。历经4年,遭受14次闪电、无数次山崩和风雨摧残却顽强成长为大树的"它",竟然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死的甲虫面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微小的错误,要防微杜渐。这就是材料的主要倾向和立意。首先要把这则寓言的信息进行整合。巨树不惧雷电,却毁于小虫,可见微小而不停止的功击力量惊人,因为"小",人们通常重视程度不够,而一旦意识到问题出现,回天业已无力。社会和人生中,不是有许多这样的道理吗?如此,核心观点也就提炼出来了。
二、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例4【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例: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三、由果寻因法
任何一个材料都要交代事情的结果,如果我们抓住这个结果,并由果寻因,常常会分析出材料的主旨,从而确立正确的立意。同样,有些材料是具有对照性的,如果我们在由果寻因的基础上,又根据材料的对比性特征,全面分析材料,就会对材料作出更加全面正确的分析,也就避免了片面性。
例5: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实验"。实验人员先把一个油锅加热,然后把一只青蛙扔进油锅。在这生死存亡关头,这只青蛙反应相当敏捷,它双腿一蹬,一跃而起,竟跳出油锅,安然逃生。
隔了半小时,实验人员又架起一只锅,注入满满的清水,然后把那只青蛙扔进锅里。这一回,那只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实验人员则悄悄在锅下面加热。青蛙并不在意,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等到水不断升温,青蛙终于感到难以忍受,但它却再也没有那一跃而起的力量,只得葬身锅底。
青蛙为何能"安然逃生"?正是因为它有一种忧患意识,在生死存亡关头,能一跃而跳出油锅。同样也还是这只青蛙,却又为何"葬身锅底"?这是因为它满足"逍遥自在,恬然自得"的环境,以致当危险悄悄袭来时,它"并不在意,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同样是这只青蛙,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材料本身具有明显的对照特点。我们在由果寻因法的基础上,再运用对比法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得出这样三条结论:一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是处逆境要勇于拼搏,居顺境应头脑清醒,whole sale boss hand bag,自强不息;三是及时自拔,犹未为晚,不以为然,则必将滑向灾难的深渊。
例6【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6
一、 说教材
新材料作文时2006年高考出现的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学生虽接触了很多,但是理解掌握得并不好,还需要系统的进行讲解强化其认识,促使其掌握方法。
二、 说学生
学生对这样的作文训练已经不陌生,但是在审题立意时还是会出现一些偏差或者跑题的现象,以致于在写作时总是不能很好得拿到作文分数。
三、 说教学目标:学生了解新材料作文的要求;
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三步法”的基本步骤。
学生学会运用“三步法”分析新材料作文。
四、 说教学重点
作文材料立意角度的寻找。
五、 说教学难点:立意的创新。
六、 说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启发教学 讨论法
七、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害怕写作文吗?害怕的同学究竟是怕什么呢?
如同学所说,确实有很多的因素,造成我们在写作时文思枯竭、言语乏味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至关重要的一个——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二) 指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1、 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2、 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的发放和步骤。
(三) 检查导学案的预习情况。
1、 何谓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征,使得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审题的难度。
2、 新材料作文审题的主要方法?
理清对象;分清主次;辨清关系;析清含义。
(四)通过导学案给出的`作文材料及设置的相关问题来共同学习、探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步骤。
2006年全国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这则材料,思考:
(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
(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
(3)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么?
(4)透过乌鸦被抓这个现象,我们分析乌鸦被抓住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同样是抓小羊,老鹰抓小羊为什么不被抓,而乌鸦却被抓住了?
(5)面对乌鸦的这一行为和结果,牧羊人和孩子分别作出了评价,从这个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对乌鸦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肯定,肯定了什么?否定,否定了什么?
(6)你怎样看待乌鸦的行为?你认为乌鸦的模仿是对还是错?请具体说明理由。
(7)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分别从乌鸦、牧羊人、孩子这三个角度去立意,可以提出怎样的观点?(讨论,自由发言)
1、知人难,知己更难。
2、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
3、摆正自己的位置。
4、要有自知之明。
5、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
6、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
(五)、归纳小结
回头看看,我们刚才是通过哪些步骤,运用那些方法来确定这些立意的:
(六)、小结归纳:
简而言之,面对新材料作文,我们不要笼统的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可以做如下梳理: 第一步: 整体概括
1、何人——
2、何事——
3、何果——
第二步:追问原因
1、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第三步:确定立意
1、 立意——
2、 立意——
(七)做相应练习以熟悉方法:
材料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猪八戒站在镜子前,镜子里映出猪八戒丑陋的模样。八戒生气了,举起钉耙把镜子打得粉碎。他放下钉耙低头一瞧,无数个碎镜片里又映出无数个自己丑陋的模样。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整体概括:
1、何人——猪八戒
2、何事——打碎了镜子
3、何果——镜片又映出无数自己丑陋的模样。
追问原因:
1、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因为看到了自己丑陋的模样。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面对不足采取的方法不对。
确定立意:
1、赞美这种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并渴望改正的精神。
2、正视不足,采取好的方法努力改正。
师小结:材料1只是涉及到一个对象的,比较简单,下面看材料2,当中涉及到几个对象,相对复杂一些。
材料2:
阅读“滥竽充数”的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韩非子内储说上》里说,齐宣王喜欢听吹竽,每次都要三百人一齐吹奏。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里面凑数,照样得到很多赏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缗王继承王位,却要每个人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整体概括:
1、何人——齐宣王; 何事——听三百人一齐吹竽; 何果—— 南郭滥竽充数
2、何人——齐缗王; 何事——听每个人单独吹竽; 何果—— 南郭逃跑了
3、何人——南郭; 何事——根本不会吹竽,滥竽充数; 何果——最后逃跑了
4、何人——南郭的同事们; 何事——南郭不会吹竽,而不举报; 何果——南郭滥竽充数
追问原因:
1、宣王当政,南郭为什么能够滥竽充数? 宣王为南郭滥竽充数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为什么齐缗王当政会致使南郭逃跑呢? 缗王改革,南郭无处藏身。
3、南郭自己为什么要逃跑? 认识到自己没有真才实学。
4、为什么同事都知道南郭不会吹竽却不说出来?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确定立意:
1、“大锅饭”要不得 2、领导要有改革精神
3、①要有真才实学②人贵有自知之明
4、敢于抨击不正之风,好好先生要不得
(八)、巩固练习:
2008年全国高考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附:参考立意
一. 从乌龟的角度
何人----第一只小乌龟;
何事----出来侦察,被游客护送,安全游进大海。
何果----其他乌龟将被老鹰捉走
立意:
做好本职工作,尤其领导,不能带好“头”,将祸患无穷。
何人----后边的乌龟
何事----错误的信息使他们以为外边是安全的,鱼贯而出。
何果----将被老鹰蚕食
立意:
1. 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
2. 不能盲从
3. 做事应谨慎小心
4. 应加强把关。层层把关,保证万无一失。
二. 从游客的角度
何人----游客;
何事----赶走老鹰,护送一只小海龟安全到海
何果----信息错误,将有更多海龟被老鹰蚕食
立意:1. 爱有时也是伤害——可以谈家庭教育。2. 人类的无知——谈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
3. 大自然的神奇——谈人类的肤浅
4. 竞争——谈自然的优胜劣汰。
5. 尊重自然规律,顺其自然:人类总是以自己的喜好保护什么,或者残害什么。
6. 事与愿违——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三. 从老鹰的角度
何人----老鹰;
何事----被游客赶走,但是等待时机,带更多的老鹰来。
何果----可以饱餐一顿。
立意:
1. 不要被一时的困境所吓倒,坚持就是胜利。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凭借经验,将有大鱼上钩。
3. 等待时机,把握机遇。
(九).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238页第三题。
八、 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把审题立意步骤在黑板上呈现给学生,方便学生审题是对照,有直观性。
九、 说反思
因为有领导及教师听课,所以学生表现不似平常活跃,但同学们能够投入其中,积极地思考、回答,从他们的表现中,我感觉他们对作文材料的审题有了一定的把握,这是一个号的开始,但也有部分同学理解不佳,希望在接下来的训练巩固中他们能有更好的表现。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相关文章: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03-15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07-26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03-17
高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08-25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设计04-07
2015年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05-05
2015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汇总05-07
2015年哲理性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05-07
小学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方法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