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作文

时间:2024-03-04 09:36:35 变化 我要投稿

《变化》的作文3篇(精华)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变化》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变化》的作文3篇(精华)

《变化》的作文 篇1

  20xx年已经过去,但在大多数人心里,这一年还未翻过,它的最后一页应该是兔年除夕夜。这一心态源于春节这一古老的节日,在与“国际接轨”的今天依然散发着无可比拟的文化号召力。

  但不少有着怀旧情结的人却发出感叹:手写的春联如今成了印刷品;家里做年糕、糍粑时的腾腾热气已化作商场超市的熙攘人流;熬夜守岁的人越来越少……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虽然在不断蚕食着浓浓的年味。但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集结点,春节依然是所有中国人的心灵归宿。

  小时候关于年味的回忆,是从腊月二十三那天大铁锅的肉香味开始的。

  “那天是‘小年’,吃上一顿难得的丰足晚餐后,母亲会将灶台边一张写着‘灶君神位’已经熏得发黑的红纸条扯下,念念有词地烧掉,说是将执掌一家人一年伙食的灶神送上天。而除夕这一天,一张新的红纸会贴在灶台边,名为‘请灶神’。”秦武明说。

  当小年刚过,嘴里的肉味还未消散,秦武明会和几个兄弟姐妹早早起床,与母亲一道翻箱倒柜地打扫卫生。因为“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意味着“除旧迎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年味最浓烈的时刻,则是除夕和大年初一。那种相当隆重的仪式,依然烙在李青的人生记忆里。“除夕这一天,父亲会在家中摆上祭案、祭品,点上几炷香。青烟缭绕的堂屋内,几代人排资论辈向已故祖先的牌位下跪祈愿。大人们的脸上满是虔诚表情,而孩子们更惦记的,是稍后诱人的.年夜饭和口袋里的鞭炮。”

  家中一年来最丰盛的菜肴,摆在了除夕夜的饭桌上。平日里寡淡的饭菜,让还是个孩子的向建亨总忍不住多嚼几块肥肉,但肠胃适应不了突然的油腻,结果就是年年除夕得拉一回肚子。

  年夜饭后,家族里的老老少少就在篝火边守岁,孩子们围着老人听故事,年轻人则扎堆拉起家常。夜深,人们都努力撑着眼皮驱赶睡意,人们都相信,守岁能守到来年的财富、健康和吉祥。

  天刚蒙蒙亮,在家门口守候已久的秦武明和父亲便燃放挂在竹竿上的鞭炮,噼噼啪啪的响声在村子的各个方向此起彼伏。“常常是天还没亮,就有人开始放鞭炮了,叫‘抢头炮’,争先求个吉利。”

  小睡后吃过早饭,李青说他会迫不及待穿上码在床头的新衣,和大人一道走街串户拜年。“熟人见面,要互道‘恭喜发财’或‘过年好’。孩子向长辈拜年,要鞠躬作揖,上衣的口袋就会被塞进红纸封好的压岁钱。”

  向建亨说,那时的年初一到十五,除了拜年,他最喜欢的是到处闲逛,观看搭台上演的彩调、渔鼓。

  春节的形成发展,与中国几千年的农耕生活有莫大关系。春播秋收,春节是一轮生产生活的结束,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在这个以辞旧迎新为主题的节日里,人们在衣食住行上呈现出独有的状态,以表达对来年的祝福和企盼,经不断的发展和固化,形成了春节传统习俗。

  也正是这些年俗,营造出浓浓的春节氛围,让过年充满喜庆、情趣与魅力。

  长期以来,国外诸多节日文化的引入,对我们的传统年节产生巨大冲击。这些以物质享受为主的西方节日的兴盛,迎合了现代生活中人们主张个性化又喜好多元化的倾向,这些因素,让人们对春节的传统的风俗民情、深层的春节文化逐渐淡忘。

  虽然春节依旧在,但很多人在春节中只是走走形式,并未留意春节民俗这样的文化遗产的流失。

  如今,繁复的春节习俗传承最多的还是团圆的年夜饭和拜年。但即便是这两个依旧坚挺的年俗,在形式上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年夜饭搬到了酒店,方便快捷却千篇一律的短信拜年语取代了登门的问候和祝福。

  在徐赣丽看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一些扎根农业社会的传统年俗跟不上时代脚步而发生改变是必然的。

  与其说是人们遗忘了年俗,不如说是有些年俗无法适应社会而退出历史舞台。

《变化》的作文 篇2

  1949年的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到了1978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现在20xx年,我国改革开放了30年,而这些年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呢?

  听妈妈说在她们小时候人们的生活是很艰苦的。那时侯的人住的都是泥房子,温饱是一大难题,每家庭几乎都吃不饱。因为穷没钱买衣服,所以到了下雨和刮风的时候只能冻的直发抖。还有以前的路还是泥路呢,交通很不方便去哪里都是走路去的。因为经常停电日常生活中的照明都成问题,更别说是 电视、冰箱、洗衣机这些家用电器了。

  但如今,改革开放改变了以前的情况。三十年前的'一条条山间小路现在变成了一条条宽大的柏油路;一座座砖瓦房现在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一座座石板桥现在变成了一座座斜拉索桥……时代在发展,科技也在不断地提高,电视、电话、电脑……这些高科技产品更是被人们所喜爱,进入了千家万户。我们住的房子都是用砖头和水泥盖的,墙都刷成了各种颜色,可漂亮了。门是防盗门,既方便又美观。桌椅都是杉木做的,也是十分漂亮。床也是也三十年前有着天壤之别。生活用“幸福”来形容毫不夸张,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一样都不缺。而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

  虽然我只是名小学生,但是我仍能真真切切地从身边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如今我们的祖国正一步步走向国际化,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回报祖国,为祖国的繁荣、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变化》的作文 篇3

  在我的集邮册里,珍藏着几枚对我来说十分珍贵的邮票——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南浦大桥。

  赵州桥虽然“年事已高”,却风采依旧。它全长50米,有9米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座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桥。隋朝石匠李春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看了真叫人赞不绝口。

  但在贫穷落后的旧社会,造出来的更多的是独木桥,独木桥非常简单,只不过是一根树干搭在河的两岸,外型简单,缺点多。过河时的心情可以说是:水急,心跳,提心吊胆过木桥。

  新中国成立后,独木桥变成了水泥桥,原来的桥只不过走走人而已,现在,连机动车也驶上了水泥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中国人民凭着智慧造起了南京长江大桥,波浪滚滚的江水中,9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大桥共分两层,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一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车来车往,多么方便。正应了那句话:“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如今,纵横交错的桥更是常见了,如立交桥,一座桥有许多小桥构成,它可以使许多车辆同时通过,川流不息,汽车过桥时的`情景就像一幅生动的图画。黄浦江上还建了南浦大桥,它是我国第一座斜拉桥,正桥旁是一根根又黑又粗的斜拉式铁索,中间的一块横匾上有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亲笔题的四个苍劲大字“南浦大桥”,桥下是被驯服的黄浦江水,来往的客轮和船只自由游弋。南浦大桥的建成,不仅方便了交通,还成为上海一道夺目的风景线。

  看看手中的邮票,想想桥的变化,我觉得中国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祖国的前景多么美好。相信以后,我们新中国的少年,会创造更多奇迹,架起更先进的桥。真是“小变化,大发展”!

【《变化》的作文】相关文章:

变化作文:农村的变化08-17

作文变化08-23

《变化》的作文(精选)01-20

《变化》的作文01-10

(经典)《变化》的作文02-11

(经典)变化的作文11-01

[精选]变化的作文11-08

变化的作文11-08

【经典】《变化》的作文01-23

《变化》的作文[经典]02-04